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門峽名字的由來
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游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谷,三門峽即由此得名。
三門峽位于河南西部, 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都西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三門峽市域面積10309平方千米,總人口226.87萬(2017年常住人口),轄2區(湖濱區、陜州區)、2縣(澠池縣、盧氏縣)、2個縣級市(義馬市、靈寶市)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產業集聚區,市人民政府駐湖濱區。
擴展資料:
主要景點介紹
1、盧氏城隍廟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于戰亂之中。天順八年 (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災,至萬歷九年(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
建國后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筑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
2、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于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五十八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鉆探的十四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大中型墓葬十九座,車馬坑十二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五十余座。
在已發掘清理的九座墓葬中,有國君墓二座,太子墓一座,姬妃墓一座,車馬坑二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一萬七千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二百余件,大部分鑄有銘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三門峽
2.三門峽的由來
三門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陜西三省交界處,是伴隨著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
地處黃河流域母親河南岸的三門峽市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成為華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歷史文化對于推進歷史的前進乃至當今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及其深遠的影響。仰韶文化、虢國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經》衍化而來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這諸多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3.三門峽這個地名有什么典故嗎
三門峽地名由來
相傳,相傳大禹治水時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泄黃河水東流,三門峽由此得名。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黃帝鑄鼎、中流砥柱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是中華民族人定勝天、英勇堅毅、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基因形成的淵藪。 三門峽還是黃帝時代仰韶文化的發現地和中心區域,郭、虢、焦、陜等姓氏的起源地,著名郡望弘農郡的所在地。
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條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4.河南省三門峽的由來
三門峽是黃河進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峽谷中最險要的一座山峽。這里地勢險峻,水流湍急,兩岸石壁陡峭,河中兩座石島把急流分為三股。人們把這三股水路分別叫做“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的名稱由此而來。鬼門、神門中水勢險惡,似乎只有鬼神才能通過;人門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
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條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5.三門峽的名字有何來歷
三門峽地處中原豫、晉 、陜三省交界處,是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
三門峽之名是由“人門”、“神門”、“鬼門”而來的。而這三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據說在很早以前,三門峽一帶是一個名叫“馬 溝 ”的大湖泊。
馬溝湖大水深,被一條老龍相中并決定來此居住。老龍來了以后,常常在湖中興風作浪,攪得湖水暴漲,淹 沒 了 岸 邊 大 片 的 村 莊 和 土 地 。
売帝眼見民不聊生,便派大禹去治水。大禹先是觀察馬溝的地形,當他 看 清 整 個 湖 泊 西 北 高 、東南低時 ,便來到湖邊用神斧向東南岸邊劃 了 幾 下 ,河 水 便 順 勢 向 東 南 流去。
當河水流到馬溝峽谷時,被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又匯集在了一起 。大禹再次揮斧將大山劈開三個豁口,水流繼續奔騰而下。
后來,因這三個豁口中激流有輕重緩急之分,人們便分別稱其為“人門”、“神門”、“鬼門”。 這神奇的三門就是“三門峽”之名的由來。
6.三門峽這個地名有什么典故嗎
三門峽地名由來 相傳,相傳大禹治水時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泄黃河水東流,三門峽由此得名。
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黃帝鑄鼎、中流砥柱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是中華民族人定勝天、英勇堅毅、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基因形成的淵藪。 三門峽還是黃帝時代仰韶文化的發現地和中心區域,郭、虢、焦、陜等姓氏的起源地,著名郡望弘農郡的所在地。
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條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三門峽地名的來歷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