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的內容
1,本文以 中小學家長會 為線索,塑造了一個 慈祥 偉大 的母親形象
2,“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悲喜交加在句中的含義。
悲的是,孩子知道了媽媽在欺騙他;喜的是,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之下相當成功。
3,文中母親的語言質樸感人。請從文中任選一處作欣賞。
“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這個表揚對大人來講幾乎不算表揚,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任何一次表揚,都是一次很好的激勵、鼓舞和振奮,很可能會影響一生。老師和家長也不要吝嗇那一兩句表揚的話語。
4,續寫“ :“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是您一直在欺騙著我,是您一直在鼓勵著我,是你一直在支持著我,是你一直跟我在一起。
5,你贊成文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嗎?贊成請簡述理由。不贊成,請向老是提出建議。
從本文出發,是相當不贊成的。只有差勁的老師,沒有差勁的學生。因為學生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知識的,很多東西本來就不知道,老師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建議老師們不要因為學生調皮、成績不好就歧視他們。所有的孩子其實都是喜歡、也愿意相信老師,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只是大人們往往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孩子們身上,讓孩子們有了叛逆的思想,對于這樣的孩子應該更加注意教導方式。
2.簡短的贊美母親的話
1、無論我現在怎么樣,還是希望以后會怎么樣,都應當歸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親。我記得母親的那些禱告,它們一直伴隨著我,而且已經陪伴了我一生。
——亞伯拉罕· 林肯
2、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母親。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我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喬治·華盛頓
3、從來沒有一個女人像她那樣。她非常溫柔,就像一只鴿子;她也很勇敢,像一頭母獅……畢竟,對母親的記憶和她的教誨是我人生起步的惟一資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
——安德魯·杰克遜
4、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喬治·赫伯特
5、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而一個母親內心的希望比它們都要長久。
——奧利弗·溫戴爾·荷馬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7、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8、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9、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10、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擴展資料
母親,是親屬關系稱謂的一種,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也用于比喻養育人的某一群體或事物。母親在各國文化中均是被歌頌的形象,人們用各種方式頌揚母親的偉大。由此產生出的非常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
3.圍繞母親,全文主要寫了四件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后三件
《我的父親母親》閱讀答案
1、父親去世已滿十年,自那以后,她時常離開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住在“我”妹妹那里。
2、很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冊里看見過她早年的照片,秀發玉容,一派清純。她出生在上海一個職員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錢家塘,即后來的陜西路一帶,是舊上海一個比較富裕的街區。那時母親還年輕,喜歡對“我們”追憶錢家塘的日子。
3、她也許是一個有些偏心的母親,喜歡帶“我”上街,買某一樣小食品讓“我”單獨享用,叮囑“我”不要告訴別的子女。
4、她結婚前是有職業的,自從有了第一個孩子,便退職回家,把五個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業。
5、不久前,“我”有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當“我”女兒在她面前活潑地戲耍時,“我”才看見她笑得格外的歡。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
應該就是以上的幾件事情,具體的你需要的是那幾件,你自己參考吧。
4.關于母親的感人事跡 簡短的
【錢學森之母】:讓兒子成為忠誠于祖國的人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從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
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而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應該說,錢學森的超人天賦有來自他母親的遺傳。
章蘭娟在錢學森很小的時候,就讓其置身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岳飛精忠報國、陸游仗劍去國、杜甫憂國憂民、諸葛亮忠于漢業,為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故事。
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錢學森是那么認真、投入,稚氣的臉龐上充滿了對古人的崇敬。他們的高風亮節在幼小的錢學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長期浸潤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錢學森的心底滋生了對民族燦爛文明的崇敬和熱愛之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赴美學習,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現狀。
臨行時,家人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墨子》、《孟子》以及《論語》、《綱鑒易知錄》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母親囑咐他:“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
母親和父親一樣,還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于祖國的人。”
父母的勉勵,給錢學森極大的力量支撐。 在美國的日子里,錢學森學習起來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習慣,特別是某些美國人瞧不起中國人的傲慢態度令他生氣。
一次,一個美國學生當著錢學森的面恥笑中國人抽鴉片、裹腳,錢學森立刻向他挑戰:“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后;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周圍的美國學生聽了這話后,都伸了伸舌頭,再也不敢小看中國人了。
錢學森懷著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了飛機機械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各專業學科的學生都要在學期內到對口的工廠、科研部門實習。
錢學森本來應該去飛機制造廠實習。可是,他沒有想到,美國的飛機制造廠只準許美國學生去實習,不接納外國學生。
這種民族歧視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擊。但是,挫折和困難并沒有動搖他為祖國強盛而發憤學習的決心。
既然學習航空工程走不通,他決定改學航空理論,并大膽地毛遂自薦,投奔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論權威馮·卡門教授門下。不久,錢學森在導師的培養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雖然美國方面為錢學森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物質待遇,但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始終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愿望。遠在國內的母親每次在給錢學森寫信時,都提醒他早日回國。
錢學森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頭。多年后,錢學森幾經輾轉,終于回到了祖國,投身于“兩彈一星”的研究,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
【丁玲之母】: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 丁玲的母親蔣勝眉在常德女子師范和長沙稻田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了兩年書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學擔任學監。剛毅、自強的蔣勝眉對女兒從不嬌寵溺愛。
她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親自教女兒讀《古文觀止》、《論語》、《孟子》。在母親的影響下,丁玲從小博覽群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
1918年夏,14歲的丁玲以優異成績從小學畢業。暑假中,母親送她到桃源縣報考第二女子師范學校。
那時,學校要學生繳納保證金,母親沒錢,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員變賣。那位女管理員將戒指賣了后,把交保證金余下的兩元多錢交給丁玲,說:“你媽媽生活很艱苦,這錢可不能亂花。”
丁玲拿著錢,想著這些年來母女倆的艱苦生活,眼眶都紅了。她小心地把錢放在小木箱里,用換洗衣服壓著,一直沒舍得花,到寒假回常德時才用了幾角錢做路費。
正當學期快結束時,“五四”運動爆發了。同學們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了這場斗爭。
她從小受母親的思想影響,帶頭把發辮剪了。學生會還辦了貧民夜校,向附近貧苦婦女宣傳反帝反封建,給她們上識字課。
丁玲在夜校教珠算,因為她年齡最小,學生們都管她叫“崽崽先生”。 暑假回到家,舅媽一看見她剪了發,冷冷地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
丁玲不客氣地回答:“既然不可毀傷,人的耳朵為何要穿眼,你的腳為什么要變得像個粽子?你那是束縛,我這是解放。” 丁玲高興地向母親講述學校的各種新鮮事。
母親看見女兒在思想上、功課上都有進步,也非常欣慰。母親告訴女兒,在“五四”運動中,她領著學生游行、喊口號,也參加各種活動,并且已經辭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員職位,專辦婦女儉德會附屬小學。
眼下她除了繼續辦儉德女子小學以外,又在東門外為貧苦女孩辦了一個小小的“工讀互助團”,學生可以不交學費學文化,還可以得到點工錢幫補家庭。母親受向警予寄來的書信文章的激勵,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社會工作。
丁玲看見母親雖已四十多歲,卻仍然熱情洋溢,精神飽滿,公而忘私,向往未來,也感到高興、放心。 暑假過后,丁玲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