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簡單介紹一下戲曲《花為媒》的故事情節嗎
劇情簡介: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并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并憂慮成疾。王母又托阮媽到李家說親,月娥與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則說王俊卿輕狂,不懂禮教,頑固拒婚。王俊卿聞知與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愛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媽獻計去張家花園相親,以為王俊卿親眼看見張五可的才貌后便會答應,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賈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張家花園相親。張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見賈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頓時雪化冰消,并贈紅玫瑰,私訂終身。賈俊英將張五可私贈的紅玫瑰轉送表兄,倍加贊美張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將紅玫瑰扔在地上。阮媽又向王母獻策,先將張家小姐娶來,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張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應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萬分。李母溺愛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納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李月娥送到王家與王俊卿拜堂成親。王俊卿以為新娘是張五可,拒不拜堂。當他聽說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頓時心花怒放,疾病痊愈。待張五可的花轎前來,他們早已拜完花堂。張五可聞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闖進洞房,質問王俊卿。阮媽見狀,無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際,突然發現賈俊英,隨即將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兩對有情人各遂心愿。
2.花為媒的簡介影評
劇情簡介:王俊卿與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馬,兩小情篤。
及長,相誓永結百年之好。王母思孫心切,托阮媽為俊卿說親。
阮媽為他說合了才貌出眾的張五可。俊卿不從。
王母幾經詰問,俊卿吐露真情,非月娥不娶,決不移情他人。王母無奈,又托阮媽去月娥家說親。
月娥之父李茂林認為男女私情,有失大體,堅決不允婚事。俊卿得悉此情,病況日重。
王母憂心如焚,阮媽獻計,慫恿俊卿去張家花園相親,她認為只要俊卿見到五可,定會喜愛五可,便可玉成此事。但俊卿病重,不能前往。
阮媽又生一計,請其表弟賈俊 英代為相親。俊英與五可在花園會面,五可見他一表人才,舉止瀟灑,贈與定情信物紅玫瑰一朵,以示相許。
俊英將紅玫瑰轉贈俊卿,俊卿堅拒不受,阮媽又向王母獻策,不妨先將五可娶來,俊卿勢必就范,王母頷首,相約定期迎娶。月娥聞訊,不勝痛苦,月娥母深諳女兒心事,乘其父不在家中,采用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月娥送到王家與俊卿拜堂成親,待五可花轎到來時,他們已經完婚。
五可見狀,怒不可遏。她大鬧花堂,隨即闖進洞房,嚴詞質問俊卿,俊卿語塞。
阮媽見此情狀,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發現站在一旁的賈俊英,即將他拖入洞房。于是,兩對情人,笑逐顏開,各遂所愿。
3.戲劇花為媒講什么
"花為媒"劇情根據成兆才原著改編。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并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
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并憂慮成疾。
王母又托阮媽到李家說親,月娥與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則說王俊卿輕狂,不懂禮教,頑固拒婚。王俊卿聞知與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愛子心切,心焦如焚。
阮媽獻計去張家花園相親,以為王俊卿親眼看見張五可的才貌后便會答應,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賈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張家花園相親。
