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簡短小故事20字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度米文庫
簡短幼兒小故事【篇一:簡短幼兒小故事】短小幼兒故事:小熊拔牙有一只小胖熊,非常討人喜歡,可他有個缺點,就是不喜歡經常刷牙。一天早晨,熊媽媽出門去了,小熊在家里翻箱倒柜,到處找吃的。不一會兒功夫,小熊就吃了一大堆糖果,還有一罐蜂蜜。小熊正在得意,忽然叫了起來:唉喲,我的牙怎么這么疼喲!正巧,兔大夫出門看病,路過小熊家,聽到小熊的叫聲,急忙進屋詢問小熊發生了什么事情。兔大夫瞧了瞧小熊的牙齒,搖搖頭說:你平時吃甜的東西太多了,又不愛刷牙,幾顆牙都有問題,有一顆還需要拔掉呢!兔大夫用鉗子鉗住小熊的壞牙,費了好大的力氣,累得滿頭大汗,也沒能把壞牙拔下來。于是,兔大夫把小猴和小狐貍他們都叫來,大家齊心協力,才把小熊的壞牙拔下來。從此以后,小熊每天堅持刷牙,一排牙齒雪白雪白的,再也不疼啦。短小幼兒故事:會變顏色的房子小豬蓋了座新房子,他想給房子涂上顏色,可是涂什么顏色好呢?還是請朋友們幫我出出主意吧!他問小羊,小羊說:綠色的房子,綠油油,綠色一定很好看!他問小狗,小狗說:黃色的房子,金燦燦,黃色一定很漂亮。他問公雞,公雞說:紅色的房子,紅彤彤,紅色一定很美麗。他問小兔,小兔說:白色的房子,雪白雪白,一定很棒!小豬摸了摸腦袋,心想:朋友們說的顏色都很漂亮,但到底該涂哪種呢?啊!我知道啦!他眼珠子一轉,有了好主意:你們的顏色都很好,就照你們說的辦,到時候,請你們來做客!小豬在新房子屋頂周圍播下了
2.幼兒園故事課教案
小班語言:孤獨的小熊
目標:1.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體驗小熊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內容回答問題。
難點:讓幼兒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一、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一只長著圓圓鼻子,鼻子系著紅領巾的小熊來到我們班。大家跟他打個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沒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你們覺得是為什么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傾聽故事開頭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豬,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豬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發生了什么事情?(小猴子躲起來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么漂亮為什么沒有伙伴呢?(接下去我們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
2.講述故事從“小熊找到大河馬”至結尾。
3.提問:小熊找到大河馬問為什么他這么漂亮卻沒有朋友,大河馬是怎么回答他的?
(大河馬說你要對別人微笑,這樣大家才會愿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后有沒有笑呀?小熊一笑,動物們發生了什么事情?
5.大家喜歡的是怎樣的小熊?(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紅領結,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個
1.小熊臉上笑瞇瞇,動物都愿意做他的朋友,你們愿意做小熊的朋友嗎?
2.請幼兒微笑著和小熊握手,親一親。
五、課后延伸
小熊微笑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等會請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
自己修改過的,希望對你有用。
附:故事
故事:《孤獨的小熊》
小熊長著圓圓的鼻子,脖子上系著紅領結,帥極了。他每天都昂著頭,板著臉,很神氣的樣子。只是,臉上從來沒有一點笑。
媽媽問他:“小熊,你為什么不笑呀?”
小熊說:“我是最漂亮的小熊,應該別人對我笑,我才不去對別人笑呢。”“唉——”熊媽媽嘆了一口氣。
小熊去找小豬。一看到板著臉的小熊,小豬嚇跑了。
小熊去找小猴。一看到從來不對別人笑的小熊,小猴躲起來了。
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他玩。
小熊找到大河馬,難過地問:“我是漂亮的小熊,為什么誰都不跟我玩呀?”
