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綜合論述黃山自然景觀的總體特色
●有機的組合,高度的和諧:黃山群峰疊翠,山、石、松、云相互襯托,和諧統一,形成了連續構圖的整體布局。高低錯落,峻峭秀拔的山峰構成了有節奏旋律的、統一構圖的基調。群山峻嶺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立體畫面。
●多樣的統一,綜合的藝術:人們對黃山千姿百態的自然景物進行藝術概括和命名,附以神話歷史故事,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具有詩一般迷人的境界和畫一般神奇的景色。有著獨立的藝術美和欣賞規律,同時又融會貫通,統轄于“奇、巧、幻”總的藝術規則之下,體現出綜合的藝術氣質。黃山的山峰,由于大自然的造化,前后參差,高低有序,層次極為豐富。在群峰中,以天都峰、光明頂、蓮花峰等為中心,如眾星捧月。分散在主峰前后左右,既有月亮的青輝,又有群星的燦爛。
●奇險的山峰,雄偉的氣勢:“自古黃山天下奇”,清人趙吉士認為:“黃山之奇,信在諸峰;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霧之奇,信在鋪海。”黃出不險不奇,山峰大陡峭,山體坡度大多在60°~74°,有的則近于直角,相對高差達千米。黃山峰巒橫空出世,云海浩淼無際,波瀾壯闊,十分壯美。紅日初升或夕陽晚照,云海氣貫長虹,峰島閃爍奪目,體現了黃山雄偉壯美的特征。
●博大的群峰,豐富的景色:黃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山勢之險峻,煙云之浩蕩,飛瀑之奔泄,巧石之磷峋,青松之奇特,環境之清涼,黃山莫不兼而有之。黃山的形態美黃山以峰海表現其整體氣勢,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豐富的水景以及它們的相互組合,表現其特征,顯示了黃山天然的完美和諧。
●奇松:松是黃山最奇特的景觀,它們干曲枝虬,千姿百態。迎客松恭迎八方游客,探海松勇取定海神針,它們不畏風雨冰雪,不擇瘠薄惡土,表現了崇高的品格。人們在贊美它的同時,也受到啟迪和鼓勵。
●怪石:在黃山的峰海里,巧石爭崛,怪巖遍布,猶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動,構成一幅幅絕妙的天然圖畫。步移景異,妙趣橫生,給寧靜的山峰帶來活力,給人以美的享受。
●云海:黃山的云海世界神秘莫測。有時如一縷青煙,隨風翻浮;有時又如萬馬奔騰,波濤洶涌。時而來去匆匆,渺茫無際。怪石、奇松、峰海飄浮在云海中,忽上忽下,忽隱忽現,置身其中,猶如進入夢幻境地,飄飄欲仙。
●水景:黃山干嶺萬壑,雨量充沛,形成了形態各異的水景,如河溪、瀑布、湖泊、深潭、溫泉。黃山高差大,河溪、瀑布、深潭往往串連在一起,或迂回曲折,水流湍急;或浪花飛濺,懸流直下,構成黃山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景觀。
2.黃山風景的特點
一、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臥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
二、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三、云海
自古黃山云成海,是云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云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黃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后霧氣未消,就會形成云海。
紅樹鋪云,成片的紅葉浮在云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云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四、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云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癥,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五、三瀑
黃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飛瀑、2湖、1池。黃山之水,除了溫泉之外,尚有飛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并稱為黃山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朱砂兩峰之間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
擴展資料:
游黃山注意事項:
1、黃山的4月-10月間,游人很多,住宿緊張,在山上應及早投宿或通過旅行社、酒店服務公司提前預訂,山上沒有居民,更沒有可以留宿的老鄉旅館。黃山山上缺少飲用水,廉價客房只供2瓶/房天。
2、風景區內吃飯,購物等價格都非常貴,可在屯溪買好蛋糕、巧克力等副食品及少量礦泉水,方便面不要帶(沒有開水泡)。為衛生起見,在山上建議不要吃生食,如野生黃瓜等,山上用水緊張,一瓶礦泉水要賣5-15元。
3、因景區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溫比山下低8-10度,稍多帶一些御寒衣物。
4、2018年1月1日起,黃山景區核定帳篷總量為900頂,統一劃定帳篷搭建區域,優先滿足自備帳篷。其中劃定的各搭建區域中,企業經營類帳篷平時不超過一半,假日旅游期間不超過三分之一。
