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為題寫一篇2500字論文
中國歷來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但從來沒有提出要走大國外交之路。
這一身份定位與政策定位的錯位迫使我們必須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持續快速發展,并且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
這樣一個大國,不解釋清楚它在全球事務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外奉行什么樣的政策,的確會引起外界的高度疑慮。但是,如果我們的外交政策定位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國際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對中國的疑慮將會更加嚴重。
提出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可以解決外交政策與國際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是指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外交應以服務于國家發展為中心,更加積極有效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兩個基本點是指中國外交要維護中國在世界上的正當利益和促進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互利共贏。
外交服務于國家發展是外交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升級版。國家發展比經濟建設的含義更加豐富,除經濟建設外,還包含社會建設、國民素質、環境質量等內容,這也與小康社會需要用綜合指標評價相一致。
兩個基本點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廣范圍內相互影響。
這就要求中國外交在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的時候不能干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而是要綜合考慮本國利益與其他國家的利益,設法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個自信”,即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和實踐自信。
這三個自信將中國的大國外交與世界上其他大國的大國外交(特別是美國的大國外交)區別開來。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國當中,只有中國是由**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理念對中國外交提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確要求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和搞政權更迭。
其次,中國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可以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資源。再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實踐中提出許多堪稱國際關系典范的政策主張和戰略思想,它們將繼續是中國外交前進的動力和指南。
我們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視世界大勢而“另起爐灶”。國際力量對比正在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以及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就應讓中國投身于國際體系的變革,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進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變,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什么叫大國外交
國家以和平手段對外行使主權的活動。通常指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和外交機關代表國家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
中國古代稱外交為外事,清末稱外務,近代才開始使用外交一詞。英文外交一詞源于希臘語δiπλωμα,意為君主派出使節時用以證明身份的證書。外交活動歷史悠久。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確立了主權國家作為國際關系和國際法主體的地位,也明確了外交在國際關系中的職能作用。20世紀隨著交通和通信的發展,國際交往的便利,形成了現代外交的開放、聯系和世界性的特點。外交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國際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權國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過對外活動實現其對外政策的目標,維護國家的利益,擴大國際影響和發展同各國的關系。外交的活動形式多樣,主要有訪問、談判、交涉、締結條約、發出外交文件、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等。
各國外交都受本國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國內政策和需要的制約。綜合國力是一國外交的基礎和后盾。外交也需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緊密結合。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等領域的官方對外聯系以及各類民間對外交往,則是對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補充。
3.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特在何處300字
中國特色的外交,是一種不結盟、平等、獨立、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的外交:
第一,不結盟。中國不跟任何國家締結針對第三國的盟約,這確保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獨立性,不會被盟國扯進對抗或戰爭中。
第二,平等性。中國的外交,對強國弱國,大國小國一視同仁。大國不欺負小國,強國不欺負如果。
第三,獨立性。中國的外交,遵循的是最起碼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包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等準則。
第四,無附加條件。在中國的外交手段中,對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區別于西方國家的最顯著特點,也是為西方國家所詬病的一個特點。
另外附環球時報同標題原文
6月2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發表題為《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的演講。由于這是王毅外長今年3月上任以來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闡述中國的外交政策,因此演講具有很強的政策宣示意義和政策指向意義,是外界觀察未來幾年中國外交的指南。這篇演講的最大亮點在于提出今后中國外交的基本路徑是要走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是為了解決中國身份定位與政策定位的不匹配問題。中國歷來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但從來沒有提出要走大國外交之路。這一身份定位與政策定位的錯位迫使我們必須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持續快速發展,并且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這樣一個大國,不解釋清楚它在全球事務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外奉行什么樣的政策,的確會引起外界的高度疑慮。但是,如果我們的外交政策定位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國際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對中國的疑慮將會更加嚴重。提出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可以解決外交政策與國際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外交應以服務于國家發展為中心,更加積極有效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兩個基本點是指中國外交要維護中國在世界上的正當利益和促進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互利共贏。
外交服務于國家發展是外交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升級版。國家發展比經濟建設的含義更加豐富,除經濟建設外,還包含社會建設、國民素質、環境質量等內容,這也與小康社會需要用綜合指標評價相一致。兩個基本點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廣范圍內相互影響。這就要求中國外交在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的時候不能干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而是要綜合考慮本國利益與其他國家的利益,設法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個自信”,即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和實踐自信。這三個自信將中國的大國外交與世界上其他大國的大國外交(特別是美國的大國外交)區別開來。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國當中,只有中國是由**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理念對中國外交提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確要求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和搞政權更迭。其次,中國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可以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資源。再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實踐中提出許多堪稱國際關系典范的政策主張和戰略思想,它們將繼續是中國外交前進的動力和指南。
我們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視世界大勢而“另起爐灶”。國際力量對比正在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以及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就應讓中國投身于國際體系的變革,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進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變,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4.你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
中國外交的特色,植根于中國堅持的社會主義理念。
我們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國這塊土地,符合中國自身的發展規律,引領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得到廣大中國人民的堅定擁護,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正確道路。堅持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我們對內追求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對外主持公道、捍衛公理、伸張正義。
堅持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中國的外交摒棄任何叢林法則,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堅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反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在當今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始終堅持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反對武力至上,搞政權更迭,維護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國際道義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堅持這一道路和理念,還要求中國的外交必須堅定有力地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和拓展發展中國家的整體權益。 中國外交的特色,發端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民胞物與、仁者愛人的人本精神,為政以德、執兩用中的政治思想,兼愛非攻、親仁善鄰的和平志向,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理念,推己及人、立己達人的待人之道。這些獨具特色的東方傳統價值觀,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外交提供著寶貴精神財富。
當今世界面臨的不僅是發展困局,更折射出現代文明深層次的思想文化危機。中國外交就是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奉獻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推介治國理政的中國經驗,增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從而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新型挑戰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產品。
以深厚文化傳統為積淀的中國外交還愿意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致力于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發展道路的多元化,支持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鼓勵不同文明彼此包容互鑒,共同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外交的特色,源自于新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新中國外交走過了六十多年不平凡的歷程,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政策主張和戰略思想,包括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等。
這些成功的外交實踐和理論,繼續是中國外交前進的動力和指南。 六十多年來,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獨立自主、愛好和平,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兩大本質特征,也構成了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
新時期,中國將堅持獨立自主,堅定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場,不依附、不屈從于任何外部勢力,這是中國外交應有的風骨。中國將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為推進人類和平事業發揮更積極作用,這是中國外交應有的擔當。
中國還愿虛心地傾聽世界的聲音,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加強與外界的對話與溝通,這是中國外交應有的胸懷。 中國外交的特色,契合于當今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調整。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力量對比正在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金融風險、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加強相互協作,合力破解難題。中國,作為和平與發展潮流的推動者,愿意發揮中國外交與時俱進的品質,投身于國際體系的變革,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進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大國外交簡短版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