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凌叔華的《中秋夜》原文
中秋節的夜晚,月兒方才婷婷的升上了屋脊,澄青的天不掛一絲云影, 屋背及庭院地上好象薄薄的鋪了一層白霜,遠近樹木亦似籠罩在細霰中。
正 廳里不時飄出裊裊的香煙及果餅菜肴的氣味。 敬仁此時正拜過祖先,仍舊穿著馬褂,戴著瓜皮帽,在廳上來回走,笑 吟吟的望著他的夫人親手收拾上供的東西。
她一邊吩咐廚子—— “一會兒開飯,這碗魚不必再燒了,栗子雞得加些料酒再煨,素菜里放 些糖煮一煮??這盤團鴨沒有燉軟和,再燉燉吧。” “對哪,再燉燉這盤團鴨。
里邊再加些玉蘭片,可以嗎?”敬仁走到她 的身前問她。從他的笑容上,就知道他是十分滿意她的布置了。
“好的,再放些玉蘭片,把火腿骨頭都撈出來,千萬不要把這湯弄肥膩 了。”廚子聽罷,收了菜碗出去。
敬仁坐在一張大椅上,把帽子摘下,斜挨在椅子扶手上迷蒙著眼在那里 休憩,他認得她今晚穿的衣裙,是春天新婚第三天穿過的那一套湖色華絲葛, 肩帔上袖口及裙腳都繡著金碧折枝花。今日因為走動多些,她臉上不似平日 那樣蒼白,從頰上勻著的淡淡胭脂里透露出可愛的桃花色。
他覺得她今晚非 常的美。他想如果他是歐美人,此時一定就上去摟抱著她熱烈的接吻了,但 在中國人,夫妻的愛情是不興外露的。
“你今晚喝花雕,還是葡萄酒?”太太走近他微笑著問。 他心里正在甜糊的迷醉,也沒聽清她問的是什么,只知道不是吃的,便 是喝的,也就隨口應道:“你喜歡那樣便那樣。”
“我不懂喝酒的,今晚請人陪你喝喝,好嗎?” “我今晚只要同你喝酒,不用別人陪的。”他瞇眼笑著,示意叫太太坐在他旁邊。
“我喝兩杯就要醉的,你喝十幾杯也不顯得怎樣。”她會意的坐在他左 手椅上,圓圓的下嘴巴,襯上含情的笑靨更覺得可愛。
他此時忍不住一把拉住她的手,笑道: “我要你喝醉??我們倆是第一次一同過中秋呢。這是團圓節??應該 團圓的??可惜媽媽不在這里,你做菜的口味她也喜歡的。”
他想到他的愛母在鄉間單身與妹妹過節的孤寂,不覺神馳了一晌。“我娘告訴我,吃過了團圓宴,一年不會分離。”
“??我們出去看看月亮再開飯吧。”敬仁同太太并肩走出院中。
回頭吃飯的時候,剛上到第二盤菜,太太還沒有喝完一杯酒,敬仁正要同她干杯,忽然看門的老董跑進來回說—— “老爺,大石作那邊打電話來請老爺即刻過去說話,大夫說姑太太快不行了。” “那一個大夫說?”敬仁變了色,站起就想走。
“沒有說那個大夫說的。電話已經掛上了,他們是借人家的電話。”
老 董退出了廳門。 “怎么干姐姐病得這樣快?前天王大夫不說能治好嗎?我想不會怎樣 吧。”
太太說著,臉上也立刻罩上了一層霜。“我去給她再找兩個好醫生看看罷,可憐她家公婆都不舍得錢治她的病??”他說著離了席要走。
太太也覺不好過,但是極不愿敬仁此時就走, 因為團鴨還沒有上。沒有吃團鴨,團圓宴還是不團圓,她恐怕這是他們來日 的朕兆。
因此她一把拉他坐下說:“吃些飯再去吧。今晚上的飯是要吃的。”
敬仁心里難受,想著上回相見時,干姐姐那枯瘦死白的臉上,一雙無神晦暗的困眼望著帳頂流淚,他再也無心吃菜。但他知道中秋宴的飯是要吃的, 他就喊說——“拿飯來吧,預備車,我就要出門!” 當差盛上飯來,他泡上些魚湯,匆匆吃了。
“怎么還不端上團鴨來?老爺快吃完了。”太太此時有些發急,她怕他不能吃到團鴨便走。
團鴨端上桌時,他已在漱口,匆匆穿馬褂。她心下十分不快,腮上桃色全沒了。
很可憐的望著他說: “你吃塊鴨子再去,大節下團鴨也不吃一塊!”她揀了一塊肥的,夾到敬仁的小碟子里。 “沒有工夫吃了,人家在那咽氣盼我,我那能吃得下!”她覺得十分委屈,又怕這不吃團鴨,真會成了朕兆,她就低聲央著他——“不吃團鴨是不好的,敬仁,你得吃這一塊。”
敬仁覺得情不可卻,只得坐下夾了起來送到嘴內,覺得油膩,又吐了出來。又胡亂咽口飯,重新漱了口,喝了一口茶。
“車預備齊了嗎?”他匆匆往外走。 “早齊了。
他們又打電話來催,說姑太太要找老爺說話。” “告訴他們我這就去了。”
他匆匆坐上了車,車夫拉著就飛跑。 此時已近夜半,月兒已到中天,那清澈慘白的月光射在玻璃窗上,格外使人覺到凄寂生感。
太太坐在臥室窗前惘惘胡思,想到今夜家宴,便覺得悚然,好象惡運的魔神此時正在圍住那一小塊沒有吃進去的鴨肉,商議如何擺 布敬仁。她好象置身在迷暗的森林中,恐怖,寒粟,憂愁纏住了她。
她只盼望有個人來看慰她,用手領她出來。她想只要能默默拉著她的親人的手——自然 頭一個是敬仁——她就可以去了大半的恐怖憂愁了。
好了,敬仁回來了。她跑出院子迎住問:“怎樣了,還不要緊吧?” 敬仁滿臉蒼白,眼睛紅晦,一進大廳便倒身在客座炕床上,嘶喊道: “還問呢?我早去五分鐘,就見到她了。
都是你要我吃那碗飯,耽誤了十分鐘??可憐她只有一個干弟弟在京城里,臨死都會不到??死得太可憐 了。”他嗓子有些發澀。
此時仿佛看見方才干姊的景況,一張瘦削慘白的臉, 睜著陰晦帶淚漬的眼,披著稀松亂發,蓋著張白布被單,上頭撒了些黃錢, 床前地上一對死白油燭點著,中間插了一股香。越想。
2.求凌叔華的《中秋夜》原文
中秋節的夜晚,月兒方才婷婷的升上了屋脊,澄青的天不掛一絲云影, 屋背及庭院地上好象薄薄的鋪了一層白霜,遠近樹木亦似籠罩在細霰中。
正 廳里不時飄出裊裊的香煙及果餅菜肴的氣味。 敬仁此時正拜過祖先,仍舊穿著馬褂,戴著瓜皮帽,在廳上來回走,笑 吟吟的望著他的夫人親手收拾上供的東西。
