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訪談錄
時間:2015年9月24日
地點:哥哥家
我: 首先我感謝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我的采訪。
我: 哥哥,聽說你平時都在看書,是看哪一些的呢?
哥哥:主要在于個人的興趣,各種都看并不拘尼于某一類,比如說看一些勵志性的讀物,科普類文章,中外名著,現代的暢銷類小說,名家著作,科幻作品。還有一些不錯的雜志,如《讀者》、《格言》、《青年文摘》和一些英語雜志。
我: 你覺得書讀得好不好和看外書有關嗎?
哥哥:看課外書對語文成績有很大幫助,首先增加自己的課外閱讀量可以打開知識面,增加語文的閱讀能力,在做課外閱讀時能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含義,有利答題。而且課外書看得越多,頭腦也會更加充實,寫作文時可以引經據典,使文章說得令人信服,或者通過引用書中的好詞好句,使文章更加優美。課外書中的一些內容能引發思考,使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在寫作文時,能根據題目來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容。
我: 那你第一次看課外書是什么原因的呢?
哥哥:被書的題目所吸引,看完一本之后就想看另一本逐漸就喜歡上看課外書了。
我: 在讀書時你會用什么方法讀?
哥哥:靜下心去讀,因為讀的課外書一般都是自己樂意讀的類型,所以只要一點點讀下去,便會感到書中的內容很精彩,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下去,一口氣就把書讀完了。
我: 怎樣才能把書中的好詞好句用到作文上去?
哥哥:看書的時候作如果發現一些文字優美的段落或是能引發自己思想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都可以摘錄下來,用一本專門的本子,并且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想和見解,如果觸發了靈感,可也以自已隨性地寫上一段,練練筆,久而久之便會有一定的語文積累,寫作文時就可以運用得心應手。?
2.求一篇簡短的采訪日記
難忘的歷史畫卷--采訪日記摘選 來源: 作者:陳麗霞 7月23日 重慶 小雨轉多云
下午,11位校友參加了重慶校友座談會。84歲的藍士杰先生以及91歲高齡的許天乙先生來了,闊別多年的老先生們一見面就非常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讓在場的我們無不動容。
重慶校友會會長周萬鈞老師說,在校五年,不光是學習知識,關鍵是學到了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工作起來得心應手,能戰勝各種困難。許天乙先生說,那個時候武大就是“社會大學”,師生遍布樂山全城,師資力量強大,當時的名師大多聚集武大;學生學風淳正,勤學苦練,基礎打得很好,考試嚴格認真;學術氛圍濃厚,當時的文廟有各學生社團辦的墻報,很多進步組織如“燎原”、“普羅文學”、“抗研會”等;校園活動豐富,那時武漢大學的學生是學出來的。許先生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沁園春》。
3.采訪記錄(簡單)
采訪記錄 我們看了高校長的簡介,高校長酷愛寫作,他曾寫過《尋找教育原生態》、《回家》和《秋月》等書籍。
同學:“高校長,您平時都看什么類的書?哪一本對您的影響最大?”校長:“我平時愛看兩種類型的書,一是教育類,二是非教育類的。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紅樓夢》。”
同學:“您是一校之長,工作繁忙,那您平時是怎么抽出時間讀書的呢?” 校長:“時間是擠出來的,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來到學校讀書,晚上寫出真實情感的作文,十點睡覺。” 同學:“校長,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卷如有神’我讀的書夠多了,為什么作文水平還是沒有提高呢?” 校長:“讀書是長期積累的過程,讀書時,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同學:“您平時寫作的思路是從哪來的?” 校長:“我在寫作之前都有一個小故事,我是根據這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從而寫的作文”。 同學:“開卷是否有益?” 校長:“開卷確實有益。”
同學:“高校長,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喜歡走馬觀花,有一些好詞好句都沒有記住,在您的眼里,最好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校長:“遇到好詞佳句,一定要細細的品味,才能記得牢。” 同學:“高校長,您小的時候是怎樣讀書的呢?” 校長:“我小時候,家里沒書,我看的書都是向別的同學借的。”
同學:“校長,您對漫畫書有什么見解?” 校長:“看漫畫書,也可以長知識,比如《哆來咪A夢》,但是要有克制的看。”對于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高校長都做了簡要的回答。
在采訪結束的時候,陳路琦同學站起來說:“謝謝您,高校長,您的工作這么繁忙,還抽出時間來讓我們采訪。我們為您準備了一份禮物,請您收下。”
