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關于道德的作文,題記 三段式
堅守善良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
-------題記
中華文明悠悠五千載,善良作為中華傳統美德,在漫長的傳承之途上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堅守善良的本性,便是堅守為人的道德準線。本著“佛救蒼生于水火乃天性”的原則,老僧兩次被蝎子刺傷,仍毫不猶豫地把它從急流中救起,這既是對佛家施救本能的最好展示,也是對博愛胸襟的極力褒揚。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因危急艱險的形勢而退縮。馬路上,一婦女因遭遇車禍而昏迷,路過的刁娜和丈夫立刻停車相助。路過的人怕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不愿施手把傷者抬到路邊。刁娜和丈夫便義無反顧地護在傷者身前指揮車輛繞行。天色漸暗,一輛飛馳的轎車不慎撞倒了刁娜,致使她雙腿嚴重骨折。刁娜卻為自己拯救了另一個生命而欣慰。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因金錢與安逸的侵蝕而褪色。位于懸崖上的二坪村極度貧窮。教育資源的匱乏使村子的落后面貌依舊。而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的到來,為這里的孩子點燃了希望的燈火。放棄縣城優厚的待遇,他們領著微薄的工資,啃著硬饃喝著生水堅強支撐著。親友一再勸阻,他們卻狠不下心離開這群渴求知識的孩子。峭壁無意人有意!即使饑寒交迫,頑強的夫婦倆依然堅守善良的本性,在大山深處延續舍己為人的大愛故事。
縱使滄海桑田,世事變幻,善良的本性始終是愛不變的代言。然而欲望的膨脹,私心的滋生卻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導致一幕幕悲劇的上演。小悅悅被碾,路過的18人無一相助,而救人的陳阿婆卻被誣為想出名。人們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里?也許“彭宇案”使得無數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觀,好心反被“咬”的社會怪圈讓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價如此高昂!人們甚至懷疑要不要行善,這是多么可悲的現象!
盡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忽視身邊依然存在的感動。那些“最美的中國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踐行著善良的準則。不論外界的紛繁復雜,都要堅守善良的本性。這既是美德的傳承,更是整個社會的期待!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為外界所動,保持心靈的凈土,彰顯高尚的人格,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美好!
2.題記作文《奉獻
奉獻--永恒的美德
奉獻,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好品質。
---------題記
一個樂于奉獻的人,必定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王震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車司機。
這天,他像往常一樣查車、出車。當他載著16名乘客在一個十字路口轉彎時,被一輛疾馳而來的翻斗車撞了個正著,一股強大的氣流將坐在駕駛位上的司機王震拋之上車門口,這股強大的氣流將車內的乘客也拋出了車座,導致多名乘客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不僅筏工摧繼詆荒搓維撣哩如此,這股強大的
將車撞了270度的大轉彎……的公交車,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漫無目地在公路上行駛著……再度撞車……乘客們的呼喊下蘇醒過來,強忍著不適,一個箭步跨進駕駛座調控方向、脫檔,停車……這一系列只用了8秒鐘,也正是這8秒鐘救了所有乘客及司機王震的生命。。如果當時司機再一秒,整輛車就有可能撞進隔離帶,造成二次傷害。
在確定暫時安全時,司機王震和一名熱心乘客將16名乘客安全從車內救出-------當時公交車已在漏油。司機王震在將所有乘客都安全送出后,還檢查了一下車廂內,看是否有人被落下。。當受傷的乘客被送往醫院后,司機王震才到達醫院。。所有受傷的人里,唯獨王震傷的最重,并且有可能會癱瘓。。而其他乘客只是受了一點皮外傷而已。
并不是誰都可以做到臨危不懼,不是誰都能在危險面前鎮定自若,不是誰都可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是誰。
王震,一名偉大的公交車司機;王震,一名優秀的中華兒女;王震,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將奉獻著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3.美德作文
美德伴我成長
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一幕真誠善待的接觸,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名譽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如要沒有它,那肉體雖然真美,也不應該認為美。 美的標準是什么?善良、樸實。而美德又意味著什么?至善、至純至高和博大。 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還要修養弘毅的胸襟、濃厚的美德,要不驕不吝,此時,美的天使才能永遠偎依著你。 美——似乎在關愛著每一個生命,就如同每一株花草都擁有生命的永恒。由此說明,每一份愛心都來源與美德。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加華麗。 生活中的點滴,都在永恒的關愛之下,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真理,相信美德永遠佇立在心中。 看到空氣的污染,烏云密布的天空。如果你想到植樹,想到保護環境,想到喚醒更多的人。那么,此時,你已經獲得美德。 美德是一朵花,它需要我們用心灌澆和滋潤,只有不斷地發揚美德,它才會更加芬芳和艷麗。 準確地說,道德不是那種如何使我們“過得幸福”的原理,而是如何使我們無愧于幸福規范。只有宣揚美德才真正能體會到幸福的快樂,生活的甜美,才可以準確衡量美德的標準。
