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曾國藩的評價
左宗棠: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李鴻章: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鑒,所識拔多賢將。
石達開: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薛福成:曾國藩識人之鑒越軼古今,或邂逅于風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于行跡之表,確然許為導才。
楊昌濟: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范、曾辦事兼傳教之人也。 王闿運:用將則勝,自將則敗。
容閎:故其身雖逝,而名聞千古。其才大而謙,氣宏而凝,而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稱舊教之特產人物。
蔡鍔:曾、胡倆公,中興名臣之錚佼者,其人其事,距今僅半個世紀。 梁啟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吾以為曾文正公今而猶壯年,中國必由其手獲救。
**:①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后,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實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章太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圣賢、讞之則為元兇。
要其天資,函功名,善變人(虛偽)也。……金陵之舉(屠城、殺忠王)……所志不過封御侯,圖光紫……死三十年,其家人猶曰:“吾祖民賊”。
悲夫:雖孝子賢孫,百世不能改也。(《檢論》,卷八,雜志)。
3.對曾國藩的評價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并積極實踐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
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借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
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勵,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4.講講對曾國藩的評價
簡單點說:曾國藩毀譽參半,譽在前半身,創湘勇,斗官文,參何桂清,蕩太平軍,攻下金陵(即當時太平天國的天都天京),辦洋務,著手辦理幼童出國,當然有容宏的協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詹天佑,曾大帥最厲害的就是識人,相人之術,以及不可不提及的教育子女和胞弟。
毀多在天津洋教與平民沖突一案的處理上,被當時的清議派,以及不知情的庶民視察為賣國行為。總體說來,曾國藩是才堪大用,于大處著眼,手段狠,人稱曾剃頭,一生堅持理學,并且躬行了一身,儉樸有加,只是軍事指揮才能的確是一般,用人之術當時確無人能及
他翰林出身,喜歡給人寫對,也是因為他有一手的好字。只可惜天文,地理,外文一概不知
5.談談對曾國藩的評價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并積極實踐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
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借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
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勵,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6.曾國藩的歷史評價
梁啟超對曾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正如辛亥革命先驅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建國后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偶。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
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和**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
即使是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
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
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
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蔡松坡先生遺集》(二),第5頁)。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完人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完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
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網羅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
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
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深刻影響數代人的精神偶像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
7.曾國藩及其歷史評價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于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后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清史稿》: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師。其論學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緯萬端,一貫之以禮。惜秦蕙田五禮通考闕食貨,乃輯補鹽課、海運、錢法、河堤為六卷;又慨古禮殘闕無軍禮,軍禮要自有專篇,如戚敬元所紀者。論者謂國藩所訂營制、營規,其於軍禮庶幾近之。晚年頗以清靜化民,俸入悉以養士。老儒宿學,群歸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薦拔者,不可勝數。一見輒品目其材,悉當。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藩又嘗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8.曾國藩的歷史評價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是晚清漢族地主階級的進步分子,創立湘軍,屢敗屢戰,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這里面主要是太平天國腐化內亂的因素,當然曾文正的戰斗精神可嘉--屢敗屢戰,哈哈)。他的另外一個主要成就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師夷智以制夷”的主張,籌建了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工業,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西方先進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等漢族地主通過鎮壓天平天國起義和興辦洋務運動起家,實際支撐著清朝的危局,為近代北洋軍閥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曾國藩可謂是北洋軍閥的鼻祖。
總體來說,曾國藩是進步的封建地主階級,對于清朝統治者而言,他是股肱之臣,有功之臣。很多人甚至將他成為晚清中興之臣。對于勞苦的農民兄弟而言,他只是滿清的走狗,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客觀上,通過洋務運動,建立了近代工業雛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但是任何人都無法脫離時代的局限,曾國潘終究是落后的封建地主,他的大思維更當時的西方列強相比,是遠遠落后的。當時掌權的是愚昧無知、軟弱無能的慈禧太后,曾國藩在鎮壓國內人民(太平天國)功勛卓著,在對外(西方)方面毫無建樹(幸好他死的早,沒想李鴻章在1895年那樣受辱) 。洋務運動的成果---北洋海軍、福建水師等在與日本、法國的戰爭中被動挨打,全軍覆沒,可悲可嘆。 由于曾國藩在傳統文化、官場權術方面的確有過人之處,備受后人推崇,包括梟雄和英雄。
**:①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后,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實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題外話:
一說到近代歷史,很多人都會說落后就要挨打,其實不盡然。看看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以勝求和)、甲午海戰(實力占優卻一味避戰,躲進威海衛死亡之港,讓日本三面夾擊全軍覆沒,),恐怕對西方包括倭寇的畏懼情緒和懦弱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害怕與列強結怨,不敢與之真刀真槍的干,寄希望于國際調停,一味割地賠款,目的只有一個:維護自己的統治,魚肉百姓,貪圖享樂,茍安思想嚴重。(跟南宋一個德行)其實以晚清的實力絕對可以戰勝日本,完全遏制日本的任何侵略中國的企圖,那樣歷史就改寫了。可惜晚清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謂朽木不可雕也。
英雄生在近代,大都壯懷激烈,卻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既不能摧鋒于正銳,也不能挽瀾于極危,縱是英雄也枉然啊。
近代史著實讓人郁悶難當,建議大家多研究建國后的對外斗爭史,抗美援朝、1962中印邊界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才解氣,那才是中華血性男兒的本色。
9.客觀的評價一下曾國藩
后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毀譽參半。
就我個人來說,我對曾國藩的評價是很高的。 國藩以中人之資,成就非凡之功。
知其難為而為之,稟堅忍之性,修身齊家,終于在為一代名臣,這一點是很難得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國藩善于相像,當自知自己當有所為也。
天下多有以天資聰穎而耀人者, 噪噪鼓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為大任者,“尊高于內, 外守以愚”,所謂“海之容納百川,以其善下之”。 國藩乃有道之人,可為儒家典范。
就人格上講,國藩遠在洪秀全之上。對于洪秀全這個人, 我們要把他同整個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加以區分,更何況,所謂拜上帝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