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倫凱勒的生命故事(要短點的)50字
以永不言敗的精神,挑戰自我,回報社會成為海倫的精神追求。她沒有因為自己是殘疾人就降低對自己的尺度,而是始終把自己當做一個正常人來要求。雖然她知道,為此她將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努力。補充雖然她知道,為此她將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努力。當我們不無驚訝和感嘆地歷數海倫?凱勒所有的成就時,仿佛可以看見她曾經付出的那些日日夜夜。當我們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時,海倫的精神給我們的或許只是感動,但當我們經歷人生的坎坷和陰霾時,海倫的精神帶給我們的將是無盡的鼓勵、震撼和鞭策。這或許就是海倫精神經久不衰、魅力永存的主要原因。
海倫凱勒的故事100字
海倫·凱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出生19個月就因病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重度殘障者,卻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在老師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幫助下,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作和說話,并且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
海倫凱勒的事跡(簡短)
1880年6月27日出生,1968年6月1日去世.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改變一生的人)成為凱勒的老師.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海倫•凱勒.她聽力很好,口齒靈敏,父母還指咐瞎望她當一個音樂家呢!然而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猩紅熱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無法擺脫。
由于海倫自幼失聰失明,家人不得不請一位老師來教育她,通過帕金斯學院的院長亞納克乃斯先生的幫助,為海倫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蘇立文的老師去輔導她。就是蘇立文改變了海倫的一生。
經過長途火車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師于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著馬車平安到達了塔斯堪比亞,當莎莉文老師到達海倫家門口時,她看到的海倫像一只掉進水里的小貓:棕色的頭發散亂著,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臟。
在海倫的記憶里,坐馬車來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裝有糖果和玩具等東西。于是,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掏了出來,莎莉文大吃一驚,趕緊收回手提箱,可是海倫很生氣的向她沖去,要不是海倫父親的制止,兩人就都滾在了地上了。
之后的種種事情把海倫的桀驁不馴的性格軟化了。最后海倫屈服了,她學會了說話,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襪頌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擴展資料:
當凱勒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時,她已經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聲名掃地,因為轉向社會主義,從而引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那些曾經贊美她的勇氣和智慧的報紙,轉而強調她的殘障。
專欄作家們指責她沒有獨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輸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魯克林鷹報》的一位編輯。他寫道,凱勒的“錯誤源于她生理發育的明顯缺陷”。
凱勒回憶說,她曾經見過這位編輯。“當時,他對我的恭維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現在,我站出來支持社會主義,他就提醒我和大眾,我是一個又聾又瞎、特別容易出錯的人。大概,自從見過他以后,我的大腦就縮水了。”
她接著說:“哦,《布魯克林鷹報》太滑稽了,它在社會問題上又聾又瞎,它維護著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我們努力預防盲聾病癥,而這個制度正是造成多數盲聾的根源。”
凱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為美國盲人基衡好空金會籌募資金,她堅信我們的社會需要一種激進的變革,這個信念從未動搖。她支持社會主義者尤金·V·德布斯的歷次競選總統活動。她還在婦女運動、政治、經濟方面發表文章。
在晚年,她寫信給美國**領袖'伊麗莎白·G.弗林'———她是麥卡錫時代的犧牲品,當時正在監獄里度過風燭殘年:“親愛的伊麗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務人類的美好感受為您無畏的心靈帶去力量與安寧!”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海倫·凱勒為“20世紀美國10大偶像之一”。并且她留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本書是對海倫·凱勒一生詳細記述,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發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后總結說:"海倫·凱勒和安妮·沙利文帶給整個世界的禮物就是不斷地告誡我們,周圍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們認識它;沒有哪個人是不值得幫助或無法幫助的,一個人對我們的最大益處就在于幫助他人發揮其真正的潛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的事例 要簡短
1882年,一名女嬰因高發燒差點喪命。她雖幸免于難,但發燒給她留下了后遺癥-- 她再也看不見、聽不見。因為聽不見,她想講話也變得很困難。那么這樣一個在19個月時就既盲又聾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為享譽世界的作家和演說家的呢?
高燒將她與外界隔開,使她失去了視力和聲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籠中無法擺脫。萬幸的是海倫并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不久她就開始利用其它的感官來探查這個世界了。她跟著母親,拉著母親的衣角,形影不離。她去觸摸,去嗅各敗渣種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別人的動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擠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學會靠摸別人的臉或衣服來識別對方。她還能靠聞不同的植物和觸摸地面來辨別自己在花園的位置。
七歲的時候她發明了60多種不同的手勢,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會做出切面包和涂黃油的動作。想要冰淇淋時她會用手裹住自己裝出發抖的樣子。海倫在這方面非比一般,她絕頂的聰明又相當敏感。通過努力她對這個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識。但她仍有一些有足。海倫五歲時開始意識到她與別人不同。她發現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樣做手勢而是用嘴交談。有時她站在兩人中間觸摸他們的嘴唇。她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而她自己不能發出帶有含義的聲音。她想講話,可無論費多大的勁兒也無法使別人明白自己。這使她異常懊惱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亂跑亂撞,灰心地又踢又喊。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怒氣越為越大。她變得狂野不馴。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大發脾氣直到家人順從。她慣用的手段包括抓別人盤里的食物以及將易碎的東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將母親鎖在廚房里搏帶。這樣一來就得想個辦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歲生日時,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師-- 安尼·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倫,特別是她感興趣的東西。這樣海倫變得溫和了而且很快學會了用布萊葉盲文朗讀和寫作。靠用手指接觸說話人的嘴唇去感受運動和震動,她又學會了觸唇意識。這種方法被稱作泰德馬,是一種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學會了講話,這對失聰的人來說是個巨大的成就。
海倫證明了自己是個出色的學者,1904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她有驚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同時她還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上大學時她就寫了《我的生命》。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有能力為自己購買一套住房。
她周游全國,不斷地舉行講座。她的事跡為許多人著書立說而且還上演了關于她的生平的戲劇和電影。最終她聲名顯赫,應邀出國并受到外國大學和國王授予的榮譽。1932年,她成為英基枯蘆國皇家國立盲人學院的副校長。
1968年她去世后,一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組織建立起來,該組織旨在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爭。如今這所機構,國際海倫·凱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幫助的最大組織之一。
摘自:http://**question/*?fr=qrl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海倫凱勒的事跡簡短,關于海倫凱勒的生命故事(要短點的)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