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尚任《桃花扇》的故事梗概100字左右
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
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 表示愿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
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并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準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
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 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
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后避難于棲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共約出家。
2.愛情故事之五簡單介紹一下《桃花扇》這個故事
《桃花扇》寫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避亂南京,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
兩人一見鐘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費用皆出于魏忠賢余孽阮大鋮,其意在結納方域,以求開脫名。香君義形于色,立即下妝卻奩以還。
大鋮銜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謠言方域為良玉內應。為避害,方域往淮南投奔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臣馬士英、阮大鋮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昏王□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
馬士英、阮大鋮又屢屢加害香君,香君不屈,守樓明志,血染桃花,廷筵罵座,入宮軟禁。方域回到南京,與復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鋮捕獲,也鋃鐺入獄。
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馬、阮出逃。方域出獄,隨張瑤星往棲霞山。
香君趁亂出宮,也隨人入山。侯李二人在祭壇相遇,張道士以國恨、家恨之言點醒他們,二人雙雙入道。
全劇在一派悲歌聲中結束。 《桃花扇》是一部歷史劇,作者以數十年的工夫探求歷史的真實性,達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的程度,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歷史舞臺的一部“信史”。
《桃花扇》共四十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分上下兩卷,是一部忠于史實的優秀歷史劇,它與《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并稱“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是《桃花扇》的重要主題,作者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劇中主人公李香君雖為歌妓,卻有明確的生活思想和是非界限。她把堅貞的愛情與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統一起來,不為利誘,不畏權奸,感人至深。
3.愛情故事之五
《桃花扇》寫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避亂南京,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
兩人一見鐘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費用皆出于魏忠賢余孽阮大鋮,其意在結納方域,以求開脫名。香君義形于色,立即下妝卻奩以還。
大鋮銜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謠言方域為良玉內應。為避害,方域往淮南投奔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臣馬士英、阮大鋮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昏王□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
馬士英、阮大鋮又屢屢加害香君,香君不屈,守樓明志,血染桃花,廷筵罵座,入宮軟禁。方域回到南京,與復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鋮捕獲,也鋃鐺入獄。
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馬、阮出逃。方域出獄,隨張瑤星往棲霞山。
香君趁亂出宮,也隨人入山。侯李二人在祭壇相遇,張道士以國恨、家恨之言點醒他們,二人雙雙入道。
全劇在一派悲歌聲中結束。 《桃花扇》是一部歷史劇,作者以數十年的工夫探求歷史的真實性,達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的程度,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歷史舞臺的一部“信史”。