她一邊吩咐廚子—— “一會兒開飯,這碗魚不必再燒了,栗子雞得加些料酒再煨,素菜里放 些糖煮一煮??這盤團鴨沒有燉軟和,再燉燉吧。” “對哪,再燉燉這盤團鴨。
里邊再加些玉蘭片,可以嗎?”敬仁走到她 的身前問她。從他的笑容上,就知道他是十分滿意她的布置了。
“好的,再放些玉蘭片,把火腿骨頭都撈出來,千萬不要把這湯弄肥膩 了。”廚子聽罷,收了菜碗出去。
敬仁坐在一張大椅上,把帽子摘下,斜挨在椅子扶手上迷蒙著眼在那里 休憩,他認得她今晚穿的衣裙,是春天新婚第三天穿過的那一套湖色華絲葛, 肩帔上袖口及裙腳都繡著金碧折枝花。今日因為走動多些,她臉上不似平日 那樣蒼白,從頰上勻著的淡淡胭脂里透露出可愛的桃花色。
他覺得她今晚非 常的美。他想如果他是歐美人,此時一定就上去摟抱著她熱烈的接吻了,但 在中國人,夫妻的愛情是不興外露的。
“你今晚喝花雕,還是葡萄酒?”太太走近他微笑著問。 他心里正在甜糊的迷醉,也沒聽清她問的是什么,只知道不是吃的,便 是喝的,也就隨口應道:“你喜歡那樣便那樣。”
“我不懂喝酒的,今晚請人陪你喝喝,好嗎?” “我今晚只要同你喝酒,不用別人陪的。”他瞇眼笑著,示意叫太太坐在他旁邊。
“我喝兩杯就要醉的,你喝十幾杯也不顯得怎樣。”她會意的坐在他左 手椅上,圓圓的下嘴巴,襯上含情的笑靨更覺得可愛。
他此時忍不住一把拉住她的手,笑道: “我要你喝醉??我們倆是第一次一同過中秋呢。這是團圓節??應該 團圓的??可惜媽媽不在這里,你做菜的口味她也喜歡的。”
他想到他的愛母在鄉間單身與妹妹過節的孤寂,不覺神馳了一晌。“我娘告訴我,吃過了團圓宴,一年不會分離。”
“??我們出去看看月亮再開飯吧。”敬仁同太太并肩走出院中。
回頭吃飯的時候,剛上到第二盤菜,太太還沒有喝完一杯酒,敬仁正要同她干杯,忽然看門的老董跑進來回說—— “老爺,大石作那邊打電話來請老爺即刻過去說話,大夫說姑太太快不行了。” “那一個大夫說?”敬仁變了色,站起就想走。
“沒有說那個大夫說的。電話已經掛上了,他們是借人家的電話。”
老 董退出了廳門。 “怎么干姐姐病得這樣快?前天王大夫不說能治好嗎?我想不會怎樣 吧。”
太太說著,臉上也立刻罩上了一層霜。“我去給她再找兩個好醫生看看罷,可憐她家公婆都不舍得錢治她的病??”他說著離了席要走。
太太也覺不好過,但是極不愿敬仁此時就走, 因為團鴨還沒有上。沒有吃團鴨,團圓宴還是不團圓,她恐怕這是他們來日 的朕兆。
因此她一把拉他坐下說:“吃些飯再去吧。今晚上的飯是要吃的。”
敬仁心里難受,想著上回相見時,干姐姐那枯瘦死白的臉上,一雙無神晦暗的困眼望著帳頂流淚,他再也無心吃菜。但他知道中秋宴的飯是要吃的, 他就喊說——“拿飯來吧,預備車,我就要出門!” 當差盛上飯來,他泡上些魚湯,匆匆吃了。
“怎么還不端上團鴨來?老爺快吃完了。”太太此時有些發急,她怕他不能吃到團鴨便走。
團鴨端上桌時,他已在漱口,匆匆穿馬褂。她心下十分不快,腮上桃色全沒了。
很可憐的望著他說: “你吃塊鴨子再去,大節下團鴨也不吃一塊!”她揀了一塊肥的,夾到敬仁的小碟子里。 “沒有工夫吃了,人家在那咽氣盼我,我那能吃得下!”她覺得十分委屈,又怕這不吃團鴨,真會成了朕兆,她就低聲央著他——“不吃團鴨是不好的,敬仁,你得吃這一塊。”
敬仁覺得情不可卻,只得坐下夾了起來送到嘴內,覺得油膩,又吐了出來。又胡亂咽口飯,重新漱了口,喝了一口茶。
“車預備齊了嗎?”他匆匆往外走。 “早齊了。
他們又打電話來催,說姑太太要找老爺說話。” “告訴他們我這就去了。”
他匆匆坐上了車,車夫拉著就飛跑。 此時已近夜半,月兒已到中天,那清澈慘白的月光射在玻璃窗上,格外使人覺到凄寂生感。
太太坐在臥室窗前惘惘胡思,想到今夜家宴,便覺得悚然,好象惡運的魔神此時正在圍住那一小塊沒有吃進去的鴨肉,商議如何擺 布敬仁。她好象置身在迷暗的森林中,恐怖,寒粟,憂愁纏住了她。
她只盼望有個人來看慰她,用手領她出來。她想只要能默默拉著她的親人的手——自然 頭一個是敬仁——她就可以去了大半的恐怖憂愁了。
好了,敬仁回來了。她跑出院子迎住問:“怎樣了,還不要緊吧?” 敬仁滿臉蒼白,眼睛紅晦,一進大廳便倒身在客座炕床上,嘶喊道: “還問呢?我早去五分鐘,就見到她了。
都是你要我吃那碗飯,耽誤了十分鐘??可憐她只有一個干弟弟在京城里,臨死都會不到??死得太可憐 了。”他嗓子有些發澀。
此時仿佛看見方才干姊的景況,一張瘦削慘白的臉, 睜著陰晦帶淚漬的眼,披著稀松亂發,蓋著張白布被單,上頭撒了些黃錢, 床前地上一對死白油燭點著,中間插了一股香。越想。
3.蘇軾《中秋夜》
陽關曲 中秋月
作者:【蘇軾】 年代:【宋】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1)銀漢:即銀河。玉盤:指月亮。
[譯文]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
這首小詞 ,題為“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 》,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4.《中秋月》宋 蘇軾 翻譯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
[注釋](1)銀漢:即銀河。玉盤:指月亮。
[譯文]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
