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名字的來歷和含義簡短版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時頭頂有些凹陷,又因其父叔梁紇因家中原有九女一子,但唯一的兒子卻有殘疾,與其母一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子,后果真降下一子,春秋時期家中長幼以”伯仲叔季“排序,孔子是家中的第二個男孩,因此取”仲“代表他在家中的排行。
其父便為其取名為”孔丘“,字“仲尼”。 2、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并不姓“屈”;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屈原在楚辭《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四句的大意是:父親認為我的生辰好,為我起了一個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
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于天,養物均調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這個名字也象征著一種經天緯地之才。
3、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的浪漫詩人,有”詩仙“之美譽。 相傳李白在抓周禮上拿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覺得自己兒子一定會成為詩人,但卻想到李白七歲都沒有想出一個好名字來,就在這年春天的某一日,父親對妻子和兒子說:”我想作一首春日絕句,只說兩句,你們各接一句,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又想說到:”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立刻接道:”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聽了之后反復吟誦,覺得兒子果然文采非凡,十分高興,于是便取”李白“二字為名。 4、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張居正十二歲便參加童試,因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后盡忠報國,并替他改名為“居正”。
5、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楊愛,后改名柳隱,字如是,又稱河東君,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艷之一。秦淮河畔的勾欄瓦肆間,歌舞升平笙歌徹夜,風塵中世人首推“風骨嶒峻柳如是”。
”如是“也是佛經的常見開卷語中”如是我聞“有相似之處,但柳隱是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后取的名,本意是想同辛棄疾一樣的摒棄塵世心靜如水。
2.名人名字的來歷
1、孔子姓名的由來
孔子是神國公孫嘉的后代,公孫嘉字孔文。我國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為姓,如魯公子牙字叔,他的孫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這種方式為姓的。故姓孔。
為什么人們叫孔子為“孔老二”呢?原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的一個將軍,他原有九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這僅有的一個兒子是個瘸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情況下,叔梁紇當然很不滿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賜一子。
后來,果然又生下了孔子,敘梁紇以為這是在尼丘山上求來的,就給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為孔子是叔梁紇的第二個兒子,所以人們又叫孔子為“孔老二”。
2、李白名字的由來
相傳李白到七歲時還沒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時,抓了《詩經》這本書,這不但喜壞了他父親,而且也難壞了他父親。他想:如果兒子長大成了詩人,若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好名字豈不遺憾?于是,越往詩人的名聲方面想,越發對兒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沒有定名。
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親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絕詩,有意考考兒子的本事。他詠了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后就說:“后面的詩句我想不出來了,由你們母子二人續上吧。”
李白的母親想了一會道:“火燒杏林紅霞落”,她的話音剛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樹,脫白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他父親聽后,連聲叫好,忽然心里一動:這句詩的頭一個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后一個“白”字不正說出了李花圣潔高雅嗎?于是,他當即決定兒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3、孫中山名字的由來
1896年9月,日本青年宮崎滔天、平山周,經過許多曲折,在日本橫濱中國革命志士陳少白的寓所,見到了孫文。孫文談及革命時,其慷慨激昂之情,猶如深山虎嘯。他倆被孫文的革命熱情、見識和抱負深深感動,決心幫助孫文,并為他的生命安全擔憂,勸他暫時留駐日本。
孫文同意后,宮崎和平山就陪同孫文找旅館。他們繞過日比谷公園,路過中山候爵府邸,來到“對鶴館”旅館,并由平山替孫文代筆登記。
當時,孫文處于流亡之中,不便公開姓名身份。填寫什么好呢?平山執筆躊躇一番,忽然想起剛才走過中山候爵府時看見的那塊牌匾,于是就在旅館簿上寫下了“中山”兩字。但按日本習俗,中山只是個姓,還得有一個適當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躊躇起來了。
正在這時,孫文接過登記簿,在“中山”兩字下面添上了一個“樵”字,笑著對平山說:“我是中國的山樵。”這就是孫中山名字的由來。
4、魯迅名字的由來
著名史學家候外廬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對魯迅之所以取名魯迅,作了如下解釋:一般人把迅字解釋為“快迅”,是不確切的。迅字《爾雅?釋獸》云:“牝狼,其子激,絕有力,迅。”
注云:“狼子絕有力者,曰迅。”“繳”即激,從犬言獸性,從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魯迅的魯,取自魯迅的母親的姓。迅,古義的狼子。魯迅的字義可理解為牝狼一個有勇力的兒子。
魯迅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說過自己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貳臣。從歷史的邏輯上看,這個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著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勇敢的叛逆精神。
5、陶行知名字的由來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先生原名文浚,他早年信奉王陽明的知行說,遂把“文浚”改為“知行”。
后在教育實際中認識到自己年輕時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謬誤,轉而篤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為“行知”。表明著他從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向唯物主義的轉化和發展。
3.名人名字的來歷20字
原發布者:ifpu2dsq
