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訓(簡練)
《曾國藩家訓》語錄
八字: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
八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 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時即起,醒后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5、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旦單測竿爻放詫虱超僵,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11、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2.家風家訓的作文600字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因此,每家都有“家訓”,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家的家訓則是不與長輩頂嘴。
“不與長輩頂嘴”可以解釋為長輩訓話時,不與長輩頂嘴,如果想發表意見,就必須等到長輩說完話后才能說話。
家家都有家訓,但每一個家庭都有違反家訓的時候,我就違反了一次。記得是一個夏天,我因為不想去上課和奶奶發生了矛盾,奶奶說:“不上課怎么行呢?快去!”我不服氣,便頂嘴道:“不去,不去,天天累死了!不去!”奶奶見我不肯,便“搬”出了家訓,我見了家訓便啞口無言,只能乖乖地接受懲罰——做兩個星期的家務。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把中華民族的傳統傳承下去,讓我們遵守家訓吧。
3.嚴格的家訓作文大全高中生嚴格體現幾點
要尊敬老師并主動問好,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行為習慣,嚴以律己、演講等一系列有益活動.2、團結互助.因此.不要上網吧,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必須樹立法律意識,勤于思考,要想不走錯路,接受健康的思想.1,做遵紀守法的模范、社會,不以強欺弱、幼稚,學會拒絕、自愛、喧嘩;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當文明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要做到勤奮學習,擇友而交,規范自己的言行、沉湎于虛幻世界給身心健康成長、成業的重要前提,走好青春每一步,一定要學會分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征文,思維活躍、自重,容易染上不良習氣,喜歡接觸新事物,尤其需要珍惜花樣年華.要平等待人.4,做守法公民.要充分地認識現代通訊和互聯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利弊,但又思想單純、成才.3;上課專心聽講,做遵紀守法好學生青少年充滿朝氣,學會自我保護.按時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作業、學校,增強法制觀念,與人為善.這既是國家、《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將守法精神落在行動上,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誘惑和侵害,遵紀守法,應該是我們青少年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給成就學業帶來的不良影響、不交惡友.我們要實現心中的理想、自強,不當花的分文不浪費,簡而言之即要做到學法、知法,必須鋪設好自己的人生軌道.同學們要愛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父母對中學生的要求,堅決抵制不良誘惑和不良習氣、懂法和守法;要正常交往,并時刻以法律為準繩,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鑒別是非的能力也較弱、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傷害,不以大欺小,自尊,按時到校,當花的節約開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應該時刻不忘記紀律這一“階梯”.(一)掌握基本法律知識,自覺學法、要禮貌待人.高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積極參加討論,維護學校的良好秩序、不吹口哨.不在教學區吃零食,監督自己的行為,正在接受教育的高中生從學習和遵守《中學生守則》,沉迷游戲,閱歷相對簡單,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思想防線薄弱、成學.(二)堅決擯棄不良習慣,做到勤儉節約.因此、誠實守信,依法保護自身權益我們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在教室和校園內追逐打鬧.總之.要善交益友,學會辯別,不戲弄他人、參加有益活動杜絕不良嗜好同學們的課余時間應該多與參體育鍛煉,提高法律素質,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長,比較容易受到自然災害,更是我們中學生成人、守法,認識中學生熱衷于交往和娛樂、懂法,從日常生活重的小事做起,理解寬容,成為合格文明的中學生,不帶通訊工具進入校園。
4.如何寫好有關“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為主題的作文
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家家培育文明人、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家教中的過分溺愛。
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延續自己的好家風,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朱子《治家格言》。如此堅持下去,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諸葛亮《誡子書》,形成家家之風,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向來重視家教、為人之道,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孝親中的漠視老人、周怡《勉諭兒輩》,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正是這種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
在加快改革步伐,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帶頭教育好子女,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
市場經濟條件下,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教訓是沉痛的,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
可以說、對子女和家人有利。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已經是“家家之訓”,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顏之推《顏氏家訓》。
“非淡澹無以明志,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積極的情感氛圍。
而“不成文”、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婚姻中的草結草離,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認真的學習氛圍。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良好的道德氛圍,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如、《曾國藩家書》、傳統習慣。
所以。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從古至今、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風好。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
5.家規家訓的詩歌,不要作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6.家訓作文,關于百善孝為先的,600到800字
女兒們遠嫁它方。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最后被活活餓死在家中。
孝順是什么,四周漏風漏雨,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安享晚年的時候,那蒼白的頭發。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孝順是大山。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大家看看這個‘孝’子,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么時候建造的茅屋里。北京的柴玉吉老人,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可最后無果而終,蓋著一床烏黑潮濕的被子。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給人帶來溫暖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原名叫劉延信。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后由兒子背著。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面條,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責任,老人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在屋里唯一的桌子上放著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那我告訴你,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十月胎恩重?孝順是太陽。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屋頂還有一個大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可現實卻讓人震驚。這就是‘孝’字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憔悴的臉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怎么沒有管的;孝順是寶石,枕著一個用編織袋里面塞上一些破布制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里。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是一筆財富。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河南的,躺在一張木板床上,而大兒子卻一直不開門?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現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可里面早已沒了熱氣,發生在河南洛陽,給人帶來依靠,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半個月后才被人發現,搖搖欲墜的屋里,養有五個兒女,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享受天倫之樂,在妻子死后為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無助的眼神。‘百善孝為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那里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本應該膝下兒孫滿堂。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