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花的民間傳說
杜鵑花的民間傳說 每當春回大地,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的杜鵑花就透著盎然的春意,怒放在游人云集的公園或園林中,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恰。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鵑花的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稱杜鵑花為“山石榴”、“映山紅”、“紅躑躅”等。它和報春花、龍膽花合稱為“中國三大名花”,杜鵑花還列居其冠。
我國有不少關于杜鵑花的傳說,再加上歷代文人墨客在詩畫中的渲染,更為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道:“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這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
那杜鵑花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里有座小村莊,莊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里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
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藥,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藥送給村里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
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
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皇帝聽說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圣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
于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
縣大爺說明了來意,娟子不從,于是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沖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干著急。
可憐體弱力小的鵑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后,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里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于是他幫鵑子媽安頓好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
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于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后,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不管皇帝說什么,鵑子都不理不睬。
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于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
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
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他不知鵑子在哪里,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
而且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墻,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
他趕緊扎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后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里。
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后,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墻所阻隔。
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于是,劉鵠便倚在宮墻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癡癡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后來就變成了一只五彩繽紛的小烏。
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墻,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后,那里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后,這里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臺叫杜鵑臺,杜鵑臺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臺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艷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臺上空飛舞,其中有一只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
2.有關花的民間故事
有關花的部分民間故事: 1、花神之并蒂蓮: 傳說很早以前有這么個村莊,村中有一口大水塘,塘里年年長滿荷花,人們都叫它荷花塘。
這塘東住著一個姓洪的員外,家里很有錢,可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女。這一年,員外妻子懷了孕,洪員外日夜燒香敬神,求菩薩保佑他生個兒子,可是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孩。
洪員外悶悶不樂。他妻子為了安慰員外,便和員外商量,把這個女孩當兒子來養,對外人就說生了個男孩子,并給孩子取名叫“賽郎”。
后來賽郎慢慢長大了,裝束打扮就一直象男孩子一樣。十二歲時,洪員外在荷花塘前面立了個書館,請塾師教賽郎讀書。
外面人都以為賽郎是男孩子。再說這塘西住著一戶姓白的人家,老夫妻倆生活還過得去,就是沒有兒子。
他老婆曾生過三個兒子,都沒活過周歲便死了。為這事老白曾經幾次找人算過命,都說他倆是“命里無兒”。
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兒還能活,若生下個男孩來怕又保不住。
他妻子想了個辦法:“若生下兒子,只把他當女兒養,就不會再死了。”后來,真的又生了個兒子,夫妻倆便給這孩子戴了耳環,取名叫“貞娘”。
貞娘長到十三歲,穿戴打扮起來比女孩子還標致。老夫妻疼兒子,想盡辦法要供貞娘讀書,聽說東村洪員外家立了書館,便求人說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貞娘送去讀書。
外面人都以為貞娘是女孩子。貞娘到了學堂,和十幾個孩子在一起很合得來,特別和賽郎更要好,每天上學在一個書桌上讀書,下學時兩個人要在荷花塘邊玩一陣子才分手回家。
同學們看他倆那樣親近,有一天趁老師不在,就鬧著玩,要賽郎、貞娘拜花堂,直到老師回來了,才跑回桌去讀書。誰也不知道賽郎是女,貞娘是男;賽郎也以為貞娘真的是女孩,貞娘也以為賽郎真的是男孩。
一晃三年,賽郎和貞娘的年齡都大了,在一起讀書、玩耍也越來越親近。老師看不過去了,勸他倆以后不要再手拉手地跑出去玩,免得人家說閑話。
他兩個表面上都答應了,心里卻不愿聽。貞娘想:先生不知我和賽郎兩個都是男子,兩個男子在一起有什么關系?賽郎也想:先生不知我和貞娘都是女子,別人笑怕什么!洪員外雖說常見他倆在一起玩,心里反覺得女兒和貞娘在一起倒好,免得她和男同學在一起惹事生非。
老白夫妻當然也是同樣的心思。這時候賽郎已十五歲了,貞娘是十六歲,兩個人時常想起剛入學時玩拜花堂的事來。
賽郎心想:貞娘這個人又聰明又和氣,才學又好,將來誰要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貞娘也這樣想:自己若真是女子,一定要嫁給賽郎。
轉眼又過了三年,學生們都要分手了。賽郎對貞娘說:“學業期滿,從今以后你、我恐怕不能常見面了。”
說著流下淚來。貞娘說:“賽郎弟弟,不要難過,我家離你那兒不遠,可以經常來往。”
可賽郎心里曉得:自己年紀大了,從今后就要被父母關到繡房里不能出門了;再說自己和貞娘都要嫁人,誰曉得嫁到哪里去呢?好對貞娘說:“我倆結拜做姊妹吧!”貞娘想:兩個男子拜姊妹,豈不笑話?連連搖手:“不、不、不,還是結拜做兄弟吧!”爭了半天,最后都說:“算了,就是結拜好了!”就這樣,兩個人糊糊涂涂地在荷花塘邊結拜了。賽郎回家后便換了女裝,整天呆在繡房里,時常想念貞娘。
貞娘在家,也總想著賽郎。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親就讓貞娘摘掉耳環,換上男裝,要他給老白穿孝打靈幡,送老白入土。
直到這時,全村人才曉得貞娘原來是男的。消息傳到洪員外家里,賽郎聽了又驚又喜。
驚的是,同窗多年竟不曉得他是男子;喜的是,遇見了貞娘這樣可親的人。可是洪員外聽了這個消息竟大發脾氣,叫人把貞娘的母親喊來,當面罵了她一頓:“你家養了兒子,誰還會搶了你的?為什么男扮女裝送到我家書館來讀書?整天與賽郎在一起,敗壞了我家門風!”貞娘的母親聽得糊涂了:“我家貞娘與賽郎在一起,有什么敗壞門風的哪?”員外老婆在旁一說,她才曉得賽馬郎原來是個女的,也免不了吃了一驚。
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講道理。便也氣憤地說:“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裝去讀書,為什么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裝去讀書呢?”洪員外無言可答,命人把貞娘的母親趕出了大門。
貞娘聽母親說賽郎是女子,高興極了,立志要娶她。母親曉得洪家不會答應,不肯找媒人。
于是貞娘整天悶悶不樂。過了幾天,忽然洪家丫環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賽郎寫來的。
信上說她被父母關在繡房里,如何想念貞娘;又說她知道了貞娘是男的,心里如何高興。貞娘看了信,知道賽郎待他有心有意,高興得不得了,忙寫了封回信,叫丫環帶回去。
從此后,兩個人便你來我往地通起信來。一天晚上,貞娘又要母親托媒去提親,母親心疼兒子,答應試試。
沒想到媒人未進洪家大門就被趕了出來。媒人對貞娘說:“死了心吧!員外說了,一則嫌你家窮,養不起他女兒,二則你倆原是同學,如今嫁給你就是‘無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門風。”
貞娘見事情不能成功,憂愁成病;他母親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說賽郎聽得白家托媒提親被父母回絕一事,也急得鬧起病來。
洪員外為了讓女兒死了這條心,偷著叫人把白家母子趕出村去。賽郎聽到此消息,氣得索性連飯。
3.有關花的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及詩文,比較短的
1、傳說唐后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百花懾于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燒死牡丹。
枝干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因為這種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后來經過洛陽人的精心培育,花兒更紅更艷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陽紅”。