一些名人姓名的由來作者:xxx1、孔子姓名的由來孔子是神國公孫嘉的后代,公孫嘉字孔文。我國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為姓,如魯公子牙字叔,他的孫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這種方式為姓的。故姓孔。為什么人們叫孔子為"孔老二"呢?原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的一個將軍,他原有九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這僅有的一個兒子是個瘸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情況下,叔梁紇當然很不滿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賜一子。后來,果然又生下了孔子,敘梁紇以為這是在尼丘山上求來的,就給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為孔子是叔梁紇的第二個兒子,所以人們又叫孔子為"孔老二"。2、李白名字的由來相傳李白到七歲時還沒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時,抓了《詩經》這本書,這不但喜壞了他父親,而且也難壞了他父親。他想:如果兒子長大成了詩人,若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好名字豈不遺憾?于是,越往詩人的名聲方面想,越發對兒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沒有定名。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親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絕詩,有意考考兒子的本事。他詠了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后就說:"后面的詩句我想不出來了,由你們母子二人續上吧。"李白的母親想了一會道:"火燒杏林紅霞落",她的話音剛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樹,脫白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他父親聽后,連聲叫好,忽然心里一動:這句詩
4.你還知道哪個偉人的名字的來歷
您好。
徐悲鴻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他幼時由于家境貧寒,衣著儉樸,也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常遭到別人的冷落。后來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于是他便向別人借,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以后他
一直以此自勵,發奮學習繪畫,終于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因為他的家鄉四川省樂山有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其后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5.關于名人名字的由來有哪些
1,屠呦呦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并為其取名呦呦。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見到蒿草,便發出“呦呦”的鳴聲,呼朋引伴來食。
有人說,《詩經》中的這句話“預言”了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淵源,那么再看隨后的兩句,“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意為,我有好的賓客,他已盛名昭昭,這句話似乎更貼切地“預示”了屠呦呦今日的聲名遠播。
2,王國維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作品。
王國維曾用名“國楨”,后改名“國維”,字“靜安”,均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產生于本朝。周王朝能夠長命不衰,全靠維護周王朝的棟梁之材。有那么多濟濟一堂的賢才,周文王便可和樂康寧了。
“國楨”、“國維”,均出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而“靜安”,則是取“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一句的“寧”,意為“靜”和“安”。
3,林微音
林徽因,我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作為民國時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頗有詩意。祖父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的意思是:太姒繼承太任、太姜的美德,必能多生兒子。
徽音,意為美好的聲譽。這個美好的名字,正貼合了她恬靜清麗的外貌,幽蘭般淡雅的氣質。林徽因不僅人美,且多才多藝,難怪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這三大才子都會一生癡情于她。
4,梁思成
我國著名建筑學家、古建筑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與其妻林徽因一樣,名字也來源于《詩經》,“思成”,出自《詩經·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文中,思,為語氣助詞,成,即成就之意。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的意思是成湯子孫齊禱告,祝賀我們成功。
5,瓊瑤
瓊瑤,原名陳喆,瓊瑤是其筆名,作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影視制作人,瓊瑤曾創作出了《煙雨濛濛》《一簾幽夢》《還珠格格》等大量經典的作品,主題皆為“情”與“愛”。
瓊瑤一名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意思是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美玉)作回報。
瓊瑤,即美玉的意思,《詩經·衛風·木瓜》為表達愛情的詩歌,通過描述男女之間的相互贈答,表示純粹而美好的愛情。
6.名人的名字故事簡單介紹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俊,他年輕時信奉王陽明“知是行之始”的哲學思想,于是改名陶知行。
后來,他通過教育實踐認識到自己年輕時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謬誤,轉而篤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為“行知”。表明著他從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向唯物主義的轉化和發展。
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歲時便以優異的成績獲準公費留學日本,可是他在填寫登記表時誤將年齡“十四”填入了姓名欄內。
由于表格不好換,他急中生智,將“十”字加上幾筆改成了“李”字,“四”字卻無法再改。但是叫“李四”這名字不好聽又沒有意義。
怎么辦?他一抬頭,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形容盛德善行遠播四方,于是他便靈機一動,在“李四”后面加上一個“光”字,后來便叫李四光。我國現代作家張恨水,原名張心遠。
有一次他讀了李煜《烏夜啼》末句詩“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后,醒悟到時間如流水,切不可讓它在嘆息中白白流逝。于是改名張恨水,作為對自己一生的鞭策。
7.名人名字的來歷20字
1、屠呦呦。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并為其取名呦呦。 2、林微音,我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作為民國時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頗有詩意。
祖父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3、魯迅,魯迅的魯,取自魯迅的母親的姓。迅,古義是狼子。
魯迅的字義可理解為,牝狼一個有勇力的兒子。魯迅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說過自己甘做舊制度的逆子貳臣,這個名字反映出魯迅勇敢的叛逆精神。
4、徐悲鴻,他幼時由于家境貧寒,衣著儉樸,也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常遭到別人的冷落。后來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
于是他便向別人借,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 5、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因為他的家鄉四川省樂山有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
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其后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