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名人追求自由的事例 簡短點
1848年春,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聲地疾呼:“難道我們要世代相傳做奴隸嗎?難道我們永遠沒有自由和平等嗎?”詩人開始把理想同革命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決心依靠貧苦人民來戰斗,并寫下一系列語言凝練的小詩,作為鼓舞人們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號角。
1929年1月15日,小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里。他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教師。他從母親那里學會了怎樣去愛、同情和理解他人;從父親那里學到了果敢、堅強、率直和坦誠。但他在黑人區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嚴和作為黑人的痛苦。15歲時,聰穎好學的金以優異成績進入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后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盡管美國戰后經濟發展很快,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國內黑人卻在經濟和政治上受到歧視與壓迫。面對丑惡的現實,金立志為爭取社會平等與正義作一名牧師。他先后就讀于克拉澤神學院和波士頓大學,于1955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后,到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禮會教堂作牧師。
1955年12月,蒙哥馬利節警察當局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金遂同幾位黑人積極分子組織起“蒙哥馬利市政改進協會”,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共法與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這是美國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爭勝利,從而揭開了持續10余年的民權運動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鍛煉成民權運動的領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種族分子暗殺。
美國政府規定,從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為小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2.關于"競爭"的名人事例
1、在“蒙牛”公司會議室里,有一幅反映獅子和羚羊的巨幅油畫,畫面上還有這樣的文字:“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從睡夢中醒來,它知道,新的比賽就要開始。對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獅子,要想活命,就必須在比賽中獲勝。另一方面,獅子的壓力也不小,如果他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命運都是一樣。當太陽升起時,為了生存下去,最好還是快跑吧!
2、瑪格麗特·撒切爾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政治家,她有一位非常嚴厲的父親。父親總是告誡自己的女兒,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讓自己落在別人的后面。
撒切爾牢牢記住父親的話,每次考試的時候她的成績總是第一,在各種社團活動中也永遠做得最好,甚至在坐車的時候,她也盡量坐在最前排。后來,撒切爾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女首相,眾所周知的“鐵娘子”。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就要具備“永遠爭做第一”的競爭意識。
3、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張遼,樂進共守合肥,一次孫權發乒十萬來攻,二人是五子良將之二,同等功績,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對強敵,仍能互補互助,共進共退,終于大破敵軍。
4、劉國梁和孔令輝,既是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又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他們師出同門,同時披上國字號戰袍。在那個鮮花遍開的五月,“留在朝思暮想,一夜春華秋實”,喜捧韋思林杯(男子團體冠軍杯)的激動蕩滌著年輕的夢想,兩個要好的朋友又一起打進男子單打決賽。可是,當男子單打冠軍杯真的擺在面前時,這對好朋友突然意識到結局的殘酷,自己的勝利就意味著好友的失敗。
可貴的是,在賽場上,他們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藝。劉國梁以奇取勝,孔令輝穩中帶兇,激烈的比賽戰至決勝局。最終,左右開弓的孔令輝成為男單新科狀元。沒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我們看到的是異常平靜的孔令輝,還有他臉上那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劉國梁的臉上曾掠過一絲失望,但畢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奪得了冠軍,他的祝賀是發自心底的。這場比賽讓兩個好朋友懂得了怎樣面對競爭與合作。在后來的比賽中,他們又攜手奪得男子雙打冠軍。
5、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這兩個競爭對手在雙方激烈的競爭中也正突出了這種效果。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都盯死了對方,只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
可口可樂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在古巴用飛機在空中噴出煙霧,畫出“COCA-COLA”字樣,可惜因為缺少經驗而失敗,百事可樂在1940年更是一下租了8架飛機,飛了14.5萬公里,在東西兩海岸城市,以機尾噴霧,寫下百事可樂的廣告。
可口可樂當然要及時反擊,為強化國民第一飲料的形象,可口可樂贊助了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并請名人啜飲,將其照片刊在雜志封面。但相比之下,百事可樂的宣傳廣告方式更有創意。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卡通片,而且還創作了一首看似極普通卻風靡全美的廣告歌曲。
兩大巨頭在競爭中可謂不遺余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擊敗對手,但結果卻是二者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可見,只有不斷的競爭,才會有生機和活力,才能不斷地克服困難,一直向前。
