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教育的名言警句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2.關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達爾文 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巴斯2113德 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培根5261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爾 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4102枯竭。
高士其 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1653馬克思 我平生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
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試驗的結果。 愛迪生 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馬克思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專難得多。 高爾基 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 巴斯德 學習 永遠不晚。
高爾基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屬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3.關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1、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2,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3、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4、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圣陶
5、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薩克雷
6、懂得如何啟發,使教人的一大藝術。——阿米爾
7、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8、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愛因斯坦
9、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魏源
1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軻
11、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
12、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斯賓塞
13、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14、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郭秉文
15、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郭沫若
4.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謙虛是學習的朋友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夸己之長。
自贊就是自輕。 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學識淵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講課了。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于在宣揚自己的無知。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沒有貨。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于無知。 驕傲是失敗的開頭,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一聲就完了。 鑒難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權物。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朝鮮諺語)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
(蒙古諺語)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拉丁美洲諺語)學問學問,不懂就問刀鈍石上磨,人笨人前學。
以人為師能進步。試試并非受罪,問問并不吃虧。
善于發問的人,知識豐富。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于問人,決無長進。學問淵博的人,懂了還要問;學問淺薄的人,不懂也不問。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學無前后,達者為師。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若要精,人前聽。只要是有益的話,小孩的話也要聽。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怕問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一起。(東非諺語)耳朵沒有底,可以從早聽到晚。
(非洲諺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后學走。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干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同時趕兩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里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
(法國諺語)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麥諺語)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
(日本諺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懂不了,用處也不大。一竅通,百竅通心里沒有眼,有眼也無用。
仔細考慮一天,勝過蠻干十天。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盡信書,莫如無書。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難;沒有頭腦的人,一切都感到簡單。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聞而不審,不若無聞。讀書不知義,等于嚼樹皮。
吃飯不嚼不知味,讀書不想不知意。讀。
5.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短的)
重復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學習 永遠不晚。 --高爾基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這些都是10字以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