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水
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們要保護水資源。
據統計地球表面的水儲量大約有140億億立方米,但淡水資源只有3.5億億立方米,在這有限的淡水資源中,僅有0.34%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費,全世界60%的地區供水不足,嚴重缺乏用水,情況嚴峻。 各種有害的物質,如農藥、重金屬、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以及各種廢棄放射性物質……,被人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進化能力,于是就發生了水污染。
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內陸水域污染,繼而使湖泊和海灣污染,就連地下水也難逃厄運。水污染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傳染病的流行。
各種工業廢水、農藥等有毒物質排入水中,可使飲水人中毒。重金屬污染的水進入人體,會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水、使用無磷的洗衣粉……。
我們要大力宣傳水資源的保護知識,看見破壞水資源的行為,要向有關部門舉報。 保護水資源要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任重道遠 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任重道遠。
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水利事業發展迅速,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工作,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體系。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已經充分暴露出來。
全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在缺水的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只有0.4,而很多國家已達到0.7~0.8;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我國為5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85%以上。水污染嚴重,全國年排放污水總量近600億噸,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國調查評價的700多條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更為嚴重。
有關專家指出,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從人口增長看,2030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將減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從經濟增長看,今后幾十年,我國經濟仍將處于快速增長期,到本世紀中葉,國內生產總值要增長10倍以上,城市和工業用水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廢污水排放量也將相應增加。從城市發展看,21世紀中葉我國城市化率可能達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將更加尖銳。
從糧食生產看,我國北方產糧區水資源條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國家需要增加1.4億噸糧食的要求,將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開源節流和保護水資源的任務十分艱巨。
水資源善也是制約西部大開發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地廣水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
水資源是該地區最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利用、有效保護是實施西部開發的重要內容。 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有關部門正在加大節約和保護工作的力度。
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提出,要轉變以往比較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保護重視不夠的局面,要把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作為一項重大國策,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的轉變。 據了解,國家將在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基礎上,采取實際步驟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工作。
在計劃上,改變以往單純的工程計劃方式,將節水、水資源優化調度、水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項目擺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設和發展。在體制上,切實加強流域管理職能,積極推進城市水務局管理體制的建立,為水資源的科學配置提供體制保障。
在管理上,制訂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價、水資源費等經濟杠桿,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經濟手段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發揮綜合效益。在法治上,堅決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配套建設,特別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堅持依法管理水資源。
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學的科研模式,不僅要加強水利基礎科學,而且要發展綜合學科、交叉學科,不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別是樞組工程問題,而且要緊緊圍繞我國水利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究各種治理措施的相互關系,科學配置,促進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緊密結合,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以下是水的資料: 自己。
2.生命之源
組成人體的細胞需要用水來維持 水是構成一切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均以水維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人可數天無食,不可一天無水,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泉,水也是人類最必需的營養素之一。
人的體重約50%~70%是水分。含水量隨年齡,性別及身體狀況的不同而異。
腦組織大約含85%的水,血液大約含有90%的水,水是人體細胞和體液的主要組分。體內的水分主要與蛋白質,脂類或碳水化合物相結合,形成膠體狀態。
人體總水量中約50%是細胞內液,其余50%為細胞外液包括細胞間液、血漿,維持著身體內環境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水是吸收營養、輸送營養物質的介質,又是排泄廢物的載體,人通過水在體內的循環完成著新陳代謝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水還具有人體散熱,調節體溫、潤滑關節和各內臟器官等等作用,它對人類生命至關重要,如果失水達10%~20%,就會危及生命。所以說,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正常人每天從飲食和飲水中攝取的水分,成年人大約為2500毫升/日,攝入水量的多少一般應與人體每日排出水量平衡。例如成人每日尿量平均約1500毫升,皮膚和呼吸道排出約800毫升,糞便100~200毫升,總計約2500毫升。
因此正常人每天除吃飯以外還需要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大約6~8杯水才能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水既然對人類這么重要,那么人們每天所攝取水的質量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它直接關系到人的健康。
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記載,不論是“長壽村”、還是一些地區發生的地方病,原因都與當地的飲水有關,好水帶來了健康,污染水帶來了疾病。因此,飲用對人體健康不僅無害而且有益的健康水是當今人們迫切的需求。
3.珍惜水資源的資料.要簡短一些的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4.水是生命之源,請寫一篇文章來呼吁大家一起節約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萬物,使地球這個有生命的星球充滿了活力;她滋養了生命,使世界中的一切生物體生機盎然;她哺育了世界,是一切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
我們的地球因為有水才美麗,才變得如此可愛。因為有水,花兒才會嬌艷;因為有水,樹木才能長得郁郁蔥蔥;因為有水,小草才能茁壯成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水。水還是大自然的“空調器”,炎熱的夏天,正當人們感到酷暑難耐時,來一場雨該有多痛快呀!走在黃河邊,微風習習,酷熱煩躁的情緒一掃而光;當寒冷的冬季到來時,河水把儲存的熱量源源不斷地送給它周圍的陸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用水洗衣服、做飯、喂養牲畜……
5.關于水
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們要保護水資源。
據統計地球表面的水儲量大約有140億億立方米,但淡水資源只有3.5億億立方米,在這有限的淡水資源中,僅有0.34%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費,全世界60%的地區供水不足,嚴重缺乏用水,情況嚴峻。 各種有害的物質,如農藥、重金屬、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以及各種廢棄放射性物質……,被人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進化能力,于是就發生了水污染。
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內陸水域污染,繼而使湖泊和海灣污染,就連地下水也難逃厄運。水污染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傳染病的流行。
各種工業廢水、農藥等有毒物質排入水中,可使飲水人中毒。重金屬污染的水進入人體,會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水、使用無磷的洗衣粉……。
