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代影評50字
林麒麟 2013-06-21 20:56:41 那個說電影不接地氣的影評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但是拉到下面看評論,卻看到幾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有的說電影其實是忠于原著才這么拍的,我也非常認同這句話,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如果原著是一坨狗屎,你照著拍出了一坨一摸一樣的狗屎,難道我們就會滿意了?這和電影本身的好壞是完全無關的,電影就是電影,小說就是小說。忠于原著的電影不一定是好電影,我想這應該是常識。
更何況原著是不是一本好小說都有待商榷。還有的人說,電影講得本來就是上海上流社會的故事!有錢人的故事!不接地氣很正常。
是的,這句話看起來說得很好。因為我們不是上流人士,不是有錢人,當然理解不了上流社會的優雅。
但是我翻開豆瓣電影TOP250一看,《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很多年前美國監獄的事,《霸王別姬》講的是同志的事,《這個殺手不太冷》講的是殺手和蘿莉的事,《美麗人生》講的是納粹集中營的事……我沒進過美國監獄也不是同志也沒當過殺手也沒進過納粹集中營,但是為什么這些電影能打動我,讓我有共鳴?而《小時代》這個發生在我們的祖國甚至我們的城市里的故事卻會讓我們覺得不接地氣?因為它講述的是上流社會的生活?扯淡。《超人:鋼鐵之軀》講的還他媽是超人的生活呢。
照這種說法科幻電影都沒法看了是不是?(還真有腦殘這么想。)所謂的接地氣,不是要求電影必須只講述普通人的生活;而是要求電影能讓普通人產生情感或者認知上的共鳴。
這和電影的類型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還有人說,電影一定要接地氣嗎?不接地氣難道就不能是好電影了?我們《小時代》要的就是不接地氣!是的,如果這就是你們要的,恭喜你們達到了。
但是我要順便說一下,本來我想打三星的,因為我根本沒看過《小時代》的電影,但是我突然想給它打一星了。因為寫影評一定看過電影才能寫嗎?沒看過電影就不能寫影評了?我寫影評從來不用看電影的!——————————回應幾個問題。
1.你寫這篇影評的時候看過《小時代》電影嗎?答:當時的確是沒有看過的。2.現在看了之后對電影有沒有什么改觀?答:現在也沒看。
3.為什么寫最后那一段話?答:其實只是反諷“電影一定要接地氣嗎?不接地氣難道就不能是好電影了?我們《小時代》要的就是不接地氣!”這段話,可惜只有@huangcheng 等少數網友看出來了,筆力不夠讓大家見笑了。4.你真的認為寫影評不需要看電影嗎?答:其實當時寫這段話的時候我也沒細想,只覺得不但有反諷效果,而且還能讓那些無從下口的粉絲們找到噴點,挺有意思的。
不過看到好多豆油贊同我的這段話,我便仔細想了想——發現其實這么說還是有道理的。影評通常泛指“電影觀后感”,但是既然有觀后感,為什么不能有“觀前感”呢?說說對電影的猜測、對導演的期待、對原著的感想等等其實也是蠻有價值的。
5.你的這篇影評是“觀前感”嗎?答:不是。我從頭到尾都沒打算去看《小時代》這部電影,所以沒什么觀前觀后的說法。
這篇影評純粹是為了吐槽某些奇葩觀點。如果你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里面除了“不接地氣”這一點是在評論電影以外,其它部分都是在給腦殘粉們普及一些電影的常識。
而“不接地氣”這個評價還是從@屋頂上的貓貓 這位豆油的影評里直接抄過來的。因為郭敬明的電影要是接地氣了反而會讓我驚訝。
6.對那些罵你的網友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答:參見唐馬儒先生:呵呵……。
2.小時代電影的觀后感
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
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時候就突然改變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進墳墓,你被挫折踐踏得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討厭,被怨恨,被放棄。
