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第十回摘錄如下:
1、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
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
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2、汪洋海遠,水勢連天。
祥光籠宇宙,瑞氣照山川。
千層雪浪吼青霄,萬迭煙波滔白晝。
水飛四野,浪滾周遭。
水飛四野振轟雷,浪滾周遭鳴霹靂。
休言水勢,且看中間。
五色朦朧寶迭山,紅黃紫皂綠和藍。
才見觀音真勝境,試看南海落伽山。
3、正朦朧睡間,又見那涇河龍王,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怎么天明時反宣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鬧不放,太宗箝口難言,只掙得汗流遍體。
4、太宗聞言,抬頭觀看,只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
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
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
腳踏一雙粉底靴,登云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
鬢發蓬松飄耳上,胡須飛舞繞腮旁。
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5、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凄凄慘慘,只因不忠不孝傷天理,佛口蛇心墮此門。
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咨牙,乃是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損人。
6、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垢面蓬頭,愁眉皺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癡蠢,致使災屯累自身。
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良善,藏頭縮頸苦伶仃。
擴展資料:
《西游記》的藝術特色:
《西游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游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于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游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
《西游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
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游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
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
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
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于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游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游記》奇趣的重要原因。
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
《西游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游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
《西游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
《西游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