我們要大力宣傳水資源的保護知識,看見破壞水資源的行為,要向有關部門舉報。 保護水資源要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任重道遠 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任重道遠。
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水利事業發展迅速,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工作,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體系。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已經充分暴露出來。
全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在缺水的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只有0.4,而很多國家已達到0.7~0.8;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我國為5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85%以上。水污染嚴重,全國年排放污水總量近600億噸,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國調查評價的700多條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更為嚴重。
有關專家指出,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從人口增長看,2030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將減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從經濟增長看,今后幾十年,我國經濟仍將處于快速增長期,到本世紀中葉,國內生產總值要增長10倍以上,城市和工業用水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廢污水排放量也將相應增加。從城市發展看,21世紀中葉我國城市化率可能達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將更加尖銳。
從糧食生產看,我國北方產糧區水資源條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國家需要增加1.4億噸糧食的要求,將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開源節流和保護水資源的任務十分艱巨。
水資源善也是制約西部大開發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地廣水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
水資源是該地區最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利用、有效保護是實施西部開發的重要內容。 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有關部門正在加大節約和保護工作的力度。
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提出,要轉變以往比較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保護重視不夠的局面,要把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作為一項重大國策,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的轉變。 據了解,國家將在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基礎上,采取實際步驟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工作。
在計劃上,改變以往單純的工程計劃方式,將節水、水資源優化調度、水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項目擺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設和發展。在體制上,切實加強流域管理職能,積極推進城市水務局管理體制的建立,為水資源的科學配置提供體制保障。
在管理上,制訂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價、水資源費等經濟杠桿,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經濟手段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發揮綜合效益。在法治上,堅決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配套建設,特別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堅持依法管理水資源。
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學的科研模式,不僅要加強水利基礎科學,而且要發展綜合學科、交叉學科,不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別是樞組工程問題,而且要緊緊圍繞我國水利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究各種治理措施的相互關系,科學配置,促進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緊密結合,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以下是水的資料: 自己。
6.誰有關于“水是生命的源泉”的詩歌,要簡短的
水 歌
馬淑芹
水
一個富于詩意的語詞
含納著深層的哲學意味
水
一種貫穿生命的物質
溶化于血脈
流淌進五臟
蓄存在腦海
(一)
水是生命的源泉 生命有水才綿延
水孕育萬物生長
面容嬌美牛羊肥壯
是因水的滋養
花香郁烈稻谷飽滿
是因水的澆灌
山河秀美樹木蔥綠
是因水的流淌
物水血脈相連
山水不可分割
大山主靜
清水主動
我們像水一樣流淌
不停地流淌
依山而行
借勢取徑
執著地逾越高山
執著地流出大川
執著地匯入江河 通向天邊
(二)
水是朱筆的源泉 朱筆有水才有詩文
河水喧囂壯觀
江水浩淼無垠
海水暴躁狂傲
湖水蕩漾漣漣
那淡泊的山泉 執著的清溪
都是文人筆管中揮灑不盡的水墨
描畫出千古不朽的詩作
水是文學中涵括一切的意象符號
孔子面對一流逝水
發出“水哉!水哉!”的嘆喟
《詩經》《楚辭》里有水
唐詩宋詞中有水
泰戈爾說是水的載歌載舞
讓鵝卵石臻于完美
曹雪芹說女人如水
如水地倒映著一方水土的人文世象
如水地倒映著世世代代的生活質量
(三)
水是眼睛的源泉 眼睛有水才有情感
水有靈性
人類給予它關愛
水會給人類厚報
水調節氣候
形成春夏秋冬 風霜雪雨
水改變地表
營造高山平原 沖淤河道
水創造生命養育生靈延續宇宙
愛水是一種境界
因為盡人皆知水漲船高的真諦
因為無人不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愛水就是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愛水就是熱愛每條小溪每片湖泊每條江河
愛水就是熱愛每滴甘泉每場春雨每場冬雪
愛水是全人類的職責
3月22日代表水意盎然的季節
世界水日彰顯親水愛水的情結
時間如水
流水和時間一樣不可回溯
每個人都活在水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時間的流里
具備水滴石穿的品質
就有水到渠成的滾滾洪流
就有浩瀚無邊的水天一線
7.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滴水的資料說一些關于水的資料,500字以內
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于水的形成的學說.這里簡述幾種主要學說. 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云,類似于現在平均含水0.5%的隕石,地球形成后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后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關于水資源的資料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來源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巖石圈的上地幔.巖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硅組成,其中硅酸鹽和水分.這些水資源的資料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 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巖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硅酸鹽75%,含水25%.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于地球內部的關于節約水的資料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 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面近1000年內上升了1.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于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水同其它物質一樣,受熱時體積增大,密度減小.純水在攝氏零度時密度為999.87節約水的資料千克/立方米,在沸點時水的密度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減小4%.在正常大氣壓下,水結冰時,體積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時體積又突然減小. 據科學家觀測,在封閉空間中,水在凍結時,變水為冰,體積增加所產生的水的資料壓力可達2500個大氣壓力.這一特性對自然界和工業有重要意義.巖石裂隙在反復融凍時裂隙逐漸增大就是這個道理.地埋輸水塑料管為防凍壞,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于凍土層深度).水的熱容量除了比氫和鋁的熱容量小之外,水資源比其它物質的熱容量都高.水的傳熱性則比其它液體小.由于這一特性,天然水體封凍時冰體會級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長其封凍時,河流深處可能仍然中液體,水的這種特性對水下生命有重要意義.水的這一特性對指導灌溉也有保護水資源的資料意義,如進行冬灌能提高地溫,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溫凍害.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水污染資料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資料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里,而有關水的資料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佛得角、布隆迪、阿爾及利亞、也門、約旦、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塔爾、馬耳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