但是我們卻總是在內心里保留著希望,保留著不甘心放棄的跳動的心。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里小小地努力著。
這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它們變成無邊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
以上這段文字摘自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引發無數爭議,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褒貶分派極其鮮明。
我不想說誰對誰錯,我僅能代表我自己。由這部電影電影引發的各類話題說開去。
我自幼在中國傳統的打擊式教育下成長。不被認可,被諷刺,被忽略,被嘲笑。
自小聽到的最多的話是:你怎么這么笨?你得好好學習,就你這么一個孩子就指望你了。諸如此類。
記憶里我從未被父母當著我和外人的面表揚過。我們是中國人口政策下成長起來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孤獨,渴望被愛,渴望被認可,渴望純潔的不問回報的友情,渴望單純美好的愛情,渴望一切美麗的事物。
我不認為這有什么錯。這是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的動力。
不斷的充盈自己,不斷地挑戰高點,我用自己的能力和學識掙來的金錢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有錯么?《小時代》的片子我認真仔細的看了,有笑,亦有眼角濕潤的時候。我看到了曾經我渴望的友誼,我看到了卑微女孩的夢想和奮斗,我看到了刻薄女孩對愛情的驕傲與堅持,我看到了冷漠外表下寬容而溫暖的心靈。
我想問這片子怎么了?招的你們沒有看過就用各種各樣的臟話詆毀唾罵?你說這片子物質。我想套用我一位姐姐的話,她已經是孩子的母親,她說:給自己買東西都要拿起又放下,給孩子買東西幾乎不思考,能用好的就用好的。
是這代物質,還是上一代把這代打造的物質?還是已經是社會主流的你們把這社會打造的物質,讓我們不得不在其中卑微的活著?你們說這片在三觀不正,這片子怎么就不正了?借用小四回周黎明的一段話:“林蕭是勤奮努力的小助理;顧里是富二代但依然努力修雙學位;南湘家貧窮但她畫素描賺錢只為選修服裝;宛如不在乎名牌,她自信而可愛.她們沒有一個像您說的一樣.宮洺最后給南湘鼓掌,不為金錢,不為美貌,是為她的才華喝彩。”一沒偷二沒搶三沒被包養,這哪里不正了?我說我不喜歡北京遇上西雅圖,我覺得片子導向有點兒問題,但并不曾臟話攻擊。
到底是誰修養有問題?別什么都往三觀上靠,非要講三觀,請你去做老師,別拿這種大帽子扣在一個商業電影頭上。某些成功大導演的片子,一觀都沒有!也別拿什么電影語言就往上上套,故事都說不圓,還談電影語言?也別往什么社會責任感上套,最起碼郭敬明的小時代賺錢了,沒讓投資人虧錢,要先對身邊的合作伙伴負責才能談社會責任感吧?總比那些拿了高額片酬不作為,逼得投資人破產的導演強百倍。
70后,當你們年輕時流連于迪廳的時候,追著看古惑仔的時候,也被上一代斥責;80后,當年喜歡小虎隊喜歡F4也被父母說無用;現在90后喜歡小時代就不行?從來新鮮事物出來就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年過30的我經歷了無數的不公委屈之后懂得,我僅能代表我自己,我專心做事,為自己開心。
我只是個普通人而已。今天我不是為這個片子辯解亦不是為小四辯解,他比我強大用不著我替他辯解。
是因為我身邊尊重的諸位大哥前輩說這片子三觀不正,而他眼中不喜的因素會因為我喜歡而直接把我臆想成那類人。我在為我自己被誤解而傷心委屈。
我不怕被人說裝嫩,我也不怕被鄙視。任何新的事物成長之時都伴隨爭議,時間說明一切,淚水背后仍是堅持。
