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事例
事例(1): 心急如焚的羅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小泉從2002年開始就迷戀上網,平時就泡在網吧里,整天癡迷于《傳奇》、《星際》等游戲。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泉漸漸不愿上學,也不愿與其他同學來往,甚至還向羅先生提出“請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學校的集體生活。 前幾天,小泉獨自一人從在廣東工作的媽媽那里回江華。
羅先生一直未見到其到家,打他的手機也打不通。就在羅先生心急如焚、準備向派出所報案的時候,小泉終于回來了。
原來,小泉從廣州乘火車回到江華,但到江華后他沒有回家,徑直“泡”進了街頭的一家網吧,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再沒錢上網了才想到回家。而此時,小泉在網吧里已經連續“奮斗”了3天2夜。
此后,小泉就不大愿意與人交流,甚至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有時顯得十分暴躁。 羅先生告訴記者,由于自己從事客運工作,平時比較忙,加上妻子也在外地工作,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小泉本來就沉默寡言,現在成天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其性格更加孤僻,“有時一天都難說上一句話”。
對此,羅先生一臉的苦惱。 事例(2): 市區某中學的學生阿項(化名)因過分沉迷網絡游戲,升上初中后不到半個學期就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其父母不得不為他辦理休學手續,帶著他四處求醫。
天到晚走神,經常自言自語;性格孤僻,喜歡玩電腦游戲,不喜歡與人溝通;情緒變化無常……盡管阿項休學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其在校期間的種種怪異言行,不少老師和同學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對其因過分沉迷網絡游戲而導致精神分裂,更是表示可惜。 據曾擔任阿項課程的劉老師稱,阿項一天到晚經常精神恍惚,上課時不斷自言自語。
劉老師好奇之下,問其跟誰說話,不料阿項竟說有人在他耳邊說話。劉老師聽了大為驚訝,立即將此事反映給家長,家長將其送到醫院作詳細檢查。
經檢查,發現阿項患的是精神分裂癥,估計是因長時間沉迷網絡,精神一直處于緊張狀態而得不到有效松弛所致。由于阿項已無法正常上課,父母只好給阿項辦理了休學手續。
記者在阿項曾就讀過的學校采訪時,他的部分同班同學表示,阿項在班上絕對算是一個另類,行為古怪,平時沒什么交往。“他的喜怒哀樂變化很快,一會兒高興得手舞足蹈,一會兒又顯得很沉悶,著實讓人摸不透。”
一位同學表示,阿項在班上沒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上課不聽老師講課,下課后喜歡看窗外,臉上經常會浮現出詭秘的笑容。有段時期,有同學曾試圖與他交朋友,但每每跟他談話,他卻從不回話,只是用笑容來回應,根本無法進其內心世界,最后只好放棄。
由于阿項在校期間的行為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其班主任曾就此向學校領導呈遞了一份報告,阿項成為了校方重點關注的對象。記者在這份內部報告中看到,班主任稱阿項自2004年開學以來,問題越來越多:不講衛生,隨處吐痰和吐口水,有時甚至還故意吐在同學身上;開學后性情大變,膽子越來越大,多次主動無事生非挑釁同學;復仇心態較重,對同學有暴力傾向,同學間有小小的摩擦他都會進行復仇,缺乏同情心,嚴重影響課程秩序和同學的團結;在校表現怪異,對自己的種種失常行為不能自我控制。
目前,阿項因精神分裂癥已經休學,至今還在求醫途中。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發現,阿項沉迷于網絡游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當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
據了解,阿項的父親是做生意的,經常早出晚歸,根本無暇管教孩子。阿項的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下班回家后除關心兒子的生活起居外,其他方面則十分縱容。
自阿項上小學五年級,父母就為他購置了電腦,不料兒子竟然用電腦玩起網絡游戲,而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經常玩到凌晨兩三點。盡管父母發現后加以干涉,軟硬兼施讓他休息,可當他們一走開,阿項馬上又爬起床來繼續忘我“奮戰”。
沉迷網絡16歲男孩打父母 【來源:北國網-半島晨報】 男孩:已分不清游戲和現實 心理醫生: 青少年沉迷于暴力游戲,容易導致犯罪 警方:學校和家長要對孩子上網加以引導 晨報訊(記者劉暢)“快給我錢,快點!”隨著一聲聲的大喊,一計計重拳落在了張力 (化名)的身上。 昨日,家住大 連市西崗區八一路的張力說,兒子前晚上網玩游戲回家要錢,他沒給,兒子竟動手打了他和妻子。
張力說,自從兒子迷上網絡游戲后,經常以學校收學雜費等理由向他要錢,還經常逃課,學習成績也從班上10名左右下滑到現在的30多名。兒子越來越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他和妻子曾經找兒子談過,但是說輕了兒子低頭不語,說重了就出口辱罵他和妻子。
前晚,兒子回家很晚,進門就要錢,被他拒絕,兒子竟出拳把他打倒在地,妻子阻攔,兒子竟把妻子推到一邊,隨后從妻子的錢包里掏出100元錢,把門摔上就出了門。 “當時我已經玩了4個小時的格斗游戲了,很興奮,腦子里都是打啊、殺啊。
身上沒錢了還想玩。我已分不清游戲和現實了,一走出網吧,就想到趕快回家拿錢。
父親不給,當時我什么沒想就動起手來。”16歲的阿強毫不隱晦地說。
黃鶴心里咨詢中心的一位心理醫生說,在游戲世界里,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武力解決。當青少年熟悉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之后,在現實社會。
2.誰有青少年沉迷網絡的案例,簡短一點的
2011今年3月,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子便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通過“網上邀約”實施犯罪的案子。
15歲的兵兵經常出入網吧,在上網時認識了一群朋友,后來就跟著朋友們一起到外面“發財”。兵兵說第一次搶劫是在2008年1月上旬的一天凌晨,他正和3個朋友在省城東區一家網吧上網時,應網友“霹靂神”之約去搶劫,兵兵答應,并主動提出為朋友帶路。
