1.項冰如的資料
目錄
1 個人專欄
姓 名: 項冰如
筆 名: 云崖、于寒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40
民 族: 漢族
項冰如
1 個人專欄
浙江浦江人。1962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1972年后歷任《杭州日報》文學編輯。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目前創作簡況
著有長篇小說《金臺奇俠傳》、《神劍梅鶴淚》,散文集《冬冬游西湖》(合作)、《千島湖》、《西湖月》,長篇傳記小說《蓮池大師傳》等。
詞條標簽: 人物 名人 文學家 作
2.沙克爾頓的人物經歷是什么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出生在1874年2月15日。
從小,他就特別喜歡讀書,尤其是詩歌——很多年以后,他喜歡給探險隊員們朗讀詩歌。16歲那年,他離開學校,成為了一名海員。
他總是對朋友們說:“我能做得更好,我要名揚世界。”神秘的南極對沙克爾頓一直很有吸引力。
1914年8月,沙克爾頓和勇敢的探險隊員們終于有機會一同踏上征服南極洲的旅程。出發前,他們需要籌集資金、招募隊員要完成橫穿南極大陸的探險,沙克爾頓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籌集資金。
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經過努力,他終于成功募集到了所需的數千英鎊。
3艘救生艇都以捐贈者的名字命名:“詹姆士·凱爾德號” “杜德利·杜克爾號”“斯坦科姆·威爾斯號”。除了26名優秀的探險隊員,沙克爾頓還帶了69只狗,并且給每只狗都取了一個名字。
它們拉著雪橇一天能夠行進32千米。探險隊員乘坐的“堅忍號”很堅固,為了應對惡劣的極地條件,它要像巨大的楔子一樣沖破堅硬的冰塊。
出發前,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送給了沙克爾頓一面國旗,希望他能帶著這面旗幟平安歸來。01 起航1914年8月8日,星期六,英國皇家海軍司令部發來一封簡短的電報——“出發!”,“堅忍號”起航了,向南極進發。
被浮冰包圍 剛剛進入大西洋最南端的威德爾海,“堅忍號”就遭遇了浮冰群。從船首望出去,就像是一幅巨大的迷宮。
隨著浮冰越來越厚,“堅忍號”不得不付出越來越大的努力才能突出 重圍。 沙克爾頓下令啟動發動機,“堅忍號”發出“嘎吱、嘎吱”的運轉聲。
全體隊員用冰鑿、鏟子奮力鏟除冰塊。經過48小時的努 力,船終于動彈了一下,但很快就被再次困住。
隊員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 改變計劃 沙克爾頓不得不改變計劃,準備把“堅忍號”當成探險隊的越冬基地。
很快,漫長的極夜來臨了,只有月亮掛在天空中,帶來一點昏暗的光明。作為探險隊的領導者,沙克爾頓明白保持隊員士氣的重要性。
1915年6月21日,隊員們舉行了慶祝冬至的活動,演講、唱歌,還演奏了英國國歌。 一場暴風雪幾周后襲擊了基地,卷起浮冰,把整個海面變成了迷宮。
繼續留在船上將很危險,沙克爾頓命令隊員們從“堅忍號”撤離,全部疏散到冰面上。 面臨嚴峻的情況,沙克爾頓仍然在他的船員面前表現得非常積極:“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安全回家。”
他冷靜地說。這一天終于來臨了。
1915年10月27日,這艘勇敢的船——“堅忍號”在經歷了最后的掙扎后,終于被浮冰壓碎,慢慢沉入水中。 逃離冰原 隊員們在搖擺不定的冰面上熬過了6個月。
后來,冰面開始破裂,他們必須登上3艘救生艇,盡快離開這里。 航行非常危險,冰冷的海水帶著大量冰塊來回翻涌,卷起近二十米高的巨浪。
為了盡早登陸,隊員們連續劃行了36個小時。 盡管日日夜夜都要忍受徹骨的嚴寒,沙克爾頓仍然保持樂觀,用溫暖的早餐給大家帶來前進的動力。
據目前的位置和情況,沙克爾頓決定帶領隊員們以最快的速度沖向大西洋南部的 沙克爾頓一直希望能去南極探險,可是,船 被浮冰困住了,船上的食物越來越少,他不得不放棄計劃,帶領隊員們乘坐救生艇返回陸地。在惡劣的條件下,沃斯利用一個小型指南針就出色地完成了導航。
經過108小時的艱苦奮戰,所有人都精疲力竭。但是一想到馬上就能踏上陸地,每個人都振奮起來。
很快,他們將成為第一批上島的人。 沙克爾頓知道,現在他們必須橫跨整個島嶼,前往司特羅姆尼斯捕鯨站求助。
他準備了足夠消耗3天的供給,決定與克林和沃斯利一同橫穿島嶼,剩下的人留在附近的象島。克林有在高山環境中生存的經驗,沃斯利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登山家。
經過36小時不間斷的艱難跋涉,三個人終于看到司特羅姆尼斯港。他們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現在,他們要征服的,只剩下一個巨大的雪坡了,雪坡的盡頭似乎是懸崖。要么征服它,要么只能繞行8千米。
他們沒想太多,一股腦兒沖下了雪坡。衣服被撕碎了,但他們終于成功抵達了。
捕鯨站經理索勒先生聽到動靜,從屋里跑出來,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水和久違的熱水澡。沙克爾頓的體力一恢復,就開始討論前往象島的救援計劃。
他們需要一艘足夠堅實的船沖過浮冰群。幸運的是,政府將蒸汽船“伊爾科號”借給了沙克爾頓。
由于浮冰太厚,經歷了三次失敗的嘗試,沙克爾頓才登上象島。島上的隊員們沖向岸邊,瘋狂地振臂高呼。
他們都已經非常虛弱了,幸好沙克爾頓能夠及時趕到。 歸程 沙克爾頓擔心再次陷入浮冰的重圍,命令隊員們抓緊時間登船,加足馬力,駕駛著小船沖向南美洲北部。
1916年8月,隊員們成功地回到了英國。 名人有話說 “我為我和我的朋友們選擇了生存,而不是死亡……我相信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人類的本性。
裹足不前才是真正的失敗。”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 那么問題來了,誰 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探險家呢? 三萬多名市民擠滿了大街小巷,熱情地迎接他們的歸來。
沙克爾頓克服了一切困難,結束了遠征,將全體隊員一個都不少地帶回了家。
3.關于一些探險家的簡短介紹(探險時的故事)和評價
羅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雷的軍事專家。
