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釣魚城之戰的介紹
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或稱合州之戰。是指南宋與蒙古發生于1259年的戰爭。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筑釣魚城,其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采納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議,于1243年復筑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并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后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臺進攻云南,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并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玨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后逝于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后,宋獨立支撐數十年,是最后一個亡于蒙古軍隊的國家。宋蒙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是蒙古勢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的一場戰爭。
2.合川釣魚城的介紹
合川釣魚城,位于重慶合川城區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于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得名。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墻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家雄關。
3.幫我介紹一下合川釣魚城
釣魚城屹立在重慶合川市東城區海拔391.22米的釣魚山上。它是宋蒙(元)戰爭時期的著名戰場,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城枕嘉、涪、渠三江之口,當川東北眾水之湊,形勢險絕壯麗。南宋晚期,蒙古汗國發動了對南宋王朝的進攻。四川制置使兼重慶府知府余玠采納播州(今貴州遵義)冉氏兄弟的建議,于釣魚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縣治其上,屯兵積糧,以為重慶屏障。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釣魚城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的率領下,“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以守”,歷經大小戰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傾國之師,創造了“堅持抵抗戰爭36年”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取得了擊斃蒙哥汗(元憲宗),迫使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的輝煌勝利。釣魚城從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
釣魚城是改寫世界中古歷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釣魚城2.5平方公里的重點保護區內,現存有城垣8公里、城門8道,以及炮臺、棧道、暗道出口、軍營、帥府、天池等宋、元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唐代懸空臥佛、彌勒站佛、800年古桂樹、護國寺、魚山八景等名勝古跡;保存有文天祥、劉克莊、陳毅、郭沫若、張愛萍、劉白羽等歷史名家的吟詠及蔣中正、何應欽、張治中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摩崖題記。
4.釣魚城之戰的介紹
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或稱合州之戰。是指南宋與蒙古發生于1259年的戰爭。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筑釣魚城,其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采納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議,于1243年復筑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并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后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臺進攻云南,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并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玨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后逝于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后,宋獨立支撐數十年,是最后一個亡于蒙古軍隊的國家。宋蒙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是蒙古勢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的一場戰爭。
5.釣魚城之戰的簡介
宋蒙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為了抗擊蒙古軍,派甘閏于合州(今重慶合川)東十里釣魚山上筑寨。淳祐三年(1243),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釣魚城,遷合州治所于此,駐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沖。
寶祐二年(1254)王堅任合州守將,大規模修城設防,陜南﹑川北人民紛紛遷來,釣魚城成為數十萬的軍事重鎮。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許多地方,釣魚城卻巍然屹立,成為阻擊蒙古軍的堅強堡壘。
開慶元年(1259)二月,蒙哥進駐石子山,親自督陣攻城。從二月到五月,先后猛攻一字城和鎮西﹑東新﹑奇勝﹑護國等城門以及外城,均被擊退。
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慶府呂文德率戰艦千艘往援,為史天澤擊敗,退回重慶。蒙古軍加緊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鋒大將汪德臣被擊傷死去。
接著,蒙哥亦被擊傷,七月二十一日死于軍中,蒙古軍被迫撤圍。蒙哥死后,蒙古貴族在汗位繼承上發生火并,在湖北前線的忽必烈匆忙北撤,爭奪汗位。
釣魚城抗蒙的勝利,扭轉了局勢。此后,馬千代替王堅為合州主將,景定四年(1263)張玨又代馬千。
張玨守合州,屢敗元軍。德佑元年(1275)王立又代張玨為合州安撫使,祥興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堅守三十余年的釣魚城終于失陷。