張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見賈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頓時雪化冰消,并贈紅玫瑰,私訂終身。賈俊英將張五可私贈的紅玫瑰轉送表兄,倍加贊美張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將紅玫瑰扔在地上。
阮媽又向王母獻策,先將張家小姐娶來,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張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應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
李月娥得知,痛苦萬分。李母溺愛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納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李月娥送到王家與王俊卿拜堂成親。
王俊卿以為新娘是張五可,拒不拜堂。當他聽說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頓時心花怒放,疾病痊愈。
待張五可的花轎前來,他們早已拜完花堂。張五可聞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闖進洞房,質問王俊卿。
阮媽見狀,無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際,突然發現賈俊英,隨即將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兩對有情人各遂心愿。
4.花為媒
《報花名》 春季里風吹萬物生, 花紅葉綠草青青。
桃花艷,梨花濃,杏花茂盛, 撲人面的楊花飛滿城 。 夏季里端陽五月天, 火紅的石榴白玉簪, 愛它一陣黃呀黃昏雨呀, 出水的荷花, 婷婷玉立在晚風前。
秋季里天高氣轉涼, 登高賞菊過重陽, 楓葉流丹就在那秋山上, 丹桂飄飄分外香。 冬季里雪紛紛, 梅花雪里顯精神, 水仙在案頭添呀添風韻, 迎春花開一片金。
我一言說不盡, 春夏秋冬花似錦, 叫阮媽,卻怎么還有不愛花的人? 愛花的人,惜花護花把花養, 恨花的人,厭花罵花把花傷, 牡丹本是花中王, 花中的君子壓群芳, 百花相比無顏色, 他卻說, 牡丹雖美花不香。 玫瑰花開香又美, 他又說, 玫瑰有剌兒扎的慌, 好花哪怕眾人講, 經風經雨分外香, 大風吹倒了梧桐樹, 自有旁人論短長。
雖然是滿園的花好無心賞, 阮媽你帶路我要回繡房! 《菱花自嘆》 張五可: 叫一聲王俊卿你來得正好, 顧不得女孩兒家粉面發燒; 我的心止不住撲撲突突地亂跳, 有句話我要問問你呀, 仔細你聽著, 婚姻事應不應得我不惱, 好不該說我不值半分毫; 你說我心不靈, 我這手不巧, 又說我貌丑無才我的身段不苗條。 今日里到花園我們見了面, 我讓你仔仔細細把花瞧; 你看看紅玫瑰, 再看看含羞草, 你看看這藤蘿盤架, 再看看柳彎腰, 你看看蘭花如指, 再看看芙蓉如面, 看一看我這滿園的鮮花美又姣。
走一步,鳳展翅; 走兩步,彩云飄; 五可走了一個連環步, 釵環響亮聲音高, 可笑你小小的書生為花顛倒, 意懸懸眼灼灼你魂散魄消。 《鬧洞房》 張五可唱: 張五可用目瞅, 從上下仔細打量這位閨閣女流; 只見她的頭發怎么那么黑﹖ 梳妝怎么那么秀﹖ 兩鬢蓬松光溜溜, 何用桂花油﹖ 高挽鳳簒不前又不后, 有個名兒叫仙人髻。
銀絲線穿珠鳳在鬢邊戴, 明晃晃走起路來顫悠悠, 顫顫悠悠不亞似金雞叫的什么亂點頭。 芙蓉面, 眉如遠山秀, 杏核眼靈性兒透, 她的鼻梁骨兒高, 相襯著櫻桃小口, 牙似玉,唇如朱, 不薄也不厚, 耳戴著八寶點翠叫的什么赤金鉤。
上身穿的本是紅繡衫, 拓金邊又把云子扣, 周圍是萬字不到頭, 還有個獅子解帶滾繡球。 內套小襯衫, 她的袖口有點瘦; 她整了整妝, 抬了一抬手, 稍微一用勁, 透了一透袖; 嘿~~露出來十指尖如筍, 她這腕似白蓮藕, 人家生就一雙靈巧的手, 巧娘生下這位俏丫頭? 下身穿八幅裙捏百褶是云霞皺, 俱都是錦繡羅緞綢。
裙下邊又把紅鞋兒露, 滿幫是花, 金絲線鎖口, 五色的絲絨繩又把底兒收。 個頭兒不高不矮, 人家不胖又不瘦, 模樣長得好, 面帶忠厚, 她的性情溫柔, 巧手難描, 畫又畫不就, 生來的俏, 行動風流, 行風流, 動風流, 行動怎么那么風流。
猜不透這位好姑娘是幾世修﹖ 美天仙還要比她丑, 嫦娥見她也害羞。 年輕的人愛不夠, 就是你, 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 年邁老者見了她, 眉開色悅, 贊成也得點頭。
世界上這樣的女子真是少有, 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以花為媒是哪里的婚俗
“花為媒”不是劇目,也不是掌故,而是張家界地區土家民 族活生生的愛情史詩。
如果某家后生看中了某家姑娘,后生不必 請媒說合,而是從高山采一朵艷麗的山花,悄悄地放在姑娘的閨 房窗臺上。第二天,后生便來打探消息。
一般來說,姑娘絕不會 馬上答復。于是又去放花,規矩是第二次放三朵,第三次放五 朵,保持單數,依此遞加,如七,九,十一……連放幾次姑娘會 有所表示。
如果后生發現花朵少了,變成遞雙數,如九朵變成八 朵,十一朵變成十朵,則說明姑娘答應了。姑娘接受求愛后,便 向父母吐露真情,征得父母同意,親事才有希望。
這個“花為媒”習俗也不知源于何年何時。據傳說:那是 因為土家先民沒有文化,不會寫情書,又不喜歡多事的媒婆。
于 是后生、姑娘按照“好事成雙”的習慣,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以 花代媒,千百年來承襲未改。他們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鮮花上, 同時也象征人的愛情如山花般純凈、甜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