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的古詩簡短意思
簡短意思:借蜜蜂勤苦為人釀蜜來熱情歌頌辛勤的勞動者,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占有者以無情的諷刺。
下面的內容供你悠閑時候,看一看,提高一下文學鑒賞水平。
蜂[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釀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就是指蜜蜂!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于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并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夸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里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一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二、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并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后二句主議。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復之意而無重復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復而不重復。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復詠嘆,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矜惜憐憫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于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兩種解會似相齟齠,其實皆允。因為“寓言”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而設喻,寓意較淺顯而確定;另一種是作者懷著濃厚感情觀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訓,但“寓意”就不那么淺顯和確定。如此詩,大抵作者從蜂的“故事”看到那時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寫下來,不直接說教或具體比附,創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較大靈活性。而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同意義的苦辛人生,與蜂相似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紅樓夢》“好了歌”);一種是“運鋤耕劚侵星起”而“到頭禾黍屬他人”。這就使得讀者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普遍觀念,“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征,人們在讀羅隱這詩的時候,自然更多地傾向于后一種解會了。可見,“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變,古老的“寓言”也會與日俱新。
2.尋找春的足跡現代詩50字
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
春天到了,各種絢麗的花朵都開放了,都是那么絢麗奪目。田里農民伯伯種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開了。金黃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的舞臺上跳著柔和而優美的舞姿。它們一會兒在空中飛舞,一會兒靜靜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這樣,給春天也增添了不少樂趣。油菜花的美麗,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勞動人民”——蜜蜂,蜜蜂總是不分晝夜地不辭辛勞地給油菜花授粉。偶爾一陣微風吹來,金黃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遠遠望去,實在令人美不勝收!
春天是人們所向往的季節,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它正告訴我們:一年的愿望應該在春天計劃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時間是早晨,在春天里,人們就開始耕田插秧、栽樹等之類的農活。候鳥們也從南方遷到北方來了,為田地里勞作的農民們喝彩。鳥兒有的站在高樹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還有的立在“五線譜”上。正是這樣,使田地里的農民倍感到歡樂,一切都熱鬧起來了。
在春天里,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春天就是這樣。
3.求現代詩賞析,詩要短一些的,不超過五十字,要簡單易懂
春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迷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們讀出了一個別一樣的“春天”: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后的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是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的融合。他們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和思想的蕩漾,它們新的組合的出現會更美、更誘人。
這首詩表現出“三美”。動態美:火焰、搖曳、渴求、擁抱、等詞展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靜態美:綠色、土地、草與花朵等詞是春天亙古不變的特征;對立美:“醒”與“迷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動的欲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這些構成了詩歌的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同時詩人將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綠色/火焰、擁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現出來。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會更覺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戀中成長起來,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擁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鄉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
4.急需15首簡短的現代詩
汪靜之《小詩二》
風吹縐了的水
沒來由地波呀,波呀。
羅長城《脊梁》
一條力的弧線,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條飛來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巒。
駱耕野《我不滿》
像鮮花憧憬著甘美的果實,
像煤核懷抱著燃燒的意愿:
我心中孕育著一個“可怕”的思想,
對現狀我要大聲地喊叫出:
“我不滿”!
艾青《礁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他的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他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5.關于童年的簡單現代詩30字
《童年》
暖暖的陽光下
布谷鳥在聲聲地叫著歡笑
白楊的倩手也在隨風搖晃
稚氣的歌聲
在流水中徜徉
歡樂的歲月就這樣流淌
青青的白樺林里
有著蟲兒的呢喃
白白的蒲公英散發著美麗的花帽
歡聚的伙伴
在風中奔跑
醉人的時光就這樣跳躍
潺潺的小溪邊
有著魚兒的嬉鬧
油油的水草擺動著柔媚的線條
高聲的尖叫
劃破天空的煩惱
童年的歡樂就這樣默默地走掉
我們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
我們一起用雙手挽留童年的風。
我們在春天的田野上祝愿童年的生活
可以永恒。
那純潔的白云是我們歡樂的過去,
那湖水的豐盈是我們蓄滿的真情,
那空氣中激蕩著的,
是我們露珠般閃爍的笑聲。
羨慕我們嗎白云和藍天。
嫉妒我們嗎清風和雨滴。
我們為這童年的燦爛深深的感動。
童年真好真好童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現代詩簡短50字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