高校長收下了這份禮物,說:“好精彩的禮物,謝謝同學們!” (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苑老師:你記錄得又詳細,又具體,真棒!(五年級) 2007-9-25 原創,絕對的獨一無二,而且還有老師的評語!這是我五年級寫的哦!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后,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
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怎樣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據你的采訪目的,確定哪些內容應放在前面?哪些內容應放在后面?確定哪些是采訪稿的重點?重點內容應詳寫,次要內容可省去,或略寫。
當然即便是重點內容,也未必要將被采訪者的語言全部寫進去,可以適當地摘其主要的寫出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會曲解被采訪者的意圖的。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采訪稿如果只寫采訪的過程,文章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我們在采訪時,應學會觀察: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觀察被采訪者的外貌,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采訪稿如果都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文章讀了會讓讀者覺得厭倦。我們在寫文章時,可以將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如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得更加真實感人。
4.訪談錄作文
地點:我家
媽媽:你隨便問吧。
我:好,那我問了。你小時侯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這跟讀書有關系嗎?
媽媽:有,讀書讀多了,知識便豐富了,可以靈活運用。
我:那你看的是閑書還是正課書?
媽媽:閑書,正課書也看,正課書必須要好才能看閑書,正課不好,怎么看閑書。
我:哦,我知道了,正課必須要懂才能看閑書,是嗎?
媽媽:一點都不錯,是這樣。
我:那你認為閑書是什么書呢?
媽媽:我認為閑書是課外書,不過對課內書有幫助。
我:那有什么幫助呢?
媽媽:比如作文時,語言通順、流暢,感情豐富。
我:那你有親身經歷嗎?說一下。
媽媽:我小時侯愛看書,看得廢寢忘食。有一次看閑書被我爸爸發現了,狠狠批我了一
頓,那也不能阻止我對書的渴望,那會,我作文提高了許多。(笑)
我:看來閑書對正課尤其是寫作有很大幫助。那你同意不同意我看閑書呢?
媽媽:多看書必然有用,你看書一定要讀懂、讀透了,我支持你多看書。(點頭)
我:哇噻,太好了!(歡呼)
5.人物訪談錄范文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唐糖糖 人物訪談范文 篇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物訪談范例和報告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人物訪談一、訪談時間:2011年7月15日 訪談方式:QQ采訪 訪談人:周春亞 被訪談人:某中學教師 被訪談人簡介:周春亞,畢業與于杭州師范大學,在大學畢 業后直接分配,成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已工作接近20年訪談內容: 問:您為什么會選擇教師行業答:我來自一個貧困家庭,高中畢業后他就考了師范,想早點工 作接濟家里。
再加上喜歡老師這一職業,感覺很神圣。當真正從 事了這一行業后才知道遠并非自己想想的那么簡單。
人無完人,你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要想跟上學生思 想就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把問 題講清楚。老師不是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講求技巧,并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啟發,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問:您認為教師職業的前途怎樣,有哪些要求答:一個國家對人才對知識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教師作為培養 人才的大師,更是不可缺少的。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教師的待遇不斷地提高足以說明教師這一行業還是有廣闊的前 景的。 任何職業都有獨特的職業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品質是十分重要 的。
沒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無法讓人信服。一個老師如果不具備良 好的個人品質會讓學生在背后謾罵,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更別提教 好學生。
6.課余生活訪談錄怎么寫
課余生活訪談錄可以從游戲娛樂、課余輔導、興趣愛好、家務勞動等方面入手,例文如下:
示例一:《課余生活訪談錄》(簡單)
時間:20xx年x月x日
地點:學校
采訪人:記者
被采訪人:學生
記者: 你好。我來請你聊一聊你的課余生活。
學生:好啊!您請講。
記者:你的課余生活,時間多嗎?
