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舍己救人的好的短的故事
2月14日下午,家住珠海市香檸花園的4位小朋友和鄰居大哥哥劉旭從附近的吉大水庫玩耍歸來。連續多天的雨水天氣,讓環繞水庫的陡峭山路更加濕滑。突然,8歲的小強(化名)腳底一滑,“撲通”一聲跌進了水里。岸上的孩子們急得哭了起來。劉旭二話沒說,甩下拖鞋,一頭就鉆進水中救人。幾分鐘后,落水的小強被“頂”了出來。幾個小伙伴撿起一根長棍子,伸向水中,小強撲騰間狼狽地抓住棍子,慢慢被拖回了岸邊。
此時,孩子們猛然發現,下水救人的大哥哥劉旭不見蹤影了。幾個小孩頓時嚇懵,哭著呼叫:“大哥哥,快上來!”周圍不見人影,小孩們束手無策。1分鐘、2分鐘、3分鐘……10多分鐘過去了,大哥哥再也沒有露面。
4個孩子知道闖大禍了。恐懼中,他們彼此商量不對任何人說起此事。然而當天晚上,過度受驚嚇的一位孩子還是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家長立即報警。
幾小時后,特警人員在水庫打撈到劉旭的尸體。一位警務人員清楚記得,“劉旭淹沒的地方,兩旁被山壁夾著,左邊山壁的黃土上,還能隱約地見到抓痕。”劉父抱著兒子的軀體泣不成聲。老父親知道,其實兒子不熟水性,但他卻用自己的年輕生命換取了另一條年幼的生命。
參考資料:/edu/2007-03/16/content_*
2.醫生救人的感人事例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臺縣松巖口軍區后方醫院講授輸血技術。“輸血”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技術,中國在大城市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才能開展。在野戰醫療條件下輸血,是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詳細講述了采血操作、標準血型制作、血型鑒定、配血試驗、儲存、運輸、保管等基本知識,接著推來一名**外傷的患者,32歲的衛生部部長葉青山第一個獻了血。
驗過血型,白求恩讓葉青山和病人頭腳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簡易輸血器。帶著針頭的皮管連接在他們靠緊的左右兩臂靜脈上,皮管中間一個三通閥門,閥門上聯著注射器。
白求恩把閥門通向葉部長,抽拉針栓,殷紅的鮮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轉動閥門,血液便流入患者體內。大家熱烈鼓掌,戰地輸血在中國軍隊野戰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個病人推來了,白求恩主動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說:“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眾稱贊為“群眾血庫”。
擴展資料:
白求恩的成就貢獻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后者負責全權制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于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后被廣泛采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3.最近關于下水救人的感人故事 急需四五個~
7月2日,河南省封丘縣居廂鄉白塔村11歲的五年級男生宋賢宇,和同伴勇救溺水兒童時,不幸身亡
7月7日,洛陽市洛寧縣神靈寨風景區,禹州52歲婦女白冰初學游泳 ,奮不顧身深潭里救出母子二人
7月17日,在江蘇省吳江市汾湖大渠蕩公園內,兩名河南小伙兒靳銀川、楊金好跳湖施救一名16歲女生,結果3人不幸全部遇難
7月21日上午,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電視臺31歲的女編輯何明霞同家人在焦作孟州市黃河段散步時,聽到一名落水女孩的呼救,不會游泳的何明霞和嫂子奮不顧身下水救人,但是不幸被激流卷走
4.急求身邊見義勇為的感人事跡,不要太長,短一點
英雄就在身邊--記順達汽修廠郭宏林同志見義勇為先進事跡郭宏林,一位洪石鄉勝利村三組的農民。
2005年鎮坪,以他為驕傲!7月9日,他在濤天巨浪中舍己救人,譜寫了一曲“見義勇為”的英雄之歌。鎮坪人一齊把目光投向了這個來自農村的“平民英雄”,全城傳唱起這首見義勇為的“英雄之歌”。
7月9日,是郭宏林英勇救人的日子,也是所有鎮坪人認識英雄的日子。當時曾目睹整個情形的69歲的鄭達銀老人說:“郭宏林真是好樣的,了不起!當時那個險啊,真是無法形容,下水后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就算給再多的錢,估計一般的人也不敢去救!”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2005年7月9日這天。
