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骨氣的名人故事50字
.明朝方孝儒曾經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屬,后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起兵將惠帝擊敗后把方孝儒擒獲。朱棣讓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認為一臣不侍兩殿君主,如要繼續替成祖做事對他來說是一種污辱,故不從。明成祖威脅他道:“你不怕被滅九祖嗎?”方孝儒回答說:“再滅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筆寫上了“滅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學生一起誅滅。
2.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愿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饑民終究沒有吃,最后餓死了……(其實就是“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
3.文天祥(1236—1283) 漢族,吉州吉水(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
4.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2.關于有骨氣的名人事例
\有一次,**去會見某外國元首。那個國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國和中國人民。就在和**禮節性的握過手之后,他從衣服兜里掏出一塊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這時,**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塊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潔白的手帕扔進了垃圾箱!一生節儉的**,用一塊潔白的手帕,又一次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2\記者問:“你們中國一向反對美國,為什么還要使用美國制造的商品?” 只見**從上衣口袋中抽出一支鋼筆,說道:“事實的確如此。諸位請看,這支派克筆就是美國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這可是在抗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啊!”
3\記者問:“我們西方人走路總是挺起胸堂,中國人走路總是彎腰駝背,這是為什么?” **回答道:“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們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3.有關恒心 意志 骨氣 虛心 的名人故事 要簡短
恒心
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意志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朱自清有骨氣
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后,大肆搜刮,物價飛漲,老百姓苦不堪言。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也背了一身的債,冬天里連一件棉衣都做不起,一家人只能喝稀粥度日。他的小兒子因營養不良而夭亡了。
反動政府知道朱自清很有學問,幾次請他出來做官,許給很高的薪水,可是他抱定主意,不做反動派的官,一次又一次拒絕了。
國民黨擔心大學教授造反,給他們發了面粉配給證,低價供給美國“援助”的面粉。為了抗議美國支持**打內戰,北京一百多個教授發表聲明不買美援面粉。朱自清毫不猶豫地在聲明上簽了字,并對妻子說:“人窮志不窮,我們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決不乞求美國的所謂恩賜。”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重病不幸去世了,臨終前振足氣力對妻子說:“有一件事必須記住,我是在拒絕購買美援面粉的聲明上簽過字的,你們即使餓死,也不要買它。”
妻子含著淚點點頭,朱自清欣慰地含笑閉上了眼睛
虛心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納諫的齊景公
齊景公愛喝酒,連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諫說:“君王已經連喝七天七夜了,請您以國事為重,趕快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死了。”另一個大臣晏子后來覲見齊景公,齊景公向他訴苦說:“弦章勸我戒酒,要不然就賜死他;我如果聽他的話,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樂趣了;不聽的話,他又不想活,這可怎么辦才好?”晏子聽了便說:“弦章遇到您這樣寬厚的國君,真是幸運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紂王,不是早就沒命了嗎?” 于是齊景公果真戒酒了。
4.古今中外有骨氣的名人故事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
后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伙獻殷勤。”
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
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2、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
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
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
伯夷也不愿作國君而逃避。后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
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
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奸佞之徒從不留情。
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后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彌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
他并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于國家和民族。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后從其衣帶中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4、蔡元培: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蔡元培一生辭職無數次,其中僅在北大校長任上就先后多次辭職。他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職,7月3日就向黎元洪總統提出辭職,抗議張勛復辟。
1918年5月22日,為抗議"中日防敵軍事協定",又向大總統提出辭呈。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為抗議逮捕學生,于5月8日提交辭呈,9日悄然離京。
這次辭職引發廣大師生挽蔡大行動,北京各大專學校校長于5月13日齊上辭呈。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度憤而辭職,次日他在《晨報》刊發辭去北大校長職務的聲明:元培為保持人格起見,不能與主張干涉司法獨立、人權之教育當局再生關系,業已呈請總統辭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之職,自本日起,不再到校辦事,特此聲明。
