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評論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不信邪不服輸、連日月星辰都為之一空(曌就是日月空)的偉大女性。如果上帝不準她革命,她就革上帝的命;如果老天不給她革命的氛圍,她就自己來創造;如果所有人都不贊成她革命,她就讓大家都不敢開口說話。
我覺得易中天先生這幾句話正是把武則天這個人物的精髓說了出來。。。
當她身披龍袍,坐在龍椅上時,她堅信自己的革命成功了,
但她到生命的最后關頭才發現,自己不得不面臨革命失敗的命運。。。
因為她的敵人不是“男權”,而是保守的封建傳統文化。。。
現在,她又要換上這石榴裙了。她無法對抗那強大的文化。這個一生要強的女人,不得不脫下男裝,換上女裝,離開男人的世界,回到女人的天地。
武則天雖然失敗了,但無可否認,她的一生讓這個延續了兩千年的男權時代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
2.對武則天的簡要評價
正面評價: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于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學家不齒于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拓展資料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后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 武則天十四歲時入后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后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中宗恢復唐朝后,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705年11月,武則天崩逝,年八十二。
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謚為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在位前后,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詩四十六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則天。
3.武則天的評價(200字左右)簡單評價了武則天的功過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于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4.聯系史實簡要評價武則天
很簡單,八個字: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1、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他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對唐朝的繁榮強盛作出了貢獻。她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選拔人才,創立武舉,殿試和自薦求官等,打擊士族殘余,設置西域都護府,實行開明的宗教政策.在她統治時期,唐朝經濟發展,國力不斷上升,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她功大于過。
3、但武則天也有不少消極的行為。她信圖箓、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不免濫殺無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5.如何評價武則天
武則天其功:
1、政治較清明
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贊揚武則天善于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以上詳見拙作《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收入《武則天與洛陽》,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國力很強盛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系,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采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準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并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杰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4、文化已發達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筑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武則天其過:
1.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贊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勛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的士族勢力。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武則天又有殘暴的一面。她不惜殺害一代忠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于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對于王皇后、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
2.歷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丑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于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于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