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于劉邦的小故事
1、劉邦的迷信歷史史料中對于劉邦和其他皇帝一樣也有很多迷信的傳說,一次,呂后和女兒在地里除草,有一個過路的老人向她們要了點水喝,喝完水討好地說她們娘倆都是一副貴人相。
老人剛走,劉邦也回來了,呂后便把剛才老人說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也很高興,他趕緊又追上了老人,讓他也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說剛才之所以說他的夫人和女兒長得貴人相,就是因為他的緣故,而劉邦的面相是貴不可言。
劉邦一聽高興極了,拜謝了老人就回去了。后來,劉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驪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經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劉邦也很無奈,走到豐邑縣的大澤休息時,劉邦喝了些酒,然后松開了刑徒們身上的繩子,讓他們自己逃命去。
但有十幾個人不愿意丟下他一個人走,都表示愿意跟著他。劉邦便帶領大家逃亡,前面負責開路的人回來告訴他前邊有條大蛇攔路,沒法通行,劉邦喝得有點醉了,訓斥說:“我們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開眾人,自己到了前邊,見一條蛇橫在路中間,便拔出寶劍將蛇一劍攔腰斬斷。
又走了一段路后,劉邦覺得頭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邊的人。一會兒,后邊的人趕了上來,對他說在路旁看見一個老太太哭,問她原因,她說有人把他的兒子殺了。
又問為什么被殺,她說他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剛才變成蛇,卻在路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才如此難過。大家當時覺得是老太太說謊,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見了。
劉邦聽說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此后,劉邦帶著人到處逃亡,但每次呂后都能找到他,劉邦很奇怪,問妻子原因,呂后說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繚繞,所以很好找到。
劉邦后來便讓手下人廣為傳播這種謠傳,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來投奔他。實際上,這種謠傳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國家之后,有意編造的,以此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有王者之氣。
由于這些傳說,劉邦在當地的威信逐漸提高,跟隨他的人也就多了起來,他被當地人稱為沛中的豪杰。2、沛公起兵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
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后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妹夫樊噲去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
這邊的縣令卻又后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
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后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
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
3、劉邦隨禮賺嬌妻話說這天,沛縣呂公喬遷大喜,在城里酒館大辦酒宴。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縣上有點頭臉的,都來了。
呂公是外來戶,剛從山東的單縣來這里避難。這就奇怪了,一個避難的家伙,哪來那么多人給他撐場面呢?原來這呂公祖上也曾經闊過,是齊國始祖呂尚后人,因此與現任沛縣縣令是世交。
劉邦在泅水千了多年的亭長,想往城里調,所以也來了。他也許是包了一百兩百塊錢過來的,也許根本就沒打算遞紅包。
劉邦在泅水那里,隨便到哪家店子,從來沒有埋過單,吃了喝了,有些還給土特產,給保護費,有些掛賬在那里,最后打個白條,沖銷了——劉邦后來當了皇帝,店家的賬還在那里掛著,“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都是“明標著冊歷,現放著文書”的。這縣城可不是他鄉下,但劉邦就是劉邦,他站在酒館門口,大喊一聲:“呂公,我送一萬賀禮!”一聽到這話,呂公喜得大跌,忙把劉邦往里請。
這可讓蕭何犯難了。蕭何這時節擔任沛縣主簿,負責酒宴來賓登記。
劉邦說賀錢一萬,純粹是白條,其他人不知道劉邦怎么樣,他蕭何哪能不知道?這一萬,怎么記賬?記了,又沒有,那不是說他蕭主簿貪污嗎?蕭何也就不管兄弟不兄弟,當面把劉邦的底給揭了:“呂大人啊,你可別信這個劉邦,他口袋里可是一分錢也沒有的,他說大話說習慣了!”呂公見劉邦氣宇軒昂、與眾不同,便把蕭何撇在一邊,連忙拉著劉邦的手,往最尊貴的席位上拉,連連夸獎:“高手,高手啊,劉邦你真是高手啊,前途無量,絕對是當大官的料!”呂公憑劉邦這一句話,不但讓他上了貴賓席,而且還把自己二十來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4、劉邦送壽禮呂后的爹是個老塾師,雖不是大富大貴,可也很有名望哩。
兩個閨女,長得可沒說的,都粉骨朵似的。大閨女有點怪,大了還是不讓人家提媒,想自己挑個中意的。
呂老先生心中急得火著,看著嫁女兒不成,就賭氣把二女兒嫁給了殺狗屠子樊噲。這天是老先生的生日,眾人都來祝賀,二女婿備好壽禮正要起身,劉邦突然來訪,樊噲忙問:“季兄,有何要事?”“嘿。
2.關于劉邦的故事
1、雍齒叛豐劉邦起事后,立即開始攻略周邊郡縣,先是攻 胡陵、下方與,與泗水監劉邦平大戰于 豐邑,破之。