我們始終在為我們最初的渴望奔跑在奮斗的路上。——《小時代》電影觀后感——有一個女生,她外表永遠光鮮亮麗,永遠那么堅強無所畏懼,內心卻脆弱,她是她們的后盾,她是顧里——有一個女生,她沒有別人出色的外表,沒有優越的家庭,她笨拙和可愛,卻用她的聰明去學習生活,她是林蕭——有一個女生,她有著繪畫的天賦,卻沒有支持她天賦的家庭,她即使在街頭賣畫,也不損他的美麗,她是南湘——有一個女生,她雖然不優雅,不美麗,甚至可愛,她粗俗,卻有著一顆積極地心態和勇敢去追求生活的信念,她是唐宛如這是小時代我們沒有生活在上海那種金碧輝煌的城市,也許我們獨居的偏僻城市的一角,我們是別人眼中轉瞬即逝的路人,我們沒有那些令人羨慕的優雅與優秀,但我們還是我們,我們是蕓蕓眾生中的一位,我們是茫茫星辰中比最小的小星辰還要微小的存在,可是那又怎樣?我們還是我們。
初看電影,我們會挑剔演員的長相,聲音,我們會因為宛如的夸張而大笑,會因為顧里的尖酸刻薄二感到有趣,但是當電影達到后期,我們看到的,是光鮮背后的卑微,是笨拙身后的聰慧,是冷漠背后的溫暖,是夸張背后的脆弱,是美麗背后的無奈,這是我看到的小時代。也許確實他們不是最適合小時代的演員,也許他們的表演還有些不足,但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小時代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覺,讓我。
3.小時代影評50字
林麒麟 2013-06-21 20:56:41
那個說電影不接地氣的影評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但是拉到下面看評論,卻看到幾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有的說電影其實是忠于原著才這么拍的,我也非常認同這句話,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
如果原著是一坨狗屎,你照著拍出了一坨一摸一樣的狗屎,難道我們就會滿意了?這和電影本身的好壞是完全無關的,電影就是電影,小說就是小說。忠于原著的電影不一定是好電影,我想這應該是常識。更何況原著是不是一本好小說都有待商榷。
還有的人說,電影講得本來就是上海上流社會的故事!有錢人的故事!不接地氣很正常。是的,這句話看起來說得很好。因為我們不是上流人士,不是有錢人,當然理解不了上流社會的優雅。
但是我翻開豆瓣電影TOP250一看,《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很多年前美國監獄的事,《霸王別姬》講的是同志的事,《這個殺手不太冷》講的是殺手和蘿莉的事,《美麗人生》講的是納粹集中營的事……
我沒進過美國監獄也不是同志也沒當過殺手也沒進過納粹集中營,但是為什么這些電影能打動我,讓我有共鳴?而《小時代》這個發生在我們的祖國甚至我們的城市里的故事卻會讓我們覺得不接地氣?
因為它講述的是上流社會的生活?扯淡。《超人:鋼鐵之軀》講的還他媽是超人的生活呢。照這種說法科幻電影都沒法看了是不是?(還真有腦殘這么想。)
所謂的接地氣,不是要求電影必須只講述普通人的生活;而是要求電影能讓普通人產生情感或者認知上的共鳴。這和電影的類型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還有人說,電影一定要接地氣嗎?不接地氣難道就不能是好電影了?我們《小時代》要的就是不接地氣!
是的,如果這就是你們要的,恭喜你們達到了。
但是我要順便說一下,本來我想打三星的,因為我根本沒看過《小時代》的電影,但是我突然想給它打一星了。
因為寫影評一定看過電影才能寫嗎?沒看過電影就不能寫影評了?我寫影評從來不用看電影的!
——————————
回應幾個問題。
1.你寫這篇影評的時候看過《小時代》電影嗎?
答:當時的確是沒有看過的。
2.現在看了之后對電影有沒有什么改觀?
答:現在也沒看。
3.為什么寫最后那一段話?
答:其實只是反諷“電影一定要接地氣嗎?不接地氣難道就不能是好電影了?我們《小時代》要的就是不接地氣!”這段話,可惜只有@huangcheng 等少數網友看出來了,筆力不夠讓大家見笑了。
4.你真的認為寫影評不需要看電影嗎?
答:其實當時寫這段話的時候我也沒細想,只覺得不但有反諷效果,而且還能讓那些無從下口的粉絲們找到噴點,挺有意思的。
不過看到好多豆油贊同我的這段話,我便仔細想了想——發現其實這么說還是有道理的。
影評通常泛指“電影觀后感”,但是既然有觀后感,為什么不能有“觀前感”呢?說說對電影的猜測、對導演的期待、對原著的感想等等其實也是蠻有價值的。
5.你的這篇影評是“觀前感”嗎?