4.關于文明美德的作文
傳承文明 踐行美德 ——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有感 沏一杯清茶,讓茶香伴著書香溢滿書房。
靜靜的坐在椅子上,捧著書,細細體會那四個字——文明美德。 ——題記 在文明的進程中,人類創造了日益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絢麗多彩的精神文明。
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是文明。
“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范;“義”——人間正義的向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這是美德。
微笑也是一種美德。 先來“聽聽”《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中兩個人的語言。
英國科學家霍金“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所以,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希爾頓說:“如果缺少服務員的美好微笑,就好比花園里失去了春天的陽光和春風。
假如我是游客,我寧愿住進雖然只有殘舊地毯,卻處處洋溢著微笑的旅館,也不愿走進只有一流設備而不見微笑的地方……”所以,希爾頓飯店有100多家,遍布五大洲各大城市,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飯店之一,在全球的旅館業中名聲顯赫。 然后來說說生活中的微笑。
在小城,很少見到有人主動給婦孺老人讓座的。“我”曾見過一十來歲的小女孩給一位老大爺讓座。
小女孩拉著老大爺的手甜甜地讓老大爺坐下。老大爺心安理得面不改色地嚴襟正坐,而小女孩則吃力地扶著座椅。
車上不時有人上下,所以沒多久,小女孩就滿臉漲得通紅。“我”有點憤憤不平,把小女孩拉到“我”的座位上坐下,然后滿臉微笑地走到老大爺面前,故意說:“您剛才說什么來著?”老大爺有點驚異地望著“我”,說:“我沒說什么啊!”“我”大聲笑著說:“是這樣啊!我還以為您對小女孩說謝謝呢!”老大爺不好意思地把臉扭向窗外。
是的,給別人讓座不需要回報,但請你一定要給別人一個微笑。 那年,我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對學習提不起半點興趣來,所以對老師有一種恐懼感和憎惡感。
當同學們為新來的老師歡呼雀躍時,我卻嗤之以鼻。所以我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上課看小說,作業敷衍了事。
那次課,新老師大發雷霆,說我們的作業做得一蹋糊涂。我無動于衷地聽著,類似的批評見多了,見怪不怪了。
沒想到那些優生也被列入了黑名單。老師說他們沒什么大的進步。
我有點幸災樂禍,呵呵,你們也有今天。更沒想到,我的名字會在教室里響亮開來,不是批評,是表揚。
說我一些題目回答得很有創意。我懵了,這些題目,我是不假思索地瞎蒙的,怎么變成了富有創意呢?我抬頭,看到了老師帶著笑靨向我撲面而來,我躲避不及,我無法形容我的心情是激動還是高興,反正我只覺得臉頰上火辣辣的,頭埋得很低。
我第一次不敢正視老師的目光。但我仍能感受到她那絕不同于以前那些老師的笑容包圍著我,我還聽到她軟軟的柔柔的但又不容質疑的聲音:你很聰明,別的同學沒想到的,你卻想到了。
就是那微笑如甘霖一樣滋潤著我快枯涸的心靈,讓我重新找到了自信。 微笑,是一種美德,是人生的最好的卡片,是朋友之間最好的語言,微笑是很容易的事情,是帶著體溫的一抹陽光,是洗濯心靈的一泓溪水。
微笑,不應只是一種表情或做作,它更應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溫暖自己的人生,美化別人的生活。 日往月來,物換星移,多少事如煙而逝,多少事傳播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
亙古穩定的始末是文明,它已成為社會形態前進的標志,它是崇高,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縱橫古今,中漢文明進程項記憶猶心,享譽中華,東方古國魅力層層綻開。
佛道盛行,長安之春,大唐余風,汴京夢華,興盛的時代暢想。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輝煌傳授繼承,讓我們感遭到了華夏文明的魅力;泱泱神州萬年的紛紛呈現演繹,讓我們傳承文明,踐行美德,讓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一年級的我,羞澀、膽小,上課總也不肯舉起手。那節公開課,一個問題,我知道答案,也沒舉起手。
老師掃了一眼全班,將目光定在了我身上。那束目光,飽含期待,鼓勵,信任。
伴隨著目光,還有一束笑容。一種不知名的魔力吧,我小心翼翼地,猶猶豫豫地把手抬起。
然后,我就看到老師笑了。那笑容里,包含欣慰。
您輕輕喊了一聲我的名字。我又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站了起來,用自信、響亮的聲音,精彩地回答了問題。
又是一朵燦爛的花,成功。老師帶著笑靨向我撲面而來,我躲避不及,我無法形容我的心情是激動還是高興,反正我只覺得臉頰上火辣辣的,頭埋得很低,不敢正視老師的目光。
自那以后,我不再畏懼舉手回答問題,因為老師的那一束束笑容,讓我知道,我能行。
5.以美德為話題的作文
民族美德
