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子閱讀感受50字家長發言稿
親子閱讀體會
有一天,巫XX媽媽躺在沙發上小憩,她從房間里拿出毛毯給媽媽蓋上,嘴里還嘀咕著“媽媽別著涼了”。看著她那么的懂事,還學會會體貼人了,讓我欣喜無比,可以說這除了學校老師的教導外,還得益于親子閱讀。
巫XX從小就比較喜歡閱讀,幼兒時愛聽讀,上學識字后愛看書讀,她從書上習得的可真多。自松濤小學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她就更熱愛閱讀了,真正做到了“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親子共讀的好處真不少,在此我就擇幾點談談。
一是提供了又一個交流的平臺,利于我們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
我工作比較忙,常出差,她媽媽工作也忙。一次,我和她媽媽在偶然間掐算時間,驚覺平時與她在家中接觸的時間是如此之少!所以在開了個家庭會議后我們決定:無論平日時間再怎么緊,都要抽空與她共讀一本書,從讀書活動中增進與她的情感交流,建立親密關系,彌補陪伴時間偏少的遺憾。與她共讀后,我們的話題增多了,她更像只小麻雀,在家里嘰嘰喳喳個不停。聽著她“匯報”的學校一樁樁一件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倍感當初決定的英明了。
二是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愛讀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
親子閱讀可不僅僅是陪著讀,陪要出效果,還要做父母的多花心思,讓孩子愛讀、樂讀。巫XX和別的孩子一樣,天生就愛玩,專注力不持久。為了讓她愛讀,我通常先選擇好閱讀的契機,從不讓她在游戲、運動和閱讀等幾個活動中讓她做艱難的選擇。我們的讀書時間沒有固定,常常是定在滿足了她游戲玩耍之后或定在做完她喜歡的運動之余。我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閱讀的情境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讀的質量要比數量重要得多,保持孩子的興趣比什么都重要。實踐證明,這種閱讀的方式讓巫方怡感覺自己什么都沒錯過,什么都得到了滿足,在這個前提下她的閱讀興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持還有了很大的提高,讀書達到近乎“廢寢忘食”的地步,叫這只小書蟲吃飯常要催上好幾遍。
三是適時引導,幫助選讀,做到寓教于讀。
因為現在的書籍名目品種繁多,不分類型的話,孩子讀的書就比較雜,此時父母的適時引導,幫助把關就顯得重要了。況且孩子在不斷長大,情緒稍有變化,小心眼里也許有了“秘密”父母也無從了解,此時引導與選讀就幫助父母解決了難題。
記得一段時間,她總捧著《蠟筆小新》《爆笑校園》等書看得不亦樂乎,雖然我并不喜歡她看這類書,但我并沒有立即喝止她不許讀,而是在晚上給她講睡前故事時給她滲透,讓她自己頓悟而有所改變。一天晚上講故事時,我特意賣關子,告訴她有那么個人,他到達一個國家時要一萬五千匹馬才能拉動他,當他到達另一個國家時,他又成了最可憎的小毒蟲,你想知道是誰嗎?而且在那本書里的飛島國竟然有科學家想把糞便還原成食物……孩子的好奇心立刻被調動了起來,第二天立即嚷嚷著要我給她看這本書,自然而然地,那些我并不喜歡她看的那些書就靠邊站了。
從那以后,我就時不時地給她推薦不同的書目,她也就有選擇性地讀著書。讀的過程中我們常會討論文章里的人物或事件,讓她不再簡單地以“好人”或“壞人”來平面化地評價一個人。當發現她情緒不大對時,我會以故事的方式讓她借鑒別人的處理經驗,學會客觀辨證地看待人和事,學會待人處世,她的心胸也不斷開闊。
有時她提及在哪次哪次事情里她吃了點虧,我問她怎么處理的。她說為了同學的情誼,為了班級的榮譽,為了學校的利益,她不計較,因為一個人心中要有別人,有集體。看到她如此的“小大人”,我真的很是吃驚,但當我看到她能在我們的幫助下自我調適的時候,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些能力的習得除了要感謝學校老師的耐心教導之外,我覺得是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識禮,學會了處理日常小事。
我們決定,今后要堅持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快樂地讀書,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快樂小書蟲!