2、金邊瑞香是我國傳統名花,也是世界各花。關于“金邊瑞香”花名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早年曾有一個和尚云游到大余,因感覺疲憊靠在一塊石頭上休息,睡夢中聞到陣陣的花香,香味很濃,醒來之后這花香果然存在。
于是他就去找,果然找到,便給花起了個名字叫“睡香”。后來有人覺得睡覺的“睡”說上去聽上去都不雅,于是將“睡”字改成“瑞”字。
3、據說,娥皇、女英是堯帝的女兒,二人同嫁給舜。姊姊為后,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后來,舜在南巡崩駕,娥皇與女即雙雙殉情于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二人也成為蠟月水仙的花神了。
4、相傳楊貴妃雖然身系唐玄宗的三千寵愛于一身,但是在安史之亂時,馬兵變,玄宗不得及應軍士之求殺了楊貴妃。當時,眾人將楊貴妃的尸體懸掛在佛堂前的杏樹上。平亂之后,玄宗派人取會尸骨移葬時,只見一片雪百的杏花迎風而舞。玄宗回宮后,命道士尋找楊貴妃的魂魄,此時的楊貴妃已在仙山上司職二月杏花的花神了。
5、傳說杜鵑鳥啼聲哀怨,不到吐血啼聲不止,每到春暖花開,杜鵑鳥哀怨聲聲,杜鵑花開得如火似血,人們都說,紅紅的杜鵑花是杜鵑鳥吐血染成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關于洛陽牡丹的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江西大余"金邊瑞香"——美麗花朵美麗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賞花聞香 找尋春天腳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二花神
4.有關花的民間傳說,現在就要,光速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后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么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采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郁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么哀傷?”。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有黑氣、如果而凡人頭上是無任何靈光。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幫不了我”。又默默等等待韋陀不在回答那個男子的話。40年后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復問了40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么哀傷?”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在40年后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80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么哀傷?”。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3次,但是你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么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80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是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后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發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說吧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去。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于想起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后準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因為聿明氏的老人違反了天規所以一生靈魂漂泊。不能駕鶴西游、也不能入東方佛國凈土,終受天罰永無輪回。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后見到韋陀。所以曇花都是夜間開放
5.有關花的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及詩文(字稍微少一點兒
彼岸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個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華,也就是彼岸花,它的花香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是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侯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開花的時候,就沒有葉子,有葉子的時候沒有花。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并被這種痛苦折磨著。終于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得格外妖冶美麗。
