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寫一封古風書信
一篇好的古風書信,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開頭是“稱謂”和“提稱語”、“啟事敬辭”、“ 開頭應酬語”
然后是正文
結尾有“結尾應酬語”和“結尾敬辭”
最后才是“署名敬禮” “日期”
如果還有遺漏的事,可以在結尾進行“補述”。
父母:恭請福安 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 敬請福祉 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 敬請教祺 敬頌海安
書信開頭語
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
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 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欽佩語
奉讀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并賜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語
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后月余,殊深馳系。 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后縈思,愁腸日轉。 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
問候語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 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 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
自術語
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
欣聞。。,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你們。。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
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結尾問候語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后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后續。 諸不具陳。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向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瑯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復。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節勞為盼。節哀順變(用于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2.誰有古代的家書
男國藩跪稟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都門拜送父親,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
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
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并喜父親出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余日,真極神速。
邇際①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于
無用,優游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
已看至《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
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家婦身
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狀元,系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
兩知縣,復試單已于閏三月十六日付回。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
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
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茲將抄報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家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
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謹稟,即請
母親大人萬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3.唐朝古代家書怎么寫150字
貼一個唐高宗給李治的書信,雖是帝王所寫,還是很家常的,肉麻程度嘆為觀止
[原文]
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
兩次收到宮里來的信,卻不見稚奴你的信。爸爸我擔心的要死。不久前忽然收到你的信,說太子妃生病了,我的擔心憂慮才頓時解除了,就好像死而復生的感覺。從現在起,如果你的頭風病發作,要立刻寫信告訴爸爸。如果有什么小病小痛,也要一一寫信告訴我。剛剛得到遼東那邊來的消息,抄錄一份給你。爸爸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去。 爸爸,書。
4.誰那里有古代的家書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后人加的) 原文及各版本譯文,注釋,鑒賞提示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1.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2.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是依靠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就不能到達高尚的思想境界。
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會,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的及呢? 3.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
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愿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4.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
(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工學習,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
(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
(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于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么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注釋: ⑴夫(fú) :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干。 ⑺淫慢:過度的享樂與怠惰。
⑻勵精:奮發向上。 ⑼險躁:冒險,暴躁。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于是。
⒁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⒄ 才須學也:才:才干 ⒅意與日去:意:意志。
5.誰有古代的家書
《誡子書》。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016年,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
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文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個時候再來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這篇文章當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在書信的后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6.孤獨古風簡短句子
1.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2.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 3.生能盡歡,死亦無憾。
4.蓄起亙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 5.江水孤寂,兩岸墨綠,到處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憂悒清遠的氣韻,是遙遠的不可觸及的憂傷,如微云孤月,只能遙望那天涯的距離。 7.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烏云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8.萬般故事,不過情傷;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10.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11.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12.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13.終是誰使弦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 14.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15.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16.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17.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18.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19.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
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21.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
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2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23.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24.一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5.你的夕陽、我的容顏、誰的三分之一年。 26.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筆尖少年、在絕城的荒途里輾轉成歌。
27.誰眼角朱紅的淚痣成全了你的繁華一世、你金戈鐵馬的江山贈與誰一場石破驚天的空歡喜。 28.下一世的情歌、把詞交由你填、看看你仍舊是誰高高在上的王。
29.櫥窗里盛放的琳瑯滿目、是阜盛而過的年華栩栩生輝。 30.那首情歌有關風月、卻無關你我。
31.戲子入畫、一生天涯。 32.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
33.路過的風景、有沒有人為你好好收藏。 34.是宿命的悲、還是輪回的痛。
35.輾轉在誰的年華誰的天涯。 36.那一場盛世流年、我們守著寂寞傷得面目全非。
37.誰把誰的明媚盡收眼底、誰把誰的難過感同身受。 38.只身步步海天涯、路無歸、霜滿顏。
39.舌間擱淺的妙蔓、是想為你舞一曲最后傾國傾城。 40.夜微涼、燈微暗、曖昧散盡、笙歌婉轉。
41.繁雜的經歷在眼角鐫刻深深的紋、我轉身雕下一朵花。 42.那些上演著繁華不肯謝幕的年華里開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43.來生我再來典當、來世我再來與你歃血為盟。 44.幸福右邊、荒蕪人煙。
45.錯過的年華在北漠開出斑斕的紫薇花、卻荒蕪了輪回的春夏。 46.離人愁、傷別離。
碎碎念、深深思。 凋零落、吟空悲。
續繁華、又何處。 47.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48.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49.烏云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50.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51.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52.夢里的江湖,百花齊放,人來人往,繁華似錦。
53.蝴蝶很美,終究飛不過滄海。 54.終于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后,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55.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56.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57.經流年夢回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58.霧散,夢醒,我終于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59.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60.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61.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62.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63.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64.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65.也許是前世的姻也許是來生的緣錯在今生相見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66.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里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那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67.總在不經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68.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7.求一些短篇的古風文章
云淡風輕醉今夜 文 / 山野閑人
柔柔的一縷清風越過蘭叢,吹進靜謐的書齋,一彎如勾細月在雨后的晴空里釣起我的相思,聽著絲竹柔情地傾訴渴慕與思念,愛,敏感地在裊裊的茶盅里縈繞、浸潤。最是西窗剪燭時,夢牽相思恐漏遲。
佇立在萬籟俱寂的窗前,點燃悠悠的思緒,回味人生匆匆過往的好多片段,讓這樣一個值得玩味的時刻伴我將長夜染色成粉紅。擁著柔柔的孤寂,看繁星把祥和的夜色綴滿溫馨,品味靜夜里結束喧囂后的怡然與自由。值守一份恬淡,呵護一截降溫的時光,怡然自得地放飛所有的郁悶與快樂。
疲憊的城市發出酣然的呼吸聲,星光下的山野朦朧著夏季的睡姿,思想不時地打鳴提示時光健步的活力,閉上眼睛雙手環抱在胸前,凝神一個微小的生命如何輪回在天籟的運行之中。呼一口歲月沉積的郁悶,吸一口靜夜中理智的清新,讓心臟將血液中充滿的自強與自信循環到身體的每一根毛細血管,用沉醉的姿勢品味黑夜的芬芳。
今夜適合麻木著思想,睜著眼睛看銀河,也適合關閉心燈療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