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谷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并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陜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2.簡單的小故事20字
1.碎罐
過去,有一個人提著一個非常精美的罐子趕路,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啪”的一聲,罐子摔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頓時成了碎片。路人見了,唏噓不已,都為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個摔破罐子的人,卻像沒這么回事一樣,頭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舊趕他的路。
這時過路的人都很吃驚,為什么此人如此灑脫,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還懷疑此人的神經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問這個人為什么要這樣?
這人說:“已經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戀呢?”
大道理:灑脫是一種擺脫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級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還要空留戀呢?如果留戀有用,還要繼續努力干什么?
2.路上的石頭
國王費迪南決定從他的十位王子中選一位做繼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條兩旁臨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塊“巨石”,任何人想要通過這條路,都得面臨這塊“巨石”,要么把它推開,要么爬過去,要么繞過去。然后,國王吩咐王子先后通過那條大路,分別把一封密信盡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們很快完成了任務。費迪南開始詢問王子們:“你們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個說:“我是爬過那塊巨石的。”
一個說:“我是劃船過去的。”
也有的說:“我是從水里游過去的。”
只有小王子說:“我是從大路上跑過去的。”
“難道巨石沒有攔你的路?”費迪南問。
“我用手使勁一推,它就滾到河里去了。”
“這么大的石頭,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過試了試,”小王子說,“誰知我一推,它就動了。”
原來,那塊“巨石”是費迪南和大臣用很輕的材料仿造的。自然,這位善于嘗試的王子繼承了王位。
大道理: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甚至交給某一個人,自己一點兒也不動腦筋,只是相信別人那太危險了。自己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3.什么是民間故事20字
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
民間故事的特征: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民間故事的特點:
1、貼近生活
民間故事,這種文體產生的時代晚于神話和傳說,它是人成為客觀世界的主宰之后產生并長期存在的文體。故事的內容雖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著眼于、立足于現實生活,其主題、角色與主要情節都符合故事傳播時的生活邏輯。從神話、傳說到變形故事、動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話,其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幻想性依次減弱,現實性依次增強。這一點是民間故事區別于神話的主要特征。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確定的。故事的敘述注重關鍵性情節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細節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節的生動性上。有浮生縈云(故事篇)。這點是故事區別于傳說的主要特征。傳說總是盡力把情節落實到確定的人、事、物上,盡管那情節是虛構的。
3、類型化
民間故事,作為一種集體創作,在情節、主題、人物等方面有顯著的類型化傾向。主題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表達同樣的主題,如表達生活變富或弱者獲勝的愿望,對于機智善辯的贊揚、對于愚蠢呆笨的諷刺等。人物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的人物屬于同一種形象類型,即在品格、行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如巧媳婦型、呆女婿型、機智人物型等。同一故事在傳播過程中會生發出許多大同小異的多種說法,同一母題會表現為多種異文,貫穿于多種異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稱為“類型”。類型分析時故事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以至于故事類型的研究成為一種分支學科即故事類型學,在這方面曾出現大量論著。當然,類型化不僅是民間故事的特點,神話、傳說也有類型化的表現,但故事的類型化更為突出,可以說故事是類型化最強的一種敘事文體。與類型化相關的是,故事對人、事物、景物的個性化描寫較為缺乏,敘事手法較為粗疏,但這點從另一角度看就是質樸簡約,與民眾的審美趣味相契合,而且敘述粗疏的不足為情節的強烈趣味性所彌補,使故事成為現代民間敘事文體中影響最廣泛的一種。
4.民間故事40一50字
【第四篇】:漢字的來歷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蒼頡是皇帝的史官,他長著跟龍一樣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特別喜歡觀察身邊和周圍的事物,他也非常愛動腦筋或者是想問題。他每天抬頭觀察天上星星的變化,看烏龜背上的花紋、雀鳥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樣子和形象,經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畫事物的形體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創造丁文字。蒼頡在創造文字的時候,上天下起魚點一樣的粟米,怕人們光顧寫字。將來人們餓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龍也藏躲起來,是因為怕文字把他們的丑惡行為記錄起來,昭告天下,使他們遺臭萬年。這就是文字的由來。
【第五篇】:孔雀公主
在遙遠的森林王國了,住著一只傲慢的孔雀公主。她天天叫父王買來新鮮的食物,很是浪費。這可把父王急壞了。可是,傲慢的孔雀公主才不管呢,她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有一天,父王因為打仗去世了,臨死前,他對女兒說:“往后的一切就靠你自己了。”說完,父王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孔雀公主這才想到自己的日子。她想:“如果獵人用槍來攻擊我,來不及逃難怎么辦呢?”。孔雀公主決定改變自己,做一個勤勞勇敢的公主。她趕緊請來了園藝家等來教她。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一長,孔雀公主就學會了煮飯,砍樹編框。最后成了遠近聞名的好公主。
【第六篇】:冰糖葫蘆
放學了,在人山人海的校門口,總能聽見一陣陣地吆喝聲:“賣冰糖葫蘆嘍……”順著聲音望過去,一個只能當我姐姐的人拿著一個大木叉,木叉上叉滿了令人垂咽欲滴的冰糖葫蘆,生意非常好,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都爭先恐后的把一張張的鈔票舉在頭頂,她有些忙不過來,好不容易我艱難得擠到她身旁,要了兩串冰糖葫蘆,趁她找錢的時候,我觀察了她,她扎著兩個松散的小辮,穿著一件很舊的上衣,一條深蘭色的勞動布褲子,本該在校園里讀書的她卻在這做生意……
【第七篇】:牛郎織女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也稱“乞巧節”或“少女節”。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織女下界和牛郎成親,玉帝和王母娘娘勃然大怒,命天神下界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王母娘娘后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據說七夕夜深人靜之時,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織女的脈脈情話。因織女心靈手巧,后來歷代少女每逢七月七日便向織女“乞巧”,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傳統流傳。
5.在民間故事里許多聰明的人有哪些20個字
傳說一:西雙版納傣族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
后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里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發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于死地。
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發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
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沖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
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傳說二: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傳說三: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并將實情告訴她們。
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于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弓賽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
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
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贊頌。深深的懷念變為了永久的敬意。
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于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后,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民間故事20個字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