神怪罪下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并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后,蔓珠沙華又叫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它的花的形狀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這個城市出現過。這種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曼珠和沙華的每一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的自己,然后發誓不分開,在下一世再次跌入詛咒的輪回。
6.關于花的傳說有哪些是什么
書生與牡丹 古代,洛陽書生常大用,愛上了一位名叫葛巾的姑娘,日夜在她家附近彷徨。
寫詩百余首,傾吐了他對葛巾無限忠貞的愛情。有人勸葛巾說:“純潔真誠的愛情,是可以接受的,也應該接受。”
后來葛巾便與常大用結了婚,并把堂妹玉版介紹給大用的弟弟大器,他倆也成了親。大家生活很美滿,可是婚后,常氏兄弟變了樣,無心讀書,并懷疑葛巾、玉版的來歷,愛情日益淡薄。
葛巾、玉版見他們一無真誠愛情、二無事業理想,決心走了。常氏兄弟見她們離開,懊悔不已,仰天大哭。
她們從天上丟下兩個孩子。孩子落地,變成兩株牡丹,一株是葛巾紫,一株是玉版白,讓這兩株牡丹啟示人們,要懂得愛情真諦,才有真正幸福。
還有一個書生謝翱,很有學間,陳郡人,到長安,居升道里,準備應考。那里牡丹特多,一次,他外出賞花,看見一位美麗的姑娘,他一往情深,夢索魂纏,無心學習。
一天深夜,他伏案入睡,恍惚中見那位朝思暮想的姑娘翻然而至。對他說她叫牡丹,感謝她的厚愛,但愛情不可勉強,不可一廂情愿,人生應把事業放在第一位。
臨別時姑娘請書生賦詩,書生寫道: 陽臺后會已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 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悲。 姑娘也以憐惜之情和了一首詩: 相思無路莫相思,風里花開只片時; 惆悵金閨卻歸處,曉鶯啼斷綠楊枝。
后來謝翱治學成名,而這個擺脫沉溺于愛情的故事,也隨著他的成功而為人所樂道。 將錯就錯的海棠花 海棠雖紅嫩嬌妍,但缺少香味。
不過,據說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就沒有了。也有人舉證說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據說是偷偷放香的。
究其原因,原來是這么回事: 說是在玉帝的御花園里有個花神叫玉女。因為嫦娥溫柔又漂亮,玉女與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經常到廣寒宮去玩。
有一次,玉女看見廣寒宮里新種了十盆奇花。 那是一種從未見過的仙花,小花數朵簇生成傘形,甚是奇巧可愛。
花蕾是紅色的,花朵兒卻是嬌羞的淡紅色。花枝上還結著果實,長長的橢圓形、黃黃的顏色。
花兒和果兒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實在逗人喜愛。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園中什么花兒都有,唯獨沒有這種花。
因此請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種在御花園里。但是嫦娥卻搖搖頭說,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來佛特意為慶賀王母娘娘的壽辰,派人從天竺國送到廣寒宮來的。
因為這花耐寒,所以才種在廣寒宮中。玉女連連請求,只說廣寒宮中花兒這么多,少一盆也沒什么關系,王母娘娘也發現不了的。
嫦娥經不住玉女這么“姐姐長”“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應了。 玉女好不容易說服了嫦娥,得到了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興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邊走邊說:“謝謝!謝謝!”不想剛剛走到廣寒宮門口,迎頭就碰上了王母娘娘。
她一見玉女手捧著天竺國送來的仙花,一邊嘴里直道謝,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將她的花兒拿去送人,因而怒氣沖天地訓斥嫦娥膽大妄為。而且,她邊說邊奪過玉兔的石杵,將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兒一起打下了凡間。
這盆花正巧落在一個靠種花為生計的老漢的花園中,老漢有個女兒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兒一樣美麗。老漢見一盆花從天而降,種花人自然是愛花惜花,便連忙伸手去接,怕有閃失,又忙叫女兒過來幫一把,口中連叫:“海棠、海棠!” 海棠姑娘聽見了,地跑過來,看見爹爹手里捧著一盆花兒,連叫“海棠”。
便高興地問:“爹爹,這美麗的花兒也叫海棠嗎?”老漢接住了這盆花,只見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叫不上名兒來的花,聽見女兒這么一說,覺得這花兒的確和女兒一樣美,就干脆將錯就錯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兒雖被愛花的老漢接住了,并且從此培植在人間,但它的香魂卻隨風飄去了。
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傳說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卻沒有了香味的緣由。 梅花--梅花仙子 梅花仙子--- 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里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歡舞。