學生: 有4個小時吧。
記者:主要安排什么內容啊?
學生:1、是課程的相關內容的資料查詢;2、是休閑內容,是一種積極休息。
示例二:《關于讀書的訪談錄》(詳細)
時間:20xx年x月x日
地點:家中
采訪人:孩子
被采訪人:家長
孩子:媽媽,今天我要對您做一個有關讀書方面的采訪。
家長:好的。那你就隨便問吧!
孩子:媽媽,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時候的讀書生活。您小時候的書籍豐富嗎?您都看些什么書?
家長:嗯,我小時候書比較少。我一開始都看連環畫,如《楊家將》、《大鬧天宮》、《馬蘭花》等。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厭其煩。畢竟書比較少,有時走在路上,看到流動書攤,就會花一分錢看上一本,但那是比較奢侈的事情了。
孩子:媽媽,我現在的書種類可不少了。
家長:是呀!你現在科普類、童話類、文學類的書籍可不少,但是,你讀書的速度可不如我。小時候,我們互相換著書看,看書速度可快了,這可真應了那句話“書非借而不讀”。你現在都到了高年級了,讀書還只是泛泛而讀,是不是缺少一些讀書的方法呢?
孩子:是的。讀書有哪些方法呢?
家長:我覺得書要先“泛讀”,再“精讀”,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
孩子:那“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是什么意思?
家長:從薄讀到厚的意思就是在讀得過程中,要做筆記和心得,畢竟”不動筆墨不成書”。因為書中有了自己的東西,所以變“厚”了。從厚讀到薄就是讀出了書中的“靈魂”,品出了書中的“精髓”。
孩子:媽媽,您還有什么讀書經驗,再給我傳授傳授。
家長:再就是“溫故而知新”。一本書,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你現在讀過不少書了,等你回頭再讀,你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嘛。平時讀書,積累也很重要。我小時候也有積累本,看得多了,積累的也多。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孩子:我現在正在積累呢!
家長:記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現在積累多了,對你的寫作會有幫助的。
孩子:讀書要積累,媽媽,我記住了。其實書對我的幫助真不少。當我一開始寫作文時,總想不出寫些什么,有時心里感觸很多,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但看書時,一看到作者和我有相似的經歷,看到那一句句優美的語言,便馬上覺得:呀!這不正是當時我想說的嗎?作者把自己的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我怎么就沒想到呢?現在,我已經喜歡上讀書了,它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長:既然這樣,我就希望你與好書交朋友,不斷地積累,愿書香伴你成長!
孩子:好!媽媽,我會和好書交朋友的!
7.一篇采訪身邊名人的采訪錄,非常急需,400字左右,五年級的,求快點
時間:20XX年3月6日上午9點
地點:鄰居高翔家
婉兒:高翔,現在我是采訪者,你是被采訪者,我問你答,好嗎?
高翔:好吧,那你就隨便問吧!
婉兒:高翔,我非常喜歡看《淘氣包馬小跳》,《笑貓日記》,《皮皮魯》這種系列的書,我認為這些書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可媽媽說他們對學習沒多大用處,看一遍、兩遍就行了,可我總是百看不厭。你和你的家長對看這類課外書一事有何看法?
高翔:我認為這類書很好玩兒,我爸爸經常說:“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可以看課外書,書里的好詞好句能增長我們的學習知識,開闊視野,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再說,我也喜歡看他們的書。
婉兒:高翔,最近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經常躲在廁所了里看書。每次中午吃完飯,我就從書房拿一本書,藏在衣服里,假裝蹲廁所,偷著看書。媽媽說過我好幾次,我還是經常“竊讀”。高翔,你有過竊讀的經歷嗎?
