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中國的屈辱歷史(簡單概括)
舊中國的屈辱歷史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第一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鴉片貿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汗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和約。
南京當時稱江寧,該條約又被稱為《江寧條約》,今稱為《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
1858年5月,俄國逼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同年6月,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并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11月8日,咸豐帝下諭準許奕?簽字。
14日,奕?被迫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后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持續4年的戰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約。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1876年因馬嘉理案簽訂《煙臺條約》。1883年,法國為侵略越南而挑起戰爭。
在這場被稱為中法戰爭的戰爭中,清軍于馬尾海戰大敗后在陸地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清政府卻主張趁勝求和。1885年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
1894年,日本發動了日本稱為日清戰爭的甲午中日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戰爭迅速失敗。
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 “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迅速在中國北方興起,列強以保護僑民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奧八國聯合起來,組成聯軍進入中國,同時俄國更乘機占領中國東北。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這次事件爆發后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日本軍隊為了占領中國,發動了全面對華戰爭。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日軍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后,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并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還擊。
南京大屠殺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日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
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正式下達占領南京的命令。日軍軍官稱:“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日本軍人變成了到處偷襲搶奪谷物、家畜來充饑的匪徒。在西進途中,日軍搶劫、殺害平民、強暴婦女的暴行已經開始。
12月4日,日軍逼近南京外圍。8日,日軍占領南京外圍陣地,已從北、東、南三面包圍南京,10日,日軍發動全線進攻,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
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抗戰勝利后,指揮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
勿忘歷史!牢記屈辱!抵御外強唯一出路是富民強國。
2.中國的屈辱史,要簡略點的
1838年12月,林則徐奉命赴廣州查禁鴉片,迫繳鴉片237多萬斤,1839年6月3日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英國資產階級以保護鴉片為名,于1840年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簽訂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1843年英、清又簽訂了《虎門條約》。從此,中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4年美、法兩國強迫清政府先后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4年和1856年英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借口“馬神甫”事件在1856年發動侵華戰爭,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清又與英、法、俄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再次侵華,咸豐逃,英、法搶劫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縱火焚燒。中國人民100多年用心血建筑的園林化為廢墟。
1860年10月,清又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沙俄迫清簽訂了《璦琿條約》,侵占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大的獲利國。
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895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從此,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中、德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901年,八國聯軍、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又與清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
從鴉片戰爭起,中、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協定共一千多條。
從此,我國的錦繡山河分割得支離破碎,漫長的海岸線沒有一處是自己的港口,帝國主義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這是舊中國的遺產---一部屈辱的歷史。
自己刪一刪
3.中國屈辱的歷史主要內容(短一點)不多于100字
背景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 靈均,出身楚國貴族。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 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
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
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4.近代中國屈辱歷史資料簡略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制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1840-1842鴉片戰爭,簽定《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圓。
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分別和英國、法國、美國、俄國簽定《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割地賠款
1883-1885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1894-1895中日甲午戰爭,簽定《馬關條約》,賠款兩億兩白銀,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1900八國聯軍戰爭,簽定《辛丑條約》,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白銀。
5.中國的恥辱歷史(簡短說明)
日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不義之戰,是交戰雙方站在對立的立場同時侵略中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爭奪利權的戰爭。日俄戰爭爆發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東北三省能以外地區嚴守中立,讓出東北地區作戰場,坐視日俄兩國在中國境內為爭奪在中國的勢力范圍而廝殺。腐敗至極的清政府無力約束交戰雙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老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的27個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陸征祥、顧維鈞等5位代表參加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提出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三項提案,背信棄義,把德國在青島及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聽過“百年國恥”這個詞嗎?
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0年(中國1939年把日本趕出國)剛好一百年,中國所有的恥侮也在這一百年里發生。到1940年后打了幾年內戰后我們就基本不用打仗了。
你看看這段歷史就知道了。
6.中國以前的恥辱 要簡短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在此期間,英法聯軍焚毀北京西郊圓明園。(3)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新約》,中國雖在戰事上取勝,但由于統治者的軟弱無能,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4)19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增開4處通商口岸,割讓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5)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6)1905年,袁世凱為了當皇帝,接受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7)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不但沒有滿足應有的要求,反而遭到列強的欺辱。
(8)1931年,1935年,1937年,日本逐步全面侵華,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查看全部7個回答相關問題全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國屈辱歷史簡短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