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手抄報內容50字資料
寫科學手抄報內容的思路是突出科學,目的是給大家普及科學常識。
范文:
1、航空航天手抄報料
天空,一個讓人無限選想的地方,一個讓人似乎永遠猜不透的神秘地方,就埋在我的心底那顆神奇的種子里,我有一種感覺,太空那個地方對我來說好親切!我似乎感覺到了太空那種令人向往的氣息,多么美好!多么自在無限的宇宙。
2、人類科技手抄報資料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的形勢必然會呼喚新的思路與對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作為教育者應時時關注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オ?我們的學生究竟能依靠什么素質應對未來?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為己任,努力培養兼有各種技能的綜合型人オ。
3、科學帶給我無限的快樂
我愛探索,我也愛發現。我更愛科學,生活中的種種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現代的科學技術飛速地發展,給人的生活帯來了不少的樂趣,帯來了不少的便捷,更給人的生活帯來了很多的好處。
作為現代的中小學生,我們更該走近科學,去探索新知科學的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愛科學讓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4、海因里希·赫茲與無線電波的發現(1888年)
1888年,在德國一個黑暗的實驗室里,一顆微弱的火星的出現預示著空前重要的技術革命的開始。31歲的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在實驗室里建立了一個電路,該電路在實驗室的一角蹦出了一顆火星,然后他看著這朵火星引起房間另外一邊另外一顆火星的出現。
赫茲因而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以光速傳遞----正如15年前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通過數學運算得出的預計一般,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電磁波成為了今天全球廣播、電視和電子通訊網絡的基礎。
5、米切爾森-莫利實驗(1887年)
如果你開車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一條公路上行進,一輛汽車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迎面而來,兩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是多少?很簡單:140公里/小時----這是常識。然而在1887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米切爾森和愛德華·莫利發現這種“常識”不適用于光束。
們試圖檢測到“以太”的存在。以太被認為是一種充滿了宇宙的流體,光波因此可以在真空中旅行。他們并沒有發現以太的存在,但是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光速是恒定不變的。這個發現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2.科技手抄報資料(簡單的)
科技小知識 插頭小常識 為什么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大多用三線插頭?三線插頭與三相插頭有什么區別? 三相電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線,它們每兩根線之間的電壓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動力系統,多見于工業用電。
而家用電器一般采用單相電源供電,其三根線分別是火線、零線(中性線)和地線,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伏,所以這不是三相電,它的插頭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頭和三相插座,地線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壓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
可選野山楂10粒(鮮品為佳),搗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壓、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種維生素,能清熱降壓,可常食。
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湯服也有效。有條件的取適量香蕉花煎水服,療效更佳。
荸薺;有清熱降壓的作用。可用鮮荸薺(洗凈、去泥)、海蜇(洗去鹽分)各30~60克,煮湯,日分3次服。
既能降壓又可化痰止咳。 菠籮: 常食菠蘿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對高血壓水腫、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環,消除水腫炎癥的良好作用。
烏梅:富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對高血壓頭暈失眠、夜難入睡,可取烏梅3枚加冰糖適量開水燉服,有降壓、安眠、清熱生津作用。
蘋果: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維生素A、B、C等10種營養素。常食蘋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學飲乳小常識5則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還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誤區,現介紹一些科學飲乳的小常識。
1.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為人體空腹時胃腸蠕動快,牛奶中營養物質往往來不及被吸收就匆匆進入大腸。
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為這樣會減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機會,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餅干、糕點等,或邊吃點心邊喝牛奶。
2.晚上喝奶更有利。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中的鈣代謝會有一個特殊的規律:晚間尤其是午夜之際,血漿鈣含量會出現一個"低谷",迫使機體通過調節機制調運一部分骨骼中的鈣來補充。
這樣,血液中的鈣雖暫時得到維持,但骨骼中鈣卻有減少。牛奶中含鈣豐富,因此臨睡前喝杯牛奶,可補償人體夜間對鈣的需求。
3.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在高溫條件下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發生梅拉德反應,生成一種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
這種物質非但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反而影響人體健康,牛奶最好新鮮飲用,如太冷稍稍加熱即可。 4.不喜牛奶可飲酸奶。
對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癥,這些人可嘗試飲用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幾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營養,其中的乳酸菌在人體內能存活繁殖,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并提高免疫力。
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飲用。 5.酸奶不能加熱飲用。
喝酸奶主要吃它的營養和活菌,如酸奶加熱,人體只能喝到營養卻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熱后飲用。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類地行星。
由于被太陽的強光遮擋,觀測起來十分困難。哥白尼臨終前曾為一生從未看到過水星而遺憾。
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類對水量有了更多了解。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只有5790萬千米,是日地距離的0.387倍,水星赤道半徑約為地球的2/5。
水星沒有空氣。水星外觀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億萬年前可能發生過火山活動,星面上現在可見幾處貌似火山熔巖形成的平原地區,還到處遍布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水星上有一個巨大的同心圓構造,半徑約有1300千米,它位于水星北緯30度西經195度,由于特別酷熱,就被科學家們命名為“卡路里盆地”。
水星表面還有100多個具有放射狀條紋的坑穴,還有大量三四千米高的斷崖,有的長達數百千米。 水星的密度與地球接近。
它的中心可能是一個與月球大小相近的鐵鎳組成的核心,也有一個磁場,但其強度只是地球的1/100。水星軌道速度為48千米/秒,每秒比地球還快18千米。