答:不是。我從頭到尾都沒打算去看《小時代》這部電影,所以沒什么觀前觀后的說法。這篇影評純粹是為了吐槽某些奇葩觀點。
如果你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里面除了“不接地氣”這一點是在評論電影以外,其它部分都是在給腦殘粉們普及一些電影的常識。
而“不接地氣”這個評價還是從@屋頂上的貓貓 這位豆油的影評里直接抄過來的。因為郭敬明的電影要是接地氣了反而會讓我驚訝。
6.對那些罵你的網友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答:參見唐馬儒先生:呵呵……
4.小時代電影評價
爛片三部曲之《小時代》 最近三部電影被譽為爛片三部曲,除了票房,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口水。
富春,不二,小時代,說實話,三部連續看下來,第一感覺就是心疼電影票。 比起前兩部,客觀來說,應該給予小時代肯定。
同樣是第一次導演電影,郭敬明的小時代,真的是一往情深的文藝范,沒有往任何其他方向延伸。 你要承認,整個電影團隊所呈現的小時代雖然像MV的串聯,但畫面的運用,說實話,如果是MV,必然是成功的幾支MV了。
從內容上,就不要吐槽了,小時代出了好幾年了,看過小說就知道了,電影改編自小說,怪罪不了電影。 郭敬明就是把宮洺寫得很神很神,就是把周崇光寫得很帥很帥。
故事雖然是爛梗,每個人看得時候可能都帶著些許不屑。但是女孩子的心理就是這樣啊,我們愛看漂亮的衣服,愛看身材好的帥哥,我們更多得是羨慕每個女主角身上的閃光點,天真,客觀,果敢,從容,氣質……我們看到她們的時候,就會想,我們是哪個樣子的人,我們有沒有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換一支口紅,改一個發型,甚至是換個男朋友,重新找一份工作,我們在輕松之中,有時也會思考,未來究竟在哪里。
在女孩子心中,更渴望被愛,被呵護。在光暈閃耀交錯的無數個瞬間,我們在氤氳的光里面,以為女主角就是我們自己。
在鋼筋混凝土之中的我們,也渴望光著腳奔跑,我們也想念那一大幫學生時代沒心沒肺的朋友…… 有一部分電影和電視劇就是爆米花的,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堆不符合現實的男生女生,他們過著奢靡的生活,這生活中又點綴著童話。乍一看自己的生活,黑漆漆,可能連一束光都沒有照進來過。
郭敬明同學就是寫得我們未曾得到的一種生活,你說他變態也好,說他炫耀也好。我們必須懂得,要想過上另外一種生活,意味著現在的生活中,我們必須承受更多。
有夢不是好的么,為了最初的公主夢,像驢子一樣去奮斗吧。 整部電影,其實沒什么劇情,完全是小說在啪啪啪地翻頁,如果拍第二部,郭敬明還是應該學學怎么把文字變成畫面,靠長相賣的是噱頭,靠演技和編排才是實力啊。
可能謝依霖會因為這部電影走紅吧,因為她最真實,最可愛,就好像她問姐妹們那句,我真的有差嗎?嗯,因為你比她們差,所以你更貼近生活。不是每個女孩跌倒都有人扶起來,不是每個女孩的上司都會報銷他打壞的杯子,不是每個女孩的客戶都是滿足她的要求,不是每個女孩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不是每個女孩都天生麗質,不是每個女孩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有人跳出來幫忙…… 你知道的,幸運兒的名額是有限的。
