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顏真卿的故事50字
顏真卿的故事:御史雨、劾罷縣令、不屈權貴、剛正遭嫉、歷職撫湖。
1、御史雨
顏真卿擔任監察御史時,曾巡查至五原。當地有冤獄很久沒有斷案,天又干旱,顏真卿平反冤獄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稱此為“御史雨”。
2、劾罷縣令
顏真卿巡查河東時,上書唐玄宗李隆基,彈劾朔方縣令鄭延祚在母親死后三十年還未將其下葬,李隆基詔令終身不錄用鄭延祚。聽聞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3、不屈權貴
酷吏吉溫因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渾,使其被降至賀州任職。顏真卿說:“怎能因一時氣憤就想害宋璟(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
安史之亂時,任御史大夫的顏真卿仍遵守禮法,彈劾武部侍郎崔漪、諫議大夫李何忌及廣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禮。晚年因剛正直言而相繼得罪于宰相元載、楊炎、盧杞等人,最終因此遇害。
4、剛正遭嫉
顏真卿因剛正而得罪宰相楊炎,被改為太子少師,仍兼禮儀使。到奸相盧杞掌權后,更加厭惡顏真卿的剛正,改授他為太子太師,罷免其禮儀使一職。盧杞還多次派人探聽哪一個方鎮方便些,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
5、歷職撫湖
顏真卿掌管太廟的事務,說祭器沒有整治,元載認為他誹謗朝廷,將其貶為峽州別駕,后改任吉州司馬。大歷三年(768年)四月,顏真卿改任撫州刺史。后任湖州刺史。
2.顏真卿的故事50字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bai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
唐朝du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zhi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
后至dao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內凜然容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
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3.顏真卿的故事,四個字
顏真卿的故事有“為官有聲”,“首唱大順”,“歷職撫湖”,“剛正遭嫉”等。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為官有聲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顏氏家族本籍瑯玡臨沂,但自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起,顏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長安。
顏真卿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殷夫人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對母親殷夫人非常孝順。 [5] 開元九年(721年),七月,顏真卿隨殷夫人南下,寄居蘇州外祖父家。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讀于京師長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書省吏部應試。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顏真卿中進士甲科。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經吏部詮選,任校書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顏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陽丁憂三年。
首唱大順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當時安祿山謀反的跡象已顯露出來,顏真卿便假托陰雨不斷,暗中加高城墻,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面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麻痹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不足憂慮。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
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玄宗初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嘆息說:“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我不了解顏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竟這樣出色!”
剛正遭嫉
大歷十二年(777年),元載被殺,經宰相楊綰、常袞舉薦,顏真卿獲召入朝,擔任刑部尚書,隨后升任吏部尚書。
大歷十四年(779年),李豫駕崩,顏真卿任禮儀使。他上奏說前幾朝皇帝追加謚號的禮節繁復,請按初定的禮節為準。顏真卿的意見遭袁傪排斥,往往無法上報朝廷。時值戰亂之后,典章法令廢弛,顏真卿雖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議多被權臣阻擾,難以實施。
顏真卿因剛正而得罪宰相楊炎,被改為太子少師,但仍兼任禮儀使。到奸相盧杞掌權后,更加厭惡顏真卿的剛正,改授他為太子太師,罷免其禮儀使一職。盧杞還多次派人探聽哪一個方鎮方便些,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顏真卿去見盧杞,告訴他說:“你先父盧中丞(指盧奕)的頭顱送到平原郡,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凈,您忍心不容忍我嗎?”盧杞表面驚惶地下拜,但內心卻恨之入骨。
4.顏真卿的故事
原發布者:9015015
(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于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1] ,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2]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杰出的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圖冊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順。[5] 顏真卿的故事黃泥習字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顏真卿的外祖父是位書畫家,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們見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起字來很專心,一筆一劃從不馬虎,一寫就是大半天。母親見兒子練字這樣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寬裕,哪有余錢買紙供他練字呢?顏真卿很懂事,見母親為沒錢買紙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開了。一天,顏真卿高興地對母親說:“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傻孩子,紙筆哪有不花錢的呢?”“您瞧,這不是嗎?”顏真卿手里舉著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歡快地說,“這只碗是硯,
5.關于顏真卿的故事30字
顏真卿自幼喪父,家境貧寒。
但他勤奮好學,不懈練字。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后來又拜在張旭門下。
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
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
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
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6.顏真卿故事40字
顏真卿自幼喪父,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不懈練字。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后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
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顏真卿的故事簡短十個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