《桃花扇》共四十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分上下兩卷,是一部忠于史實的優秀歷史劇,它與《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并稱“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是《桃花扇》的重要主題,作者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劇中主人公李香君雖為歌妓,卻有明確的生活思想和是非界限。她把堅貞的愛情與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統一起來,不為利誘,不畏權奸,感人至深。
4.桃花扇簡介
桃花扇 秦淮無語送斜陽,家家臨水映紅妝。
春風不知人事改,依舊歡歌繞畫舫。 誰來嘆興亡? 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
點點碧血灑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壯。 空留桃花香。
李香君唱: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辭家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李:裝不完的歡笑,賣不完的唱,煙花生涯斷人腸。
怕只怕 催花信緊風雨急,落紅紛紛野茫茫。我也曾學紅杏出墻窺望, 侯朝宗唱: 我也曾撫瑤琴低吟鳳求凰。
李:我也曾嚶嚶鳴兮求良友, 侯:我也曾深巷愁聽賣花忙。 李:只怕是精誠一片金石開,詩箋牽動我心腸。
我愿做香扇墜佩在 郎身上, 侯:我愿日日夜夜將你袖中藏。 李:我愿時時刻刻隨郎團扇影, 侯:隨風輕送一身香。
李:欲尋好夢難入夢, 侯:怕斷腸時偏斷腸。 侯:秦淮煙月勘不透,幾番夢里繞畫樓。
前日堂前看不夠, 今宵哇,要將你倩影鏤心頭。 李:秦淮煙月年年有,唯有知音最難求。
百年恩愛今宵就,但愿同 心到白頭。 侯:琵琶聲聲將我的心扉扣,欲泣欲訴添溫柔。
人前怎解芙蓉扣, 盼到燈昏喜宴收。 李:春情無限容姿秀,容姿越秀越怕纏頭。
今宵破題交君手,見慣 花底心也羞。 侯:謝卿贈我雙紅豆。
李:結成扇墜緊緊系心頭。 侯:你是小紅豆, 李:勸君多采收。
侯:同結相思扣, 李:濃情永不休。 (合):展開眉頭,撫平心頭,天長地久永結鸞儔。
侯:老朽侯詢頓首拜,奉勸將軍細思裁。 忠心莫因困境改, 缺糧缺草要善安排。
高帝留都 皇陵在,誰敢輕將馬蹄踹,亡羊補牢尚可待,東進站船且莫來! 侯:比月凈,比蘭清,佳人難得玉精神。 李:玉精神休出唇,才郎偏會語溫存。
侯:不出唇更消魂,疑是巫山遇女神。 李:巫山夢夢易醒,怎比秦淮夜夜春。
侯:怕只怕秦淮春色難久駐,我是落魄一書生! 李:愛你才,敬你志,一封信退了百萬兵! 李:并蒂初結風雨傾,因忠成罪天地昏。 侯:天涯何處將身藏?酒盡歌終被尚溫。
李:秦淮河上初相會,此生此世隨郎君。切莫把我當成迎新送舊 女,郎君啊,切莫做喜新厭 舊的人! 侯:花落俱恨西風緊,灑向枝頭帶淚痕。
李:這條絲巾隨身帶,讓它代奴伴郎君。 侯:團扇本是定情物,兩顆紅豆心連心。
紅豆不變心不變,天涯海 角我要尋香君。 李;荒蕪了香箋,空放了金杯,疏懶了琴弦,無人解的扇 墜,郎君啊,你幾時再上秦淮?再上樓臺? 侯:思香君,念香君,遙望秦淮水盈盈。
別時紅廖寂寂長,今日河 柳又發青。思香君,念香君,見帕如同見親人。
哪夜不聽你悄悄 話,哪夜不和你談談心。 思香君,念香君,隨君渡江回南京,我 要將你勤守護,情系秦淮永不分。
侯:九曲黃河起波濤,肝腸似絞恨難消。南望秦淮人不見, 心底把我的香君邀。
李;紅樓掩門半年了,烏云層層鎖長橋。花不插,地不掃,空抹脂 粉有誰瞧? 侯:怎能忘,初次定情肝膽照,我擲詩扇你把紅豆拋。
李:你曾說紅豆不變心不變,如今我獨對青燈淚滔滔。 侯:夢魂天涯將君找, 李:腸斷秦淮苦煎熬。
侯:我怕看那南來北往的雁, 李:我怕聽簫聲嗚咽歌如潮。 侯:我把血淚和酒飲, 李;我將血淚洗羅綃。
侯;珠淚灑進黃河里,流向秦淮把信捎。 李媽媽唱: 浪跡江湖十八春,送舊迎新無親人。
那年黃河遭荒旱,餓殍中買下 你瘦骨伶仃。調養你吃喝,調養你病,我把你當成十月懷胎的骨肉 親。
你叫我娘,我叫你兒,滴血的心撫慰著滴血的心。 白璧難以久 藏在青樓內,為你物色個好夫君。
愿你脫離紅塵出苦海,割下我心 頭肉也不哭一聲。我豈是見錢眼開將兒賣,盼只盼百年后有個良家 女兒上上墳。
李:一句話把娘的心傷透,娘的淚點點滴滴滴透了我的心。我的媽 媽呀!莫怪兒年幼太任性,十三年怎能忘你救我養我的恩。
侯郎他 定情詩早把紅線栓緊,媽教我情抵過萬兩金。既和他白頭訂,又怎 能琵琶別抱入朱門?我的媽媽呀,兒情愿洗粉黛、拋衫裙,罷笛 管、歇喉唇,長齋禮佛鎖樓門。
端茶送水為的媽媽侍侯終生。 李:滿樓霜月夜迢迢,病臥空床恨難消。
形影相伴嘆別離, 血痕一縷在眉梢。 忍心揉碎如花貌,保住我無暇潔白命一條。
我也 曾桃葉渡口把侯郎找,我也曾燕子磯頭憶吹簫。又誰知秋水秋風人 愁惱,化成血淚點點逐碧濤。
媽媽代嫁樓空了,姨娘們避禍也難相 邀。簾櫳低垂帳不掛,任它風吹帳鉤鉤自敲。
李:當初樓前猛舍拋,銀河渺渺難架橋。 魚雁難捎夢空勞, 墻高更比天際高。
侯:一絲幽恨藏心苗,傷心血淚付寒濤。尋你奈何云山杳,只看這 鮮血滿扇開紅桃。
白骨青灰長艾簫,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應重做興亡夢, 兒女濃情何處消? 歌詞由 提供 [歌詞修改] 桃花扇 《桃花扇》寫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避亂南京,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
兩人一見鐘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費用皆出于魏忠賢余孽阮大鋮,其意在結納方域,以求開脫名。香君義形于色,立即下妝卻奩以還。