寫完這一篇竟然有點失落,好像又一次掉進了初高中讀郭敬明小說時代的感覺,那些愛來愛去愛不出的未來,那些傷來傷去的心也不腐壞,那些日子因為沒有真正的挫折,所以芝麻綠豆的事都會悲傷。而現在,那些不會哭的女孩,你是不是也在心底懷念懷念那個自己? 原來寫郭敬明導演電影的影評,也會不自覺用他的感覺來寫啊。
其實有很多鏡頭還是很講究的。比如說演員特寫的卡位,光的運用。
還有很多超長鏡頭,比如校園里的追逐啊,大秀開始的互相尋找。還有很多處鏡頭,如果你慢慢看,你會發現很多鏡頭是很美的。
但是演員的演技嘛,真的是沒有什么體現。
5.小時代電影評價
爛片三部曲之《小時代》
最近三部電影被譽為爛片三部曲,除了票房,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口水。
富春,不二,小時代,說實話,三部連續看下來,第一感覺就是心疼電影票。
比起前兩部,客觀來說,應該給予小時代肯定。
同樣是第一次導演電影,郭敬明的小時代,真的是一往情深的文藝范,沒有往任何其他方向延伸。
你要承認,整個電影團隊所呈現的小時代雖然像MV的串聯,但畫面的運用,說實話,如果是MV,必然是成功的幾支MV了。
從內容上,就不要吐槽了,小時代出了好幾年了,看過小說就知道了,電影改編自小說,怪罪不了電影。
郭敬明就是把宮洺寫得很神很神,就是把周崇光寫得很帥很帥。故事雖然是爛梗,每個人看得時候可能都帶著些許不屑。但是女孩子的心理就是這樣啊,我們愛看漂亮的衣服,愛看身材好的帥哥,我們更多得是羨慕每個女主角身上的閃光點,天真,客觀,果敢,從容,氣質……我們看到她們的時候,就會想,我們是哪個樣子的人,我們有沒有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換一支口紅,改一個發型,甚至是換個男朋友,重新找一份工作,我們在輕松之中,有時也會思考,未來究竟在哪里。在女孩子心中,更渴望被愛,被呵護。在光暈閃耀交錯的無數個瞬間,我們在氤氳的光里面,以為女主角就是我們自己。在鋼筋混凝土之中的我們,也渴望光著腳奔跑,我們也想念那一大幫學生時代沒心沒肺的朋友……
有一部分電影和電視劇就是爆米花的,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堆不符合現實的男生女生,他們過著奢靡的生活,這生活中又點綴著童話。乍一看自己的生活,黑漆漆,可能連一束光都沒有照進來過。郭敬明同學就是寫得我們未曾得到的一種生活,你說他變態也好,說他炫耀也好。我們必須懂得,要想過上另外一種生活,意味著現在的生活中,我們必須承受更多。有夢不是好的么,為了最初的公主夢,像驢子一樣去奮斗吧。
整部電影,其實沒什么劇情,完全是小說在啪啪啪地翻頁,如果拍第二部,郭敬明還是應該學學怎么把文字變成畫面,靠長相賣的是噱頭,靠演技和編排才是實力啊。
可能謝依霖會因為這部電影走紅吧,因為她最真實,最可愛,就好像她問姐妹們那句,我真的有差嗎?嗯,因為你比她們差,所以你更貼近生活。不是每個女孩跌倒都有人扶起來,不是每個女孩的上司都會報銷他打壞的杯子,不是每個女孩的客戶都是滿足她的要求,不是每個女孩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不是每個女孩都天生麗質,不是每個女孩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有人跳出來幫忙……
你知道的,幸運兒的名額是有限的。寫完這一篇竟然有點失落,好像又一次掉進了初高中讀郭敬明小說時代的感覺,那些愛來愛去愛不出的未來,那些傷來傷去的心也不腐壞,那些日子因為沒有真正的挫折,所以芝麻綠豆的事都會悲傷。而現在,那些不會哭的女孩,你是不是也在心底懷念懷念那個自己?