南宋寶祐六年至開慶元年(蒙古帝國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在蒙哥攻宋之戰中,宋將王堅及副將張玨扼守釣魚城(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五公里左右釣魚山上),抵抗蒙古軍進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戰。寶祐六年七月,蒙哥汗統兵4萬,號10萬,自六盤山(今寧夏境)分兵三路進攻四川。
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縣,進抵武勝山(今武勝縣城附近),準備進攻合州,宋將余玠已將合州治所移于釣魚城。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頂,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
處嘉陵江、渠江、涪江匯合處,南、北、西三面環水,壁壘懸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數丈的石墻,南北各建一條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墻;城內有大小池塘13個,井92眼,可謂兵精糧足,水源充足;江邊筑設水師碼頭,布有戰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慶(今重慶市),是支撐四川戰局的防御要塞,地勢十分險要。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被王堅所殺。
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強馬壯,不納術速忽里避開堅城,迂回夔州、萬東下的建策,無視天候、地理的不利條件,決心攻下釣魚城。遂遣諸王末哥攻禮義山城(今渠江東北,俗稱三教寺寨),曳剌禿魯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將楊大淵率軍突襲合州舊城,切斷外圍諸城與釣魚城的聯系。
同時,令四川都元帥紐璘自成都趨涪州藺市(今重慶市涪陵區西)造浮橋,斷絕宋援。又在銅羅峽據險為壘,阻遏重慶宋軍北進。
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軍渡過雞爪灘(今釣魚城東北雞心石),駐于城東石子山,三日,蒙哥親督諸軍攻釣魚城。七日,蒙軍攻一字城墻。
九日,蒙軍猛攻鎮西門,不克。這日,蒙古東道軍史天澤率部也到達釣魚城參戰。
三月,連續進攻城東之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等處,但在宋守城軍民頑強抗擊下,均遭失敗。四月三日,連降大雨20天。
二十二日初晴,蒙古軍偷襲城南護國門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門至嘉陵江一側的一字城,但被王堅率勇士力戰奪回。
宋理宗聞訊,下詔嘉獎,鼓勵合州軍民。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
術速忽里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困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然而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里之言為迂。
蒙哥汗未采納術速忽里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蒙軍大舉攻蜀南宋對四川采取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
盡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余張拋給城外蒙軍,并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
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很糟了。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
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呂文德率戰船萬艘,溯江而上,沖破蒙古軍的封鎖進入重慶。后又率艦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軍阻截。
經略使史天澤分軍為兩翼,跨江側射,親率舟師順流縱擊,奪宋戰船百余艘,擊退其援軍,乘勢追至重慶而返。時天氣大熱,瘟病流行,蒙古軍戰斗力大減。
王堅乘機多次夜襲蒙古軍營地,使其人人驚恐,夜不得安。初五日晨,蒙古軍前鋒元帥汪德臣率軍乘夜突破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
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云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勸降,被城上飛石擊中,不久死于縉云山寺廟中。
蒙哥汗大怒,命軍在東新門外筑臺建樓,窺探城內虛實以便決戰。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親臨現場指揮,中飛石受傷。
二十七日,卒于軍中(一說染病而死)。蒙古軍遂。
6.幫我介紹一下合川釣魚城
釣魚城屹立在重慶合川市東城區海拔391.22米的釣魚山上。
它是宋蒙(元)戰爭時期的著名戰場,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城枕嘉、涪、渠三江之口,當川東北眾水之湊,形勢險絕壯麗。
南宋晚期,蒙古汗國發動了對南宋王朝的進攻。四川制置使兼重慶府知府余玠采納播州(今貴州遵義)冉氏兄弟的建議,于釣魚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縣治其上,屯兵積糧,以為重慶屏障。
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釣魚城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的率領下,“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以守”,歷經大小戰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傾國之師,創造了“堅持抵抗戰爭36年”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取得了擊斃蒙哥汗(元憲宗),迫使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的輝煌勝利。釣魚城從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
釣魚城是改寫世界中古歷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釣魚城2.5平方公里的重點保護區內,現存有城垣8公里、城門8道,以及炮臺、棧道、暗道出口、軍營、帥府、天池等宋、元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唐代懸空臥佛、彌勒站佛、800年古桂樹、護國寺、魚山八景等名勝古跡;保存有文天祥、劉克莊、陳毅、郭沫若、張愛萍、劉白羽等歷史名家的吟詠及蔣中正、何應欽、張治中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摩崖題記。
7.請詳細介紹一下釣魚城之戰
南宋寶佑六年至開慶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在蒙哥攻宋之戰中,宋將王堅及副將張玨扼守釣魚城(今四川合川東釣魚山上),抵抗蒙古軍進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戰。
