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都瑞金作文怎么寫
自從小學二年級學過《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后,我總是對瑞金紅井念念不忘,常嚷著爸爸、媽媽帶我去瑞金紅井游玩。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總算逮到了一個機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去瑞金紅井旅游。這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又帶著好奇的疑問來到了瑞金。一下車,我們不顧火辣的太陽,直向紅井奔去。我剛到紅井,發現紅井只不過是一口普普通通的井而已,沒有什么好稀奇的。等我回過神來,才發現紅井旁邊矗立著一塊紀念碑,上面刻著“吃啥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我這才知道,這口井是**挖的。但是,我還是不知道,**為什么要挖這口井呢?原來,附近的村民全部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自成挖了這口井,村民們就不需要到外面去挑水了,這是**關心群眾的做的好事。我忽然看見有人在井里打了滿滿一桶水上來,看見他打水,我的手心也有點癢癢的,便跑過去,拿起桶開始打水。只見我左搖右晃,水不聽使喚,總是在水桶外面溜來溜去。就這樣過去了十幾分鐘,我有點急了。這時,媽媽告訴我:“要把水桶口朝下放到井里,在左右搖擺才能打到一桶滿滿的水”。我照著做,果然,我也打起了一桶滿滿的水。我拿起水瓢嘗了一口,這里的水非常潤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23635滑可可,簡直跟山泉水不分上下。井邊還有一個**和紅軍挖井時的雕像,那情景可壯觀了。我還發現井邊還有用雕刻刻出的我們學過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
瑞金紅井真有趣,ILike瑞金紅井。
2.內容是瑞金龍珠寺的作文400字
時光流轉,流不走的是我對故鄉的熱愛,流不走的是故鄉人世世代代的自豪與熱情。
——題記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有人說:“武夷奇秀甲東南。”而我的故鄉瑞金,它雖然沒有桂林山水的秀麗旖旎,也沒有武夷山的九曲十八彎,但它獨有的樸實風光,也會讓人印象深刻。紅都瑞金與中國革命歷程緊密相聯,令它享有了“歷史名城”、“紅色故都”的美名,我也為此感到自豪!
紅色,是這座小城永遠的圖騰,紅色的土地,紅色的建筑,紅色的星徽,還有大街小巷飄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無不輝映著她昨日的歷史和今天的光榮。走進共和國搖籃——瑞金,一座被赤色浸潤血脈深處的紅色故都。
漫步街頭,這座小城一如其它城市,有著現代都市的格局和律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不同的是,瑞金有自己獨特的名字:“紅都廣場”、“紅都大道”、“紅都賓館”!!以“紅都”命名的場所到處都是。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哪怕是孩子,孩法粉盒莠谷瘋貪弗楷都會告訴你:這里曾是紅都!
踩著鄉間小路,井水的叮咚聲像一首小曲兒,在耳邊回響。對于瑞金,人們最初的印象大都緣于一篇小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讓新中國幾代人耳熟能詳。如今,人們親切地稱這口井為“紅井”。井旁的石碑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兩行大字更加醒目。這篇課文用一百字講述了**當年為瑞金沙洲壩村百姓挖井,老百姓感謝**的故事。親臨紅井,品味甘甜的紅井水,重溫這篇課文,更添了許多新的感悟。沙洲壩百姓質樸而感人的情愫是水之甘甜醇香的源頭。六十年來,共和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沙洲壩人民善良感恩的心沒有變。紅井水甜,銘記在心。懂得感恩的沙洲壩老百姓都是可親可愛的人。
拾級而上,路旁的花草印襯著歷史的光輝,革命烈士紀念館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展廳內陳列著一些偉人們的雕像和烈士們的遺物。這里記載著許多英雄的名字,也記錄著他們的豐功偉績,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回顧中國**近一個世紀的前赴后繼,他們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的無私奉獻與英勇的犧牲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刻領會到紅軍戰士們的偉大精神。
走過綿江河畔,清爽的河風輕輕拂過臉峽,給人以溫馨和愉悅。岸邊的柳樹輕輕垂下,翠綠的枝條點綴著碧綠的河面,將河水變得生動搖曳。
乘著汽車,伴著一路的暇想,終于來到了羅漢巖。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無數的名山勝水,座落在瑞金市城東約30公里的羅漢巖風景區,就是大自然歷數萬年精心雕琢出來的一件藝術杰作。羅漢巖雖非五岳之列,但在不同的季節里也將呈現出不同的奇景。春天,百花初綻,千枝吐綠,鶯啼燕囀,蜂飛蝶舞;夏天,林海茫茫,蒼翠欲滴,銀泉遍布,樹葉蔭蔽;秋天。
3.瑞金的歷史起源
瑞金歷史沿革 唐天佑元年(904年),以象湖鎮淘金場置瑞金監,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握地得金,金為瑞”而得名。
據《太平寰宇記》:“瑞金場,淘金之地也。”又據《瑞金縣志》:“置(瑞金)監時,有航浮水面,色如黃金,人目為瑞”,故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 蘇區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為中央直屬縣,改名“瑞京”。
1994年5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3號)批復,經**批準,同意撤銷瑞金縣,設立瑞金市(縣級)。199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瑞金為省轄市,由贛州市代管。
1987年4月5日,瑞金縣瑞林鄉分為瑞林鄉、丁陂鄉(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1988年12月10日,撤銷壬田鄉、謝坊鄉,設立壬田鎮、謝坊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