原來寫郭敬明導演電影的影評,也會不自覺用他的感覺來寫啊。
其實有很多鏡頭還是很講究的。比如說演員特寫的卡位,光的運用。還有很多超長鏡頭,比如校園里的追逐啊,大秀開始的互相尋找。還有很多處鏡頭,如果你慢慢看,你會發現很多鏡頭是很美的。但是演員的演技嘛,真的是沒有什么體現。
6.小時代電影的觀后感,四百字,急需
《小時代》的故事以經濟飛速發展的上海這座風光而時尚的城市為背景,講述了林蕭、南湘、顧里、唐宛如這四個從小感情深厚、有著不同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女生,先后所經歷的友情、愛情,乃至親情的巨大轉變,是一部當下年輕人生活一個側面的真實寫照。故事剛開始時,林蕭、南湘、顧里、唐宛如上了大學,如高中一樣,繼續著彼此深厚的友誼,后來在彼此接觸現實生活后,在某些地方發生了蛻變和成長的痕跡,各自的男朋友也與其他人發生了各種復雜的關系和故事,導致許多誤會和嫉妒,繼續過著不理解,吵架,和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是在變化著,周遭環境的變化也在改變著他們的人生價值觀。
這是一個夢想閃耀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理想冷卻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我們的小時代。 這是當下時代一群時尚年輕人的青春故事,也是屬于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7.小時代電影的觀后感
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
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時候就突然改變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進墳墓,你被挫折踐踏得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討厭,被怨恨,被放棄。
但是我們卻總是在內心里保留著希望,保留著不甘心放棄的跳動的心。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里小小地努力著。
這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它們變成無邊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
以上這段文字摘自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引發無數爭議,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褒貶分派極其鮮明。
我不想說誰對誰錯,我僅能代表我自己。由這部電影電影引發的各類話題說開去。
我自幼在中國傳統的打擊式教育下成長。不被認可,被諷刺,被忽略,被嘲笑。
自小聽到的最多的話是:你怎么這么笨?你得好好學習,就你這么一個孩子就指望你了。諸如此類。
記憶里我從未被父母當著我和外人的面表揚過。我們是中國人口政策下成長起來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孤獨,渴望被愛,渴望被認可,渴望純潔的不問回報的友情,渴望單純美好的愛情,渴望一切美麗的事物。
我不認為這有什么錯。這是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的動力。
不斷的充盈自己,不斷地挑戰高點,我用自己的能力和學識掙來的金錢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有錯么?《小時代》的片子我認真仔細的看了,有笑,亦有眼角濕潤的時候。我看到了曾經我渴望的友誼,我看到了卑微女孩的夢想和奮斗,我看到了刻薄女孩對愛情的驕傲與堅持,我看到了冷漠外表下寬容而溫暖的心靈。
我想問這片子怎么了?招的你們沒有看過就用各種各樣的臟話詆毀唾罵?你說這片子物質。我想套用我一位姐姐的話,她已經是孩子的母親,她說:給自己買東西都要拿起又放下,給孩子買東西幾乎不思考,能用好的就用好的。
是這代物質,還是上一代把這代打造的物質?還是已經是社會主流的你們把這社會打造的物質,讓我們不得不在其中卑微的活著?你們說這片在三觀不正,這片子怎么就不正了?借用小四回周黎明的一段話:“林蕭是勤奮努力的小助理;顧里是富二代但依然努力修雙學位;南湘家貧窮但她畫素描賺錢只為選修服裝;宛如不在乎名牌,她自信而可愛.她們沒有一個像您說的一樣.宮洺最后給南湘鼓掌,不為金錢,不為美貌,是為她的才華喝彩。”一沒偷二沒搶三沒被包養,這哪里不正了?我說我不喜歡北京遇上西雅圖,我覺得片子導向有點兒問題,但并不曾臟話攻擊。
到底是誰修養有問題?別什么都往三觀上靠,非要講三觀,請你去做老師,別拿這種大帽子扣在一個商業電影頭上。某些成功大導演的片子,一觀都沒有!也別拿什么電影語言就往上上套,故事都說不圓,還談電影語言?也別往什么社會責任感上套,最起碼郭敬明的小時代賺錢了,沒讓投資人虧錢,要先對身邊的合作伙伴負責才能談社會責任感吧?總比那些拿了高額片酬不作為,逼得投資人破產的導演強百倍。
70后,當你們年輕時流連于迪廳的時候,追著看古惑仔的時候,也被上一代斥責;80后,當年喜歡小虎隊喜歡F4也被父母說無用;現在90后喜歡小時代就不行?從來新鮮事物出來就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年過30的我經歷了無數的不公委屈之后懂得,我僅能代表我自己,我專心做事,為自己開心。