這時泗水卒史 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劉邦陣營。 接著令雍齒守豐,自己率領軍隊進入 薛,與秦軍大戰。
郡守壯戰敗,逃至 戚,沛公左司馬 曹無傷追斬壯。接著劉邦率軍再至亢父、方與,以 曹參守方與。
這時魏相 周市來攻方與,曹參率軍迎之。但是 雍齒卻據豐降魏。
劉邦大怒,進攻豐。雍齒據城以守,沛公軍不能下豐,恰在此時,劉邦生病,于是還軍至沛。
2、貴不可言劉邦曾辭去亭長在家務農,呂后和兩個孩子住在田間小棚里,有一位過路老丈向其討水喝,呂后還留他吃了飯。老丈看了呂后的相贊道“:夫人是天下貴人。”
呂后請他給兩個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說:“夫人之所以能成為貴人,是因為有這個兒子。”他又看了魯元公主,也說將來是位貴人。
老丈走后,高祖從另一間田舍歸來,呂后向他備言前事,說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貴之相。高祖問老丈何在,呂后說:“其走未遠。”
高祖追及老丈,求問自己的生相。老丈說“:剛才說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貴,都是由于您的洪福。
您的生相是貴不可言。”高祖連忙稱謝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說,我永遠會記住您的指點之恩。”
到高祖登基后,這位老丈的去向卻不得而知了。3、鴻門宴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
范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
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后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
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
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 4、父子情深劉邦做了皇帝,在設盛宴招待大臣時,對父親劉太公夸耀說:“原先您老經常說我是無賴 ,沒有賴以生存的賺錢之道,沒有二哥能理家治業。
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財富多,還是我的財富多呢? ”劉邦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么,也習慣了。
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
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后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
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 劉邦很崇尚孝道,稱帝后將父親劉太公接到皇宮居住,封父親為太上皇。
5、沛公起兵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
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后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妹夫樊噲去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
這邊的縣令卻又后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
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后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
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邦。
3.求項羽與劉邦的故事,要求是概括性的簡短故事
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后,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么值得推辭的。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4.關于劉邦的歷史故事
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公元前208年(秦末漢初),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
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后,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
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2、雞犬新豐當劉邦打敗項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之后,他將自己的父親從老家豐縣接來長安居住。
然而他的父親到了長安后,卻神情凄愴,毫無悅色,劉邦便問父親身邊的侍者是怎么回事。侍者回答道:“皇上的父親因久居新豐,習慣了家鄉的生活,喜歡與家鄉人談天說笑;而長安中他卻沒有一位熟人,所以整天悶悶不樂。”
劉邦得知后,立刻就在長安仿造出另一個“新豐”:他仿照原來豐縣城的樣子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將以前常與父親交往的人接至這個城市來居住。并在當地仍采用家鄉的風俗習慣,還養了從新豐取來的豬、雞等家禽家畜,而這些家禽家畜都認識主人的家,使農村完全呈現出原來新豐的景象。
從此,劉邦的父親居住在這個城市里,有以前家鄉的人談天說笑,還有原來家鄉的牲畜,所以他生活得很愉快。3、借箸代籌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有個叫酈食其的儒生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后代。