1993年11月17日,撤銷九堡鄉、瑞林鄉、沙洲壩鄉,設立九堡鎮、瑞林鎮、沙洲壩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 至此,全縣轄6個鎮、13個鄉:象湖鎮、瑞林鎮、壬田鎮、九堡鎮、沙洲壩鎮、謝坊鎮、丁陂鄉、下壩鄉、大柏地鄉、岡面鄉、日東鄉、合龍鄉、葉坪鄉、黃柏鄉、萬田鄉、云石山鄉、澤覃鄉、武陽鄉、拔英鄉。
1998年8月5日,瑞金市撤銷武陽鄉,設立武陽鎮(贛民字[1998]126號批復)。 至此,全市轄7個鎮、12個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35499人;其中: 象湖鎮 92476壬田鎮 48901 謝坊鎮 32950 沙洲壩鎮 24020 瑞林鎮 23791 九堡鎮 52761 武陽鎮 27351 葉坪鄉 43187 臺龍鄉 15502 日東鄉 17254 黃柏鄉 34138 大柏地鄉 12612 丁陂鄉 10148 下壩鄉 6974 岡面鄉 16963 萬田鄉 12145 云石山鄉 35738 澤覃鄉 18519 拔英鄉 10113(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合龍鄉,劃歸葉坪鄉;撤銷下壩鄉,劃歸瑞林鎮(贛民字[2001] 484號批復)。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60。
1萬人。 2004年底,全市轄7鎮10鄉。
2007年7月23日,江西省民政廳《關于同意將瑞金市拔英鄉白竹村劃歸武陽鎮管轄的批復》(贛民字[2007]152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將瑞金市拔英鄉白竹村劃歸武陽鎮管轄,并入武陽鎮粟田村。
4.瑞金的歷史
瑞金是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設縣,1994撤縣設市.歷史上,因瑞金地處贛南東部山區,交通閉塞,屬“八閩百越蠻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對中原地區較為滯后.后來,漢、晉、唐、宋時期,中原人(指后來的客家人)大舉南遷,瑞金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客家人帶來的中原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揚,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為“瑞京”,是全國蘇區政治、文化中心.
歷史沿革:
唐天佑元年(904年),以象湖鎮淘金場置瑞金監,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握地得金,金為瑞”而得名。據《太平寰宇記》:“瑞金場,淘金之地也。”又據《瑞金縣志》:“置(瑞金)監時,有航浮水面,色如黃金,人目為瑞”,故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
蘇區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為中央直屬縣,改名“瑞京”。
1994年5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3號)批復,經**批準,同意撤銷瑞金縣,設立瑞金市(縣級)。199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瑞金為省轄市,由贛州市代管。
1987年4月5日,瑞金縣瑞林鄉分為瑞林鄉、丁陂鄉(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1988年12月10日,撤銷壬田鄉、謝坊鄉,設立壬田鎮、謝坊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
1993年11月17日,撤銷九堡鄉、瑞林鄉、沙洲壩鄉,設立九堡鎮、瑞林鎮、沙洲壩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至此,全縣轄6個鎮、13個鄉:象湖鎮、瑞林鎮、壬田鎮、九堡鎮、沙洲壩鎮、謝坊鎮、丁陂鄉、下壩鄉、大柏地鄉、岡面鄉、日東鄉、合龍鄉、葉坪鄉、黃柏鄉、萬田鄉、云石山鄉、澤覃鄉、武陽鄉、拔英鄉。
1998年8月5日,瑞金市撤銷武陽鄉,設立武陽鎮(贛民字[1998]126號批復)。至此,全市轄7個鎮、12個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35499人;其中: 象湖鎮 92432 壬田鎮 48901 謝坊鎮 32950 沙洲壩鎮 24020 瑞林鎮 23791 九堡鎮 52761 武陽鎮 27351 葉坪鄉 43187 臺龍鄉 15502 日東鄉 17254 黃柏鄉 34138 大柏地鄉 12612 丁陂鄉 10148 下壩鄉 6974 岡面鄉 16963 萬田鄉 12145 云石山鄉 35738 澤覃鄉 18519 拔英鄉 10113(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合龍鄉,劃歸葉坪鄉;撤銷下壩鄉,劃歸瑞林鎮(贛民字[2001] 484號批復)。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60.1萬人。
2004年底,全市轄7鎮10鄉。
2007年7月23日,江西省民政廳《關于同意將瑞金市拔英鄉白竹村劃歸武陽鎮管轄的批復》(贛民字[2007]152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將瑞金市拔英鄉白竹村劃歸武陽鎮管轄,并入武陽鎮粟田村。
5.關于家鄉瑞金的作文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如畫、依山傍水的地方。
在村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誰撒了一大把的金子似的,波光粼粼。一條條不知名的小魚在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有的小魚游行的速度可真夠快的,比同學們賽跑時的速度還快呢!在村后,是一座座蒼翠欲滴的大山。山上,一棵棵大樹高聳入云,就像是一位位守護神,守護著遠近鄉民的安全。一棵棵像碧玉裝扮過的小草,就像我一樣想快點長高,不甘示弱地拼命往上生長,讓大山擁有了一件翠綠的衣裳。在村旁,是一家家貨品豐富、價廉物美的商店和一條又寬又長的馬路。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奔到商店去買東西吃。每次吃完之后,心里總是美滋滋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美得沒人能畫得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