大鋮銜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謠言方域為良玉內應。為避害,方域往淮南投奔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臣馬士英、阮大鋮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
5.《桃花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桃花扇》是一部愛情悲劇,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
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避亂南京,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一見鐘情。定情的次日,香君得知婚事所有費用都是魏忠賢余孽阮大鋮所出,阮大鋮意在結交方域,以求開脫自己的惡名,香君立即將妝奩退還。
阮大鋮自此銜恨在心,乘左良玉率兵將要攻打南京之際,造謠說侯方域是左良玉內應。 為躲避禍害,侯方域往淮南投奔史可法,為史可法參贊軍務。
甲申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奸臣馬士英、阮大鋮等立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4。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
馬士英、阮大鋮又屢屢加害李香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漕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楊龍友在宮扇上點血,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侯方域回到南京,與復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鋮捕獲,也鋃鐺人獄。 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馬、阮等人出逃。
侯方域出獄,隨張瑤星往棲霞山。香君趁亂出宮,也隨人人山。
侯李二人在祭壇相遇,張道士撕破以香君的鮮血點染成的代表著愛情之堅貞的桃花扇,以國恨、家恨點醒他們,二人雙雙出家。
6.桃花扇主要人物介紹~~~~~~~急
男主角:侯方域 女主角:李香君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容的歷史悲劇,共40出。
故事寫明末歸德書生侯方域來南京應江南鄉試,落第不歸,寓居莫愁湖畔,參加了反對閹黨的復社,后經畫家楊龍友的介紹,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萌發愛情,訂婚之日,方域題詩扇以贈香君,作為信物。 閹黨文人阮大鋮聞訊即出重金置辦妝套,托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給香君,意在拉攏復社文人侯方域。
香君義形于色拒不讓方域接收阮的饋贈。阮為此忌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誣方域內通左軍;為避害,方域只身逃離南京投奔楊州督師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
崇禎在北京自縊后,奸臣馬士英等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 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迫害復社文人。
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給新任曹撫田仰,香君寧死不從,以頭撞地,血染方域當年所贈詩扇;楊龍友采摘花汁點染成桃花圖,是謂桃花扇。馬、阮于賞心亭置酒賞雪,香君乘機罵筵以泄憤恨。
方域回到南京,被阮捕獲入獄。清兵南下,昏君奸臣出逃,方域出獄后在避難棲霞山時,與香君相遇于白云庵,在張道士的點撥下,他們雙雙出家入道。
該劇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展現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與腐敗,熱情歌頌了敢于和權奸作斗爭的高尚氣節和愛國情感。李香君是中國古典戲曲中罕見的一個光彩照人的婦女形象。
她不僅美麗聰明,而且正直剛強,明大義有氣節,她有著鮮明的政治是非觀,把愛情的關系和選擇建立在政治的關系和選擇的基礎上,這是她比《西廂記》中的崔鶯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更高大的基點,也是《桃花扇》在思想和藝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之所在。該劇在結構藝術上的成就更為人稱道,它以“一生一旦為全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終而達到“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創作目的。
故而從思想與藝術上看,把該劇當作明清傳奇戲曲的壓卷之作,是不過分的。《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
