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介紹下湘西鳳凰阿
鳳凰古城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批,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鳳凰古城由于地處偏遠,所以至今為止,各種古建筑都保存的比較完整,加之本縣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譽滿天下的奇梁洞;震驚世界的中國南方長城;有三潭書院,天星山古戰場;還有民族風情很濃的苗寨,烏巢河天下第一大石橋等,都是理想的旅游勝境。
其中鳳凰發現的極少見于史端的苗疆長城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全長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縣的喜鵲營,南到貴州銅仁境內的黃會營,其中大部分在鳳凰縣境內貫穿而過,舉世罕見。
2.湖 南 湘 西 詳 細 介 紹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門戶”,與湖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全州總面積15486平方公里,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人口259.3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68.7。州府設在吉首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古丈、瀘溪、鳳凰、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
年底,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3月,更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
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轄原管10縣。 一、行政區劃和人口 湘西州轄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共1市7縣。
下轄152鄉66鎮4個街道辦事處;有2654個村民委員會,177個居民委員會。 2002年末人口264.5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1人。
少數民族人口193.07萬人,其中土家族105.21萬人,苗族86.39萬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1萬人。鄉村人口220.06萬人,城鎮人口44.52萬人。
二、自然條件 州域處于云貴高原東北邊緣與鄂西山地交匯地帶,屬中亞熱帶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土地類型俱全,氣候類型多樣,自然資源豐富。州內山高嶺峻,河谷深壑,海拔多在800米以上。
全州各縣市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5.8℃-16.9℃,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無霜期250-280天。 三、人文資源 湘西州地靈人杰。
奇異的山水間,誕生了許多有廣泛影響的知名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企業家李燭塵、文學家沈從文、畫家黃永玉、悉尼奧運53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楊霞和歌唱家宋祖英等,都是吸吮湘西的乳汁走進廣闊的世界的,他們同時用實力證明了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土家族、苗族都形成了各自的民族語言、生活方式和民族風情。 四、山林資源 全州有林地59.3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775萬立方米。
耕地面積141.82公頃,境內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活立木蓄積量1600余萬立方米,保存有水杉、銀杏、香樟等多種孑遺和珍貴樹種。全州有牧草面積58平方公里,牧草品種290多種,可以發展牛、羊、兔等食草動物。
2.7萬公頃淡水面積中,可供開發1萬公頃。 五、水能資源 州內大小溪河千余條,主要有酉、澧、武、沅四大水系,酉水在境內長201公里,流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是沅江的一大支流。
州域水能資源蘊藏量168萬千瓦,水能可供開發的108萬千瓦,現以開發17.8萬千瓦。 六、礦產資源 全州發現礦苗50多種,探明或基本探明的有34種。
已探明的汞金屬遠景儲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國第四位。錳礦石工業儲量2969.81萬噸,居全省首位,全國第二位。
七、旅游資源 屬南長城系列的黃絲橋古城墻和城樓 湘西素以美麗神奇著稱,她與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毗鄰,境內景觀密布,異彩紛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國南方長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麗,集三峽之雄偉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組成的洞的世界-龍山火巖溶洞群;有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南方最美的兩座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等。
它以獨特的風景名勝吸引著中外游客。自治州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
永順塔臥是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省政府和軍事委員會舊址。永順溪州銅柱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永順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稱湘西旅游的風水寶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湯湯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峽谷、濃郁醉人的民族風情,構成了美麗的湘西風光。
“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詩的“棲鳳湖、吉首“德夯”、龍山“火巖溶洞群”、“鳳凰古城”等是鑲嵌在湘西的風景明珠。 八、主要產品 自治州農作物主產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煙葉等。
工業主產原煤、電、水泥、木材、卷煙、化肥、紗、布等。卷煙是該州工業生產的“拳頭”產品。
土特產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葉、煙葉、柑桔、板栗、蜂蜜、藥材等最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國桐油重點產區之一,所產洞油品質優良,色彩金黃,譽滿中外。
計劃到2000年桐林面積發展到250萬畝,桐油產量達到以2萬噸。湘西又是“生漆之鄉”,龍山被列為全國生漆基地。
這里的“紅殼大木”漆樹被定為全國優良漆樹品種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嵐針”為全國名茶。
