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銀河的知識
在中國古代又稱天河、銀漢、星河、星漢、云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恒星組成。
是橫跨星空的一條淡淡發光的帶,銀河在天鷹座與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銀河在天球上勾畫出一條寬窄不一的帶,稱為銀道帶。
它的在中國古代又稱天河、銀漢、星河、星漢、云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恒星組成。是橫跨星空的一條淡淡發光的帶,銀河在天鷹座與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銀河在天球上勾畫出一條寬窄不一的帶,稱為銀道帶。它的最寬處達30°,最窄處只有4°~5°,平均約20°。
這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
2.關于銀河的知識
銀河在中國古代又稱天河、銀漢、星河、星漢、云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銀河在天鷹座與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銀河在天球上勾畫出一條寬窄不一的帶,稱為銀道帶,它的最寬處達30°,最窄處只有4°~5°,平均約20°,這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
銀河在中國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鵲橋相會。
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是由無數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銀河不是銀河系,而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包含上千億顆恒星、總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6,000億至30,000億倍,直徑有約10萬光年。
3.有關于銀河的知識
?wtp=tt
重點:
由2,000多億顆恒星、數千個星團和星云組成的盤狀恒星系統,它的直徑約為100,000多光年,中心的厚度約為6,000多光年
太陽位于距銀河中心2.6萬光年處
估計銀河系的年齡約為136億歲
總體結構是:銀河系物質的主要部分組成一個薄薄的圓盤,叫做銀盤,銀盤中心隆起的近似于球形的部分叫核球。在核球區域恒星高度密集,其中心有一個很小的致密區,稱銀核。銀盤外面是一個范圍更大、近于球狀分布的系統,其中物質密度比銀盤中低得多,叫作銀暈。銀暈外面還有銀冕,它的物質分布大致也呈球形。
【銀河系常用數據表】
質量≈10E11太陽質量
直徑≈100千秒差距
銀心方向:α=17h42m.5, δ=-28°59′
太陽距銀心≈9千秒差距
北銀極:α=12h49m, δ=-27°2'
太陽處銀河系旋轉速度≈250公里/秒
太陽處銀河系旋轉周期≈220E6年
相對于3K背景的運動速度≈600公里/秒
(朝向α=10h, δ=-20°方向)
(以上其實都是從百度百科上抄來的)
10.有關太陽系和銀河系的資料
銀河系與太陽系
一、銀河系
銀河系(milkywaysystem)是一個由大約1400億顆恒星和大量星際物質組成的龐大天體系統。側面看呈中間厚邊緣薄的扁餅形,正面看呈旋渦形(圖1.6)。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l.y.。中心部分稱為銀核,直徑約1萬多l.y.;銀核外側稱為銀盤;銀盤的中心平面稱為銀道面。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中等恒星,位于距銀河系中心約3萬l.y.的銀盤內,太陽附近銀盤厚度約3000l.y.,太陽距銀道面約26l.y.,幾乎就在銀道面上。銀河系的所有天體大體順著銀道面繞核心作飛快的旋轉運動,這種運動稱銀河系自轉,但銀河系自轉不同于固體轉動,銀盤內從中心到邊緣的不同地方自轉的角速度不同。太陽附近銀河系自轉角速度為0.0053〃/a,線速度為250km/s,這也就是太陽繞銀河系核心公轉的速度。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8億~3億a。太陽一方面大體沿銀道面作公轉,同時還進行著往返于銀道面兩側的波狀位移。
二、太陽系
以太陽為中心存在著一個受太陽引力支配的天體系統——太陽系(solar system)。太陽是其中唯一的一顆恒星,其質量占整個太陽系的99.87%,能發出強烈的光和熱。圍繞太陽旋轉的是一個行星體系,主要有九大行星(由里向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眾多的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木星之間)、衛星、彗星和隕星等(圖1.7)。太陽系目前以冥王星軌道為邊界,直徑為11.8*109km。太陽系所擁有的這一巨大空間以宇宙標準來看實際上是很小的一個范圍,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太陽系中行星的大小和距離,如果我們把太陽看作是一個棒球,那么大約9m遠的一粒砂就代表地球,木星(最大的行星)為45.7m遠的一粒豌豆,冥王星(最外的行星)是大約366m遠的另一粒砂;而最近的恒星則像是離3860km遠的另一個棒球。
太陽系的天體以太陽為中心作高速旋轉。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及運轉幾乎都在一個共同的平面內,這個平面稱為黃道面。行星運動有兩種主要形式:自轉和繞太陽公轉。絕大部分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向及其自轉方向都相同,也與太陽自轉的方向一致(從地球北極上空朝下看皆為逆時針運轉)。
行星繞太陽的公轉遵循開普勒(*)三定律。
開普勒第一定律指出,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圖1.8)。該定律是關于行星運行的軌道形狀的定律。由于太陽取橢圓中某一偏心的焦點位置,行星至太陽的距離便因公轉運動發生周期性變化,當行星到達橢圓長軸兩端時,行星至太陽的距離取最大、最小值,分別稱為遠日點和近日點。當行星在近日點一邊的半橢圓中運行時,其與太陽的距離將小于橢圓的長半徑α;而在遠日點一邊的半橢圓中運行時距離將大于長半徑α;行星至太陽的平均距離則正好等于橢圓的長半徑α。其實,行星運行的橢圓軌道的扁率e(e=c/α)都是很小的,即行星的公轉軌道都接近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