尊敬父母,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無數孝子的事跡在民間被廣泛傳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孝子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但亙古不變的,是孝子身上彰顯的人性光輝。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以德治國”的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和整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今年元月以來,安化縣木子鄉中心小學開展了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傳統美德為主要內容的“孝子”主題教育活動。活動成效顯著,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最近,筆者一行三人來到這里,走村串寨,作了一個星期的深入采訪。我們在了解整個活動來龍去脈的同時,再一次被這一群生長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及其他們身上彰顯出來的人性光輝所感動。
6.關于美德的作文
與美德通行
李枝寰
中國已有悠久的傳統美德,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德,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
孟子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者,正圓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遵守規則。規則不僅保證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帶給我們高效率,甚至保證著我們的心靈自由,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規則看守世界,是生命的圣潔花園,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良善的規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為什么可以飛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為什么就能實現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因此,我們應當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為集體添一片綠葉,奉上一束鮮花,做出一份貢獻吧!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文明禮儀就像和煦的春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絲絲溫暖,縷縷芳香。
其實美德還有許許多多,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以堅持德育為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祖國的明天更好。
7.關于美德的作文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不僅僅是你有美德之稱就行了,在這個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是不公平的,有美德的人總是被遺忘,而沒有美德的人卻被加上美德的美稱。
記得那是五年級發生的一件事,因為我的榮辱之心,因為我的愛面子,使我造就了一個錯誤,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那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那是一個暑假,我回鄭州看望爺爺。爺爺的家住在一個繁華的地帶,每天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那天,我出門去買油條吃,在路上忽然轟隆隆的響起雷來,眼看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大家紛紛躲進一個涼亭躲雨,熱鬧的叫賣聲頓時變成了抱怨聲,只有一個人還在街上,不知所措的站著,為什么呢?
看,他一個50多歲的老爺爺,在風雨中艱難的站著,頭發被雨點打濕了,順著歷經滄桑的臉頰向下流淌,一身黑色的衣服,看上去有點孤僻,褲腿被雨點打濕了,咦他怎麼金雞獨立呢啊原來他是個殘疾人啊!
就在我仔細打量不屑一顧的時候,一生清脆的聲音打亂了我的思緒,老爺爺,我來幫你,一個小女孩說著跑了出來,人群中傳來一陣陣嘲笑聲,只見他們互相攙扶著走了進來,在雨中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向下流淌,衣服全濕了,簡直就成了兩個落湯雞,在看那個小女孩,只見她漂亮的臉蛋和衣服,唯一不足的是一只袖子也是空的。
他們回到亭子里,全身已經濕透了,兩個殘疾人林成這樣,我們這些正常人卻無動于衷,非但不幫他們,反而像躲瘟疫似的躲開,虧他們之中還有幾個是模范學生,難道他們不覺得羞恥嗎,眼看兩個殘疾人被雨淋著,卻無動于衷。我的心里好后悔,后悔自己沒有幫他們,后悔自己的虛榮心。
這件事在我有效的心靈化了一刀,讓我知道了教訓,從那件事,我就開始懷疑并堅信,殘疾人殘的是他們的身體,但他們的心理正常,而我們有的正常人正常的是我們的身體,殘缺的是心理,一顆善良純潔的心靈啊。
8.以美德為作文
美德
今天,我們擁有比過去更美好的生活,但也面臨著比過去更嚴峻的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不斷地耗損,破裂,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等等。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來改善浪費的現象。
我在一次食堂值勤中深有體會。飯桌上一片狼藉,吃剩下的飯菜到處都是:吃了一半的面,里面的荷包蛋咬了一半,黃瓜,番茄一口沒動;還有吃了一兩口的荷包飯,里面的肉還沒吃到就不吃了;各種各樣的小吃零食應有盡有,什么薯片,雞塊,里脊肉,羊肉串,可樂,雪碧……這些零食本就不應該吃,若是買了,就應該遵守買多少吃多少的原則。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規。由此,我就開始反省自我,這些都做到了嗎?