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立即表示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食案上抓過一把筷子說:“請讓我以這把筷子來為大王籌劃。”接著條分縷析,從八個方面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
這就是“借箸代籌”這個典故的由來,亦可稱之為“張良借箸”。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
4、約法三章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
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并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并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
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
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5、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毀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
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后,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便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并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痹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雞犬新豐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借箸代籌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約法三章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5.關于劉邦和韓信的故事(必須簡潔)
劉邦問韓信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9303231,這個蕭丞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寡人推薦將軍,那么請問將軍準備有點什么東西來教導教導寡人呢?韓信說,先謝謝大王對韓信的信任,韓信想問問大王,當今和大王爭奪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項王呢?劉邦說是的,好,韓信說,請大王自己掂量掂量,就個人能力和魅力而言,就自己集團的力量和勢力而言,大王您比得上項王嗎?開始就問這么一個問題,單刀直入,劉邦就一下子答不上來,司馬遷寫到,說漢王“默然良久”,就是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后說了三個字,“不如也”,是比不上他,于是,韓信站起來,跪下去拜了一下,說恭喜大王,大王說得非常對,就是我韓信也認為大王你比不上項王,無論就個人能力、魅力而言,還是就我們整個集團的實力而言,都比不上,他為什么要“賀曰”呢?為什么要祝賀他呢?因為他發現劉邦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一個說實話的人,這個人就好打交道,我們為領導服務的最怕領導他不聽真話,他專門想聽假話,喜歡你吹捧他,那這個事情就搞不了,劉邦這點好,他不要你吹捧他,他承認我不如他,那么這個話就好說了。
韓信往下說,雖然如此,但是韓信我認為,項王并非不可戰勝,他說自己曾經在項王手下當差,對項王這個人是很了解的,請大王允許我韓信,為您分析項王的為人,項王的為人是什么樣的呢?有兩個看起來是優點,其實是缺點的特點。
第一個條是什么呢?是項羽這個人非常地英雄,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史書上說項羽是力能扛鼎,就是鼎,能扛起來,而且每次戰爭項羽是身先士卒,他打沖鋒,一旦沖進敵營,怒吼一聲,上千人都鴉雀無聲,噤若寒蟬,被他嚇破了膽,這個漢王你比不上,但是項羽卻不懂得使用人才,他手下的那些能人,那些賢良的人士,那些勇敢的人士,那些智慧的人士,他都不懂得使,他只懂得自己一個人沖鋒陷陣,他是個人英雄主義者,這種勇敢叫什么?韓信給了四個字的評價,“匹夫之勇”。這是小人物的勇敢,沒出息人的勇敢。
第二點,項羽這個人對人非常有禮貌,心腸也很軟,恭敬仁慈,可是項羽小氣,他手下的將領沖鋒陷陣,浴血奮戰,建功立業,你應該封官賜爵啊?封賞他們啊?項王怎么做呢?他封也封,給你鑄一個印,印鑄好了以后,項羽捏到手上,他舍不得給,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磨過來磨過去,最后磨得這一個方印都磨成圓的了,他都不給人,這叫什么?這叫婦人之仁。仁愛嗎?小恩小惠,流著眼淚送飯,可是要封官,不給。所以兩個特點,看起來是優點,實際上是缺點。另外他還有一些錯誤,比方說他分封諸侯的時候不論功行賞,誰跟自己關系好他就封個大的,誰跟自己關系不好,他封個小的,大失人心,另外他一路燒殺掠搶,他怎么能夠得天下呢?他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您漢王,進了關中以后,所做一切都非常好,大得人心,三秦父老都盼望著您漢王去到秦地去當王。
所以,韓信最后說了一句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就是你要發一個戰書過去,三秦地區馬上就是你的。劉邦一聽,我打仗這么多年來,沒聽到哪一個人有這樣的清晰的對整個局勢的分析,這個分析實在是太透徹了,于是對韓信說,哎呀,寡人真是相見恨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