寶佑六年七月,蒙哥汗統兵4萬,號10萬,自六盤山(今寧夏境)分兵三路進攻四川。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縣,進抵武勝山(今武勝縣城附近),準備進攻合州,宋將余玠已將合州治所移于釣魚城。釣魚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縣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頂,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
300米。處嘉陵江、渠江、涪江匯合處,南、北、西三面環水,壁壘懸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數丈的石墻,南北各建一條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墻;城內有大小池塘13個,井92眼,可謂兵精糧足,水源充足;江邊筑設水師碼頭,布有戰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慶(今重慶市),是支撐四川戰局的防御要塞,地勢十分險要。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被王堅所殺。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強馬壯,不納術速忽里避開堅城,迂回夔、萬東下的建策,無視天候、地理的不利條件,決心攻下釣魚城。遂遣諸王末哥攻禮義山城(今渠江東北,俗稱三教寺寨),曳剌禿魯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將楊大淵率軍突襲合州舊城,切斷外圍諸城與釣魚城的聯系。同時,令四川都元帥紐璘自成都趨涪州藺市(今四川涪陵西)造浮橋,斷絕宋援。又在銅羅峽據險為壘,阻遏重慶宋軍北進。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軍渡過雞爪灘(今釣魚城東北雞心石),駐于城東石子山,三日,蒙哥親督諸軍攻釣魚城。七日,蒙軍攻一字城墻。九日,蒙軍猛攻鎮西門,不克。這日,蒙古東道軍史天澤率部也到達釣魚城參戰。三月,連續進攻城東之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等處,但在宋守城軍民頑強抗擊下,均遭失敗。四月三日,連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蒙古軍偷襲城南護國門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門至嘉陵江一側的一字城,但被王堅率勇士力戰奪回。宋理宗聞訊,下詔嘉獎,鼓勵合州軍民。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術速忽里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
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困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然而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里之言為迂。蒙哥汗未采納術速忽里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蒙軍大舉攻蜀后,南宋對四川采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盡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余張拋給城外蒙軍,并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很糟了。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呂文德率戰船萬艘,溯江而上,沖破蒙古軍的封鎖進入重慶。后又率艦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軍阻截。經略使史天澤分軍為兩翼,跨江側射,親率舟師順流縱擊,奪宋戰船百余艘,擊退其援軍,乘勢追至重慶而返。時天氣大熱,瘟病流行,蒙古軍戰斗力大減。王堅乘機多次夜襲蒙古軍營地,使其人人驚恐,夜不得安。初五日晨,蒙古軍前鋒元帥汪德臣率軍乘夜突破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云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勸降,被城上飛石擊中,不久死于縉云山寺廟中。蒙哥汗大怒,命軍在東新門外筑臺建樓,窺探城內虛實以便決戰。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親臨現場指揮,中飛石受傷。二十七日,卒于軍中(一說染病而死)。蒙古軍遂撤圍北還。
8.重慶釣魚城主要特點
合川釣魚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釣魚城原為釣魚山,位于重慶市合川區嘉陵江南岸5公里處,占地2.5平方公里。
傳說有一巨神于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得名。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墻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家雄關,是馳名巴蜀的遠古遺跡。
1259年發生在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
釣魚城主要景觀有城門、城墻、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檐洞等名勝古跡,還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
釣魚城之戰與世界格局的變遷;八百年功勛歷史的留存與積淀;眾志成城、守土抗戰的堅韌與頑強,古戰場攻防構筑物遺跡和遺址,釣魚城都是舉世無雙和無與倫比的。
9.關于釣魚城的日記100字
我去過許多地方,比如二佛寺、淶灘古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地點,其中最令我開心的是那次去釣魚城時的情景。
那天早上,我們早早地起了床,大約九點就從老家出發了。大約開了四十多分鐘,終于,到了釣魚城,我們先停車,買了門票后,就前往景區大門了。還沒有看到景區大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大石碑,上面刻著釣魚城,國家四A級旅游景點,國家著名旅游景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釣魚城是一座山,我們大約爬了大約七八分鐘的山,就到景區大門驗票處了。
驗完票后,我直走,再怪一個彎,映入眼簾的是始關門,始關門和古時候的城門差不到什么,沒什么區別。我看地圖上畫的,知道了釣魚城是被城墻圍住的。我們接著往上爬,時不時看見一些提示標語。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釣魚城最雄偉的城門——護國門,看了護國門后,我沿著城墻來到了當年釣魚城居民安置巨炮的炮臺遺址,只見城墻插滿了“宋”的旗幟,好像現在在古時候一樣。
接著向前走,我們走了一會兒,就看見了一個投石車,并有許多人在拉。我們還看見了獨腳旋風跑,它是屬于投石車的一種。再走一會兒,我們看見了配重式拋石機——也就是亦思馬因發明的“回回炮”,也稱“襄陽炮”,可拋重一百五十斤的石彈。
我又走了一會兒,看到了一個炮車,炮車又被稱為拋車、拋石車和霹靂車。我們還看見了釣魚臺,釣魚臺是馳名巴蜀的遠古遺址。我隨即又看到了懸空臥佛,它身長11米,肩寬22米,是晚唐時期的一尊巨型石刻。
最后,我們來到了石照縣衙,我來到門口,在那里使勁敲鼓,并大聲叫道:“升堂!”我參觀完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啊,今天可真開心,釣魚城,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