繞太陽公轉一圈的速度也最快,只要88個地球日,還不到地球的3個月,水星就是1年了。不過,水星的“日”很長,水星自轉1圈將近58.65個地球日,也就是說水星的1天是地球的近兩個月,在水星上的1年里,只能看到兩次日出和日落。
水星和金星一樣沒有一顆衛星。
3.科技手抄報文字內容,急要
華羅庚是世界數論界的領袖數學家之一.但他寧肯另起爐灶,離開數論,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數與復分析. 早在4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華羅庚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成功的鑰匙,反復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煉自己. 50年代中期,華羅庚提出:“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1978年他在中國數學會成都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提出:“早發表,晚評價.” 后來又進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評價在人.”這實際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及評價科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即科學工作要經過歷史檢驗才能逐步確定其真實價值,這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 觀規律.” 在50年代,華羅庚在《數論導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數學比作下棋,號召大家找高手下,即與大數學家較量.中國象棋有個規則,那就是“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丈夫”. 1981年,在淮南煤礦的一次演講中,華羅康指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 1979年在英國時,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以終.” 愛因斯坦是劃時代的大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國烏爾姆鎮,在瑞士度過青年時代.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工業大學.畢業后即失業.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在伯爾尼的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貢獻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909年他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被邀請回到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臺,愛因斯坦因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遷居到美國的普林斯頓.1940年入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頓逝世.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他的標志性事業是他的相對論.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確立之后,愛因斯坦開始致力于引力理論的研究.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有重大影響的是他的宇宙學理論.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察》,這篇論文宣告了相對論誕生. 他曾說:“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他的宇宙學研究,體現了這種反對迷信的精神. 1.為甚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么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么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么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么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么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么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么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
4.【科技知識手抄報內容簡易】
太陽光是由哪三部分組成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 八大行星中質量最大的是 木星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 鄱陽湖 五岳之首是 泰山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 大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 藍鯨 哪個城市被稱為世界霧都 倫敦 21世紀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太陽能 被稱為風車發電王國的是 丹麥 哪種污染被稱為世界頭好殺手 水污染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水星 格林泥治天文臺在哪個國家 英國 干冰是 二氧化碳 中國北宋的畢升發明了 活板印刷 為什么說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 我國陸地幅員遼闊,大陸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長達18000多公里,加上島嶼岸線共計32000多公里;島嶼有6500多個;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和我國的主張,劃歸我國管轄的海域約300多萬平方公里.我國海域廣闊,資源豐富,所以中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太空垃圾為何危害巨大 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運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極小的太空垃圾由于數量多,能嚴重改變航天器的表面性能;稍大的太空垃圾會損壞航天器表面材料,造成撞擊坑,對表面器件造成損傷;高速撞擊的太空垃圾會使自身及被撞擊的航天器表面材料氣化為等離子體云團,最終會形成航天器故障。
誰知道大海是怎樣結冰的?大家都認為海水有鹽分,其實,在溫度降低之后,水的溶解度也會降低,也就是說,鹽分會析出.這樣,水就結冰了.誰知道牛郎星現在是否存在?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很久以前發出的“光”.至于現在是否存在,只有牛郎星系的人知道,我們目前從地球上觀察的牛郎星的光還是一顆穩定恒星所發出的光.而且,一般恒星的壽命都在60億年以上,所以,牛郎星現在還是應該存在的。
5.科學手抄報內容50字資料
寫科學手抄報內容的思路是突出科學,目的是給大家普及科學常識。
范文:1、航空航天手抄報料天空,一個讓人無限選想的地方,一個讓人似乎永遠猜不透的神秘地方,就埋在我的心底那顆神奇的種子里,我有一種感覺,太空那個地方對我來說好親切!我似乎感覺到了太空那種令人向往的氣息,多么美好!多么自在無限的宇宙。2、人類科技手抄報資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新的形勢必然會呼喚新的思路與對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作為教育者應時時關注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オ?我們的學生究竟能依靠什么素質應對未來?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為己任,努力培養兼有各種技能的綜合型人オ。
3、科學帶給我無限的快樂我愛探索,我也愛發現。我更愛科學,生活中的種種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現代的科學技術飛速地發展,給人的生活帯來了不少的樂趣,帯來了不少的便捷,更給人的生活帯來了很多的好處。
作為現代的中小學生,我們更該走近科學,去探索新知科學的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愛科學讓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4、海因里希·赫茲與無線電波的發現(1888年)1888年,在德國一個黑暗的實驗室里,一顆微弱的火星的出現預示著空前重要的技術革命的開始。
31歲的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在實驗室里建立了一個電路,該電路在實驗室的一角蹦出了一顆火星,然后他看著這朵火星引起房間另外一邊另外一顆火星的出現。赫茲因而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以光速傳遞----正如15年前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通過數學運算得出的預計一般,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電磁波成為了今天全球廣播、電視和電子通訊網絡的基礎。5、米切爾森-莫利實驗(1887年)如果你開車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一條公路上行進,一輛汽車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迎面而來,兩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是多少?很簡單:140公里/小時----這是常識。