蔡元培的幾次辭職,誕生了兩篇杰出的宣言:《關于不合作宣言》和《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前者為了正義,后者為了自由。1919年6月15日發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擲地有聲: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
德意志帝政時代,是世界著名專制的國家,他的大學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國,更不必說了。
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比較有點新思想的人,提倡點新的學理,發布點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還算是半新的。
在新的一方面偶有點兒沾沾自喜的,我還覺得好笑。那知道舊的一方面,看了這點半新的,就算"洪水猛獸"一樣了。
又不能用正當的辯論法來辯論,鬼鬼祟祟,想借著強權來干涉。于是教育部來干涉了,**來干涉了,甚而什么參議院也來干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么?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么?5、馬一浮:"我在,但我不見你!" 孫傳芳自認東南五省聯軍統帥,駐扎杭州。
有一次,他慕名前來拜訪馬一浮。馬一浮不肯會見。
家人鑒于孫傳芳的權勢,覺得不必搞得太僵,便打圓場說:"是不是可以告訴他你不在家?"馬一浮斷然說:"告訴他,人在家,就是不見!"弄得孫傳芳只好悻悻而返。抗戰期間,馬一浮在重慶辦起復興書院。
有一年,孔祥熙的母親去世,喪事辦得極為鋪張,一些附庸風雅的權貴還想要馬一浮寫一篇歌功頌德的墓志銘。他們先是派了一名副官找到馬一浮,毫不客氣地說:"孔部長的太夫人去世,請你寫一篇墓志銘,要趕快寫成。
" 馬一浮客氣地回絕:"老朽已經年邁,久不執筆寫文章了,請回復孔部長,恕難從命。"來人怏怏而歸。
過了幾天,一位秘書又被派來。他說話客氣多了,先是頌揚馬老的道德文章,然后。
5.有骨氣的中國人的事例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 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3、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
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
孤竹君去世后,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也不愿作國君而逃避。
后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
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
4、孫天帥“不跪的中國人”1995年3月,孫天帥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進電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國女員工因過度疲勞在工作臺上打盹,為懲罰這名“違規”女工的行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讓正在生產線上拼命干活的全體中國員工站隊集合;大發雷霆地要求每個中國勞工雙手舉起做投降狀,然后就地跪下,并聲稱若有一人不從就罰其余人“永遠跪著上班”。
許多工人迫于無奈,猶豫中淌著淚水跪下了……但來自河南南陽的打工仔孫天帥就在工友們一個接一個跪下時,卻像青松般一動不動地挺立在原地。“跪下!”女老板向他兇狠地咆哮。
“請問,我為什么要跪下?”孫天帥強壓住心頭的憤怒。“不跪你就滾蛋!”“我是中國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孫天帥昂首挺胸,甩下每月1300元的飯碗;大步從韓國女老板身邊走過,并且永遠離開了那塊恥辱的地方。
孫天帥,這位“不跪的中國人”,從此成了千千萬萬打工族傳頌的英雄,被億萬同胞所稱道。5、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努對敵人的手槍,寧可倒下也不屈服1946年7月11日,昆明民主運動領導人李公樸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當時特務揚言聞一多便是李公樸第二。7月15日,友人告訴聞一多不要外出,敵人要下毒手。
聞一多微笑著說:“事已至此,我不出,則諸事停頓,何以慰死者?”15日上午10時,李公樸治喪委員會在云南大學開會,請李夫人報告李公樸遇難經過。李夫人講話后,聞一多面對特務猖狂搗亂,拍案而起,登臺講話,詞嚴色厲,慷慨激昂。
他說:“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接著,他厲聲斥責反動派:“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你站出來!” 又警告反動派“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殺不完的……你們殺死了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 最后,聞一多慷慨發誓:“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當天下午,聞一多回家時,即被特務殺害于昆明街頭。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陶淵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文天祥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伯夷叔齊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孫天帥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聞一多。
6.有骨氣的名人事例
陶淵明是東晉后期的大詩人、文學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開國功臣;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但到了東晉末期,朝政日益腐敗,官場黑暗。陶淵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貧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作詩。他關心百姓疾苦,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志向,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就辭職回家了,隨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后來,他陸續做過一些官職,但由于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愿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污,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陶淵明妻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守節,“夫耕于前,妻鋤于后”, 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盡管生活貧困,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他對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榮華富貴,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氣節為代價,于是他選擇了艱苦但寧靜而自由的田園生活。有得必有失,陶淵明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具有獨特風格并流傳百世的詩文。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7.求古代有骨氣的人的事例,要簡短,快啊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骨氣的名人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