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對地球的危害(簡單點,急
人類為了物質建設和經濟增長,不能保護地球或珍惜地球有程限的資源,嚴重污染了地球環境(包括空氣,江河湖海,土壤,森林,冰川---)破壞了生態,惡化了氣候(增加了近年旱澇風暴等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強度)占有了一些野生物類的活動空間,使得許多種生靈滅絕(據報告鳥類品種滅絕了近30%,兩棲類據說滅絕的更多).據聯合國環境部門的報告,如果這情況繼續下去不得改善,不用許多年,到2050年前后,地球上將有更多的物種滅絕,就是人類也將有若干億的人口面臨滅頂之災.而人類近年的活動,正是造成這些災害的根原.。
2.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幾百年來人類社會非理性超速發展,已經使人類活動成了影響地球上各圈層自然環境穩定的主導負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樣性的減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劇、大氣的溫室效應突顯及臭氧層的破壞,這一切無不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類必須善待自然,對自己的發展和活動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就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之一。
例如:濕地被稱為地球的腎,應該嚴格保護,但相當數量已經開墾為耕地,特別是水稻田——人工濕地( 如在黑龍江三江平原 )。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應該嚴格保護的。但森林同時又是以木材為主的一系列林產品的生產基地,這些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可以也應該合理經營利用的,而且應該通過科學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除了少數需嚴格保存的自然保護區之外,合理的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經營措施,要把森林的保護和經營利用更好地協調起來,否則的話,森林的調節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嚴重,會加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危害。在一些江河上(特別是西南地區)修建水電站,這是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能源結構,減少 C02排放,但水電站的建設也必然帶來一些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有可能破壞某地區的生態環境。
據聯合國報告:稱人類活動嚴重影響生態系統
聯合國在倫敦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過去50年間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和經濟活動的不斷擴展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了國際社會為削減貧困和抵抗疾病所做的努力。人類活動已給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農耕地、河流和湖泊帶來了消極影響。近幾十年中,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紅樹林遭到破壞,動物和植物多樣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滅絕。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災的發生也更為頻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2002年9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提出“到2015年使未能飲用衛生水和無基本衛生保障人口數量減少一半”的發展目標。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不采取更有利于環境的政策,人口增加所帶來的對衛生飲用水、食品和燃料的需求將對該目標的實現形成巨大障礙。
所以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不要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搞發展。這就要適度限制發展的行為,選好發展的領域,改變發展的方式,充實發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來取得最大的效益。在現實中,要充分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事,但面對我國自然資源緊缺,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實際上,如果按目前許多不可持續的方式搞發展,連當代人的生存也會受到嚴重威脅。各級主持發展工作的決策者實在應該在作出決策之前為此而三思。
PS:提問態度好一點
3.人類對地球環境的作用
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加速融化,冬季冷空氣勢力缺乏,并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天氣現象
人類活動砍伐了大量的森林,導致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降低,更多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
人類活動破壞了大量原生態下墊面,導致多地水土流失,江河泛濫
人類活動污染了海洋,有大量海洋物種的生存面臨威脅
人類活動,建設了很多城市,由于城市內熱島效應,城市的天氣條件和現象通常和郊區不同
人類活動,獵殺了很多稀有動物,導致例如猛犸象等珍稀動物滅絕,不可復原
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出現不按常理出牌的情況,全球極端天氣發生概率逐年增加(暴雪,暴雨,雷暴,冰雹,龍卷風,寒潮,超強臺風等等)
人類活動,對地球多害少利,我們應當共同維護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