2009年12月一天晚上,兵兵和網友“超級土豆”等4人相約再次搶劫。當晚,他們在省城東區持刀攔截了兩名女孩實施搶劫。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的庭長李靜萍說,從目前西寧市各個法院審理的案例來看,“網上邀約”這種形式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動向。在與網絡有關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的人都有通過QQ等即時通訊工具聯系的情況,高達八成以上未成年人承認自身的犯罪行為與接觸網絡不良信息有關;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進網吧”,接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沉迷網絡”。
3.經常上網壞處多的事例,(簡短)
壞處:
1、休息不好;
2、精神不好(主要是第一點的原因);
3、皮膚變差,長痘、斑點(因多種原因);
4、影響家庭和睦;(針對一部分人而言)
5、影響學習;
6、影響工作;
7、疏遠與家人的感情;
8、浪費時間;
9、影響心情,心情惡劣,還會流淚,有時候是很傷的感覺;
10、影響吃飯(顧著上網,隨便扒幾口;或心情惡劣,吃不下飯);
11、上完好后悔,好內疚(嚴重的精神損失);
12、影響身體健康(上面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3、破壞個人原則:網下不聯系的原則會在極個別人面前失效;
14、浪費金錢:耗電費錢,網下聯系為中國電信所作的貢獻不堪重負(目前為止,為網友支出的這筆費用何止千元)。
15、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于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16、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17、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因特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 網絡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18、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沉溺網中,不能自拔,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19、網絡良莠并存,容易接觸不良網頁,如色情、暴力等。又因為中學生常常容易受人影響、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們常常會因為網上不良內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20、長時間上網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從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近視。
4.誰知道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危害和案例
1.犯罪嫌疑人楊某(男,17歲,福建省平和縣人),其在2005年3月,在湖里馬垅某網吧上網時發現該網吧服務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該網吧服務器漏洞,修改網吧電腦網絡服務器系統中上網卡帳戶數據,為其同學徐某、陳某、韋某等人在該網吧增加上網帳號上的金額數據,以達到不向該網吧繳費而上網的目的,其至被該網吧發現時先后共盜用網吧上網費計人民幣4373.6元。
檢察機關對該案審查后,認為楊某盜用他人上網費用,數額已達到較大起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之規定,其行為構成盜竊罪,但由于考慮楊某作案時屬未成年人,且其情節較輕,主觀惡性較小,決定對其作出不捕決定,并聯合相關單位及楊某家屬對楊某實施幫教。 2.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獲一起在校中學生殺害在校生案,抓獲陳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作案工具兩輪摩托車1部、六四式軍用手槍子彈3發等物品。
7日下午2時30分許,福清市警方接到受害者家屬報案:當日下午2時23分,他家突然接到歹徒打來電話稱:“陳某(男,13歲,某中學初一學生)被其綁架要求家屬準備20萬元人民幣贖金,并稱不準報案,否則后果自負。” 接到報警后,福清市公安局馬上組織警力開展偵破工作。
根據現場調查,走訪群眾,獲悉受害者陳某于2002年9月29日晚9時許,從福清市新厝鎮某中學晚自習回家途中失蹤。其家屬經過幾天幾夜尋找未果,直至10月7日下午突然接到綁匪勒索電話。
警方在大量調查取證的基礎上,獲悉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陳某母親與受害者家積怨較深,且陳某近期表現十分反常,有重大作案嫌疑,同時查明陳某近期來經常與同學郭某、黃某等人在一起打電腦、玩游戲,行動詭秘。10月8日下午警方決定對陳某等5位涉嫌人員采取收捕審查。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陳某(男,1987年12月出生,某中學初三學生),郭某(男,1987年5月出生,系陳某的同班同學),黃某(男,1988年1月出生,系陳某的同班同學),李某(男,1987年6月出生,系某中學初三學生),楊某(男,1988年2月出生,系某中學初三學生)供認,他們因長期在一起玩電子游戲機而結為朋友,因陳某母親與受害者陳某母親有積怨經常吵架陳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于是犯罪嫌疑人陳某便召集郭某、黃某、楊某進行密謀尋求報復。 9月29日晚9時許,陳某、郭某、黃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將受害者陳某毆打殺害后,用兩輪摩托車將其尸體載到某水庫,用石頭繩子捆綁投入水庫,然后潛回家中,并于10月7日通過李某打勒索電話到受害者家中索要20萬元人民幣 3.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絡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
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于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里的臺球桌。
小新把看臺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后來家里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
