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國建筑的歷史簡介,急啊
1英國建筑風格的特點 ◎ 喬治亞風格(Georgian)
古典文藝復興傳統
歐洲各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意大利在15世紀,法國在15世紀后葉,英國在16世紀)是形成美國文藝復興的深刻背景,雖然各國在文藝復興時期都滲入本國的靈氣與思想,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對古典風格的繼承與創新。在別墅風格的體現上均具備對稱、平衡和細部裝飾精美等特點。在這一時期,西歐對美國別墅風格的影響是明顯的,也是在這一時期,歐洲開始逐步成為世界上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強大的地區,屬于這一傳統的風格有喬治亞風格、亞當風格。
英國別墅強調門廊的裝飾性,比較“講究門面”。喬治亞風格 在英國殖民國家中整整流行了一個世紀(18世紀),它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傳入英國后派生出來的,并秉承古典主義對稱與和諧的原則,是對美國最有影響的一種風格。它的特征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門廊;
B、廊檐下有長方形團排列,屋檐上有齒飾;
C、窗戶上下成對,分割成許多小網格(9到12個),通常窗戶也是5列,為中央對稱;
D、大門常有長方形雕花組成排列圖案,門梁 上有豎向排列的長方形花紋。
有五種形態:側山墻;雙折線屋頂;四坡屋頂;中央山墻;常作為城市住宅。
◎ 亞當風格(Adam)
亞當風格是喬治亞風格的發展與精華,在美國東北部極為流行,它吸取了亞當兄弟對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研究成果。與喬治亞風格相比,屋檐齒飾加長,正門上方加了一個半圓形或橢圓形氣窗,墻面窗戶有裝飾窗修飾,其余的特征和形態與喬治亞當風格幾乎一致。
◎ 英國民居風格(Postmedieval English)
美國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當數中世紀后英國民居風格了,這類建筑首先由英國人在美國東北海岸最富饒的地帶興建,多數為木結構,能保存下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外型單調。其建筑特征是:
A、陡峭的側三角形屋頂,屋檐幾乎無裝飾;
B、木板大門,斜網格窗,顯眼的精制的大煙囪。
它有兩種形態:兩層木屋,中央煙囪(北方);兩層磚屋,兩側煙囪(南方)
英國切斯特——一座維多利亞建筑風格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小城(ZT)如果你喜歡歐洲那種黑白分明的維多利亞建筑風格,那你就去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小城切斯特(Chster),在那里,你可以心情地欣賞那些建造于中世紀、至今有保存最完好的維多利亞建筑,精致的、黑白分明的切斯特,它一定會令你大飽眼福。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英國的維多利亞建筑中黑白分明的建筑風格,也知道足球巨星歐文。切斯特,就是歐文的故鄉,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英國至今保存維多利亞建筑風格最完整的一個古城。它擁有眾多的黑白相間的中世紀建筑,又有至今年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圍繞著古趣盎然的建筑物,交相輝映出極為出眾的古城市街景觀特色。
2.英國建筑歷史
1英國建筑風格的特點 ◎ 喬治亞風格(Georgian)
古典文藝復興傳統
歐洲各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意大利在15世紀,法國在15世紀后葉,英國在16世紀)是形成美國文藝復興的深刻背景,雖然各國在文藝復興時期都滲入本國的靈氣與思想,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對古典風格的繼承與創新。在別墅風格的體現上均具備對稱、平衡和細部裝飾精美等特點。在這一時期,西歐對美國別墅風格的影響是明顯的,也是在這一時期,歐洲開始逐步成為世界上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強大的地區,屬于這一傳統的風格有喬治亞風格、亞當風格。
英國別墅強調門廊的裝飾性,比較“講究門面”。喬治亞風格 在英國殖民國家中整整流行了一個世紀(18世紀),它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傳入英國后派生出來的,并秉承古典主義對稱與和諧的原則,是對美國最有影響的一種風格。它的特征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門廊;
B、廊檐下有長方形團排列,屋檐上有齒飾;
C、窗戶上下成對,分割成許多小網格(9到12個),通常窗戶也是5列,為中央對稱;
D、大門常有長方形雕花組成排列圖案,門梁 上有豎向排列的長方形花紋。
有五種形態:側山墻;雙折線屋頂;四坡屋頂;中央山墻;常作為城市住宅。
◎ 亞當風格(Adam)
亞當風格是喬治亞風格的發展與精華,在美國東北部極為流行,它吸取了亞當兄弟對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研究成果。與喬治亞風格相比,屋檐齒飾加長,正門上方加了一個半圓形或橢圓形氣窗,墻面窗戶有裝飾窗修飾,其余的特征和形態與喬治亞當風格幾乎一致。
◎ 英國民居風格(Postmedieval English)