我只是個普通人而已。今天我不是為這個片子辯解亦不是為小四辯解,他比我強大用不著我替他辯解。
是因為我身邊尊重的諸位大哥前輩說這片子三觀不正,而他眼中不喜的因素會因為我喜歡而直接把我臆想成那類人。我在為我自己被誤解而傷心委屈。
我不怕被人說裝嫩,我也不怕被鄙視。任何新的事物成長之時都伴隨爭議,時間說明一切,淚水背后仍是堅持。
我們始終在為我們最初的渴望奔跑在奮斗的路上。——《小時代》電影觀后感——有一個女生,她外表永遠光鮮亮麗,永遠那么堅強無所畏懼,內心卻脆弱,她是她們的后盾,她是顧里——有一個女生,她沒有別人出色的外表,沒有優越的家庭,她笨拙和可愛,卻用她的聰明去學習生活,她是林蕭——有一個女生,她有著繪畫的天賦,卻沒有支持她天賦的家庭,她即使在街頭賣畫,也不損他的美麗,她是南湘——有一個女生,她雖然不優雅,不美麗,甚至可愛,她粗俗,卻有著一顆積極地心態和勇敢去追求生活的信念,她是唐宛如這是小時代我們沒有生活在上海那種金碧輝煌的城市,也許我們獨居的偏僻城市的一角,我們是別人眼中轉瞬即逝的路人,我們沒有那些令人羨慕的優雅與優秀,但我們還是我們,我們是蕓蕓眾生中的一位,我們是茫茫星辰中比最小的小星辰還要微小的存在,可是那又怎樣?我們還是我們。
初看電影,我們會挑剔演員的長相,聲音,我們會因為宛如的夸張而大笑,會因為顧里的尖酸刻薄二感到有趣,但是當電影達到后期,我們看到的,是光鮮背后的卑微,是笨拙身后的聰慧,是冷漠背后的溫暖,是夸張背后的脆弱,是美麗背后的無奈,這是我看到的小時代。也許確實他們不是最適合小時代的演員,也許他們的表演還有些不足,但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小時代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覺,讓我。
8.如何評價電影《小時代》
1. 他同時滿足著中學生以下的幻夢: 相比很多小說作者關注于某一個點,郭敬明要貪心一些。
但這是必要的,因為,他不是在純粹的自我表達(這件事我們放在后面說),他更像一個禮數到位的餐廳老板,給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盤,一樣都不能少。 從商業的角度講,郭滿足的需求很精準、全面。
2. 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想起另一部著名電影Devil wears Prada我開始胡思亂想。 郭敬明的前兩部作品都曾被指責為抄襲,《小時代》(2008 年)雖然未被指責抄襲,但顯然,它「借鑒」了《時尚女魔頭》(2006 年)。
很多人以為,文字好=會寫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起點中文網上,你能看到大量會編故事但文字蒼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論壇里,你能看到大量文字精致但完全不會寫故事的人。
這是兩種技巧,兼具的人并不太多。 它究竟是對是錯,就看你的主觀判斷了。
但它的確有效。3. 對于郭敬明這種有巨大影響力、且寫了許多本書的作者,無論你有多不喜歡他的書,你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達在里面的。
以一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并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達,其中屬于自我表達的部分,卻太軟弱無力了。
在他的敘述里,大學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敘述里,雜志主編、專欄作家處在社會價值鏈的頂端;在他的敘述里,成功人士是那樣的膚淺;在他的敘述里,大富之家的母親會像叫小姐一樣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敘述里,上海是一個只有宏觀景象卻無任何微觀生機的城市;在他的敘述里,愛情是如此的蒼白,悲歡離合是如此無力;甚至,這部關于上海的電影里,就沒有人在說上海話。. 所有這些,都讓我這種年過三十的人有強烈的不真實感。
細想之下,也難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特殊的一個小世界。
他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學沒讀完就成為全職作家,即使日后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間并沒有被放大太多。很長時間里,他是個爭議的、不受歡迎的人。
因此,就像媒體寫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華的房子里。我不負責任的猜測,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并沒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
更不負責的猜測是,我懷疑他沒有正經談過戀愛。 郭自己這方面的體驗有限,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只能賣給沒有經歷過這些事的人。