然而在1887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米切爾森和愛德華·莫利發現這種“常識”不適用于光束。們試圖檢測到“以太”的存在。
以太被認為是一種充滿了宇宙的流體,光波因此可以在真空中旅行。他們并沒有發現以太的存在,但是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光速是恒定不變的。
這個發現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6.科技手抄報內容
2008-10-5 13:17 滿意回答 我愛科學
在二十一世紀里,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人們熱愛科學,并用科學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造的巨大財富。
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問為什么,勇于嘗試、創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
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后,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于“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休息時間,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于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他們雖然不是什么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并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想想自己,我也嘗試過成功的滋味兒,以前我看見別人玩航模,好奇心驅使我產生我也要做一個的愿望,于是,我不斷搜集材料,接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雖然被發動機傷了手,流了血,留下疤痕但最終還是成功地做出一個精美的航模。當時我喜悅的神情早把做的過程中的痛和苦忘得一干二凈。這就是我們青少年的好奇心了,青少年能想到的東西,大人不一定能想到,因為青少年的幻想是天真的,是奇異的。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秘,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了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游著,可是明天,水里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諾貝爾科學獎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不用問了,只要你從小播種下科學的種子,努力學習,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7.科技手抄報內容,短一點的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墻角處捉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于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只死的小蟲、一只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于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于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于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后吸進消化道內,最后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8.科技手抄報內容
據新華社北京電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昨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后到2008年。
黃春平說,發射計劃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工作周期決定。”“神舟”七號火箭每一個部件都需要經過復雜的工作周期,首先要進行單樣技術攻關,攻關合格后再設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進入抽樣階段。
這一階段要解決兩方面的任務,一是要通過性能指標測試,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藝能力要在工廠的生產能力范圍內。抽樣合格后,再修改設計,做試樣生產,再進行產品實驗,最后進入工廠生產。
此外,還要請相關專家進行測評。因此,“這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于求成”。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記事 神舟五號飛船的順利返回,標志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完成和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計劃和目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四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公元2002年3月22日凌晨,當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運載著“神舟三號” 發射升空成功時,每一個中國人都無不為之自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的發展終歸依靠科技的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科技事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人員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現在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中國航天事業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從中國人手中得到這份稀世厚禮-- 火箭術。 公元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當英軍的火箭落在了清皇們的頭上時, 火箭的子孫們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國的火箭呢?”。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終卻落得個火箭幾乎要斷子絕孫的下場。
多少人在著急:丟了火箭,等于丟了打狗棍!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于,1960年,啃白菜幫子,吃麥糊糊,卻精神飽滿;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饑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制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火箭在酒泉發射場升空10秒后,一個跟頭栽下來。
1966年10月27日,寫了遺書又交了“最后一次”黨費的“戈壁七雄”走進地下控制室;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此后,我國用洲際運載火箭改造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連續發射幾十顆科學實驗、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國自行研制的運載火箭日趨成熟。
1980年5月18日,我國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向太平洋海區發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國自行研制的核潛艇從水下發射的戰略火箭準確命中目標。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人地球靜止軌道集中體現了我國現代火箭技術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國用自己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顆通訊衛星送上了距地球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自亞星一號發射成功之后,便一發而不可收。伴隨著衛星發射的需要,我國的運載火箭的種類逐步增多。