美國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當數中世紀后英國民居風格了,這類建筑首先由英國人在美國東北海岸最富饒的地帶興建,多數為木結構,能保存下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外型單調。其建筑特征是:
A、陡峭的側三角形屋頂,屋檐幾乎無裝飾;
B、木板大門,斜網格窗,顯眼的精制的大煙囪。
它有兩種形態:兩層木屋,中央煙囪(北方);兩層磚屋,兩側煙囪(南方)
英國切斯特——一座維多利亞建筑風格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小城(ZT)如果你喜歡歐洲那種黑白分明的維多利亞建筑風格,那你就去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小城切斯特(Chster),在那里,你可以心情地欣賞那些建造于中世紀、至今有保存最完好的維多利亞建筑,精致的、黑白分明的切斯特,它一定會令你大飽眼福。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英國的維多利亞建筑中黑白分明的建筑風格,也知道足球巨星歐文。切斯特,就是歐文的故鄉,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英國至今保存維多利亞建筑風格最完整的一個古城。它擁有眾多的黑白相間的中世紀建筑,又有至今年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圍繞著古趣盎然的建筑物,交相輝映出極為出眾的古城市街景觀特色。
走進切斯特,最大的視覺感受是這里黑白建筑的完美與精致,這就是切斯特古城的特點,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的半木結構的老屋,黑木為柱,白土為墻,清雅別致、極有韻味的房屋,窗子外面掛著很多綠色植物或花卉,精致里透著一種自然之美。切斯特小城被曲折的迪河環繞著,小巧而漂亮。走入切斯特,思緒便很快隨著小城里的維多利亞時代的黑白建筑而回到中世紀。
來到切斯特,要想完整地欣賞這座美麗的小城,最好的游程就是登上古城墻,因為漫步古城墻一圈,也就基本上把切斯特看了個精透了。
3.英國倫敦著名建筑物介紹
圣保羅大教堂 Sallo Paulo cathedral
1666年一場大火將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毀于一旦。現存建筑是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營建的。工程從1675年開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費了75萬英鎊。為了這一偉大的建筑藝術杰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于倫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這座龐大的古羅馬式建筑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初創于1753年,1759年對外開放。現有房屋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6,7萬平方米。原來主要藏書,其后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迄今共藏有展品400萬件。 大英博物館整日免費開放。
白金漢宮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位于倫敦最高權利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區。東接圣·詹姆斯公園,西臨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王宮初建于1703年,白金漢公爵、若曼底公爵和約翰.謝菲爾德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公館,并以白金漢公爵的名字命名。白金漢宮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展,現已成為一座規模雄偉的三層長方形建筑。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界首腦訪問英國時,女王就在宮院中陪同貴賓檢閱儀仗隊。
白金漢宮前的廣場中央屹立著有伊麗莎白二世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的紀念碑。
國會大廈及大本鐘 Capitol and Big Ben
國會大廈是白廳大道上最醒目的建筑也是英國君主政體的象征,哥德式的建筑群,壯麗中帶有古典風韻,氣勢磅礴。
現在所看到的國會大廈其實是倫敦最新建的宮殿。1834年,一把大火燒掉了整座原來的西敏宮,僅留下一座只剩屋瓦的西敏廳,之后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成現在的規模。改名國會大廈之后便成為倫敦的政治中心,國會議員的開會場所。
倫敦塔橋 Tower of London bridge
這是泰晤士河上諸多橋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塔橋以兩座塔做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風格設計。當大型船只要通過時,全長270公尺、重約1000噸的橋身會慢慢打開成“八”字狀。以前塔橋利用水壓以蒸汽做為開關的動力,1976年起改用電動控制。
西敏寺 Agile temple of west
雙塔聳立的西敏寺,正面看起來非常壯觀。“西敏寺”一名源自西元970年,一群圣本篤教會的修士在當時倫敦市,、修建修道院教堂,從此留名至今。歷代國王的加冕儀式、婚喪喜宴及國家大典等活動都是在這里舉行,甚至連王室的墳墓也幾乎都設在這里,此外,去多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墓碑或紀念碑也設在教堂內.