但愿打愿挨,供需平衡。 即使郭敬明已經功成名就身家過億,可他念茲在茲的東西,仍然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去證明。
這是個好母題,但他的表達很微弱。作為電影導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讓主人公們經受委屈,最終取得成功。
簡單粗暴,皆大歡喜。 所以,與其說他在創作、表達,不如說他的小說和電影就像史玉柱的腦白金,是準確定位一批用戶后制作的品質合格的產品。
4. 無論是書還是電影,《小時代》都成功了。 凡事都要抓緊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
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 次要矛盾,則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襲了別人,細節是否有真實感。
他不在乎非目標讀者的感受,因為他緊緊抓住了目標讀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創作者想要的太多,卻也喪失焦點的太厲害了。
5. 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
也許他通過仔細盤查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欲望與幻想放大成了一代人的欲望和幻想。也許他不擅長寫故事,但他找到了讓自己完成小說的捷徑。
也許他描繪的世界是虛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讀者并不在乎幻想的真實性,只在乎這夢幻泡沫有多華麗。 吃到一口甜頭,并不難。
難得的是,郭敬明一鋤頭下去,小有所成,然后竟然反復耕作十年,打出一片市場來。他對自己所面向的市場的理解和相應的執行力,值得大多數創業者學習。
得承認,作為創業者,郭敬明是頂級的。作為創作者?將他劃入這個圈子,那就是你的錯了。
9.電影小時代觀后感作文
我們說好不分離,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與時間為敵,就算與全世界背離
我心中念想的友情,是像百合的潔白與清純,不添一絲雜質的純凈。錯過的與未錯過的人,都在對的時間里,一同,約好了似的,走出我的生活。
林蕭說,她沒有南湘那么的漂亮,沒有顧里那么的精致,更,沒有唐宛如那么的over,她只是萬千平凡女生中最普通的一個。但是我想說,其實她錯了,她是最被老天眷顧的那一個。沒有顧里公主般的高貴,沒有南湘眾星追捧般的孤傲,沒有唐宛如自我的灑脫,她所具有的氣質,是淡然的隨性,那就像,漫篇濃墨重彩的水彩畫里沁人的一抹白色,那樣隨性的一筆,優雅淡然,卻又直抵心臟,靚麗多姿。
你可能會說,因為林蕭是主角,所以我吹捧她,那么你就錯了。只不過是,普通的普通,有種惺惺相惜的同感。我欣賞她的生活態度,當然也自愧不若她那般的隨性,這本該是人人都具有的氣質,卻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給out掉了。你知道嗎,其實,淡然也是一種美好。
他們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多么的傳奇,其實這不過是人人都表演過的一場話劇。
初看小時代時,并未有所打動,畢竟只是一場電影,一個虛擬的故事,又能有多少感觸呢。酒溫過了更純,茶泡過了更香,而它也是如此。我承認,里面的極盡奢華不是我們普通人能接觸到的,但那個故事卻是我們大千世界能容納的,友情,加上愛情。
把我們生命中的人分為兩種,一是過客,二是住進心里的人。過客終究只是過客,時光一拂,它們就隨風而散了,甚至,不帶走一片云彩,不留下一抹痕跡。第二種,便是用生命在歌唱,是雕刻在石頭上,永遠無法抹去的一筆,即使,只是一個角落,一個芝麻點,總之,它占據了你的心臟的一部分,是你無法忘記的。
南湘,顧里,林蕭,唐宛如,他們把生活留給了自己,然后,把青春都奉獻給了對方。她們給對方貼上了一輩子的標簽,這樣,才會永遠永遠不分離,一直一直在一起。有心的人,怎能不被這刻骨銘心的友情感動呢?
我說,愛情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友情、親情都能比得上愛情,因為她們把對方刻在骨子里,要帶上一輩子。
我還想呀,為小時代添上一個結局,就是在南湘講演的那個時候,她會說,“如果可以,我也想把你們唱進我的歌聲里,即使青春的河流漸行漸遠,我們依舊,心照不宣。。。你們,就是我的地老天荒。”
故事完結,曲終不離,愿我們的青春,像她們一樣美好,在這個炙熱的夏天,開出一朵美麗嬌艷的花。
劇終
10.小時代影評600字
電影《小時代》自誕生以來始終伴隨著爭議,相比而言,《小時代2》比《小時代1》更多了某些內容。在《小時代2》里,除了光怪陸離的物質秀,我們看到了顧里大三就拿到了雙學位,至于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電影沒有表現。畢業后,她仍然接濟著家境困窘的閨蜜,即使是依靠著家族的力量。而顧源則在經歷了女朋友身體出軌的痛苦后,最終能夠選擇寬容,放棄財富來重拾愛情……
《小時代》不是絕對差,更不是絕對好,它所營造的爭議造就了它的票房,或許這爭議也才是帶給觀眾的真正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