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坐起來一看,自己卻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歡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自一人惆悵不已.后用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鶴子--- 相傳北宋著名詩人林逋長期隱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終生不娶不仕,埋頭栽梅養鶴,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對梅花體察入微,曾詠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后人傳誦千載的名句。
虞美人 項羽的愛姬虞美人常年跟隨項羽征戰南北。項羽被劉邦圍困陔下,半夜起來飲酒,在軍帳里慷慨悲歌,虞美人也以歌相和,她唱道:"漢兵以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以聊生?"一邊歌唱,一邊起舞。舞罷,抽劍自刎。
虞美人死后被埋葬,后來墳墓上長出一種草來,形狀象雞冠花,葉野相對。只要有人唱《虞美人曲》,這種草就合著拍子起舞,因此民間成為"虞美人草"。
蘭花--燕夢蘭 燕夢蘭 春秋時,鄭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夢一位天使送給她蘭花,并對她說:"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這蘭,作你的兒子.蘭花有國香之稱,佩戴它,人家一定會喜歡你的."不久。
7.有關花的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及詩文
1、捧著空花盆的孩子 古希臘有一位國王,到了老的時候還沒有子女。
國王非常想找一個聰明、勤奮、誠實的孩子來繼承自己的王位。 但是怎樣能考察孩子是否誠實呢?國王考慮了許久,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國王貼出布告,要在全國內挑選王位繼承人,但他的方法很獨特,給孩子們每人發一些花種子,然后宣布誰如果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那么誰就成為王位繼承人。 孩子們領回種子后,開始培育、澆水、施肥、松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幸運者。
有個名叫哈里的男孩,對這些種子最為精心,每天守在花盆邊上。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花盆里的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更別說開花了,哈里為此傷透了心。
國王規定的觀花日子到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們列隊排在街道兩邊,他們手里捧著鮮花盛開的花盆,用期盼的目光望著國王。
國王緩緩步行在大街上,望著美麗的花,非但不高興,反而越來越嚴肅。快到街頭時,國王忽然看見了端著空花盆的哈里。
只見哈里無精打采地站著,眼里還含著淚花,國王親切地問: “孩子,你為什么端著空花盆呢?”哈里抽咽著把經過說了一遍。 沒想到國王的臉上卻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把哈里抱了起來,高聲說:“孩子,我找的就是你!” “為什么是這樣?”大家不解地問國王。
國王解釋說:“我發下的花種,全部是煮過的,根本就不可能發芽開花。” 捧著鮮花的孩子們都低下了頭,因為他們全都換了種子。
一盆盆美麗的花朵爭奇斗艷,然而只有一個空花盆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開出了最美麗的誠實之花。
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精神,越是稀有,越是珍貴。 2、他是一株玫瑰。
雖然還沒有到盛放的季節,但他從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的美麗與眾不同。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夠有機會來到這個遠近聞名的花園。
經過長時間旅途顛簸的他有些疲憊,但很快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過去。 龐大而華麗的花園里,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奇斗艷,連身為同類的他都有些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自己能夠比他們綻放出更絢麗的花朵嗎?還是……想到這里,他有些不安地低下了頭。 然后,他看到身邊那株不知名的小東西,正靜靜地仰望著藍色的天空。
這個家伙的樣子也太普通了吧?在心里嘀咕著,玫瑰又細細打量了一下對方。 仿佛是察覺到了玫瑰的視線,小東西扭過頭。
“你好。”玫瑰猶豫了一下,伸出了手。
“你好。”小東西略微羞澀地笑了笑。
“我叫玫瑰,你呢?” “我嗎?呃,我不知道~”小東西很努力地思考著。 這個樣子估計很快就會離開這里了吧?玫瑰有些同情地看著小東西,正想安慰一下他,突然覺得有一陣風掠過,然后聽到一個聲音在頭頂上說:“喲,新來的?” 玫瑰抬起頭,樹枝上站著一黑一白兩只鸚鵡。
黑色的那只有著天鵝絨一般的羽毛,黑寶石一樣的眼睛,神態倨傲。 而白色那只,羽毛就像天使一樣潔凈無暇,雖然體形稍大,琥珀色的眼睛里卻透著和善。
“嗯,你還湊合。”黑鸚鵡對玫瑰點點頭,可當他看到玫瑰身邊的小東西時,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捧著肚子哈哈大笑起來:“天哪,這小東西還真是丑得讓人心疼啊!” “喂,你太過分了吧。”
玫瑰忍不住瞪了黑鸚鵡一眼,雖然小東西沒出聲,但他看到那小小的葉子悄悄地卷了起來。 黑鸚鵡哼了一聲還想說話,卻被白鸚鵡拉住了。
“說真的,我還蠻喜歡他呢。”白鸚鵡的聲音果然像他的眼睛一般溫柔。
“啊?”黑鸚鵡搖搖頭,“公主你的品味下降了哦。” “他有股很特別的香味,”被稱作公主的白鸚鵡湊近小東西,“我喜歡。”
“是啊是啊。”玫瑰用力點頭,同時努力地作吸氣狀。
雖然,呃,其實他什么也沒聞到。 “真的嗎?”黑鸚鵡半信半疑地再次看了看小東西,“不過有點香味也沒什么了不起嘛……” “哼。”
小東西把頭扭到一邊。 “咦?還蠻有個性的嘛。”
黑鸚鵡笑了起來,“看公主那么喜歡你,做個朋友好了。” “好啊好啊,”喜歡熱鬧的玫瑰馬上拉過小東西的手,“我是玫瑰,他叫……” “不是沒名字嗎?就叫小丑花好了,噗哈哈哈哈~”被公主瞪了一眼,黑鸚鵡趕緊捂住嘴。