競爭(competition)是個體或群體間力圖勝過或壓倒對方的心理需要和行為活動。即每個參與者不惜犧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獲得個人利益的行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標。
3.有關競爭的事例
1.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后,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
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
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
2.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張遼,樂進共守合肥.一次孫權發乒十萬來攻,二人是五子良將之二,同等功績,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對強敵,仍能互補互助,共進共退.終于大破敵軍. 3.古代日本的老漁民發現如果將幾條剩性活潑的沙丁魚放入一群被打撈的懶惰的鲇魚當中.由于好動的沙丁魚在鲇魚中亂竄,給鲇魚帶來一中危機感,它們奮力游動,從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這便是有名的鲇與效應.。
4.關于"競爭"的名人事例
1、在“蒙牛”公司會議室里,有一幅反映獅子和羚羊的巨幅油畫,畫面上還有這樣的文字:“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從睡夢中醒來,它知道,新的比賽就要開始。
對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獅子,要想活命,就必須在比賽中獲勝。另一方面,獅子的壓力也不小,如果他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命運都是一樣。
當太陽升起時,為了生存下去,最好還是快跑吧!2、瑪格麗特·撒切爾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政治家,她有一位非常嚴厲的父親。父親總是告誡自己的女兒,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讓自己落在別人的后面。
撒切爾牢牢記住父親的話,每次考試的時候她的成績總是第一,在各種社團活動中也永遠做得最好,甚至在坐車的時候,她也盡量坐在最前排。后來,撒切爾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女首相,眾所周知的“鐵娘子”。
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就要具備“永遠爭做第一”的競爭意識。3、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張遼,樂進共守合肥,一次孫權發乒十萬來攻,二人是五子良將之二,同等功績,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對強敵,仍能互補互助,共進共退,終于大破敵軍。
4、劉國梁和孔令輝,既是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又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他們師出同門,同時披上國字號戰袍。
在那個鮮花遍開的五月,“留在朝思暮想,一夜春華秋實”,喜捧韋思林杯(男子團體冠軍杯)的激動蕩滌著年輕的夢想,兩個要好的朋友又一起打進男子單打決賽。可是,當男子單打冠軍杯真的擺在面前時,這對好朋友突然意識到結局的殘酷,自己的勝利就意味著好友的失敗。
可貴的是,在賽場上,他們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藝。劉國梁以奇取勝,孔令輝穩中帶兇,激烈的比賽戰至決勝局。
最終,左右開弓的孔令輝成為男單新科狀元。沒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我們看到的是異常平靜的孔令輝,還有他臉上那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劉國梁的臉上曾掠過一絲失望,但畢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奪得了冠軍,他的祝賀是發自心底的。這場比賽讓兩個好朋友懂得了怎樣面對競爭與合作。
在后來的比賽中,他們又攜手奪得男子雙打冠軍。5、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這兩個競爭對手在雙方激烈的競爭中也正突出了這種效果。
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都盯死了對方,只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可口可樂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在古巴用飛機在空中噴出煙霧,畫出“COCA-COLA”字樣,可惜因為缺少經驗而失敗,百事可樂在1940年更是一下租了8架飛機,飛了14.5萬公里,在東西兩海岸城市,以機尾噴霧,寫下百事可樂的廣告。
可口可樂當然要及時反擊,為強化國民第一飲料的形象,可口可樂贊助了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并請名人啜飲,將其照片刊在雜志封面。但相比之下,百事可樂的宣傳廣告方式更有創意。
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卡通片,而且還創作了一首看似極普通卻風靡全美的廣告歌曲。兩大巨頭在競爭中可謂不遺余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擊敗對手,但結果卻是二者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可見,只有不斷的競爭,才會有生機和活力,才能不斷地克服困難,一直向前。競爭(competition)是個體或群體間力圖勝過或壓倒對方的心理需要和行為活動。
即每個參與者不惜犧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獲得個人利益的行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標。
5.給我幾個關于競爭的例子
現代社會,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都在進行著競爭與合作,我們可以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也可以為不同的利益而競爭.總之,競爭與合作無處不在,而隨著全球化的邁進,帶來了更多的競爭與合作的機會.現代社會到底是競爭多于合作還是合作多于競爭? 我覺得是競爭多于合作. 競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動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發展。一個人沒有競爭的壓力,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
當今世界,當今社會是競爭的世界,競爭的社會。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和基本原則就是競爭。
競爭從內涵上講:是指人們為自身利益所進行的爭奪、較量,或參加公開競賽。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