大河馬說:“你得對別人笑,因為大家都喜歡和開心的朋友在一起。“
小熊說:“我從來沒笑過,不知道怎樣笑。”
大河馬說:“你心里想著笑,就會笑。不信,你照著鏡子瞧瞧。”
小熊心里想:“只要笑一笑,就會有朋友和我玩了。”小熊一邊想,一邊對著鏡子瞧自己。喲!小熊的眉毛彎彎,嘴角咧開,他笑起來了。
哦!小熊沒想到自己笑起來會那么好看,心里一樂,“哈哈哈…”地笑起來。
大河馬看到從來不會笑的小熊“哈哈”大笑,也樂得“哈哈哈……”地大笑起來。大河馬笑得那么響,把動物們都引來了。
動物們看到小熊不再板著臉,在那里“哈哈”笑,都過來一起樂,一起笑。“哈哈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好開心。這一回,小熊再也不感到孤獨了。
3.幼兒園簡短故事30字
1、小兔子找太陽
有一只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
它來到屋子里,提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燈籠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
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面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子里,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蘿卜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
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卜,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頭,看見天上飄著紅紅的、圓圓的氣球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
媽媽說:“不,這是紅氣球·······”
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呢?”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
小兔子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抬起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2、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4.中班數學自編故事的反思
數學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比較多少”是小班就初步探索過的內容,到了中班由于開始認識5以上憨虎封臼莩鉸鳳歇脯忙的數字,為了讓孩子們直觀了解數量之間的多少,我特意開展此活動。我第一環節是玩“拍手游戲”,復習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
引導幼兒感知數量。然后教師分別出示磁性小動物教具,請幼兒數一數小雞、小狗是幾只,它們誰多誰少。
接著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幼兒上臺演示其操作方法。教師引出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很快、直觀地看出誰多、誰少。
然后在故事情景中讓幼兒體會到它們的數量可以變得一樣多或與第一次正好相反。如:小動物手拉手排著隊去郊游,大家邊點邊念:“一只小雞、一只小狗。
小雞多一只,小狗少一只;過了一會兒,有一只小雞去一旁追蝴蝶了,現在看看誰多誰少(一樣多);一會兒又跑走了一只小雞,現在看看誰多誰少(小狗多一只);小雞回來了,小雞又多一只,小狗又變得少一只。
這會兒又跑來了一只小狗,小雞、小狗又一樣多了;又跑來了一只小狗,現在比一比小狗多一只了。”通過在故事中的反復操作、演示,幼兒了解了在去掉或添一的過程中兩組物體的數量會出現不同的變化,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簡便又直觀的。
在后續的幼兒操作游戲中,隨著教師的講述,大家都紛紛擺弄著教具,興致很高。在最后的自由操作中,張博文小朋友還創編了新的故事情景。
5.幼兒園中班語言故事課后反思你愛我嗎
中班語言活動:你愛我嗎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找一找、猜一猜、說一說,引導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
2、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感受故事中“濃濃的愛意”。
3、知道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對身邊人的愛。
二、活動準備
1、故事PPT ;
2、背景圖一幅;活動圖片一套 ;
3、大愛心一個 ;小愛心若干 。
4、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場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動起來吧。(聽音樂做動作)(師幼互動活躍氣氛,增進感情)
(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引導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幅圖,圖里藏著一個關于“愛”的故事。
看背景圖
師:
1、圖上看到了什么?(大樹)。
2、樹上誰藏在那兒?(幼兒猜測)(出示浣熊媽媽和小浣熊)。
3、浣熊媽媽和小浣熊眼睛有什么不同?(浣熊媽媽眼睛是閉著的在睡覺,小浣熊的眼睛睜的好大)
4、小浣熊眼睛睜的那么大在看什么呢?我們來看看,哦這里也有小動物藏在這呢?你們覺得有可能是誰呢?(幼兒猜測)(出示袋鼠媽媽、小袋鼠)
5、小袋鼠正常是在媽媽的袋袋里,怎么好像掉地上了,怎么辦?(讓袋鼠媽媽把它抱起來)我們一起幫袋鼠媽媽加把勁,也來抱一下,哎呀,再親一口吧。
6、袋鼠媽媽把袋鼠寶寶寶抱到懷里,還親了一下,瞧小袋鼠的眼睛,好像在跟媽媽說話也,它有可能對媽媽說什么呢?(謝謝媽媽)為什么要謝謝媽媽?(媽媽愛小袋鼠),小袋鼠還會怎么說?(我愛你媽媽)
7、小袋鼠和媽媽在一起好幸福啊,小浣熊看了心里會怎么想呢?(我的媽媽愛我嗎?)
8、小浣熊想著想著爬到了媽媽的背上。(換第二幅浣熊的圖)它好像又看到誰了,我們找找看,哦這兒藏著呢,讓我們再來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小動物呢?(幼兒猜測)(出示小猴媽媽和小猴)
9、猴媽媽的手放在小猴頭上,在干什么呢?(梳毛)。
10、看看小猴的表情,哦,好舒服的樣子,我來做猴子媽媽,也來讓你們舒服一下吧。
11、這么舒服要對媽媽說什么呀?(謝謝媽媽,我好愛媽媽)
“乖孩子們,媽媽也愛你們哦。”
12、小猴被媽媽梳的好舒服,小浣熊看了心里會怎么想呢?它的媽媽愛它嗎?