“這家伙嘴巴雖然毒,心腸卻不壞。”公主笑著摸摸小東西卷起的葉子,“不要理他。”
“嗯,沒關系的。”小東西揚起臉,微微一笑。
在那一瞬間,玫瑰依稀感到一絲清新甜美的香氣,輕輕拂過自己的臉龐。 玫瑰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這得益于他的新朋友們,黑鸚鵡,白鸚鵡公主,還有,小丑花。
黑鸚鵡知道個花園里每一種花的名字、原產地和花期,而白鸚鵡,則會告訴他們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養分,還有如何避免生病。 因為,一旦被發現任何不適應或者是生病的癥狀,不是被移植到花園外的野地就是干脆連根拔起扔到更遠的地方。
玫瑰的枝葉都很健康,但是,他的根卻比其他花種更加脆弱。營養不足,甚至氣溫降低,都會導致他出現病征。
就在他憂心忡忡的時候,身上卻傳來一陣溫暖。 低頭一看,是小丑花。
他用自己的葉子和細密牢固的根,鞏固了玫瑰周圍的土壤,保持了營養和溫度。 “謝謝。”
玫瑰感激地去拉他的手。 “不客氣。”
小丑花的笑還是那么靦腆,“我們是好朋友啊。” “嗯。”
玫瑰點頭。 雖然小丑花并不出眾,。
8.求關于花的傳說(故事)古今中外都可以
郁金香--頭巾花 頭巾花 古代有位美麗的少女住在雄偉的城堡里。
有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一個送她一頂皇冠,一個送一把寶劍,一個送一塊金堆。但她對誰都不于鐘情,只好向花神禱告,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遂把皇冠變成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堆變成球根,這合起來便成了郁金香了。
郁金香有白天開花夜間閉這一特征。在500多年前因中亞地區的人所戴的頭巾與郁金香花形相似,其原名Tulipa就是土耳其語“頭巾”之意。
書生與牡丹 古代,洛陽書生常大用,愛上了一位名叫葛巾的姑娘,日夜在她家附近彷徨。寫詩百余首,傾吐了他對葛巾無限忠貞的愛情。
有人勸葛巾說:“純潔真誠的愛情,是可以接受的,也應該接受。”后來葛巾便與常大用結了婚,并把堂妹玉版介紹給大用的弟弟大器,他倆也成了親。
大家生活很美滿,可是婚后,常氏兄弟變了樣,無心讀書,并懷疑葛巾、玉版的來歷,愛情日益淡薄。葛巾、玉版見他們一無真誠愛情、二無事業理想,決心走了。
常氏兄弟見她們離開,懊悔不已,仰天大哭。她們從天上丟下兩個孩子。
孩子落地,變成兩株牡丹,一株是葛巾紫,一株是玉版白,讓這兩株牡丹啟示人們,要懂得愛情真諦,才有真正幸福。還有一個書生謝翱,很有學間,陳郡人,到長安,居升道里,準備應考。
那里牡丹特多,一次,他外出賞花,看見一位美麗的姑娘,他一往情深,夢索魂纏,無心學習。一天深夜,他伏案入睡,恍惚中見那位朝思暮想的姑娘翻然而至。
對他說她叫牡丹,感謝她的厚愛,但愛情不可勉強,不可一廂情愿,人生應把事業放在第一位。臨別時姑娘請書生賦詩,書生寫道:陽臺后會已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悲。
姑娘也以憐惜之情和了一首詩:相思無路莫相思,風里花開只片時;惆悵金閨卻歸處,曉鶯啼斷綠楊枝。后來謝翱治學成名,而這個擺脫沉溺于愛情的故事,也隨著他的成功而為人所樂道。
將錯就錯的海棠花 海棠雖紅嫩嬌妍,但缺少香味。不過,據說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就沒有了。
也有人舉證說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據說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來是這么回事:說是在玉帝的御花園里有個花神叫玉女。
因為嫦娥溫柔又漂亮,玉女與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經常到廣寒宮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見廣寒宮里新種了十盆奇花。
那是一種從未見過的仙花,小花數朵簇生成傘形,甚是奇巧可愛。花蕾是紅色的,花朵兒卻是嬌羞的淡紅色。
花枝上還結著果實,長長的橢圓形、黃黃的顏色。花兒和果兒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實在逗人喜愛。
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園中什么花兒都有,唯獨沒有這種花。因此請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種在御花園里。
但是嫦娥卻搖搖頭說,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來佛特意為慶賀王母娘娘的壽辰,派人從天竺國送到廣寒宮來的。因為這花耐寒,所以才種在廣寒宮中。
玉女連連請求,只說廣寒宮中花兒這么多,少一盆也沒什么關系,王母娘娘也發現不了的。嫦娥經不住玉女這么“姐姐長”“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應了。
玉女好不容易說服了嫦娥,得到了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興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邊走邊說:“謝謝!謝謝!”不想剛剛走到廣寒宮門口,迎頭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見玉女手捧著天竺國送來的仙花,一邊嘴里直道謝,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將她的花兒拿去送人,因而怒氣沖天地訓斥嫦娥膽大妄為。
而且,她邊說邊奪過玉兔的石杵,將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兒一起打下了凡間。這盆花正巧落在一個靠種花為生計的老漢的花園中,老漢有個女兒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兒一樣美麗。