2.親子閱讀感受作文
嬰幼兒時期,聽媽媽說我每晚坐在床上聽她讀故事的那一刻,是我最安靜、最聽話的時候。我時常帶著媽媽講的故事進入夢鄉,并且還經常鬧著要爸爸媽媽陪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就這樣,我每天都期待著晚上早點到來,聽媽媽給我讀故事。
媽媽讀累時,就隨便翻一頁,可我每次都能指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后沒的流暢的背出來。經過我長時間的努力,到了一年級時,我不用拼音就能把整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讀出來了。 二年級時,由于我經常閱讀,識字量比一般小朋友多,媽媽就把我的故事書換成了不帶拼音的。記得給媽媽讀第一個故事時,書上有許多我不認識的字,但上面卻用鋼筆注了音,我懂得,這是媽媽的良苦用心。聽我讀故事時,媽媽總能露出滿意的微笑。 現在,我上三年級了,媽媽還堅持每晚都要聽我讀故事,我真覺得有點煩。直到上周末,我為媽媽讀了一篇《駭世親情》時,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在一次巨大的泥石流災難中,只有一個小女孩活著,她是站在爸爸媽媽用身體搭起的人梯上才得以生存的。她的盲人父母用生命換來了她的生存。我不禁哭了起來,媽媽眼里也噙著淚水摟著我說:“孩子,不是每個父母都像小女孩的父母那樣面對死神的挑戰,但是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聽了拼命地點頭,暗暗對自己說:“今后,不論我功課做到多晚,學習多么辛苦,我一定要堅持每晚給媽媽讀故事。”因為我知道,媽媽只有在這一刻才是她最滿足、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候。 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了,我會讀我自己寫的作品給你
3.寫一篇親子交流的文章
現在的父母應學會怎樣和孩子說話,怎樣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夠及時知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蘊含的關愛和善意,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子女的抵觸情緒。做父母的,原本出于“心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這種“拙劣的溝通”阻斷。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被淹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的同時不時聲稱“是為你好”,但子女聽到的是如雷貫耳的叱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子女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么看自己。有個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他不想讓他的兒子像自己一樣:直到長大成人,從小一直以為他的父母不愛自己而非常的恨著他。而實際上,他的父母非常愛他,只是“拙劣的溝通”使兒子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愛,直到父親去世后他才知道。不過,許多父母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長大了會知道父母當時、當年是“為了孩子好”。但事情結果縱然如你所想,你眼下的管教若建立在子女對你的“對立情緒”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苛求、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干涉一樣,有損子女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我想,時值世紀之交,隨著民主和科學越來越為社會廣大人士所崇尚,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現代管教子女,非得要用“打罵訓斥”的溝通手段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嗎?把父母的“愛心和善良”,用良好的溝通讓子女直接地、即時地感覺到,效果是否會更好?
父母對孩子(特別是大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不滿,給予批評,最適當、最有效的句式是:我(信息)——即說出你對子女的行為的感覺、心情;最忌諱、易激發沖突的句式是:你(責備、責怪、責罵)——即直接指責子女的過錯行為。
親子溝通中,父母經常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種批評教育是父母對子女的深切關愛,又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父母在對孩子行使批評教育時,要達成良好的溝通,以準確地傳達出你的意思和意愿,還要注意下面三點:
避免夸大事實。夸張,是一種語言修辭,但不宜用在批評孩子的場合。夸大孩子的過錯,不僅不利于孩子認識、承認過錯,而且容易激起孩子的自衛心理。夸大子女的過錯,還使你的善意變成了吹毛求疵,使自己從“原來有理”也變得“也有過錯”了。下面這些句式通常會夸大事實,不能準確地傳達出你的本意,如: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平心而論,你的本意并非認為子女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該避免。
避免籠統模糊。籠統模糊的表達方式常常會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比如,你為某件事叮囑孩子早一點回來,但結果,你指責孩子回來得不夠早;而孩子認為他已經回來得很早了。日常生活中,為這樣的事親子之間也常常發生不愉快。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對同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與其籠統地說“早一點”“快一點”“馬上”這樣模糊的要求,還不如具體說定一個時間,幾點幾分。同樣,“以點蓋面”也是一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地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復制文教網推出的企業步步為贏推廣大禮包幫您輕松實現。
3
避免夸張的認錯。夸張的認錯實際上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威脅行為,因此常常更容易激起子女的憤怒。像“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這種句式顯然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毫無認錯之誠意。如果你真正想息事寧人,不想激起子女的憤怒,那么,準確的句式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4.親子閱讀感言怎么寫30個字
親子閱讀感言的寫作思路主要從具體的親子閱讀實踐展開,對親子閱讀這件事情對詳細論述,然后說明從中獲得的啟示。
正文
閱讀可以開拓孩子的想象力、啟發孩子的思考力、提高孩子作文的語感、培養孩子情商, 所以我覺得老師布置的“親子閱讀活動”真的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以前自己總是忙于工作,沒顧得上陪孩子好好的看看幼兒書籍,這次的親子閱讀活動我決定在晚飯后與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一起朗讀拼音繪本,一起在智趣書里走迷宮。
雖然有些內容孩子不是很明白,可是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的一些心思、一些愛好、一些感悟,一些想法。
親子閱讀貴在持之以恒。多些時間給孩子,少些時間給電腦、電視和手機,少些時間做家務。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給予我們的孩子。
其實孩子也不會剝奪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他閱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應該去糾正、灌輸孩子對圖畫書的理解,我應該學著如何引導他去理解,讓他自己去發現、去感受。
5.親子閱讀家長感悟怎么寫
親子閱讀家長感悟的寫作思路在于,首先對于孩子閱讀的具體事情做詳細的描述,然后對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新發現做描寫,最后表達自己通過這次活動獲得的啟發。
正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能夠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書籍能為我們找到真善美的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因此,我非常重視閱讀,親子閱讀是我和女兒之間的重要的交流方式。
我女兒在一歲左右開始接觸書,那時候我還沒有繪本閱讀的意識,只是給她一些黑白卡、圖畫書、認物之類的閱讀物,等到了兩三歲時,這些簡單的圖畫書已經不能滿足小朋友的求知欲了,于是我搜索了一些教育專家列出的書單,利用每天晚上睡前半個小時,讓她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由我或者她爸爸讀給她聽。
她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時同一本書,她會要求:“再讀一遍”、“ 媽媽再讀一遍吧”、“媽媽,我還想選這本”,就這樣反復讀很多遍,我明白,那是她在不斷地重復中慢慢地汲取書中的養分呢。
親子閱讀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孩子所需要的全部的關愛,都凝聚在每天半小時的親子閱讀里,讓我們享受親子時光,讓閱讀變成親子關系的橋梁。給孩子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