(通過找、猜、想、說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引導幼兒看動畫,完整的聽一遍故事
師:
1、小浣熊的媽媽愛它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為什么一開始覺得自己的媽媽不愛它?
3、袋鼠媽媽是怎么愛小袋鼠的?(模仿動作、對話)歡歡是怎么想的?
4、小猴子的媽媽是怎么愛她的?(模仿動作)歡歡是怎么想的?
5、為什么歡歡會這么想?
6、表達愛的方式有好多種,小浣熊的媽媽是怎么愛它的?
7、歡歡和媽媽是怎么說的?
7、你是歡歡的話,會對媽媽說什么?
(引導幼兒從故事中體會詞語:抓牢、最嫩的,感受各種動物媽媽對孩子的愛)
(四)討論 (遷移到生活中,感受身邊的愛,知道愛有好多種,學習愛的表達方式)
1、故事中的動物們的媽媽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那生活中,你們的家人是怎么照顧(關心)你的呢?
2、怎么讓家人知道,你也好愛他們?
小結:愛是看不見的語言,通過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表達,雖然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家人之間的關心和愛。
(五)展示自己愛的方式
在我們的身邊有好多你愛的人,今天在你身邊的有誰?(小朋友)你們愛他們嗎?怎么表示你的愛?請用你的表達方式向你的朋友表達一下。(抱抱、親親、說“我愛你”)
(六)總結
1、出示愛心: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今天老師給你們講的是一個關于愛心的故事,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要表示出來,這樣你們會得到更多的愛。
2、現場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你們愛他們嗎?那他們愛你們嗎?我們大聲的問一下。
3、在你們的椅子底下有個信封,打開看看,那是你們的一顆愛心,讓我們送給客人老師吧,去抱抱她們,告訴她們我們愛你。(讓幼兒在現場感受濃濃的愛意)
6.幼兒園中班小鳥造房子故事教案反思
鳥兒和人類快樂生活的故事。
故事前半部分,獨自生活的白頭發老奶奶悉心照料著屋檐下的兩只小鳥,小鳥也用動聽的歌聲陪伴著獨居的老人,暖暖的色調a展現出一副人與鳥和諧生活的場景。正當我們陶醉于這溫馨的畫面時,故事有了第一個轉折:老奶奶要去城里的兒子家住了,白胡子老爺爺搬了進來,小鳥們會與老爺爺一同快樂地生活嗎?這時候作者以幾幅生動的畫面給予回應:小鳥們在以前老奶奶喂食的桌上快樂地啄食,老爺爺出門時兩只小鳥唱起了歡快的歌,小鳥從兩只變成了三只、四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個轉折點是老爺爺收到了老奶奶寄來的給小鳥造房子的錢——在城里的老奶奶依舊牽掛著小鳥。收到信與錢的老爺爺會怎么做呢?作者以博大的愛心和豐富的想象讓故事得以升華,老爺爺種了很多樹,在每棵樹上安了小木房子,讓更多的小鳥來居住。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房子也多次易主,但愛心卻在接力,昔日的小樹早已成為郁郁蔥蔥的樹林,“白頭發老奶奶的鳥窩”遍布樹林,鳥群在上空自由飛翔,人們在樹下快樂奔跑,人與自然可以如此和諧。
7.差一點兒大班故事教學反思
1、分別請幼兒到黑板前摘蘋果。
2、當大家都摘不到蘋果時,請幼兒想想辦法。
(二)、學習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一遍。
2、結合多媒體課件,邊講故事邊提問。
(1)、故事里想吃蘋果的小動物都有誰?
(2)、小烏龜摘不到蘋果怎么辦?
(3)、小動物們最后吃到蘋果了嗎?
(三)、討論:怎樣才能摘到蘋果?
1、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小動物還差一點才能摘到蘋果,怎么辦?誰可以想出好辦法來?