高翔:我有竊讀的經歷。有一次上美術課,同學借給我一本漫畫書,非常有趣。我光顧著看書,全然不知老師已經站在了旁邊。同桌拍了拍我的肩膀,小聲提醒我,我才發覺老師正瞪著我。“現在上的是美術課,讓你畫畫的,可你竟看些亂七八糟的書,把書交過來!”我不情愿的把書交給了老師,還挺傷心的,哈哈哈!
婉兒:高翔,我經常去你們家玩兒,你家的學習桌上有一大摞書,請問,你們家的書都有哪些類啊?
高翔:童話類、雜志類、文學類、百科類、作文類、學習資料類。。多著呢,我都看不過來了,哈哈哈!
關于訪談錄的作文五:讀書訪談錄(616字)
時間:20XX年9月14日星期日。
地點:家里。
我:媽媽,我們現在生活在信息社會,有人認為從網絡、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知識、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讀書這種古老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已經不占優勢。不知您對這種觀點有什么看法。
媽媽:哦,這是現在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先讓你自己來說說看法吧。
我:好的。我覺得好多同學都喜歡看電視劇,而且,許多同學都特別愛看各種漫畫書。認為看這種有圖片的書更輕松。媽媽,您認為這樣做有什么不好嗎?
媽媽:嗯,看電視和看漫畫書會覺得輕松,因為文字需要回憶以往見過的與此相關的場景,需要聯想,需要思考,需要將文字在頭腦中進行再創造。而大腦對電視、書本上的圖片處理只是簡單的信息加工過程,所以讀文字的書會使人更聰明。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都藏在書本里,最杰出的智慧也都藏在書本中,而要把這些偉大的思想、杰出的智慧搬到自己的腦海里,最有益的方法依然是買書、藏書、讀書。
我:嗯,我明白了。現在我喜歡讀《愛的教育》、《淘氣包馬小跳》等反映校園生活的書。
媽媽:讀這些書,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而且帶有我們生活中的影子,更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與老師、同學溝通、相處。《愛的教育》中不論是掃煙囪的孩子、還是班長、窮人,都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是值得一讀的偉大著作。而且讀經典的書會使人變得溫順而謙恭,會使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希望你通過誦讀經典的書讓自己變得更聰慧,更有力量。
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媽媽,謝謝您!
8.訪談錄怎樣寫
這個很簡單啊,可以講一講你爸爸的經歷,對人生的看法,性格特點以及他的愛好。
隨意發揮都很好啊! 龔仁先生訪談錄參考一下吧 王:看了你在“搜狐”網上發表的小說《兵團戰士回憶》,我們想把它改編成電視劇,你同意嗎? 龔:那還能不同意。這就好比我們家后院扔著一堆破鐵料,你要拿它給我換一輛汽車。
我不光同意,甚至有點兒不敢相信。但首先聲明,可不能跟我要錢。
王:我們還給你錢。 龔:那就行! 王: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以便對你有更深的了解。
龔:隨便問。 王:你的小說發表過多少篇了? 龔:這是第二篇。
我屬于那種不走運的人,記得年輕時就希望當個作家,這個希望就象一根沾了水的鞭子,無情地抽著我。那時天天寫稿投稿,三十多歲了我的處女作才發表,是一個短篇小說。
記得那天我興奮異常,來到一個小飯館,要了半斤二鍋頭一盤涼拌海蟄絲,喝完了醉醺醺地出來。當時天已大黑,我帶著哭腔大叫:發表啦!我不是處女了!大街上的人嚇得直跑。
