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教案時,學情分析應該寫什么
學情分析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原有知識的分析。
要做到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這對備好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常常是前后密切關聯的。
二、學生現有認知能力的分析。在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等,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這些能力狀況,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的,對學生能夠理解、分析、歸納的內容,教師可少講,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學機會,對學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問題便可多費些工夫講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分析。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
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于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 四、學生的情感分析。
情感因素,是教學設計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隨著知識經驗的掌握、觀念的形成以及內部智力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它對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的作用。
五、學生的身心特征的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各有其特點。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2.【初中學生的學情分析】
初中生學情分析七年級學情分析\x09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很差,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因學生家庭環境等原因,安全隱患多.\x09七年級的學生對"意志"的 內涵可能認識并不深刻,有必要讓學生對意志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缺乏應有的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質水平較低.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意志和鍛煉意志.\x09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我校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于發言,素質整體上呈現多層次的特點.八年級學情分析\x09由于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于中學生是弱勢群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九年級學情分析\x09九年級的學生受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享受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的成果,但對于科技與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還有待深化,一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依據課程標準九年級的學生應該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x09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來看,初三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歷史的認識仍處在感性認識階段,辯證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要通過各種情境資料和導學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要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活躍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形成較全面的歷史觀點.。
3.對自己,全班學習不好的
一、班級情況分析:1、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表現在自習期間抬頭看、回頭說話、討論問題效率低,課前不能及時的進入學習狀態。上課不能及時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課后不整理錯題或不會高效的整理,總是認為聽懂了就是掌握了。
對學習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少學一個知識點、少做一道題都無所謂,考試不一定能考到,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不能熟練掌握各學科的基本解題技巧。
導致很多題目似是而非,解決問題時沒有著眼點和入手點。對所學知識不求深刻理解,僅僅局限在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
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2、班級中學習基礎一般的同學成績起伏較大,忽上忽下。
上次考試中班級這部分學生退步較大,沒有實現穩步的上升。班級較好的學生也有幾個退步幅度較大。
通過這次考試充分暴露了這部分學生在知識和方法上的欠缺,缺少高效的學習動力和方法。
4.小學語文教材的課例分析怎么寫
課例分析材料怎么寫
1、教學設計(任課教師撰寫)
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三維)、設計思路(及師生前期準備) 、簡要的教學過程或流程設計
2、課例展示(不要寫成師生對話的形式)(任課教師撰寫)
必須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說明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實施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要體現示范性、可操作性,具有問題性、情境性,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閃光點等等。
3、課后反思:總結出成功之處與不完全成功之處,并分析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任課教師撰寫)
4、點評:(教研員撰寫)
本課例是怎樣設計的?組織結構如何(合作、分組、自組)?屬于什么課型?激勵強化行為如何?規范行為怎樣?采用了什么交互行為(講授、對話、體驗研究)?主要優缺點等?
5.大學生自我評價范文
原發布者:ouyangting0701
在大學期間,我始終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自我的全面發展為努力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 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提高自己,我光榮的成為一名黨員,感覺就象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筆,轉化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鼓勵我,在督促我,在時時刻刻的檢查我,讓我在思想行為方面能夠作風優良、待人誠懇,能較好處理人際關際,處事冷靜穩健,能合理地統籌安排生活中的事務。 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著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現在我理解道理,樂于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利益,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回顧這幾年,我很高興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曾經幫助過他們,同樣的,在我有困難時我的同學們也無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對于老師,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為他們在我彷徨的時候指導幫助我。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我可能將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現在領悟到,與其說品德是個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說是個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負的責任,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而在學習上,我沒有
6.六年級上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設計,學情分析,設計理念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設計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 吳永全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P39-40頁的例2,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八的6—11題.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例2的探究、觀察、對比,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在數學情景中,通過操作、觀察、交流,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經歷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增強問題意識,明確問題解決的策略. 4.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體驗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功喜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美德教育,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學重、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會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口算. 127*3 6*185 請說出你是怎么計算? 2、說出下面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a、花生產量是小麥產量的4 1 . b、火車的速度是汽車的3 4. 學生邊回答,教師媒體演示.怎么想的,把什么看作單位“1”. 3、兔媽媽采了12個蘑菇,她把這些蘑菇的4 3 分給孩子們,孩子們分到多少個蘑菇? (注:來自三年級下冊第71頁) 與學生一起重復昨天的故事,明確當時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是:把12個蘑菇看做“1”平均分成4份,兔寶貝們分到這樣的3份.即12÷4*3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這樣的問題,探索一下否有新的想法和思路. 設計意圖:創設境境,復習分數的意義,及用整數乘、除法解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為進一步深入學習作準備,并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二、探索新知,學會思考 1. 出示例2 :為了慶祝國慶,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 21是紅花,5 2 是綠花(1)師設疑:21,52各表是什么?(是以10朵綢花作單位“1”,紅花的朵數是10朵綢花的21,綠花的朵數是10朵綢花的52)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我們選幾個問題.媒體出示:(1)紅花多少朵? (2)提問:紅花有多少朵?要求紅花多少朵它與哪個分數相關呢,(21);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誰的21.就是求單位1即10朵的21,板書.10朵的21是紅花.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板書:10÷2=5(朵)10*1/2=5(朵) (3)設疑:比較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你能發現些什么?(結果一致) 設疑:為什么用乘法計算的結果和用除法的計算結果一樣呢? (4)出示問題2:綠花有多少朵? 師設疑:綠花的朵數是幾朵的52?在圖中圈出來. 提問:怎樣解答? 板書:①10÷5*2=4(朵) ②10*52=4(朵) 師設疑:這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明白了原來第二個算式計算時要約分,約分過程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從而將兩題的內在含義統一在一起:都是求一個數的52是多少. 2. 小結:通過兩道的習題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媒體出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設問:10*21,10*52各表示什么呢? 談話:分數和整數相乘可以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之外,還可以表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例題,分析信息,先獨立思考,再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探索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的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完成“練一練”p40 (1)完成第1題. (2)完成第2題. 師設疑:52根長多少米和43根長多少米,你是怎樣理解的? 2、“穆陽水蜜桃”是閩東傳統的特產,是閩東地區最具開發潛力的地方特色名優水果之一.每千克48元,青青同學是尊老愛親的美德少年,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32千克穆陽水蜜桃孝敬奶奶,她要付多少錢? 3、一個全音符4拍,一個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是全音符的161,一個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是幾拍? 4、《春》這首詩共有30個字,其中“春”字就占了全詩的52,“春”字有多少個? 學生明確:“春”字個數=全詩字數*52,解答后課件出示《春》的詩句,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樹綻春蕊,春雨伴春風. 春鳥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設計意圖:數學練習題枯燥單一,學生容易疲倦,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將數學與《品德與社會》、《語文》、《音樂》等學科融為一體能讓學生大開眼界,諸如,寓練習于一首朗朗上口的詩歌中,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學習數學,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的價值,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感受春天的美好. 3、語文作文課上,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下課鈴響了,一位學生發現自己只寫了100字,他見事不妙,于是靈機一動,在文章最后一行寫了“上述內容的4倍” .幾天后,作文發下來了,在成績的位置上赫然出現“你的作文成績為:100分的41”請問:老師布置的作文要寫多少個字?該生的作文成績是幾分?后來他重寫了,老師一看,比原來的好十八倍,于是給他嘉獎,宣布最后成績是第一次的518,該生作文最后成績是幾多少? 要求學生先找一找單位“1”. 小結談話: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實質是相同的.通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