瀘溪浦市柑桔是湖南名桔之一。“織錦”在五代時,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現成為旅游者購買的珍貴紀念品。
“古丈毛尖”茶和“七葉參”保健茶系全國名茶。
3.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湘西
自古以來,湘西為湘川咽喉之地,歷史悠久,山水奇異,民風淳樸。境內自然景觀絢麗多彩,人文景觀獨特神奇。湘西峰巒疊嶂,林木參天,溪河縱橫,洞穴成群,名勝迷人,既有全國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藝精湛、風格獨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師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塊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聳入云的八面山呈現出“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塞外風光”;莽莽蒼蒼的高望界,林海綿亙,蔭天蔽日,珍禽異獸不絕于野;四季綠意誘人的南華山,有如一只棲息于湘西山地的金鳳凰。
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亙古不息的血脈。兩岸青峰對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靜謐的皮渡河,修竹夾岸,十里長廊一畫屏;而澄明浩淼的棲鳳湖,則是湘西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奇山異水賦予了湘西人這種神韻。湘西人既有著“紅燈千盞人萬疊,一片纏綿擺手歌”的輝煌藝術,又有著誼俠尚義的古道熱腸和淳樸的民情。
神奇的土地自有其神奇的物產。銀杏、水杉、香楠等名貴樹種生長于此;油桐、生漆等特產聲名遠播;古丈毛尖、保靖嵐針茶,香飄四海;黃蓮、杜仲、黃柏、天麻等使湘西成了華中著名的天然藥庫。60余種地下礦藏又為湘西鑄造了一只“金飯碗”。花垣有“錳都”之稱。湘西好酒湘泉、酒鬼名甲全國,聲震海外。
4.大湘西的簡介
大湘西地區大致以張家界市、湘西州、懷化市等三市州為主體。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位于東經109°40′至111°20′、北緯 28°52′至 29°48′之間。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懷化市的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
1988年5月經**批準設立,原名大庸市,1994年4月更為今名,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轄2區2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161.45萬,市城區建成面積20.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9.1萬。
張家界市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1999年末,全市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瑤族、彝族、滿族、侗族、高山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土族、布朗族、水族、黎族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7690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48%。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鄂、渝、黔接壤。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州府設在吉首市,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5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7.2%。
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范圍的地區,是湖南省湘西地區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湘西州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兩座小城之一;里耶戰國古城,考古專家稱之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牘”;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 和“東方龐貝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孕育了民國總理熊希齡、現代文豪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
湘西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湘西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土家族山歌、苗族的對歌,曲調優美,悠揚悅耳;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稱為民族舞蹈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稱中華一絕;酒鬼酒、土家織錦和苗族銀飾、蠟染已成為游客珍藏的佳品。湘西有著神奇的山水風光。
境內有國家級景區景點36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猛洞河漂流,被譽為“天下第一漂”;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免遭第四紀冰川侵襲的原始次生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吉首德夯,被人們稱之為“天鑿奇峽”,擁有全國最高的流沙瀑布。
還有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茶峒等一批著名景區景點。湘西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
山地資源豐富,全州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堪稱華中“生物基因庫”和“中藥材寶庫”,擁有中藥材資源2000多種。礦產資源豐富,在州域內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量居全國第二,釩礦遍及全州,有“錳都釩海”之稱,全州礦產資源總價值達2萬億元以上。
旅游資源豐富,擁有50多個國字號生態和文化旅游品牌,榮膺“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最佳旅游去處”,“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已蜚聲海內外。 懷化市,地處湖南省西南部,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全境。
現轄10縣1市1區1管理區(縣級)和一個省級開發區和一個省級工業園,全市城鎮人口174.69萬人,城鎮化水平36.2%。市區城市框架拉通到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數52萬(2009年數據),是“大西南橋頭堡、原生態植物園、古建筑博物館、多民族文化村、雜交稻發源地、抗戰勝利受降坊”。
區位條件獨特,交通優勢明顯。自古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今則有湖南“西大門”之美譽。