4.英國的代表性建筑物
1、大本鐘。
即伊麗莎白塔。伊麗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
2、倫敦橋。修建于1179年-1209年,是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幾經重建的大橋,也是該河上28座橋梁中位于下游的一座橋,地處倫敦塔附近,連接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人們常將其與塔橋(英文:Tower Bridge)混淆不清。
倫敦橋是倫敦的象征之一,也被稱為倫敦的正門。更特別的是,因為泰晤士河河運繁忙,它會收起橋墩,以方便車輛經過。
3、白金漢宮。英國皇室的寢宮和辦公地點。
4、溫莎古堡。位于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區域伯克郡溫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鎮溫莎,目前是英國王室溫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現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
5、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不列顛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5.英國標志性建筑的介紹有哪些
“倫敦眼” 這個為迎接千禧年由英國航空公司投資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摩天輪,高135 米,被稱為“倫敦眼”,一周安置60個座艙,每個座艙可容25人,半小時轉一圈,可俯瞰倫敦55個以上的著名景點。
它每年接待數百萬游客,有人批評它是“瘋狂的城市創舉”,也有人稱贊它是“世界最誘人的景點”。 議會大廈 這是一座瑰麗肅穆的哥特式建筑,氣勢磅礴,設計精巧,堪稱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它是英國最高立法機構———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是數百年來英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上演的舞臺。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是英王在倫敦的王宮,規模宏大,環境幽雅,綠茵環繞,風景如畫。
宮內有大小600 個廳室,陳設豪華,舉世無雙,后院是18公頃的御花園,多植奇花異草,嫵媚多姿。主體宮殿長達110 米,女王的許多國事活動就在這里舉行。
西敏寺 西敏寺從1066 年以來是英國國王舉行加冕禮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歷代國王死后也大多葬在這里。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許多名人,如生物學家達爾文、物理學家牛頓等在寺內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英國人把西敏寺稱作“榮譽的寶塔尖”和“歷史博物館”。
倫敦塔橋 在英國最大的河流———泰晤士河流經倫敦的部分,橫跨著風格各異的12座橋梁,把兩岸連為一體,其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要數倫敦塔橋了。塔橋兩端是建在兩座巨大橋墩上高達76米的高塔,橋面分兩層,上層走人,下層走車,下層橋面可開可合,當有巨輪從橋下通過時,下層橋面吊起打開,場面蔚為壯觀。
大本鐘 聳立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鐘,高106 米,重14噸,鐘面直徑7.5 米,分針走動時能把一個人吊起,由總工程師本杰明·霍爾爵士監制,從1859 年以來,它以穩重深沉的鐘聲每小時為人們報時已達147 年,被視為倫敦的象征、英國的標志,至今 BBC 仍每天播出其鐘聲報時。
6.英國著名建筑物英文簡介
英國1. 圣保羅大教堂 Sallo Paulo cathedral A Cathedral dedicated to St Paul has overlooked the City of London since 604AD, a constant reminder to this great commercial cent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iritual side of life. The current Cathedral – the fourth to occupy this site – was designed by the court architect Sir Christopher Wren and built between 1675 and 1710 after its predecessor was destroyed in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Its architectural and artistic importance reflec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ive monarchs who oversaw its building that London's leading church should be as beautiful and imposing as their private palaces. Since the first service took place here in 1697. Wren's masterpiece has been where people and events of overwhelming importance to the country have been celebrated, mourned and commemorated. Important services have included the funerals of Lord Nelson, the Duke of Wellington and Sir Winston Churchill; Jubilee celebrations for Queen Victoria; peace services marking the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World Wars; the launch of the Festival of Britain; the Service of Remembrance and Commemoration for the 11th September 2001: the 80th and 100th birthdays of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the wedding of Charles, Prince of Wales, to Lady Diana Spencer and, most recently, the thanksgiving services for both the Golden Jubilee and 80th Birthday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 Over the centuries, St Paul's has changed to reflect shifting tastes and attitudes. Decoration has been added and removed, services have been updated, different areas have been put to new uses. Today,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 is written in the carved stone of its pillars and arches and is celebrated in its works of art and monuments. * Eye 倫敦巨眼摩天輪 The London Eye (Millenium Wheel) at a height of 135 metres (443 ft), is the biggest Ferris wheel in