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二捆、長三捆相繼問世,并發射國際衛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遨游太空,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2001年10月9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杰在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上做報告時指出,隨著航天三大領域的逐漸統一,我國將加強在這一高技術領域的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推動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 2001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紀前期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于人類的航天活動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搭載著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實驗樣本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宇宙飛船的升空,將是建國以來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后,中國最大的一次科學實驗。
這是中國航天新世紀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 2002年3月22日22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
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它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
9.科技創新手抄報的內容,要簡單一些的,小孩子寫
手抄報
手抄報是模仿報紙的,單面的,用鋼筆書寫的,可傳閱、也可張貼的小報。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并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并用字號、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號、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于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采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于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后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后,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10.科技手抄報內容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早晚的天空為什么是紅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
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
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 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 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
因此,我們看到睛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 色彩。
俗話說"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就是說,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預示天氣將要轉雨。如果出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經沒有云層,陽光才能透射過來形成晚霞,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晴。
死 海 不 死 在亞洲西部,離地中海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內陸湖,叫做死海,死海里沒有一條魚,它的名字由此而來。為什么沒有魚呢?因為死海的水太咸了,每百千克海水中含鹽二十千克以上。
死海海水的密度太大了,比人體的密度大得多(人體的密度在1000kg/m3左右),所以人的身體只要有一半多浸沒在水面之下,所受到的浮力就等于人受到的重力。人在死海里游泳時,可以躺在水面上看報紙,要想沉入水中可就要費好大的氣力,潛入水中還會被海水托出水面。
死海的海水中礦物質很豐富,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皮膚病和濕疹。是世界上著名的游泳風景點和療養地之一。
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馬路上,誰都可以邁開大步向前走。一個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難事,因而也沒有想過人是靠什么走路的。
聽了這個問題,有的人會覺得好笑。人只要有氣力,抬腿,邁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嗎?而事實上,問題并不那么簡單。
請你試一個動作:挺直身體,背貼著墻站在地上。把一只腳抬起來,向前邁步,只要身體不離開墻壁,這只腳是跨不出去的。
如果抬起來的腳向前邁出去一步,那末,回頭一望,身體已經離開墻壁。這說明,身體向前移動了。
人身體向前移動的時候,一定依靠了一種外力。或者說,是這種力推著人前進的。
如果這種外力比較小,走路就會遇到困難,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們就不敢邁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動雙腳。現在,請你回答,后腳蹬了一下地。
從物理的角度來分析,那是人體給了地面一個向后的力,與此同時,地面也給了人體一個向前的力。正是這個力把人體向前推了一下。
腳蹬地面,這是作用力;地面給人體一個向前的力,這是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表現為摩擦力。
在一般情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們走路并不覺得困難。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過于光滑,給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這樣,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樣使勁,向后蹬的力與摩擦力不平衡,后腳要向后滑,人就會跌跤。 為什么拉車比推車省力? 手推車,使用方便,既可以推又可以拉。
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線的夾角一樣,是推車省力還是拉車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車輪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因為克服了阻力,車子才能前進。
在地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車輪對地面的壓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費勁。反過來,壓力小,阻力小,省力。
推車的時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產生兩個效果:一個分力向前,用來克服阻力,使車勻速前進;另一個分力豎真向下,加大了車對地面的壓力,使阻力加大。拉車的時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產生兩個分力;一個向前用來克服阻力;另一個豎直向上,減小了車對地面的壓力,使阻力減小。
因此,拉車的時候,需要克服的阻力小,也就省力一些。 挑重擔的人走路為什么像小跑步 人在步行的時候,是左右腳交替著向前的,如果說得正確些,人的步行可以認為是一個接替一個跌倒動作。
人在站立不動的時候,從人體重心引下的垂直線,總是在兩腳形成的面積里,這叫做處于站立時的平衡狀態。人在起步向前的時候,總是身體先向前傾,使從人體重心引下的垂直線越出底面,形成向前傾跌的趨勢,接著立刻把后腳跨向前來維持新的平衡。
所以我們說,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就是作一次一次的向前傾跌。這種傾跌趨勢,跟人體的重量和跨出步子的大小是有關的。
向前傾跌的趨勢越厲害,邁出的那只腳,在著地時與地面沖擊得越重,這樣不但人要感到吃力,步子也不容易跨穩。挑著重擔走路,等于人體的重量突然增加了許多,向前移步時的傾跌趨勢就很厲害。
縮小跨出的步子,可以適當減小這種傾倒趨勢;迅速邁出后腳,可以防止真的跌倒。因此挑重擔的人,走路的步子總是又小又急,這就成了小跑步了。
還有,挑重擔時步子短促,可以使速度均勻,這樣擔子也可以勻速地跟著人向前移動。如果步子又大又慢,擔子就產生擺而不好挑了。
為什么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兩個相同的玻璃瓶,一個空著,一個灌滿了水,同時從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個瓶子容易破?一般說重的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