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抄簡短現代詩進行賞析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結構,充 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余味無窮,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這首 《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鐘”之語而不為過。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于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 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
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 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2.摘抄簡短現代詩進行賞析
《送行》作者:林泠那掛上紅燈馳來的是最后的一班車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回頭我看得見你的影子真奇怪啊,為什么冬天竟會不冷為什么,一份聯想永不能被分割縱然那懸著紅燈的車已駛來,載你離開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賞析林泠作品通常帶有一種冷冷的色調,她很擅長把這種冷變為豐富的意象,轉化為詩進行情感的表達,如《散場以后》、如《造訪》、再如這首《送行》,幾乎都是冷冷淡淡的,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清涼澄澈,如風如水.這種冷調子并不會使人寒冷,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涼水,從口到喉,再經過食道到達胃里,它總會讓人慢慢回味.這首詩正是如此,“那掛上紅燈馳來的/是最后的一班車/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回頭/我看得見你的影子"朋友風別也好,親人分別也好,本應該是依依不舍的,這里作者卻說不要回頭,只愿看著你的影子就好.“為什么冬天竟會不冷”,“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真的不冷嗎?那為什么會豎起領子?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這種冷調子渲染得極為特別,讓人讀起來反而暖暖的,這是林泠許多作品都有的一個現象。
3.短篇經典現代詩和賞析
王曉維
鄉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
4.現代詩要短一點的加賞析
【By Kaiser3344】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
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
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
也許藏有一個重洋
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呵,在心的遠景里
在靈魂的深處
【賞析】
“思念”本就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詞。古往今來,無數的騷人墨客都曾寫下流芳千古的華章麗句。“衣袋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揚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如哀似訴、凄婉低徊的詩句穿越了時空的局限,千百年來在無數的讀者中引起共鳴。
在當代女詩人的筆下,“思念”依舊以其純美真率讓多少人傷懷落淚。
詩的第一節,便以獨特的構思和形式展現此詩與眾的不同。“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能感其美卻無法觸其形;“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 ”——能曉其情卻無法覓其果。如此無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煙似夢的思念所在嗎?琴弦孤身只影,琴聲破碎欲絕,希望與失望在若斷若續“檐雨的念珠”中閃現。有槳卻無法致岸,有情卻無法會面,不正如“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及“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痛楚嗎?纏綿悱惻的相思愁苦滿溢詩里行間,令人不忍觸摸。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默默”一詞使“蓓蕾”這個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熱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紙上;“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遙遙”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兩個意象把人們思念的心定個在這暖和而溫暖的畫面里。而心的深處,是海洋。淚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終翻騰不息的海語,溢滿了兩汪深湖,兩顆晶瑩剔透的淚珠,映現了世間一切的真情。思念的真切,在此從內到外,由淺及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相思不是簡單之物,詩人表現也從多角度多側面出發,用形象幫助思維說話。四個意象雖無邏輯關聯,但每一意象的本質都能讓人聯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此時,詩作的思維是跳躍的、抽象的,找不到明顯的邏輯痕跡,但給人情感感受空間是立體的,回味是深遠的。
5.現代詩短的帶賞析
1、《留住童年》摘下這片樹葉珍藏起一個不老的春天詩會從此常綠直到永遠永遠童年沒有遺憾失落的往事是繽紛的花瓣風中飄來風中飄去芳香在生命中彌漫擋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腳下的也是山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總是腳板留住童年留住一份勇氣和果敢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條乘風破浪的船2、《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搖一簇早春的新葉那是綠色的旗幟拽一片細碎的繁花桃色的、白色的云送一支新條作教鞭給年輕的女教師送一支新條當馬騎給沒有上學的孩子跟我一起越過山脊化為奔馬脖頸上的馬鬃跟我一起踱過河邊一串串身影落入春水中春風輕淺地掠過林梢我們一路吹著柳哨春風猛揚起我們的頭發我們狂喜地向前快跑跑累了,就攙扶著站定在月光下悄悄地閉上眼睛如果地面被春雨打濕那是我們的熱汗淋淋來吧,青青的小樹林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3、《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呀,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長呀,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望呀,望——藍天是我的課堂。我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成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呀,飛——飛到遙遠的地方。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4、《天鵝》仙境中你展開輕盈的雙翅,妙曼地舞著迷人的夢幻。
飄飛的身影,勾畫出眩目的字符,讓情思在藍天綻放。你的歌聲如洪鐘高亢,卻帶著縷縷哀傷。
當湖水與你擁抱的時候,你把高貴和靜美,在湖面上疊放。于是不知道是白云穿行于湖底,還是你的倩影暢游于天上。
你可是英俊的王子,不屈服于魔法的猖狂。一顆頑強的心,充滿對自由的向往。
從春到秋,從冬到夏,你優雅地閑庭信步,讓豪情驅走心中的悲涼。年復一年的南北奔波,可是在尋找情花的芬芳?只有那美麗公主的傾心一吻,才能讓你在毒咒中解放。
你躲避百花的溫柔,你謝絕高山的豪放。你只將潔白的身軀,伴著那耀眼的水光。
因為那純潔的水,有天地為你流下的凄傷。于是那千古神話,伴隨你的舞姿,展現不絕的滄桑。
望采納。
6.求現代短篇詩歌加賞析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幾句疊詞,反反復復之用意,不僅富于音樂美和韻律美,而且借以表達詞人對于晚年孀居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的淋漓盡致的揮灑,一生在尋尋覓覓,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吟詠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還寒”的多變氣候,又怎能修生養息,酒難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從“三杯兩盞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滿是愁,酒力壓不住愁,壓不住心愁自然覺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襯托詞人內心極其的苦楚愁悶,望北雁南飛,這幾個角度都寫出詞人內心的惆悵,寓情于景,通過意向使愁變得具體可感又意蘊無窮,耐人尋味。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溫庭筠 雖為化用,但詞人卻善于融化前人的語句,自成意境,有天衣無縫之妙。梧桐這一意象不僅表現季節與時令,而且由此表現秋季的特點。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化多為少,表面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將愁苦之情以感嘆終句揮灑得淋漓盡致。用強調的語氣更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愁。
