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貴不能淫的事例
關于“富貴不能淫”事例如下:
南宋文天祥以身報國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范抓住,文天祥不愿投降,吞龍腦自殺卻沒有成功。張弘范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杰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說道:
“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么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范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
張弘范讀到詩的最后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于是不再勸降。
第二年,張弘范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著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范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食八天,沒有死,于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
元朝政府擔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于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后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說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
文天祥死后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
擴展資料:
《富貴不能淫》的內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于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是大丈夫,為此,他用反問句向孟子詢問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言外之意就是說,公孫衍和張儀是真正的對丈夫。他們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他們威風八面,權傾天下,能夠左右時局。
孟子針鋒相對地用了一個反問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公孫衍、張儀之流。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孟子說,男子成年的時候,父親給予教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教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能違背你的丈夫!”
孟子通過這樣的講述,比喻公孫衍、張儀之流的行為,公孫衍、張儀他們雖然身為三國相、六國相,威欺天下,但是他們也要無條件地服從一國之長,他們的一切行為。
還要根本決定于秦王、魏王的利益取向,他們的所謂“大丈夫行為”,實際上是趨炎附勢、狐假虎威的沒有原則的“事君之道”。公孫衍、張儀之流的所行“以順為正”,是“妾婦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不講仁義道德原則,只是“以順為正”,所行只不過是小人、妾婦奉行的是“妾婦之道”,非大丈夫所為。
這里的“妾婦之道”,并非是在批判、否定、貶損所有女子。在儒家觀點中,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準的,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勸諫,如果丈夫不對,妻子也要勸說補正,也就是要“和而不同”。
只有太監、妾、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的。實際上,孟子是將公孫衍、張儀之流比喻成了“太監、妾、婢女”這些沒有任何原則的人的。
然后孟子接著闡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和地位的誘惑不能改變他的心志。
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氣節,威武和權勢不能屈服他的志向,這樣的人做大丈夫!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大丈夫呢?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文天祥
2.關于關羽富貴不能淫的事例
關羽得知兄長劉備在袁紹那里,并且收到袁紹部下送來的劉備親筆信,當時就寫了回信,由來人帶回。
關羽把劉備兄長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辭。曹操知道他的來意,在大門上懸掛了回避的牌子,關羽一連去了好幾次,都見不到曹操。
張遼也推托有病不接見。關羽知道他們的用意,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
然后把歷次所收受的金銀都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的大印懸掛在大堂上,帶著以前的部將,護送著兩位嫂夫人,向著官道進發,去投奔劉備了。
擴展資料:
關羽的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后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后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劉備徐州兵敗,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得知劉備下落后,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劉備稱王后,關羽官拜五虎上將之首,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后被殺,蜀吳魏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死后曾經數次顯圣,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
此外,《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云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大致與小說相同,只增加了對關公身世的描寫。
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于”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朱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
以關羽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掛印封金
3.請例舉有關“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個具體事例
陶淵明出任彭澤縣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
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
朱自清當時害了嚴重胃病,卻無錢治療,因為那時物價飛漲,他那點薪水,僅夠買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夠,那有錢去治病呢?他看著吳晗,問道:“簽什么名啊?” 吳路展開折疊的大紙,只見抬頭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朱自清只著了一眼,便用顫抖的子拿起筆來。
吳晗看見朱自清太貧困了,便湊過來說:“這次您……” “寧可貧病而死,也不領取這種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開吳晗的手,在宣言上一絲不茍地簽上了名字。
吳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記》中寫道:“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市,影響家中甚大,但余決定簽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已身做起。”民主戰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
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
**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4.富貴不能淫列舉六人事例運用了什么修辭
錢學森,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解放時,美國人害怕他回國,先許以高官厚祿,但他不為所動,后沖破層層阻礙,終于回國。
文天祥可謂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方面的典型代表了。他雖在監牢里,面對元軍的高官厚祿沒有絲毫動心,面對敵人的酷刑沒有半點奴顏,面對自己的身世處境沒有絲毫的哀憐。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本身就是一個極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反對邪惡。十年動亂中,由于不肯向反動勢力低下高貴的頭顱,連同妻子、女兒一起被迫害致死。吳晗為了讓廣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國的歷史,學習先人勤勞、智慧、勇敢的美德,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做有骨氣的人,去克服困難,奮勇前進,撰寫了《談骨氣》一文。
蘇武: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涂上最濃重的一筆。
陶淵明的不為五多米折腰:
陶淵明是東晉后期的大詩人、文學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開國功臣;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但到了東晉末期,朝政日益腐敗,官場黑暗。陶淵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貧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作詩。他關心百姓疾苦,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志向,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就辭職回家了,隨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霍英東。身為大企業家的他在成名后不忘祖國,不斷為祖國的發展事業進行無償投資二十多年來,單是在家鄉已投資建設超過40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富貴不能淫的典型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