于是第二天,我照例來到食堂。與往常不同的是,我開始認真思忖怎樣搭配好一天的午飯,該吃什么,該怎么吃才能即節約又營養。至此以后,我每天都買多少吃多少,天天吃得飽飽的,不光是吃飽的問題,更進一步的則是為能勤儉節約,愛惜糧食而感到驕傲,自豪。
勤儉節約不光在節約糧食上得以體現,還有例如節約用水,電,煤,節約用紙,節約一切可以節約的資源。少開車,多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或步行是最好的;多種植物,愛護花草;少用塑料制品,不亂扔垃圾等等都是綠色生活,低碳排放的行動和象征。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永無止境地開采,勘探,一旦資源耗盡,我們就沒有辦法生存,到那時再意識到節約就已經來不及了。總之,盡早醒悟吧!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我呼吁:全世界人民一起行動起來,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
9.身邊的美德故事 簡短點
1.在一次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起去書城買書,在公交車上,一位阿姨站在門邊,卻不見有空位置,看她的肚子很大,一定是孕婦吧。可是所有人都靜靜的坐在位子上,一聲不吭的望著窗外,沒有人理會她。有一個年輕人,他看了看她,心里有絲許猶豫,是讓還是不讓?最后他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決定,走到了孕婦的面前,并有些羞澀的說:“小姐,你坐那里吧”。這時車里響起了熱烈的響聲,不少人都紛紛贊揚他的品德,而我心里卻受到了無盡的暖流,就像喝了一杯熱茶一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2.去年“十一”放長假的時候,我和哥哥在路上溜自行車,經過路旁的垃圾池時,只聽到“嘭”的一聲,我看見在池子里揀垃圾的老奶奶的手指流血了,老奶奶急忙向一個小藥店走去。等她買回來藥膏還沒來得急貼在自己的手上時,看到了這樣的三位學生,兩個人攙扶著一個人一踮一拐地從她身旁經過,那個被扶的同學,右腿的膝蓋受傷了,顯然傷得不輕。這時只見老奶奶拿起藥膏的手停在了空中,少時把藥膏遞給他們,親切地說:“快貼上,小心進了沙子。”幾個同學將信將疑地相互看著,其中一個同學接過藥膏給受傷的同學貼上了。這時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被老奶奶那句簡短而樸實的話語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受到了一顆慈母般的心,她是多么的淳樸,多么的善良!
3.現在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緊張,很多時候人們都因繁忙而忽略了許多事情,漠視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原來在生活中到處都有著令人感動的事情。
記得有一天,我正在家做作業,忽然天色一下子暗下來,我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只見天上布滿烏云,還拌著一道道閃電,一陣陣雷聲。地上的行人都紛紛加快腳步,躲避即將到來的大暴雨。一會兒,粗大的雨點兒落下來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響。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街道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后地開放著無數的水花。
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忽然一棵小樹映入我的眼簾。小樹在風雨中搖曳,一次又一次被風吹彎了腰,一次又一次堅強地挺起,利用自身的韌性巧妙地渡過難關。風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小樹沒有一絲的退縮,依然頑強地戰斗著,毫不氣餒地尋找著生機。小樹觸動了我的心靈,它面對危機時頑強求生的精神感動了我。它讓我看到一個人面對困難時所必須具有的勇氣、毅力和極好的柔韌性,它用它自己的行動告訴我什么是堅強,什么是處理困境時的最好方法。
處處留心皆感動,風雨中的小樹就能感化我的心靈,給予我希望和夢想,激勵我不因危機的面臨而放棄永生的信念。讓我們多留心周圍的人和物吧,只要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是一個有心人,你就會發現,原來感動就在我們的身邊,溫暖就在我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