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國徽的來歷30字
中國的國徽圖案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地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6月18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圖案的說明。同年9月20日,**主席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根據**的指示,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著名教授張仃、周令釗都參加這個小組,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數白幅國徽方案,經過反復比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設計成現在的國徽圖案。
在國徽中,天安門圖案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齒輪、麥稻穗象征工人、農民階級。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國**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
2.中國國徽的由來和含義,100字以內.
國 徽 由來 中國的國徽圖案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地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6月18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圖案的說明。同年9月20日,**主席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根據**的指示,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著名教授張仃、周令釗都參加這個小組,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數白幅國徽方案,經過反復比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設計成現在的國徽圖案。
在國徽中,天安門圖案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齒輪、麥稻穗象征工人、農民階級。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國**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來歷
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含義:國旗和天安門象征國家,齒輪象征工人階級,谷穗象征農民階級,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征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
天安門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征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1、要有中國特征;2、要有政權特征;3、形式要莊嚴富麗。在1949年9月的政協全體會上,通過了國旗方案和國歌詞譜,沒有公布國徽方案。
后來,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決定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組織人力對國徽方案進行設計競賽。 其中,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營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擔任組長,成員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學家林徽因、油畫家李宗津、中國建筑專家莫宗江、建筑設計師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以及研究中國古建筑學的羅哲文等。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由著名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鐘靈等組成。 為了趕在1950年的國慶節掛上新國徽,兩個設計組的專家和學者們,對各種構思和設想認真推敲,反復研究。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抱病參加設計工作。國徽的設計和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它凝結著許許多多設計者的心血;飽含著他們對中國**的愛戴,對社會主義的向往,對新中國的深情。每一個參加國徽設計的人,都將在中國人民的美好記憶中永存。
1950年9月20日正式頒布的國徽圖案,完全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愿望。
4.國徽的由來50字以內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受**之命,清華大和中央美院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
參加清華大的著名學者和教授梁恩亮、林輝英、李宗津、高莊、莫宗江、朱暢中、胡允敬、汪國瑜等同志,美院有著名畫家和教授張成、周會釗等同志。兩組同志先后查閱了大量資料,設計了各種圖案。
同時征集國內外寄來的方案,再由兩組設計加工,最后確定了國徽圖案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穗。用天安門圖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齒輪和麥穗象征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用國旗的五星代表中國**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
由清華組的教授高莊最后完成設計加工和塑造國徽模型。
5.國徽的由來20字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征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1、要有中國特征;2、要有政權特征;3、形式要莊嚴富麗。由高莊設計。
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征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天安門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