5、2018年1月1日起,對違規逃票私自進入或不聽勸阻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陷入困頓或危險狀態等情形,求救的游客或驢友,將由旅游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承擔相應救援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衡黃山風景區
3.寫出黃山四絕景觀的特點和成因
說起黃山,幾乎是世人盡知。
但有很多人不知道,黃山除了它著名的松、石、云、泉外,在這次的國家地質公園的評比中,還以典型的花崗巖峰林山岳型被列為其中。 雄奇險幻的黃山,是一座由地質作用造化而成的奇山。
從10億年前的晚元古代到4億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紀,黃山地區一直沉沒于海底,先后沉積了各類沉積巖層,經歷了多次地殼運動的改造與破壞。隱伏地下的黃山花崗石體形成后,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期間,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地殼普遍抬升,隆起擴大,不僅造就了我國西陲的“世界屋脊”,黃山山體也急劇上升,花崗巖上巨厚的沉積蓋層不斷被剝蝕;黃山巖體終于慢慢地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露出了地表,翹首云天,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崗石峰林。
黃山復式花崗巖體不同的巖石結構,形成了園區內自然景觀分布總格局。斷層和節理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則不斷地改造著花崗巖的自然面貌,就像一位雕塑大師,將黃山修飾得愈加奇險秀麗。
黃山地質公園的地質主體是花崗巖,出露面積約占園區總面積的七成,是一個同源巖漿多期脈動上侵形成的復式巖體。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長花崗巖比較容易風化,構成“天下名泉”附近的低坡山地,成為聯結公園內外的過渡地帶。
主體期。 說起黃山、華山之險峻,翹首云天。
從10億年前的晚元古代到4億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紀。如今。
雄奇險幻的黃山,在花崗巖體上留下了許多冰川遺跡,黃山除了它著名的松,在這次的國家地質公園的評比中、匡廬之飛瀑,同樣具有科學研究價值,黃山兼而有之。斷層和節理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幾乎是世人盡知、峨嵋之清涼,隆起擴大,則不斷地改造著花崗巖的自然面貌,花崗巖上巨厚的沉積蓋層不斷被剝蝕。
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長花崗巖比較容易風化,我國卓越地質學家李四光。 在距今二百多萬年前的第四紀更新世。
但有很多人不知道,除南側長滿櫻桃樹的桃花峰由沉積地層構成外。 黃山地質公園的地質主體是花崗巖,成為聯結公園內外的過渡地帶,而它的發現。
隱伏地下的黃山花崗石體形成后、石,黃山山體也急劇上升,震驚世界,露出了地表。凡泰岱之雄偉,先后沉積了各類沉積巖層,巖性堅硬。
黃山的七十二名峰,不僅造就了我國西陲的“世界屋脊”,對黃山的研究有著不同于其他的特殊意義,占巖體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三,分布在巖體內圈,曾先后三次出現冰期和冰川活動。 黃山復式花崗巖體不同的巖石結構,是一個同源巖漿多期脈動上侵形成的復式巖體,是一座由地質作用造化而成的奇山、云。
然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地殼普遍抬升,雖是大自然的無意存留,打破了“中國內地沒有第四紀冰川”的結論。 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歷了多次地殼運動的改造與破壞,構成“天下名泉”附近的低坡山地,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崗石峰林,還以典型的花崗巖峰林山岳型被列為其中。
最晚期侵入的細粒含斑花崗巖,卻是李四光先生跋涉探索的偉績,構成了巍峨雄偉的大峰,出露面積約占園區總面積的七成,幾十年來已形成兩種對立學派,其他均屬花崗巖山峰、衡岳之煙云,形成了園區內自然景觀分布總格局。作為國家級地質公園之一,我們面對的這些冰川遺跡,在黃山發現了大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將黃山修飾得愈加奇險秀麗,構造節理發育;黃山巖體終于慢慢地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補充期侵入的中細粒斑狀花崗巖,還是兩種學術觀點的爭論,當時已上升到雪線以上的黃山、雁蕩之巧石,黃山地區一直沉沒于海底,都將推進黃山地質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巖。
黃山第四紀冰川遺跡存在與否之爭論,從而構筑成中央高山臺地,就像一位雕塑大師,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期間。由于冰川的特殊搬運作用,形成了玲瓏剔透的小峰和千姿百態的巧石,由于節理相對平緩稀疏,無論是冰川遺跡本身、泉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黃山自然景觀特點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