這首小詞 ,題為“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 》,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 ”,轉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 。“銀漢無聲”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 ,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此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 ”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 ”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
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 ,“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 ”的意思,是抒“ 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 ,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5.蘇軾《中秋夜》
陽關曲 中秋月 作者:【蘇軾】 年代:【宋】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1)銀漢:即銀河。
玉盤:指月亮。 [譯文]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 這首小詞 ,題為“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 》,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6.中秋英語作文,帶翻譯簡單的
Get together gather …, family reunionIn China, Mid-autumn Day is considered to be a symbol of family reunion. On this day, all the family members gather together at home to celebrate this special occasion. Last year, I could not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ith my family because I was in university. However, this special day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I still remember the atmosphere of that evening. All the students who could not go back home assembled in our classroom, having a party to celebrate this traditional festival. We tried our best to show our own enthusiasm. As an ethnic minority, I performed a peacock dance, which received warm applause. After the two-hour party, we went out to the playground and sat together to appreciate the moon because it is a tradition on Mid-autumn Day. We ate moon cakes, played cards, and listened to romantic poems recited by one of our classmates. In that harmonious atmosphere, nobody felt lonely or homesick even though we were far away from our homes Thanks to our classmates, I experienced such a colorful and interesting Mid-autumn Day at my university. Thus, I learned to value all the festivals I spent during my university life.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秋夜》簡短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