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文化廣場是玉溪生態建設的三個主體性工程之一。
于2004年12月31日由市發改委立項批復,2005年3月30日舉行開工典禮,2005年4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
2006年4月30日,聶耳文化廣場主體工程竣工。
該工程總用地面積43.6公頃,包含9個項目:玉湖工程、玉湖湖岸配景工程、環湖游路及地形營造、音樂廣場、噴灌系統、水景、燈光照明、植物景觀、迎賓橋。
空間布局為“一湖、兩線、一橋、四區”。
一湖:即玉湖,湖體用地210.8畝,是聶耳文化廣場生態及人文景觀的主要載體,各個功能分區結合玉湖水體和周邊地塊進行布局。
兩線:即環繞玉湖公園建設的交通外環線及供市民休閑、散步的沿湖岸內環線游路。
一橋:暫定名為迎賓橋,橫跨玉湖之上,采用板拱方案單孔設計,凈跨徑24米,橋梁總長30米、寬9.9米。
四區:即文化休閑區、商業及聶耳音樂廣場區、運動功能區、生態休閑區。
文化休閑區,將聶耳圖書館、聶耳紀念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與玉湖建設協調配套的一體化設施群布設其中。
商業及聶耳音樂廣場區,音樂廣場區是整個聶耳文化廣場的核心,可容納2萬多人,音樂舞臺區可容納1.2萬人。
運動功能區,由嬉水池、兒童游樂設施等部分構成,臨湖岸區域配種水生花卉植物。
生態休閑區,山頂景觀主軸線上設置聶耳雕像,作為聶耳文化廣場的最高點,是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
聶耳文化廣場建設首先體現的就是文化,突出水為“靈”、文化為“魂”的理念,通過建筑、雕塑、小品等充分展現聶耳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從而體現聶耳精神和特色鮮明的聶耳文化及商業文化,成為建設玉溪“三湖”生態城市群和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
其次是體現生態。
從湖底防滲的處理開始,生態的理念始終貫穿在建設中,更多地強調自然協調。
如植物景觀設計,更多地采用玉溪的鄉土樹種,通過科學的搭配,表現出富于季相、色彩變化的自然植物生態群落景觀。
第三是體現精品。
聶耳文化廣場建設強調“做精單體”,力求精益求精,把每一個項目都做成精品。
比如通過音樂噴泉、樂器造型以及播放聶耳的音樂作品等方式,把音樂與生態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相互融合、彼此交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聶耳文化廣場的廣場簡介