僅僅幾天后,上網的欲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
“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后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
爺爺受傷后逃出家門。小新翻箱倒柜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兩元錢。
事后,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準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里躲了起來。
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記著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后就去網吧,根本沒想后果。
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里,他痛哭流涕起來。
5.經常上網壞處多的事例,(簡短)
壞處:
1、休息不好;
2、精神不好(主要是第一點的原因);
3、皮膚變差,長痘、斑點(因多種原因);
4、影響家庭和睦;(針對一部分人而言)
5、影響學習;
6、影響工作;
7、疏遠與家人的感情;
8、浪費時間;
9、影響心情,心情惡劣,還會流淚,有時候是很傷的感覺;
10、影響吃飯(顧著上網,隨便扒幾口;或心情惡劣,吃不下飯);
11、上完好后悔,好內疚(嚴重的精神損失);
12、影響身體健康(上面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3、破壞個人原則:網下不聯系的原則會在極個別人面前失效;
14、浪費金錢:耗電費錢,網下聯系為中國電信所作的貢獻不堪重負(目前為止,為網友支出的這筆費用何止千元)。
15、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于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16、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17、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因特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 網絡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18、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沉溺網中,不能自拔,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19、網絡良莠并存,容易接觸不良網頁,如色情、暴力等。又因為中學生常常容易受人影響、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們常常會因為網上不良內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20、長時間上網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從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近視。
6.網絡對人的危害的事例20字
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電視機已邁入了千家萬戶,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提高,電腦在二十一世紀成了人們的新寵兒。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著競爭的信息時代,電腦使人們的學習和信息交流變得更加得豐富多彩,使知識的獲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師讓我查找一位歷史人物的資料,我翻閱了許多的書籍,但還是沒有找到所要的資料,真是心急如焚。
可是后來上網一查,不出一會,便找到了資料。這次能找到資料,真是多虧了電腦網絡呀! 我上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村的幾十戶農民開發資源,種植了好幾畝的綠色蔬菜,但是一直沒有人來訂購出去。
一個學電腦的人幫助他們想了個辦法,上網找客戶。一下子,許多客戶都在網上下了定單。
沒過幾天,便把這成堆的蔬菜銷售一空。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爛的命運,被一臺小小的電腦所改變了,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樣的電腦“事跡”舉不勝舉。
它在公司企業中,在人們的生活中漸漸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網絡在給我們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著相當的負面影響。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確認識網絡,上網白文明不健康,通宵達旦打游戲、聊天,瀏覽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網,甚至不顧身體健康,無節制上網。我曾聽到過一條消息:一個男生在網吧打游戲,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為體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醫院搶救。
可為時已晚。死因是累死的。
我聽到這里時候,覺得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一個好好的人,卻為一個虛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許多人自然而然地覺得網絡真是壞呀!可在我看來網絡是無法區分好與壞的,重要得是你怎樣看待與利用網絡了。如果沒有正確看待網絡便會像那個少年一樣,沉迷于上網而無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確利用網絡,它便不是一把無形的劍,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個人都正確認識網絡,我認為教育、管理是關鍵。一些網吧、游戲室陽奉陰違,明明標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醒目字樣,可還是有一大批中小學生進出來往。
像這樣的現象,有關部門可以定期抽查。學校與家長也要對沉迷于網絡的少年進行教育和勸戒。