老漢見一盆花從天而降,種花人自然是愛花惜花,便連忙伸手去接,怕有閃失,又忙叫女兒過來幫一把,口中連叫:“海棠、海棠!” 海棠姑娘聽見了,地跑過來,看見爹爹手里捧著一盆花兒,連叫“海棠”。便高興地問:“爹爹,這美麗的花兒也叫海棠嗎?”老漢接住了這盆花,只見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叫不上名兒來的花,聽見女兒這么一說,覺得這花兒的確和女兒一樣美,就干脆將錯就錯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兒雖被愛花的老漢接住了,并且從此培植在人間,但它的香魂卻隨風飄去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傳說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卻沒有了香味的緣由。
梅花--梅花仙子 梅花仙子--- 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里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歡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坐起來一看,自己卻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歡鳥在歡唱。
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自一人惆悵不已.后用為梅花的著名典故。梅妻鶴子--- 相傳北宋著名詩人林逋長期隱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終生不娶不仕,埋頭栽梅養鶴,被人稱為“梅妻鶴子”。
他對梅花體察入微,曾詠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后人傳誦千載的名句。虞美人 項羽的愛姬虞美人常年跟隨項羽征戰南北。
項羽被劉邦圍困陔下,半夜起來飲酒,在軍帳里慷慨悲歌,虞美人也以歌相和,她唱道:"漢兵以略地,四面楚歌。
9.關于花的小故事
這里有著許多關于水仙花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據說,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 本植物,并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帶回培植。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 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 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
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于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 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愿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 有塊凈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
中國花歷背后的花神傳說
正月梅花花神一說是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于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一說是明
代戲曲牡丹亭中柳夢梅,在夢中,他在梅花樹下遇見為情而死的杜麗娘,其后杜麗娘還
魂與柳夢相結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緣。
二月杏花花神一說是鍵人氏,他教人取棗杏之火煮食。一說為楊玉環,安祿山
之亂平息后,玄宗欲移葬貴妃,但見馬鬼坡下一林杏花,故后人以楊玉環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花神一說是北宋楊家將之一的楊延昭,他守邊二十年,屢破契丹軍。可能
是他抵緊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驅逐兇禍一樣,故獲封為桃花花神。一說為唐朝詩人崔革,
因為他曾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名句。
四月牡丹花神據說為曾寫下多首牡丹詩的唐代詩仙李白。
五月石榴花神一說為從西域取回石榴的張春。一說為鐘馗,因石榴花開時正籍端午
每家多貼鐘馗以辟邪,于是石榴花和鐘馗拉上關系。
六月荷花花神據說為西施曾在蘇州錦帆徑留下采蓮的故跡。
七月玉簪花神據說是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因為她平時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鬢旁。
八月桂花花神一說是五代的竇禹鈞。他教子有方,五個兒子皆為達官顯臣,放他們
父子被譽為“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說為西晉荊州史石崇的愛妻綠珠,她善
吹笛而貌美。趙正司馬倫的同黨孫秀曾想奪綠珠為妻,致石崇為趙王所殺,綠珠墮樓殉
情。人們以桂花之散落喻綠珠,并封她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花神據說為陶淵明。這位東晉田園詩人以菊花為友,曾寫下很多詠菊的詩
句。以這位高節的隱士作為花之隱逸者的代表,最是恰當不過。
十月蘭花花神據說為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曾以蘭蕙自喻。他深愛國
家,但見朝政腐敗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無法實現而投淚羅江自盡。
十一月水仙花花神據說指洛神。由于水仙花生于水邊,其姿態飄逸清雅,有若凌波
仙子,所以人們以洛神為水仙花花神。
十二月臘梅花神據說是宋代的蘇東坡及黃庭堅。因為他們倡議將黃梅改稱為臘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花簡短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