Europe,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paid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visited by over 3 million people a * the time it was erected it was the tallest Ferris wheel in the world, until it was surpassed by the Star of Nanchang (160m) in May 2006, and then the Singapore Flyer (165m) on February 11, 2008. However, it is still described by its operators as "the world's tallest cantilevered observation wheel" (because the entire structure is supported by an A-frame on one side only).] The London Eye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Jubilee Gardens,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 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between Westminster Bridge and Hungerford Bridge. The site is adjacent to that of the former Dome of Discovery, which was built for the Festival of Britain in 1951.3.倫敦大橋 London Bridge London Bridge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City of London and Southwark in London, England, over the River Thames. Situated between Cannon Street Railway Bridge and Tower Bridge, it forms the western end of the Pool of London.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bridge are Southwark Cathedral and London Bridge station; on the north side are the Monument to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and Monument tube * was the only bridge over the Thames downstream from Kingston until Westminster Bridge opened in * bridge carries part of the A3 road, which is maintained by 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the bridge itself is own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Bridge House Estates ( see City Bridge Trust), an independent charity overseen by 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4.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7 million objects, 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The museum is a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The wonders of the museum brought here to Bloomsbury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s imagined corners are numberless. How can they be named? As well tally each leaf of a tree. They come here out of the living minds of generations of men and women now dead – Greek and Assyrian, Aztec and Inuit, Chinese and Indian – who have conceived and carved and hammered and tempered and cast these objects to represent the worlds around them, visible and invisible. ”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
7.英國著名建筑簡介
萬花之城"倫敦(London)、"北方雅典"愛丁堡(Edinburgh)、大學城牛津(Oxford)、劍橋(Cambridge)、古色古香的約克城、莎翁故鄉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盛譽的旅游名城。目前,被聯合國(the United Nations)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名勝古跡和天然景觀就有14處,即倫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威斯敏斯特宮(國會大廈)、布倫海姆宮、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爾茲伯里郊區的巨石陣、鐵橋峽、方廷斯修道院及園林、達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長城、圭內斯的城堡群、蘇格蘭的圣基爾達群島、北愛蘭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國屬地亨德森珊瑚島。古代現代都在一起 希望樓主滿意。
8.跪求一篇關于 英國建筑特色和歷史 的 英文文章
仰光(Yangon)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緬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人口500多萬.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城市”之稱。仰光古稱“大光”.十八世紀中是仰光河畔的一個漁村。
1755年改名為“仰光”(緬文意為“戰爭終止”)。 仰光港為深水港.可進出萬噸輪.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仰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 仰光市內主要景點有: 大金塔(Shwe Dagon Pagoda):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踏高110米,坐落于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
整個建筑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
國家歷史博物館 位于PYAY大街的使館區.從歷史。佛腳上的108種佛跡清晰可見,由南://zhidao。
茵萊湖長22公里。鑲嵌著無數的寶石翡翠.最頂端鑲有重76克拉的鉆石,踏高110米、西、翡翠玉器、蓮座:" target="_blank">http,又叫瑪哈班都拉廣場。
是一艘浮于湖中的鳥型大船,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展廳北側還陳列著緬甸主要礦藏示意圖。
仰光市內主要景點有、風標和鉆球組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英國建筑歷史介紹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