2005年7月,鎮坪連日陰雨,而在9日這天更是雷鳴電閃,風雨交加,下起了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
以落差大、水流急著稱的竹溪河河水暴漲。中午11點10分,一輛冒雨急駛的客貨兩用車,行至竹溪河順達汽修廠下方大拐彎處,因剎車失靈,再加上雨大路滑,帶著慣性幾個側翻,連車帶人一起栽進洪水中。
車在翻滾過程中,將乘客田金紅、劉定貴和蔣世宏等人相繼從車內拋出,落入湍急的水中。而蔣世宏的妻子譚仁琴則被困在車內,巨大的洪流將車淹沒,幾起幾落后,沖到深潭邊的汽車側立著搖搖欲墜。
被洪水沖走的劉安貴,在水中拼命掙扎,好不容易抓住崖壁,可一個急流,又將他沖走。 如此反復了三四次,最后終于摳住岸邊的一塊崖壁。
當他用盡全力爬上岸后,十指血肉模糊,指甲全部被摳掉。而蔣世紅的情形并不比劉安貴好到那去,歷經九死一生,爬上岸時渾身是血,臉上、腿上、手臂上到處都被石塊劃傷。
而最先被洪水沖走的田金紅,憑著求生的本能,在離出事地點100米左右的地方,死死抱住一塊洪水中凸起的石頭,遠遠望去,仿佛抱住一朵浪花。 她撕心呼救,可巨大的洪流淹沒了她的聲音,淹沒了她的身軀,她只能拼命昂著頭,掙扎著呼吸。
此時,雨越下越大,暴漲的洪水漸漸淹至到田金紅臉部。公路上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奔走呼救,急促的“救人”聲和著巨大的波濤聲,令人感到異常窒息。
岸上不斷有人嘗試著跳進急流中涉水救人,可水流湍急,沖力實在太大,根本就站不穩腳跟。順達汽修廠工人袁仁軍,一下水就飄了起來,險些被沖走。
他說人下水就如一片樹葉飄著,根本站不穩。而被人稱為“水上老大”的余國順,自幼與南江河打交道,可他下水還沒走到三步,就被洪水沖走,幸好水性好,才得以爬上岸來。
雨根本沒有停歇的意思,反而越來越猛。此時,被困在車里的譚仁琴,也被一位農民用長桿子救了起來。
只剩下田金紅,還是困在河中間,已經開始絕望。就在人們用盡一切辦法,仍然無濟于事的時候,有人喊了聲“讓開!”。
大家回頭一看,是順達汽修廠職工郭宏林。原來郭宏林修完車正準備吃飯,突然聽到急促的“呼救”聲,跑出來一看,一名婦女被困在洪水中,而洶涌的水流,人們根本沒辦法靠近她。
而此時,瘋狂的波濤已開始從她的頭頂撲過,眼看婦女性命難保,郭宏林心急如焚。 或許是急中生智,他猛然想到繩子,便趕緊叫人找來繩子,同時,喊了聲“讓我上”。
郭宏林讓人用繩子的一頭拴緊自己的腰,另一頭栓在電線桿上,跳進洶涌渾濁的洪水中向被困者艱難游去。洪水又急又猛,他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
一次次被洪水沖倒,又一次次爬起來,好幾次險些被洪水沖走。 每前行一步,大家的心就跟著緊縮一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幾經險情到了跟前,郭宏林伸出手讓田金紅抓住,可她臉色慘白,死死抱著石頭,無力配合。經過數次與急流搏斗,他用盡全身力氣,硬是把田金紅抓了過來,解下自己身上的“救命繩”拴在她的腰上,然后用左臂夾著她,右臂劃水,示意眾人拉繩子。
在眾人的幫助下,郭宏林艱難地將田金紅拖到岸邊。這時,汽車被洪流沖走,田金紅攀附的石頭也被洪水完全淹沒,人們驚呼“好險!”。
再看郭宏林,雙腿血跡模糊,渾身是傷。被救的田金紅,左臂右腿嚴重受傷,在醫院住了整整半個月還不能下床行走。
在這場人與洪魔的搏斗中,郭宏林不顧個人安危,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憑著果敢,憑著機智,憑著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支撐,救起了危在旦夕的生命。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輝,讓我們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壯舉。
英雄壯舉絕非偶然。順達汽修廠經理王平說:“郭宏林舍己救人,這是他的本性所至!”。
英雄也不可能在瞬間塑造而成。從一個個來自郭宏林老家及和他共過事的人那里,記者了解了這位來自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民一步步成為時代英雄的軌跡。
郭宏林,1970年出生于鎮坪縣洪石鄉勝利村,自幼吃苦,樂于助人。14歲那年,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的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聽到河里有人呼救,連衣服都來不及脫,一個猛子就扎進河中救人。
第一次摸到了男孩的衣服,可由于水流湍急,手一滑沒抓住,他浮上來深吸一口氣又扎下去。 經過數次與急流搏斗,終于把男孩救上河岸,一看,才知道是同所學校的一年級同學。
他的先進事跡受到了縣文教局表彰,當地群眾稱他是“舍己救人的小英雄”。1997年,為了改變生活,只有初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