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并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以侯、李愛情為線索,組織進多方面的社會矛盾,嚴整緊湊;另外,其曲辭亦流暢優美,富于文采。 該劇劇情是: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共訂婚約,閹黨余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據,暗送妝奩用以拉攏。
香君識破圈套,阮大鋮懷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誣告侯方域迫使他逃離南京。
得勢的阮大鋮欲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濺定情詩扇。 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后,南明滅亡,侯、李重逢。但國已破,何為家?他們撕破桃花扇,分別出家。
7.簡單介紹“秦淮八艷”
秦淮八艷之寇白門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之一。
《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其逝世后,《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秦淮八艷之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后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一落筆盡十余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秦淮八艷之顧眉
顧眉生即顧媚,是南京上元人,據《板橋雜記》載:“顧媚字眉生,又名眉,號橫波,晚號善持君,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如云,桃花滿須,弓變纖小,腰肢輕亞。通文史,善畫蘭,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時人推為南曲第一。
”秦淮八艷之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號青蓮,金陵人,生于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小宛病逝后,冒辟疆含淚寫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辭》和《影梅庵憶語》。
淮八艷之陳圓圓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
秦淮八艷之李香君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成為家喻戶曉的我國古代罕有的光輝婦女形象。
時人譽之“香扇墜”。聲名盛于南曲,時四方之士爭一識面為榮。
秦淮八艷之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秦淮八艷之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8.論《桃花扇》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桃花扇》通過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歷史,“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表達了通過戲劇形式總結歷史教訓和抒發興亡之感的創作意旨。通過戲劇藝術再現南明歷史,讓人感受到在歷史的、政治的巨大變化之中,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的命運是不能自己主宰的。
《桃花扇》的社會意義:《桃花扇》以勇敢的寫實精神,將愛情置于殘酷的政治斗爭和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變遷之中,以悲劇結局,體現了“借兒女之情,寫興亡之感”的主題,引發人們在進行歷史審視的同時,對現實和未來產生深沉的思考。這正是《桃花扇》具有深厚的思想價值所在,也是它產生雋永的藝術魅力的重要原因。
全劇只有30名出場演員,作者將其分為“色部”、“氣部”和“總部”。
色部是貫穿全劇表現“離合之情”故事主要情節的人物,又分為以男主角侯方域為首的及其周圍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為首的及其周圍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氣部是表現背景歷史“興亡之感”的人物,又分為以史可法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馬士英等為首的奸臣“偶部”,鑒于歷史上不敢罵皇帝,將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擴展資料
《桃花扇》劇中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借離合之情,抒興亡之感;同時也揭露了明末朝廷的腐敗現內部的矛盾斗爭。
劇本完成于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這篇“小識”作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小識”就是“小記”,表達了作者對《桃花扇》故事中的李香君的“不肯辱于權奸”的敬仰之情。
小記著眼于傳奇的“奇”字來作文章,文中連問二個“何奇乎”,作了一反一正的回答,層層深入地指出了它“不奇而奇”的所在。文字簡短,鏗鏘有力,語意含蓄,頗能啟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