整首詩都用了悲涼凄慘的調,從作者角度分析,當時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細節也看得如此悲涼,并以此來表現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實的語句中透的詞義卻是似淺實深。上片開筆連用七組疊詞字來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動。下片繼續借眼前景物來傾訴憂愁,整首詩籠罩在一片凄涼悲苦的氛圍當中。
7.簡潔的現代詩附加賞析的
1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賞析:這首詩格外別致,也許是因為它夠短小,所以也就給了我們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思考。越短的詩,留白越多,余味愈加無窮。
《斷章》這首詩就是如此,讀完只覺滿是疑問:誰是看風景的人呢?你裝飾了誰的夢呢。但是這些問題其實不需要答案,我們只需要感受詩歌這份濃濃的抒情意境就可以了。
這首詩可以當作哲理詩解讀,比如說做事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也可以當做抒情詩解讀,比如說這詩中的憂傷和思戀。 《斷章》一詩,以其簡短純樸的手法,淡淡地描寫出一段感情,一份傾戀。
短段四行字中,沒有一個“愛”字,幽幽的情思仿佛在半空中悠悠地飄蕩,畫出一道讓人心醉的彩虹。 《斷章》一詩細細品來,有無限意味,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定會被那單純真摯的感情打動,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2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賞析: 這是一首非常短小的詩歌,僅僅兩行,卻余味無窮,讓人回味不已。我第一次讀到這兩句詩的時候就震撼了,覺得全身都充滿了訝異與戰栗。
我像所有開始喜歡顧城的詩的人一樣,一遍遍得品讀著這詩句。我想我讀懂了,可是又有的時候,我覺得我還沒懂。
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只要這首詩歌給我帶來啟迪,讓我反思就可以了。希望大家也喜歡這首詩歌。
參考資料: 1影響: 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后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贊。 2賞析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
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云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
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
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
8.求現代詩賞析,詩要短一些的,不超過五十字,要簡單易懂
春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迷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們讀出了一個別一樣的“春天”: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后的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是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的融合。他們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和思想的蕩漾,它們新的組合的出現會更美、更誘人。
這首詩表現出“三美”。動態美:火焰、搖曳、渴求、擁抱、等詞展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靜態美:綠色、土地、草與花朵等詞是春天亙古不變的特征;對立美:“醒”與“迷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動的欲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這些構成了詩歌的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同時詩人將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綠色/火焰、擁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現出來。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會更覺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戀中成長起來,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擁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鄉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
9.現代詩賞析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 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 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 也許藏有一個重洋 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呵,在心的遠景里 在靈魂的深處 “思念”本就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詞。
古往今來,無數的騷人墨客都曾寫下流芳千古的華章麗句。“衣袋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揚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如哀似訴、凄婉低徊的詩句穿越了時空的局限,千百年來在無數的讀者中引起共鳴。
在當代女詩人的筆下,“思念”依舊以其純美真率讓多少人傷懷落淚。詩的第一節,便以獨特的構思和形式展現此詩與眾的不同。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能感其美卻無法觸其形;“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 ”——能曉其情卻無法覓其果。如此無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煙似夢的思念所在嗎?琴弦孤身只影,琴聲破碎欲絕,希望與失望在若斷若續“檐雨的念珠”中閃現。
有槳卻無法致岸,有情卻無法會面,不正如“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及“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痛楚嗎?纏綿悱惻的相思愁苦滿溢詩里行間,令人不忍觸摸。“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默默”一詞使“蓓蕾”這個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熱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紙上;“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遙遙”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兩個意象把人們思念的心定個在這暖和而溫暖的畫面里。而心的深處,是海洋。
淚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終翻騰不息的海語,溢滿了兩汪深湖,兩顆晶瑩剔透的淚珠,映現了世間一切的真情。
思念的真切,在此從內到外,由淺及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相思不是簡單之物,詩人表現也從多角度多側面出發,用形象幫助思維說話。
四個意象雖無邏輯關聯,但每一意象的本質都能讓人聯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此時,詩作的思維是跳躍的、抽象的,找不到明顯的邏輯痕跡,但給人情感感受空間是立體的,回味是深遠的。
王曉維 鄉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
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
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
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
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
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
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