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思的詩意簡短簡短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詩: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 ,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游子,見到這一派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 ,思緒變得愈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于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于想象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 ,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當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里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2.《秋思》的賞析
《秋思》是馬致遠散曲,甚至是全元散曲中傳播最廣的優秀篇章。這是一支漂泊者的思鄉曲,又是一幅秋日郊野游子黃昏思歸圖。作者如同一位卓越的畫家,選取最具秋天特征和最足以引發游子鄉愁的景物,作為抒情主人公活動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都彌漫著秋意和鄉愁,從而突出浪跡天涯歸鄉無期、功名無著、疲憊不堪的游子形象,從畫面色彩和人物情緒兩個方面給讀者的心靈以強烈的沖擊,從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小令語言的高度藝術概括力,頭三句純用名詞構成,由九個名詞三組「鼎足對」組成冷暖相間而以冷調子為主的三個場景,將黃昏時刻秋天原野的蕭索、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烘托出游子行程的艱辛,極其準確精練,達到了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易一字的程度。第四句「夕陽西下」,以大寫意筆法,將血紅色的殘照余暉潑在蒼茫的秋野上,形成悲涼的意蘊。在此基礎上爆一聲「斷腸人在天涯」,將滿懷愁緒身心交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兀然突現在畫面之前,令人哀然、愴然。作者以感傷的調子所吟唱的思鄉曲,到此戛然而止,才不過短短五句二十七個字。何等精粹,真乃千古絕唱。元人稱贊其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韻》),誠非虛言。
3.【想象《秋思》中描繪的情景,把它寫成一個簡短小故事.】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他鄉的詩人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里卻涌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于落筆,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話. 信終于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于上路了,詩人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后來,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4.改寫秋思100字總結感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瑟瑟的秋風又已在洛陽城吹起來了.張籍伏在案上,想:好幾個春秋了,不知故鄉怎樣?現在秋風已起,家人過得可好?我漂泊在外,家人擔心嗎?我是否該寫封家書了呢?想到這兒,張籍準備了一下硯臺墨,提起紙筆,但開始寫信給家人了.寫著寫著,張籍的眼睛濕潤了,他的眼前涌現出了許多畫面:小時候,因為家境太貧寒,自己不得不漂泊他鄉時,母親那深情的目光;自己完成學業,要好的同學王建在離別時說的那幾句深情的話語┄┄正想著,一陣秋風吹了進來,帶來一張半黃紅的楓葉,看到這楓葉,張籍不禁又思緒萬千:這張葉子也和我一樣,別的“葉子”最終都會歸根的,可我┄┄想到這兒,張籍派手下的一個差役去送信.差役剛要去送信,張籍把他叫住了:“且慢,容我再過目過目,信中有無疏漏之處.”差役停下腳步問:“張大人也算當今的文人墨額,區區一封家信,咋讓你┄┄” 張籍嘆了口氣:”唉!一言難盡!我離開故鄉已有多年啊!游子的心你是體會不到的.”隨后,張籍拆開信封,看了看,又鄭重地封上了口┄┄ [小山屋 作文]作者:金泓凱 指導老師:牟月輝 這個嗎?。
5.誰能把秋思變成一個簡短的故事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中秋節都即將來臨,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洛陽城內,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這世間無比凄涼,張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土,懷念那些鄉親父老……
張籍想想親自登門拜訪親朋好友們,順便回到故鄉去探望父母。可惜因為遇見一位正要回需要當官,沒有辦法。沮喪之季,恰巧遇見一位正要回到家鄉的同鄉,決心寫一封家信委托同鄉務必要把信轉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著甜蜜祝福語:祝父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只怪對鄉親家人說的事情太多太多,萬一這次是他與親戚最后一次聯系?如果這次的信沒有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那怎么辦?此時此刻,張籍的內心是多么復雜,多么矛盾。
每當捎信的人剛要啟程的時刻,他還要將信封拆開,唯恐寫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父母為自己擔憂,也擔心會不會少寫。有時候甚至不能發現錯誤他也遲遲不肯將信送走。雖然每次這樣時,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張籍詩人頃刻的心情。
張籍就這樣反反復復地用銳利的目光掃視這封信,他那緊鎖的眉頭正好照應了他沒有思緒的心情,此時他是多么想回鄉啊!
張籍望著藍天多么想高歌吶喊,傾訴著自己的心愿……
6.用秋思這首詩編故事短一些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懷念那些鄉親父老、親朋好友。
他看著一片片落下的樹葉,像一封封信,帶表自己的思念,飄向自己的家鄉,淚落了。突然,一個想法在他腦中閃過,咦,我可以寫一封家書啊!說干就干,他立馬回家,拿起筆寫了起來。
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一封家書寫完了,他又喜又悲,喜的是可以向老母親問候了;悲的是自己不能親自問候老母親。第二天,他找來送信的王二,對他說:“王公子麻煩你幫我把這封信送給我的老母親。”
王二說:“張公子可請放心,我定會幫你送到.”正當王二離開張家時,張籍突然間想起來有些話還沒有寫完,他立馬叫住王二,“王公子,等等”他把信改了改又依依不舍地交給了王二。 于是就有了秋思這個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