王大笑:我當時要在場也會嚇跑的。后來還寫嗎? 龔:又寫了好幾十篇,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到發表這篇小說,我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也就是說為發表處女作我奮斗了十多年,到發表第二篇小說我又奮斗了十多年。
按此算,我的第三篇小說估計是寫敬老院的事。第四篇就該寫陰間的故事了。
王:是夠不幸的。 龔:當時我覺得可能自己水平太低,后來我發覺不光是水平的事。
當時頌揚類的文章占據著文壇,可我寫的是一種和當時反向的文體——諷刺體。后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上級決定編輯的命運,編輯決定一個作者的命運。
編輯要是看不上你,你這輩子就沒出世的可能了。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搞諷刺體是沒有出路的。
那時我就說過,我就象樹尖上的柿子,不熟透了不掉下來,掉下來也要摔得稀爛。可反過來說,我從來沒有不幸的感覺,我總是從奮斗中得到無盡的享受。
我挺煩那些一說到過去就端出一盆委屈來,把自己扮成灰姑娘或丑小鴨。我說這些只是告訴你我不走時運罷了。
王:現在言論很自由了,你可以發揮了。另外跟你接觸的感覺,覺得你不是寫那類文章的人,似乎毫無幽默感,可看你的小說還挺刻薄挺幽默。
龔:我根本就沒有幽默的素質,我只是一個寫實的作者。主要**時期太幽默了,你只要如實地寫就是幽默的。
就象你如實地寫一個瘋子,寫他吃屎吃尿;寫他說領著咱們干革命的國家主席是國民黨派進咱們內部的奸細。是你幽默嗎?不是!是這個瘋子幽默。
王:我看你的小說,感覺它既象小說又象散文,有的地方還象雜文,但挺耐讀的。 龔:耐讀就成了。
這你就看出來了,我是外行寫小說,根本就不懂那些格式,也正因為不懂所以沒有約束。就象我自己琢磨出來的炸醬,既放大醬還放料酒醋醬油甜面醬番茄醬核桃仁芝麻等等。
要是跟正宗炸醬面大廚子一說,人家會鄙夷地笑話你外行,可我家里人都愛吃。 王:哪天應該嘗嘗你做的炸醬面。
龔:我認為那些寫作章法、規矩之類都是人定的,只要不是上帝定的,凡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那些狗屁章法未必就是對的。寫小說無非就是編一個故事,編圓了有人愛看就完了。
你要聽某些人講寫作,呵!三要素五要素的能把你嚇死。比方說有一塊錢,他們不說有一塊錢,非說有二百個零點五分錢。
顧弄玄虛! 王:我非常欣賞你小說的真實感。我想問你這篇小說有多少真實的成份有多少虛構的成份? 龔:百分之百的真實;百分之百的虛構。
王:我明白了,全是真事,但進行了加工。 龔:對! 王:現在好些小說太假,脫離現實。
就象一個抹白了臉的女孩,抹得再自然也不象那種天然白的女孩。 龔:沒錯,那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東西。
抹出來的怕洗臉、怕下雨時沒帶傘,天然的就不怕。我們單位有個女子就這樣,兩道纖細的彎眉和一張雪白的臉,非常迷人。
那天上班正趕上下大雨,她沒帶傘,等她跑進單位,眉毛白粉全沖掉了,黑得象個恐龍蛋。大家居然沒認出她來,以為誰姥姥來了。
王:你真能夸張。 龔:不是夸張,中國文壇上這樣的人還少嗎?瞪著大眼白子天天說奉承話。
我還認識一個男人,他挺有文采的,就是長得太難看,他瘸著一條腿不說還長著一身癬疥。他自稱是美女作家,筆名叫咪莎,專在網上戲弄男人。
那些迷了竅的男人天天求他想見面。 王:這個美女作家夠損的。
龔:你想想,誰不喜歡美女作家呀。 王:很想聽聽你對目前中國小說的看法。
龔:這個題目對我來說太大了、太可怕了。我可不敢說。
王:隨便聊一聊。 龔:看來是想考考我。
我對目前活躍在現在文壇上的那些作家的作品都很喜歡,象阿城、蘇童、王朔、劉恒等等,但還沒有到能看出看法來的階段。我還很愛看那些女作家的作品,中國文壇也有點兒陰盛陽衰,好幾位女作家都很可怕,尤其是“二池”和方方的作品。
