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
電燈——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于是他和夢羅園的伙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后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于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擴展資料
成長階段
電報生涯
1862年8月的一天,愛迪生在火車軌道上救了一位男孩,而那個孩子的父親是這個火車站的站長麥肯齊,對此非常感激,便傳授愛迪生電報技術,在麥肯齊的指導下,愛迪生學會了電報技術并發出了他的第一份電報。
1863年,愛迪生經麥肯齊的介紹,他擔任了大干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但沒多久就被解雇了。
在1864年至1867年間,愛迪生在美國境內擔任報務員,過著流浪似的生活,生活沒有保障,期間愛迪生換了十個工作地點,五次是被免職,另五次是自己辭職,足跡所至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那提、納什維爾、田納西、孟斐斯、路易斯維爾、休倫。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迪生
2.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2113,簡短如下:英國的科學家戴維5261和法4102拉第發明了電弧燈。
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1653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很不實用。
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他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從傳統的炭條到金屬釕、鉻、白金等,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但愛迪生面對試驗的一次次失敗卻沒有退卻,他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嘗試用炭化棉線裝進燈泡,接通電源后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
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后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但愛迪生沒有滿足,他要讓燈泡的壽命延長后來他嘗試用炭化后的竹絲作燈絲,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于是電燈開始批量生產,此后,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拓展資料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3.愛迪生發明電燈的簡單的故事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愛迪生在一八七七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住熱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時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價格要低廉,還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為了選擇這種做燈。這在當時是極大膽的設想,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試驗。 絲用的物質,愛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后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還做過上質礦石和礦苗共一千六百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高度真空玻璃球內,而不易溶掉的道理。這樣,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后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后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后才代替它。愛迪生在這以后開始研制的堿性蓄電池,困難很大,他的鉆研精神,更是十分驚人。這種蓄電池是用來供給原動力的。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
4.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短點)
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明了電弧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從傳統的炭條到金屬釕、鉻、白金等,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但愛迪生面對試驗的一次次失敗卻沒有退卻,他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嘗試用炭化棉線裝進燈泡,接通電源后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后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但愛迪生沒有滿足,他要讓燈泡的壽命延長后來他嘗試用炭化后的竹絲作燈絲,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于是電燈開始批量生產,此后,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5.簡短的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
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于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
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
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
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
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
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
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
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
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
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 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
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一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
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后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
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是這種燈泡。
6.關于愛迪生的故事 簡短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
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自小母親對他的諄諄教導和自身不懈地努力,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那一次火車上做實驗時,列車突然顛簸,使一塊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燒。
列車員趕來撲滅了火焰,也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打聾了他的左耳,他被趕下了火車,那時愛迪生才16歲。這對他來說是多么沉重的打擊呀!可挫折并沒能使愛迪生灰心,相反生活使他變得更堅強。
后來他又迷上了電報,經過反復鉆研,在1868年他發明了一臺自動電力記錄器,這是他的第一個發明,也是他成功的開始。接著他又發明了兩種新型的電報機。
1877年他發明了碳精電話送話器,使原有的電話聲音更為清晰;此外他還發明了留聲機……他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
7.愛迪生發明的故事
1、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于是他和夢羅園的伙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后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于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2、1868年底,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臺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也就是“投票計數器”,愛迪生認為這臺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并且會受到歡迎,但是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也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因此愛迪生決定再也不創造人們不需要的發明。
擴展資料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1857年,愛迪生開始對化學產生了興趣,他在自己家中的地窖按照教科書做實驗,并且經常搞得事故頻繁。
1859年,愛迪生為了有足夠的錢購買化學藥品和實驗設備,他開始找工作賺錢,經過一番努力他找到了在火車上售報的工作,每天輾轉于休倫港和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還一邊捎帶著水果、蔬菜生意,但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去圖書館看書。
1861年,愛迪生用賣報掙來的錢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主編的周刊《先驅報》,創刊號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既是社長、記者、發行人,同時也是印刷工人和報童。在愛迪生工作的火車上有一間休息室由于空氣不流通,所以沒人去那休息成了空房間。
因為愛迪生天天都在火車上奔波,每天很晚才回家,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愛迪生認為如果把那間休息室改為實驗室的話,在返回休倫港的途中,就可以做實驗了,在征得列車長的同意后,那間無人的休息室便成為了愛迪生的實驗室。
雖然做實驗方便了很多,但意外也時常發生,有一次他的實驗室中的化學物品突然著火,造成了損失,列車長一氣之下把他的實驗器材被扔出車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8.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短一點的
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的實驗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愛迪生面對失敗,面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愛迪生,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此時,夜幕正在降臨,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后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雖然這樣,愛迪生并沒有滿足,他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
有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后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9.愛迪生的故事越短越好
1.愛迪生的故事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后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制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2.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愛迪生的發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