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霍金學習的發言稿 簡短一點的 急用
當我第一次讀完
這篇文章的時候,便被霍金那種樂觀、
深深地感動了。我佩服霍金,他用一個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
戰勝病魔。他不斷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霍金是一位物理天才,被人們稱為“
”。他所撰寫的
在全球也擁有著無數的讀者,霍金本人也躋身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之列。但是命運對他十分殘酷,21歲的他在
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癥,不久完全癱瘓。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向**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手緊緊并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只腳只能向內扭曲著。嘴已經變成s型,要是略帶微笑,馬上就會出現“齜牙咧嘴”的樣子。看書、寫字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醫生斷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卻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跡,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是40年,多么驚人的數字啊!由此可見,霍金這40年將是何等的艱辛啊!
從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長,在艱苦中奮斗。他們是經過多少的坎坷和磨難,才達到光輝的頂點。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范,他是因為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這位生活強者、科學巨匠,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奮斗的目標。霍金教會了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我要向霍金學習。學習他那種向命運挑戰、頑強拼搏的精神;學習他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和勇氣;我要做一個像霍金那樣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2.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3.簡短的科學家的故事
達爾文6歲的時候,有一天母親帶他到城市公園去玩耍。正巧這一天公園里舉行義務栽樹活動,母親就帶著小達爾文領了一把鐵锨去挖坑栽樹。
小達爾文還拿不動鐵锨,母親就讓他用雙手扶著樹苗,自己給樹苗挖坑培土。這個時候,一對精彩的母子對話開始了。
達爾文很好奇地問母親:“媽媽,你為什么要給樹苗培土?”
“我要樹苗像你一樣茁壯成長,因為泥土就是樹苗生長的基礎。”“媽媽,那泥土為什么長不出小貓小狗呢?”
“小貓小狗是他們媽媽生的,不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
“人最早的媽媽是誰呢?她又是誰生的呢?”“聽說最早的媽媽是夏娃,不過我只知道圣母瑪麗亞。”
“那么,夏娃和瑪麗亞是誰造的?”
“上帝造的。”“那么,上帝是誰造的?”
面對閃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執意探問的兒子,媽媽注視著兒子說:“親愛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謎。媽媽希望你長大以后好好學習,自己去尋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幼小的達爾文似乎聽懂了媽媽的話,又似乎沒有聽懂,若有所思。
當時這對母子的對話,不論在場有沒有其他人,一定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對話正是一個科學家開始思考的發端,這是一個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啟蒙,這個孩子就是后來創立了進化論的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
毫無疑問,達爾文是個聰明的孩子,他6歲的幼小心靈里就已經對身邊的世界充滿了神奇的疑問。但是,這里,更讓我們尊敬的,是那個沉著冷靜、循循善誘的媽媽。她借一個很普通的問題,帶領孩子在不動聲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啟發教育。
這樣的啟發,我們可以想象在這對母子中間一定還會有很多次。這樣的對話,我們每一個父母都一定遇到過,只不過,有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經意之間,就可能輕易地把一個聰慧的頭腦扼殺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盡管科學家只是做了簡短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