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英語教學理念都有什么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心強,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短暫并愛受到表揚,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所以小學英語教學也不同于成人英語教學。
其中最根本的教學理念有九點: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2.教學理念是什么
不管什么教學都應采取生本教育
一切以學生為主,改變舊有的師本教育
過去教育都以老師為主,學生拜師,學習老師已有的知識
可這樣的教育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學生失去了自己的創造力、自主的學習能力。
人類天生就有學習的本能,老師們要做的是誘導并開發學生的這種本能。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專長,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過早放棄的老師。
不管是任何領域的教學都應一生本教學為最根本最中心的教學理念。
3.《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答案是ABCD。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六大理念。一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二是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三是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四是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五是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六是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擴展資料: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4.英語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年課程改革,您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哪些變化?請舉例說明在10年課改中,我們已經接觸和實踐過,新課標實施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統的樞紐。
10年前有過英語課標的實驗稿,這個實驗稿的推行,其實就是課改。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現在需要總結。
課標實施與課改推進是緊密聯系的,學習新課標,也是為了深入改。新課標提出的那些標準,農牧區有些學校還覺得高了。
其實課標是面向全國中小學的,是經過科學論證的國家標準。如果學校條件好,稍微超越一點課標無可厚非,但不應搞很大的“提前量”。
條件差的學校跳一跳也完全夠得著,應當努力達到課標的要求。全國的教育不均衡,學校情況不一樣,但在這些基本標準和要求上,應當都能共同遵循,課標應當能面向全體學生。
語文是一門主課,在小學階段到底應當學什么?怎樣來教,又怎樣來學?我是一名農牧區的青年教師,學生都是牧區的,漢語基礎不扎實,加之大多數家長不懂漢語,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授課,十分困難。新課標強調教學的“三維目標”,但不是每一堂課都落實三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長期、隱性的目標,語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節課內全部“落實”三維。
所以我教學重點是“識字能力”,注重書寫指導;再是閱讀,讓學生大量閱讀,增加漢字的積累。在此基礎是才能慢慢理解課文。
主要靠大量閱讀中去“涵泳”,逐步習得。如果缺少個人的閱讀體驗與感覺,沒有個性化的閱讀,而老師講得太多、太細、太零碎,不見得好,還可能破壞那種“涵泳”的感覺。
現在老師們受制于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過去,語文課程基本目標曾經是“語文知識”,后來則突出“英語能力”,關注點集中于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術層面。
新課標則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素質,為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建立了“三個維度”的模型,即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能力,是語文課程目標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英語課程需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內容,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英語教學理念集錦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