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描寫了1963-1979年間中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思潮的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
當三年困難時期結束,農村經濟開始復蘇時,胡玉音在糧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隊書記黎滿庚支持下,在鎮上擺起了米豆腐攤子,生意興隆。
1964年春她用積攢的錢蓋了一座樓屋,落成時正值“四清”開始,就被“政治闖將”李國香和“運動根子”王秋赦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罪證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農”,丈夫黎娃娃自殺,黎滿庚撤職,谷燕山被停職反省。
接著“**”開始,胡玉音更飽受屈辱,絕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輕自踐而內心純潔正直的“右派”秦書田的同情,兩人結為“黑鬼夫妻”,秦書田因此被判勞改,胡玉音管制勞動。
冬天一個夜晚,胡玉音分娩難產,谷燕山截車送她到醫院,剖腹產了個胖小子。
三中全會后,胡玉音摘掉了“富農”帽子,秦書田摘掉了“右派”和“壞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鎮,黎滿庾恢復了職務,谷燕山當了鎮長,生活又回到了正軌。
而李國香搖身一變,又控訴極左路線把她“打成”了破鞋,并與省里一位中年喪妻的負責干部結了婚。
王秋赦發了瘋,每天在街上游蕩,凄涼地喊著“階級斗爭,一抓就靈”,成為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
擴展資料:
1982年,《芙蓉鎮》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1986年,《芙蓉鎮》被謝晉改編成電影。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
《芙蓉鎮》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芙蓉鎮》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