2、教師小結。
4、讓幼兒完整觀看故事,教師再選擇孩子們想到的某一種辦法編成故事結尾,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8.幼兒園小班語言故事小青蛙聽故事的反思怎么寫
夜,靜悄悄的,月亮來到小河邊,瞧瞧小魚兒有沒有睡覺。
小魚兒看見月亮,可高興啦!一群小魚兒圍著月亮,聽她講故事。小魚兒安安靜靜地聽呀、聽呀。
忽然,從草叢里蹦出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地叫個不停。小魚兒生氣地說:“別吵,聽故事要安安靜靜的。”可小青蛙不理睬,還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
月亮生氣了,皺起了眉頭,躲進了云朵里。小魚兒也鉆進水草里不見了。
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忙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會安安靜靜地聽故事。小魚兒,月亮快出來吧!”
小青蛙坐在荷葉上,睜著大眼睛,一聲也不吭。月亮鉆出了云朵,露出了笑臉,小魚兒也游回來了。
月亮又接著給小魚兒和小青蛙講好聽的故事了。
9.幼兒園社會十一只貓的故事反思
反思:
書中的11只貓跟孩子一模一樣,越是大人禁止的、不讓做的,就越是要做,然后果然就吃了虧,但是,吃一塹長一智,到了最后終于變得不那么魯莽了。看到故事一下子就被里面有趣的情節吸引了,于是角色扮演就在班級中轟轟烈烈的開展了。在扮演前的道具準備中,11只貓的場景道具是近階段繪本角色扮演中最多的一本繪本,里面的場景一共涉及到花園、天橋、草地、口袋、怪獸城堡、牢房、天橋等8個場景,而每個場景需要的道具加起來就更加多了,這么繁瑣的道具場景今天在扮演前孩子們就花費了好長的時間布置,而且在布置的時候缺乏空間的調控,所以孩子們出現了很多地方有漏掉,如草地忘記演了,又如孩子們在中間穿來穿去,走到了別的場景地等等。于是在講評的時候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如何更好的布置場景?”最后大家商量出來,可以選擇一到兩個場景演,不需要每次都全部演全,可以選擇部分演,這樣孩子們既可以嘗試不同場景的扮演,又可以在擺放道具時方便,真是一舉多得。
10.小班故事《我長大以后》反思
教學意圖:
小班幼兒漸漸地長大、懂事,對自己長大了的感覺也十分強烈。為此,設計了《我是怎樣長大的》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試試的過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體方面的成長,又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媽媽,體驗自己和媽媽之間的親情,從而激發幼兒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
2、通過回憶和體驗自己長大的過程,懂得關心媽媽。
教學準備:
1、幻燈片“我是怎樣長大的"。
2、媽媽的圖片。
3、紅色嘴唇貼片。
教學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
1、你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嗎?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嗎?
2、我們從什么時候就會笑了?
二、看幻燈片,初步了解長大的過程
1、媽媽懷孕了,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長大。媽媽看到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紅紅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寶寶,開心地笑了。
問:你知道你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過什么事情嗎?(踢媽媽的肚子、在媽媽的肚子里玩,會吃手指頭,也會開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個月過去了,媽媽的肚子越開越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2、寶寶出生了,他睜開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看看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對什么都很好奇。這時候的寶寶,好小好小,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地哭,所以,媽媽就要很細心的觀察寶寶,為寶寶吃奶,給寶寶換尿布,媽媽好辛苦呀。
3、三個月過去了,寶寶學會了什么本領?(看圖片),寶寶會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們來學一學?
4、六個月過去了,這時候的寶寶,不想總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讓幼兒想想,——坐起來,這樣好舒服呀!
5、又過了一段時間,七個月過去了,寶寶又學會了新的本領,想想看,是什么呢?——寶寶會爬了,摸摸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爬的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6、后來,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們可以模仿媽媽和幼兒一起學走路的樣子。體驗媽媽的辛苦。
三、懂得關心媽媽
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了吧!在我們成長的這段時間里,媽媽辛苦嗎?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讓媽媽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們能幫媽媽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掃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氣)
四、親親媽媽
你們看,這是誰,(媽媽),我們來親親媽媽吧,老師這有好多的紅嘴唇,你想親媽媽哪里,就把紅嘴唇貼到媽媽哪里,讓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五、教師像媽媽一樣擁抱幼兒,活動結束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通過觀看成長錄像,引導幼兒在看、聽、說、想等活動中,讓他們將主觀感受和愿望表達出來,培養了幼兒動口動腦的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幼兒特點、需要,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最大限度的發揮全體幼兒的主體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力求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
本次活動,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抓住幼兒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準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教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做得不夠,教師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充分體現出以“幼兒為活動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班故事反思20篇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