1901年8月,他受命率領探險隊乘“發現”號船出發遠航,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并在麥克默多海峽中羅斯島的一個山谷里越冬,從而適應了南極的惡劣環境,為他后來正式向南極點進軍打下了基礎。斯科特攀登南極點的行動雖比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早約兩個月,但他卻是在阿蒙森摘取攀登南極點桂冠的第34天,才到達南極點,他的經歷及后果與阿蒙森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他到達南極點的時間比阿蒙森晚,但卻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南極探險家。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乘“新大陸”號離開歐洲。
1911年6月6日,斯科特在麥克默多海峽安營扎寨,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10月下旬,當阿蒙森已經從羅斯冰障的鯨灣向南極點沖刺時,斯科特一行卻遲遲不能向目的地進軍。
因為天氣太壞,雖值夏季但風暴不止,又幾個隊員病倒了,所以直到10月底,斯科特便決定向南極點進發。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險隊從營地出發。
每天冒著呼嘯的風雪,越過冰障,翻過冰川,登上冰原,歷盡干辛萬苦。當他們來到距極點250千米的地方時,斯科特決定留下他本人和37歲的海員埃文斯、32歲的奧茨陸軍上校、28歲的鮑爾斯海軍上尉,繼續向南極點挺進。
1912年初,應該是南極夏季最高氣溫的時候了,可是意外的壞天氣卻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他們遇到了“平生見到的最大的暴風雪”,令人寸步難行,他們只得加長每天行軍的時間,全力以赴向終點突擊。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他們忍著暴風雪、饑餓和凍傷的折磨,以驚人的毅力終于登臨南極點。
但正當他們歡慶勝利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阿蒙森留下的帳篷和給挪威國王哈康及斯科特本人的信。阿蒙森先于他們到達南極點,對斯科特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雷,一下子把他們從歡樂的極點推到了慘痛的極點。
此刻,斯科特清楚地意識到,隊伍必須立刻回返。他們在南極點待了兩天,便于1月18日踏上回程。
半路上,兩位隊員在嚴寒、疲勞、饑餓和疾病的折磨下,先后死去。剩下的隊員為死者舉行完葬禮,又匆匆上路了。
在距離下一個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時,遇到連續不停的暴風雪,饑餓和寒冷最后戰勝了這些勇敢的南極探險家。3月29日,斯科特寫下最后一篇日記,他說:“我現在已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越來越虛弱,結局已不遠了。說來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記日記了。”
斯科特用僵硬不聽使喚的手簽了名,并作了最后一句補充:“看在上帝的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 過了不到一年,后方搜索隊在斯科特蒙難處找到了保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體,并就地掩埋,墓上矗立著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斯科特領導的英國探險隊的勇敢頑強精神和悲壯業績,在南極探險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歷經艱辛,艱苦跋涉,卻沒有將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礦物標本丟棄,為后來的南極地質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它們探險的日記、照片,也都是南極科學研究的寶貴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斯科特的悲劇為什么會發生? 斯科特雖然成功地到達南極點,卻沒能夠平安歸來,最后全軍覆沒,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條。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優越性,但對使用愛斯基摩狗有偏見,因而他選擇攀登南極點的主要運輸工具是西伯利亞矮種馬和3輛履帶式拖拉機。
拖拉機只走了幾天注油系統就壞了,只得作為一堆廢鐵,扔在雪地里。由于馬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適應南極高原惡劣的環境,體力不支,斯科特他們只好在崎嘔的冰原上用人力拖著笨重的雪橇步行前進,消耗了隊員大量體力,也影響了行進速度。
其次,他們返回在羅斯冰架上預設的補給倉庫時發現,裝在油桶里的煤油神秘地流光了。后來人們才知道,焊錫在低溫下會變成粉末狀,煤油流失是焊錫變性所致。
第三,壞天氣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原本應該是相對較好的天氣卻變成少見的狂風暴雪,使斯科特他們無法前進,最后,盡管離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了,但這居然成為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阿蒙森 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
1872年7月16日生于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
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并發現北磁極。
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后,積極準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
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于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
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