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山水畫的題款的詞句段
我收集的山水畫題款
江南春。蕭瑟秋風。梨花春燕。春風楊柳萬壑積雪圖。叱咤風云。秋山晚翠圖。覓獵圖。幽谷圖。眾山小。關山行旅圖。大展宏圖。雄鷹展翅。群鷹戲海。鐵翅金鉤。群英會(鷹)。踏歌行。山鄉月色。春曲。高山村寨。秋山日暮。秋山沐雨。山谷幽居。春晚田野秀。春風一陣山水秀。妙手回春。春到山村。山水清音。故鄉無限。春江水暖圖。風波盡日依山轉。友誼常青。浩瀚江河出自小溪。九九艷陽天。萬山群峰葉初下,秋云無影樹無聲。雁南飛。云來云去嶺上峰。煙云觀瀑。溪③泊舟。秋林煙 。湖光山色。卡紙水墨。林泉鳴虎。煙云疊嶂。云嶺探幽。秋山蒼翠圖。江南春韻。夜靜人語稀。云起千丈巖。村里處處農家情。林深鳥鳴歡。山中人家。雨過飛泉圖。山中夜雨。夕陽山里。絢麗云霞。滿眼秋山疏雨。處處芳菲。情留此山中。小橋流水人家。流云飛瀑。云龍出谷。山高水窄。雨后百泉響。來去白云間。夜幕臨江藾無聲。江灣余暉。江邊白樺。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騰蜂起。碧水長流。
抄自美術報
2.山水畫詩句大全
山水詩大全
1、《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7、《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8、《山中·荊溪白石出》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9、《飲酒·結廬在人境》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1、《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3、《登池上樓》
晉·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14、《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15、《七里瀨》
晉·謝靈運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3.給簡單的山水畫配什么樣的詩句最好
沈周(1427~1509),明代畫家,吳門四家之首。
字啟南,號石田,更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學識淵博,詩文書畫均負盛名。
沈周是明代吳門派創始人,以山水畫著稱,花鳥畫亦有較深造詣,并能畫人物。他家學淵源,曾祖父是王蒙至友,父親沈恒吉、伯父沈貞吉也都善畫,宗法王紱、杜瓊。
他除了受到家庭的薰陶外,自己也得到同鄉先輩杜瓊、劉玨等人的親授。沈周早年主要學王蒙,筆法比較細密,多作盈尺小景。
中年師法黃公望及宋代諸家。40歲以后,始拓為大幅,風格趨于勁健,追求骨力。
晚年以吳鎮為宗,筆健皴簡,更加蒼勁渾厚。他講究詩書畫三者的有機結合,蒼潤雄逸的畫面,配上清新質樸的詩句和挺拔蒼勁的書法,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突出了文人畫的特色。
沈周擅水墨山水,尤以水墨淺絳畫法著稱。其作品有粗、細兩種面貌,以粗筆見勝。
其花鳥畫,宗法南宋牧溪水墨粗簡一路,并吸取文人墨戲畫法。所作水墨寫意花鳥,形象寫實,用筆簡括,墨色厚潤,格調質樸,在寫意之中不失形似,潑辣之中兼有恬和,上承宋元傳統,下啟大寫意花鳥畫端倪。
4.寫山水畫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S226;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S226;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云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形容山水畫的詩句
1、《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 紀昀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譯文:
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參差不齊的樹影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頭。
2、《題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
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洪波洶涌山崢嶸,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涌,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6.寫出描寫山水的10句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7.贊美山水畫的詩句
《人物山水畫》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傍水依山結草廬,案頭長貯活人書。
不知施藥功多少,仙杏花開錦不如。
《題朱審寺壁山水畫》
年代: 唐 作者: 柳公權
朱審偏能視夕嵐,洞邊深墨寫秋潭。
與君一顧西墻畫,從此看山不向南。
《山水圖》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青云臺殿泉聲隔,黃葉關河雁影來。
別有詩人好懷抱,西風雙賓一登臺。
《郭熙山水障子》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高為峰嵐下濤江,極目森秀涵蒼涼。
始知著色未造極,臺似丑女施鉛黃。
驚泉駭石聚幽怪,巨楠窮柏蟠老蒼。
鹿門寺,華子岡,神雷鬼電或取將。
是耶非耶遠莫詳。
疑聞鐘聲起晻靄,似有帆影來微茫。
陌窮渡絕雪滿坂,驢鞍釣笠分毫芒。
炎曦亭午試展玩,坐覺煙雨生縑緗。
古來絕藝必名士,俗史辟易安敢當。
大年脂粉米老狂,先朝僅數燕侍郎。
吾聞汾陽子,貴購父畫一筆不許它人藏。
矮屏短軸已可寶,況此四幅垂華堂。
嗚呼主人謹護守。
《次韻子由書王晉卿畫山水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游。
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山人昔與云俱出,俗駕今隨水不回。
賴我胸中有佳處,一樽時對畫圖開。
《山水圖》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云氣籠陰隔荔蘿,吾家曾住石南坡。
秋風繞屋樹聲雜,夜雨落山溪水多。
每有漁樵共談笑,且無車馬得經過。
京師沙土瞇人目,為爾傳圖情奈何。
《跋尤延之山水兩軸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水際蘆青荷葉黃,霜前木落蓼花香。
漁舟去盡天將夕,雪色飛來鷺一行。
《題蕭照山水》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煙雨峰巒無古今,斷崖迷徑靜愔愔。
隔溪樵子遙相語,昨夜克流爾許深。
《觀山水障子》
年代: 宋 作者: 伍喬
功績精妍世少倫,圖時應倍用心神。
不知草木承何異,但見江山長帶春。
云勢似離巖底石,浪花如動岸邊蘋。
更疑獨泛漁舟者,便是其中舊隱人。
《題山水扇》
年代: 宋 作者: 陳深
青山綠樹蔽憎樓,應有高人隱一丘。
客子門前過何急,古今行役未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