即優者勝,劣者敗;勝者獲利,敗者失利。正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所說的那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可見,競爭是一種實力的較量,實力強者得以生存發展,實力弱者被淘汰或滅亡;競爭也是智慧的較量,有才能者得勝利,平庸者遭失敗。在現實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如植物間爭陽光、爭水分、爭養料;動物間爭地盤、爭配偶、爭食物;企業間爭原料;爭市場、爭銷售等。 從我們校園來看,班干部的挑選就是競爭的最好例子.班主任都會挑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來擔任班干部,這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競爭.老師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獎金的多少跟各班的平均分掛鉤,分高的獎金就多,分底的獎金就少,這無疑也形成了競爭.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想進就必須進行競爭,分數高者得,分數低者失.目前的就業問題也明顯的體現出競爭,有數據表明:從1999年至今,全國高校已經連續4年擴招,1998年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是108萬人,2002年的招生人數達到了275萬人,在四年的時間中高校的招生規模擴大了1.6倍.這無疑給社會加大更多的就業壓力,這些學生畢業后工作將何去何從,有限的工作崗位無限的人員,用人單位只能用競爭制來挑選最好的人員. 特別是市場競爭不僅普遍存在,且有著不可避免的激烈性和殘酷性。
一個企業、一個單位能在競爭較量中獲勝,就能生存發展;反之,在競爭中失利,則破產倒閉。 青島建成豪木業有限公司總裁說, 我司主導產品有砂光機和淋漆線兩大系列,近百個規格品種。
銷售網絡遍布全國,遠銷國內外及東南亞地區。我們的產品已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使我們永遠站在領先技術的最前沿,競爭是我們動力的源泉. 自從2002年,中國加入了WTO以后,國內的競爭更為激烈.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電信業和金融業. 中國加入WTO,對中國電信有較大的沖擊。如果不進行競爭,電信業將面臨舉步艱難的地步,而進行競爭,將提高服務質量,轉換經營機制,降低營運成本,在國際電信業的沖擊下,想要生存就必須競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專家秦池江認為,加入WTO, 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壓力比以前更大,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醫療機構在中國加入WTO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醫療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衛生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競爭成為醫療業的新課題,只有競爭才能適應社會趨勢的發展. “物竟天則,適者生存”指明競爭才能導致強者生存,以至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就在我們身邊,媒體競爭愈演愈烈,電波大戰、報業大戰、期刊大戰、跨地域競爭、跨媒體競爭…… 曾紅遍中國的>,節目很活潑、充滿激情、充滿激烈的競爭,每一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從海選到最后的勝利,無一不透著競爭的氣息. 今年1月14日至21日,在北京市召開“兩會”成為各界媒體新聞的戰場.要從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要端出精彩的“新聞大餐”以饗讀者。
每家媒體都想獲得最大的收視率,競爭再所難免. 在NBA的賽場上,競爭成為選拔球隊的唯一方法,球員們筋疲力盡為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與對手爭個輸贏,分個高下.2008年即將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奧運會,比賽項目非常之多,但這一個個的獎杯,有哪一個不是通過競爭得來. 為了配合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北京奧組委共拿出180個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經資格審查后,共有3307人參加了考試,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1368人,占41.4%,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863人,占26.1%;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3062人,占92.6%;北京地區考生有1768人,占53.5%,其他地區有1539人,占46.5%.北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表示,3307個人競爭180個職位,這中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激烈的.只有競爭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競爭才能發掘人才,也只有競爭才能進步. 中國歷代朝代和文化的更替都是階級斗爭的產物,階級斗爭就是通過競爭而產生一個強大的階級,這個興盛強大的階級有能力改變現狀,推動文化的進步.秦國就是通過各國間的斗爭,統一六國.之后,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制度,開鑿溝通靈渠;在文化上,統一文字.通過競爭,強大且有實力的國家獲得大權,推動社會進步,推動文化發展,使中國加快了歷史的腳步.而中國**也是通過階級競爭,打倒三座大山,推翻封建制度,才迎來了中國人民現在的幸福生活. 科技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
6.有關于競爭的事例
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這兩個競爭對手在雙方激烈的競爭中也正突出了這種效果。
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都盯死了對方,只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可口可樂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在古巴用飛機在空中噴出煙霧,畫出“COCA-COLA”字樣,可惜因為缺少經驗而失敗,百事可樂在1940年更是一下租了8架飛機,飛了14.5萬公里,在東西兩海岸城市,以機尾噴霧,寫下百事可樂的廣告。
可口可樂當然要及時反擊,為強化國民第一飲料的形象,可口可樂贊助了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并請名人啜飲,將其照片刊在雜志封面。但相比之下,百事可樂的宣傳廣告方式更有創意。
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卡通片,而且還創作了一首看似極普通卻風靡全美的廣告歌曲。兩大巨頭在競爭中可謂不遺余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擊敗對手,但結果卻是二者都有了長久的發展。
可見,只有不斷的競爭,才會有生機和活力,才能不斷地克服困難,一直向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自由競爭的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