是東中部地區通向大西南的橋頭堡和國內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區) 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有“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湘黔、焦柳、渝懷三條鐵路交匯于市區,懷化貨運站是全國重要的編組站之一,滬昆高速鐵路、渝懷復線樞紐地位日益突出;209、320、319三條國道縱橫境內,滬昆、杭瑞高速公路懷化段已建成通車,包茂高速公路懷化段已開工建設,婁懷高速公路即將動工;市內的芷江機場已開通至北京、廣州和長沙的航線,并將致力打造成為湖南省第二大民用航空港;以沅江為主體的水運體系通江達海,形成了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
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為中國十大水能基地之一的主體地帶,水能理論蘊藏量499萬千瓦,可開發量460萬千瓦,已建成五強溪、鳳灘、洪江等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20萬千瓦;活立木蓄積量5510萬立方米,居湖南省第一,森林覆蓋率達65.3%,遠遠高于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平均水平,屬中國南方的重點林區。
以懷化為主體的湘黔川鄂邊境山地,被《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列為9個生態良好區之一。有藥用植物1909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中藥材資源的有。
5.大湘西的介紹
大湘西,即“湘西地區”,是對包括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以及邵陽、永州的部分縣市在內的整個湖南西部地區的統稱。
系武陵、雪峰兩大山脈和云貴高原環繞的廣大地區,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匯聚之地。1這里山同脈,水同源,民俗相近。
而對湖南整個經濟格局的現實狀況而言,這里更為同質的特點則是地域偏僻,發展滯后。湘西地區是湖南省主要的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同時也是承接東西部、聯接長江和華南經濟區的樞紐區,具有突出的區位特征和重要的戰略地位。
湘西地區在歷史上同屬于辰沅永靖道、辰沅道、湘西綏靖處和湘西行政區。
6.簡單介紹一下湘菜
湘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菜肴風味是鮮辣濃香,在烹調技藝上,以炒、臘、蒸、煨、煎、燒見長。湘菜主要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地風味組成,以湘江流域菜為其代表。近現代湘菜已發展到4000多個品種,其中有300多款為聞名遐邇的名菜。
湖南濕潤多雨,土壤非常適宜辣椒生長,因而湖南盛產辣椒,辣椒本身具有驅寒祛濕的功效,而且能增進食欲,所以湖南人嗜辣如命,有一句話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湘菜中最富特色的菜肴有口味蛇、臘味合蒸、紅椒釀肉、罐子肚條、麻辣子雞、剁椒魚頭、東安子雞(最著名的是長沙曲園酒樓中做的);風味小吃有南薺草莓餅、葵花蝦餅等,你如果到了湖南,可一定要大快朵頤。
7.聽說湘西很漂亮,誰可以給我介紹一下湘西
鳳凰古城鳳凰 古神鳥齊名的地方,古老而幽靜,是一座被數不盡的傳奇所浸潤的古城。
猛洞河風景區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境內,與我們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和著名風景區天子山相毗鄰,是一個集山勢、水色、洞景和生物于一地,匯古鎮風貌、民族風俗、山野情趣于一體的新辟的旅游勝地。
黃絲橋古城 好的一座城堡,黃絲橋古城不大,東西長150米,南北長230米。黃絲橋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為屯兵之所,黃絲橋古城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
沈從文故居 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后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筑。
奇梁洞奇梁洞 位于縣城北四公里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
都羅寨 位于鳳凰古城西南部——林峰,是個土家族民族村寨,鄉土風情濃郁、淳樸。都羅古稱"小都羅",又名"蔸籮"。
楊家祠堂始 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架堂 從元朝始建,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明朝開始修建寨墻,清朝形成如今之規模。書架堂背山而建,分上、中、下三寨,寨墻高5米有余,是用本地所產青石筑起。石基牢固,縫細緊密,雖經風雨吹搖,時光流逝,但依然如故。在四周青山的映襯下,古寨那經歲月染黑的石頭、高高的寨墻和雄偉的寨門,顯的是那樣的滄桑、古老。走在書架堂的石巷中,夕陽的余輝斜斜的照在石墻上,明暗的對比,讓人產生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用手撫摸那光滑的石面,精細的花紋,你可體會到那在粗壙中所包含的細膩。寨外以前皆是魚塘,即可觀賞,又可保護村寨。村寨有三道城墻,東、西、北三道城門,寨后還有兩個城堡,如今,除兩個城堡被毀壞外,其余的今天尚可看到,從中可體會到當年的壯觀。書架堂周圍,皆有南長城兵營遺址,其中的王坡兵營遺址,更是鳳凰南長城兵營遺址中,保存的最完好的兵營。書架堂也因為周邊的這幾個兵營,所以才能在這山凹中,繁榮興旺,安居樂業。書架堂的人并不姓舒或蘇,全都姓楊。村寨因文風昌盛,家藏萬書,人才輩出,故名“書架堂”。
回龍閣吊腳樓群 座落在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后懸于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該吊腳樓群全長240米,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筑,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
8.湘西吉首詳細介紹
吉首市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0公里處,屬省級風景名勝區。這里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秀麗迷人。
自矮寨鎮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過石拱橋可登盤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巔有大、小兩峰,頂寬約5公頃多,為盤根錯節的原始森林,四周絕壁,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
德夯, 苗語為“美麗的峽谷”。由于山勢跌宕,絕壁高 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 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迷人。
德夯居住著一寨苗族,他們講苗語、穿苗服,以歌為媒,自由戀愛。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田養蠶,紡紗織布,手工織品巧奪天工。
德夯風景名勝區,民俗風情十分古老純樸,德夯風景區開展的民俗旅游項目有苗家做客、攔門對歌、敬酒、苗家跳歌晚會、歌舞會、苗族鼓舞、燈火送客等三十多個旅游項目。 德夯風景區,1987年元月一日正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