還有一些網上的不良信息的發布要加以杜絕和制止。 希望未來的人們上網能看到一個沒有不良信息,沒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戲,成為一個真正的“健康綠色的網絡”。
7.網絡的壞處(實例)
網絡教育也容易造成青少年過份的依賴性,青少年缺少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上網后有些人以為什么都可以從網上得到,其實不然,因為青少年成長的正常過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網絡教育不象過去的教育或媒體有主流,可控制,它的無權威、無主導、多元化在帶給青少年方面的信息的同時,對于尚未完全培養出正確判斷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來說,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還有,由于網絡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實際的人際交往,社會活動,易使青少年的情感趨于冷漠,造成”自我封閉”狀態;另外,網絡畢竟是”虛擬社會”,而與現實社會的反差,會影響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泛濫成災,垃圾信息對學生整體素質造成沖擊;網絡傳播成為誘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沖突與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虛擬的網戀,讓不喑世事的學生上當受騙;“網絡上癮癥、孤獨癥”等網絡技術副產品使一些學生行動變異、心理錯誤乃至生理失調,造成身心危害;網絡語言的大量使用強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其民族文化素養造成沖擊。 網絡電子游戲的危害: 據媒體報道,至少10%的中小學生沉迷于網絡電子游戲。
專家指出,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網絡電子游戲,就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心理依賴反復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癥狀。網絡電子游戲是中小學生娛樂的一種方式,但沉迷于玩網絡電子游戲有很多危害:對視力、神經等造成損害,使大腦的靈活性下降,影響學習成績;誘發尋釁滋事、勒索財物、打架斗毆、參與賭博等違紀違法甚至犯罪行為。
李天本是一個性格開朗、成績較好的學生,可自從學會玩游戲機,沒幾天就被這玩意兒迷住了。上學帶小游戲機打,在家用電腦打。
黑方塊、跳棋子一樣晃來晃去,趕也趕不走。后來,為了玩這種游戲他經常逃學,住在網吧,還向同學借錢買卡。
有一天,玩完游戲,一同上網的網友向他發出邀請,一起弄錢以經常上網。李天答應了,幾天后,李天和他的朋友因合伙搶劫被抓到派出所。
玩電腦游戲,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玩電腦游戲的時間過多的話,那么,我們用來學習的時間就必然會大大地減少,除非是不用學習一看就會的天才,就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學習成績不下降才怪呢! 其次,玩電腦游戲,尤其是長時間地玩,對我們的視力和健康十分有害,當你沉迷在電腦游戲帶給你的快樂中時,你的視力也在不知不覺中一天天地衰退,等你最后醒悟時,已經來不及了!可能還要搭上你曾經擁有過的健康身體。 玩電腦游戲特別浪費金錢,作為學生的我們,零花錢主要依賴于我們的父母大人所賜,試想一下,誰家的父母愿意很爽快地給錢讓我們去上網玩游戲呢?所以,為了能夠進網吧上網玩電腦游戲,我們必然會巧立名目向我們的父母索取,要不然就東拼西湊、挖空心思地弄錢,哪里還有心思學習,有的同學甚至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這又是何苦呢? 網絡游戲的開發,聊天程序的不斷更新,使那些控制力較差的人沉迷于網絡中,有些人泡在網吧玩游戲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更有甚者,在網吧好比在家一樣,吃的喝的睡的,樣樣不少,三一成伙、五一成群的聯網打游戲。
目不轉睛,高度集中,可謂是執著至極,然而人們在快樂享受網絡帶給他們愉悅的同時,卻完全忽略了網絡這個魔鬼正在一步步侵蝕著人們的健康,也有些人在網絡提供給我們便利的平臺上,利用網友的無知,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進行欺騙,在我國刑事案件中,因網絡的犯罪而產生的悲劇占有相當的比例。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也同時增添了很多煩惱。
1、網絡對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存有潛在威脅。網絡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就使他們頭腦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意識形態必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社會安定形成一種潛在威脅。
2、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社會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以一個不斷改變包裝了的新形象去聊天、交友和參與網絡游戲等,從而更易獲得成功和受別人的關注,隨意發表言論,又不受任何法規和法律的約束,并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夜整日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對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輕者視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成績下滑,重者荒廢學業。
3、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了危害。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二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毒害。
據有關專家調查,互聯網上非學術性信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沉迷網絡的危害案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