王:二池是誰呀? 龔:一個是遲子建,一個是池麗。 王:這么個二池,南北兩池子水。
能談談對她們作品的看法嗎? 龔:不敢。 王:隨便說一說,你也要讓我知道知道你的一些觀點呀。
隨便說說! 龔:我很喜歡遲子建的小說。她是個很有語言天賦的作家,看她的小說就象看優美的散文,平常的文字在她手里一。
9.采訪錄怎么寫
采訪就是訪問者(記者)和被訪問人坐在一起,(記者)問他或者她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在采訪的進行過程之中會有新問題產生,被稱為"跟隨"問題。)
記者們輪流提問,而編輯則幫助他們筆錄和音錄采訪。 ·采訪前準備 1 編輯準備用品,測試設備,派發問題給記者 2 復查所有問題以及引導采訪的策略 記住: 要準時 要有所準備 要禮貌 要積極 要富有成效 要專業 在采訪過程中的重要的小貼士: LEFT 傾聽 你永遠無法預知采訪過程中被訪問者會說些什么,如果你不傾聽,你也許會錯過一些重要訊息。
眼神交流 當你在采訪提問過程中,永遠都要用眼神和被訪者進行交流,這樣,他們就會知道你在耐心傾聽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隨提問 跟隨提問就是在采訪過程中基于被訪者的敘述,你思考之后的提問。
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問就是跟隨提問。 團隊合作 和你的同事記者和編輯一起工作。
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這樣你的采訪故事會更好! ·采訪小貼士: 準備 禮貌 積極 富有成效 =專業 傾聽 眼神交流 跟隨提問 團隊合作 ·第四步-匯報 一個匯報就是采訪團隊錄音記錄下來的討論,復查一下關于簡報和采訪的重要訊息,然后加入記者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匯報是團隊表達他們觀點和把他們自己的聲音加入采訪故事中的一次機會。
匯報是由編輯通過四個步驟制作管理的,編輯運用他 / 她的記錄筆記和研究訊息來和記者們討論采訪,涉及的問題,以及他們觀點和經驗。 匯報準備: 準備和測試的工具,收集所有簡報材料和問題 匯報步驟: 1 再現故事: 編輯要求記者們去復查訪問和故事的基本事實:采訪誰,被訪問者說了什么,在什么時間和地點發生的,為什么他們作采訪等等,團隊僅僅需討論那些他們從簡報和采訪中了解到的相關故事的事實,而不需他們對此的個人經驗和觀點……兩個步驟: 2 記者個人體驗和觀點 編輯詢問記者對于此次采訪以及相關題目的自我感受和觀點。
3 介紹采訪故事 每個記者輪流提出故事的介紹,選其中的稍后用來作為完稿的開頭。 4 故事結束 每個記者輪流提供一個對這個故事或者匯報的簡短結論和總結,選擇其中的稍后用來作為完稿的結論。
要點: -每一次都遵循匯報的步驟和同樣的要求 -讓每位記者說出和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觀點 -尊重記者彼此的觀點和論點 -在采訪之后盡快管理制作匯報 再現故事 記者的個人體驗和觀點 故事介紹 故事結束 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是一個編輯和其他幾位青年人關于年輕話題錄音記錄討論。編輯事先為圓桌會議準備好問題,引導參與者在討論中探索他們個性體驗以及觀點。
圓桌會議準備: 如同簡訊一樣,編輯事先為圓桌會議的參與者(包括參與者以及其他年輕人)設計一系列問題,使用誰,什么,在哪里,什么時候,為什么,和怎么樣作為每個提問的開頭。 編輯需事先準備和測試所有的設備。
圓桌會議小貼士 所有參與者彼此尊重 獲取每個人的觀點和評論 每一次說出你的名字,講完整的話 很多的跟隨提問以及持相反意見的爭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